• 我的订阅
  • 健康

这里的骨科挺“反常”(退病录)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5-03-25 04:54: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针对高龄患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鲁世保团队推进加速康复——

这里的骨科挺“反常”(退病录)

本报记者 熊 建

这里的骨科挺“反常”(退病录)

图为鲁世保在检查患者情况。

宣武医院供图

走路蹭着地,只能迈小碎步;腰直不起来,刷牙都得搬个凳子坐着刷;两手最大限度也只能抬到额头……李峰(化名)被腰椎间盘突出折腾了一年多。

按理说,这不是什么疑难杂症,为什么拖这么久没治?原因在年龄上。

李峰87岁了。

这个年纪,对于患者自身和家属来说,保守治疗往往是排在第一位的方案。但李峰想从根儿上解决自己的问题,坚定地认为手术是唯一的方法。

但是走了几家医院,一看年龄,都不建议李峰手术,直到他来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遇到主任鲁世保。

对于鲁世保和他的团队来说,诊治高龄患者,是家常便饭,也驾轻就熟,有一套成熟的技术和完整的体系。

这些年来,宣武医院骨科在鲁世保的带领下,依托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形成了以高龄骨科疾患为中心的临床诊疗体系,成立了全国首个高龄骨科研究型病房、高龄骨科患者绿色快速通道,建成了一套完整的高龄患者围术期多学科评估与决策辅助系统。

“针对老年患者骨质疏松严重、术后恢复困难等特点,我们建立了高龄骨科患者早期快速康复(ERAS)流程,将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应用于骨科临床实践。”鲁世保说,“自2019年至今,已经成功治疗了5000余例脊柱患者,年龄最大为93岁。有效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

李峰算来着了。

早早把患者“赶”下床

退休前,李峰从事土木工程勘探工作。风餐露宿、大地为席是常态。

“年轻那会儿老睡石板,太硬了,根本不注意。”对于自己多年来的腰病,李峰总结为工作落下的病根。

10年前,李峰就因为腰椎间盘突出住过一次医院。住院期间,他接受过臭氧治疗——没有效果,打过封闭——疗效微乎其微,针灸理疗——症状消失后没几天又故态复萌。

久病成医这句话用在李峰身上很合适。“我这腰椎间盘突出是退变性的,说白了,就是老化的过程。车开久了零件会生锈,能修就修,不能修就换,人也一样。打封闭对我来说是修,手术算加固翻新了。”李峰说。

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在宣武医院骨科病房,有很多“规矩”跟别的医院完全不一样,看上去挺“反常”的。

比如,按照传统要求,手术前一天晚上12点之后患者就不能喝水了,这里让喝。“当然也不完全是水,是一种营养补充剂,喝起来像脉动。”护士长李俊说。

还有,不少医院规定,手术前要给患者灌肠,这里不用做。“灌肠可能会破坏胃肠道的生理环境和菌群,导致患者术后大小便不通畅,从而影响饮食、影响恢复。”鲁世保说。

在充分评估了李峰的健康状况后,由麻醉科、影像科、骨科、心脏内科等多个科室制定了详尽的手术方案,为老人的手术保驾护航。

手术很顺利,李峰很快拔了尿管,术后第二天就下地了。这也让他很惊讶:“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可这里非但不让我静养,反而早早把我‘赶’下床。”

对此,鲁世保表示,目前不少医院对于做了全麻手术的高龄患者,术后一般不拔管,直接进ICU,以减少心脑梗塞等风险,等逐步恢复了再转到普通病房。“问题是不拔管就不能进食,也不能下地,不利于康复。所以,我们这里手术完成后不需要进ICU,直接拔管,回到普通病房。”他说,“第一天手术,第二天就下地,并开始进食,对患者来说是好事,颠覆了传统的‘手术后不能下地、不能动’的理念。”

养病不等于躺平

“1、2,1、2……”记者在骨科病房采访时,突然听到音乐响起,同时传来打节拍的声音,躺在病床上的患者开始“动手动脚”——双手抬起、扭动,脚尖时而向下踩、时而向上勾、时而环绕。

“每天上午9点半和下午3点,我们都要求大家进行活动。”李俊指着病房墙上挂的“踝泵运动方法图”说,“术前我们就进行了宣教,术后带领大家一起定时锻炼。”

“养是一个动态概念,养不等于躺,如果不活动老躺着,得并发症的可能性会比较高。”鲁世保说,“患者第一天做完手术,只要条件允许,躺在床上就要活动,防止下肢血栓形成。同时,活动会让人体产生激素,例如内啡肽,让患者保持好状态。”

人上了岁数,最怕摔跤导致骨折、骨伤。受伤后,囿于传统静养观念,很多高龄患者长期卧床,结果导致身体机能急剧下降。而在宣武医院骨科,这种现象很少发生。

“之前患者可能术后要住一个月才出院,现在术前我们就安排他们锻炼,术后早拔管、早下地、早进食,患者就恢复得快,并发症也少。”鲁世保说,“因为早早拔了尿管、气管,术后常见的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在我们这里还没有出现过。”

这是很超前的做法。但鲁世保觉得还可以更“提前”——“我们在门诊决定收治患者时,会让他们先在家锻炼一个月,再住院做手术。这叫做预康复。”他说。

这么一来,在诊疗流程前端的评估工作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我们的特色是服务高龄患者。他们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骨质疏松,一个合并症多,有些问题可能患者也不知道,需要做很多检查进行评估,才能确定是否可以进行手术。”鲁世保说,医院开发有专门的AI评估系统,使得整个康复过程更加智能化。

比如,某患者术后能否尽早下地?“我们使用AI对患者术前和术中的指标加以评估,从而预测是第一天下地效果更好,还是第二天效果更好。”鲁世保说,“有了智能化措施,加速康复的前景更加积极,这是我们对高龄患者敢于进行手术的最大底气。”

两次开刀,效果更好

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老人往往是一副弯着腰、伛偻前行的样子,好像就应该是这种样子。

对此,鲁世保不认可。他在诊疗实践中发现,不少老人弯腰驼背是退变性脊柱畸形造成的——首先导致行走困难、形象不佳。“千万不要觉得老人不在乎形象。老年人的心理比较脆弱,驼背后不喜欢外出,长期的自卑还容易导致精神类问题。”他说,更直接的是影响身体功能,腰疼、影响吃饭、压迫内脏,甚至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可能有人觉得,都七老八十的人了,没必要做手术。“一方面我们对病情不了解,另一方面关注度不够,会认为老年人弯腰走路很正常。但如果让你弯腰走一段时间,你会是什么感受?”鲁世保说,“每个患者都希望自己变好,我们无法体会到他们的痛苦,但不能忽视。因此我们在为这类患者进行手术时积极创新,形成了特色。”

特色之一就是变一次开刀为两次。表面上看,似乎更繁琐了,其实不然。“以前都是后入手术治疗脊椎,现在先在侧面做侧入手术,过两天再做后入手术。”鲁世保说,“一方面,后入手术容易伤到脊髓神经,侧入就可以避开;另一方面,后入手术开口长,一般有10到15厘米,这样才能固定住更多脊椎,而‘侧+后’的伤口只有五六厘米,且出血量明显少于后入手术。”

这样一来,虽然多做了一次手术,但是比之前一次开刀反而用时更短、创口更小、出血更少、恢复更快。看似退两步,实际上是进了一大步。“以前我们都觉得做上一台10个小时的大手术,说明这个医生的技术厉害、水平高。现在两次手术加起来最多四五个小时,水平其实更高了。”鲁世保说,“以前以大手术为荣,现在以小手术为美,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患者福祉最大化。”

破解三个误区

老龄化浪潮之下,人们对高龄骨科的发展,越来越寄予厚望。

“我们需要开拓这一领域,全流程照护高龄患者。”鲁世保说,“手术技术对我们而言是小事情,没有太大问题。在向诊疗链条两段拓展时我们发现,还有一些观念上的误区需要澄清。”

误区一:老人做手术没有意义。

“我们10年来做了1800多例高龄患者的手术,八九十岁的比比皆是,手术效果都非常好,生活质量提升很多。”鲁世保说,“我之前有一位84岁的患者,做手术前需要人照顾,家里还请了保姆。他术后不仅不需要人照顾,辞去了保姆,还能反过来照顾老伴。对于自己、对于家庭、对于社会,都是利好。”

鲁世保提醒,经过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应该尽快手术,否则情况会越来越差,手术变得不容易,心肺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误区二:伤筋动骨一百天。

“这是过去时了。之所以要静养这么久,是因为没做手术。一动,断骨就会移位,自然不能乱动。”鲁世保说,“现在做了手术,骨折部位都固定住了,就要逐渐恢复运动。适当的运动是最好的休息。”

误区三:手术之后万事大吉。

“三分治七分养。康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过去普遍不重视这个问题,现在要扭转过来。”鲁世保说,“不重视康复,手术做得再好,效果也会慢慢变差。”

鲁世保观察到,很多患者回家后,因为缺少照顾,锻炼不能及时,状态也就一年比一年差了。“所以我们现在进行术前评估,把‘回家有没有人照顾’也考虑在内。如果没人照顾,我们倾向不做手术。”他说,“把康复送到家,坚持下去,是接下来各方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链 接

高龄患者常有身体基础条件差、并发症多、多重用药、器官功能衰退、营养状态衰退等共性问题,导致手术风险高、围术期并发症多,术后康复进程慢。但高龄不该成为脊柱手术的“拦路虎”。对于脊柱疾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高龄患者,手术是解决根本问题的有效方法。

高龄脊柱疾病患者加速康复的概念由宣武医院首先发起,目的是减少该类患者手术应激、促进术后快速康复。宣武医院骨科鲁世保教授团队,围绕高龄脊柱为特色进行突破,是目前在国内首创专注高龄脊柱疾病患者诊疗及快速康复的专业团队,在提升老年退变性脊柱疾患诊疗水平上取得了瞩目成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25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与淄博市中心医院共建高龄脊柱专科联盟
10月19日上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与淄博市中心医院共建高龄脊柱专科联盟授牌仪式在淄博市中心医院东院区北病房楼1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淄博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孙能军指出,首都医科大学宣
2024-10-19 20:21:00
直播预告:多学科共话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发展
...15:00,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教授裴福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麻醉科主任王天龙、江苏省中医院副院长兼紫东院区院长江志伟做客“人民好医生”客户端直播间,就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等相
2024-01-23 09:25:00
...建立了“一对一”对接机制。 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案例宣武医院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诊疗近年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全力构建老年医疗服务新模式。据宣武医院党委书记岳小林介
2023-10-21 00:12:00
2023年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榜单在宁发布 江苏这些医院入选
...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74.9016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74.8717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74
2023-10-21 15:55:00
中新健康丨雄安宣武医院手术中心启用 完成首台手术
...,雄安新区首家以三甲医院标准建设的综合医院——雄安宣武医院手术中心、介入中心及重症监护病房启用,医院首台手术——也是雄安新区的首台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当日顺利完成,标志着雄安新区
2024-04-01 18:26:00
医院“一床难求”怎么办?手术“无假日” 健康“不打烊”
...间,提高医疗效率。25日上午8点,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宣武医院手术中心里13间手术室几乎同时开台手术,虽然是周末,并非日常手术日,但是手术的难度都是疑难的四级手术,患者集中在
2024-05-26 09:37:00
缩短就医时间!北京多家医院启动周末手术服务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纷纷通过开展周末择期手术的方式,缩短就医时间,缓解床位紧张,为患者提供灵活高效的医疗服务。北京积水潭医院5月18日,
2024-05-22 02:47:00
...院、手术服务水平,打通就医难点。近日,积水潭医院、宣武医院、朝阳医院纷纷通过开展周末择期手术的方式,缩短就医时间,缓解床位紧张,为患者提供灵活高效的医疗服务。上周末,积水潭医
2024-05-20 05:01:00
汇聚“骨损伤”学科精英,又一规范化培训基地在贵阳成立!
...医药教育协会骨损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刘利民教授,贵州省医学会会长杨克勤、贵州省卫生健康学术促进中心书记余林、贵州华夏骨科医院院长赵筑川等80余人出席了此
2024-12-01 00:56: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晕倒只会掐“人中” 鱼刺卡喉靠喝醋 家庭急救 避开误区
意外突发时的急救至关重要。然而,许多人熟知的“急救方法”其实并不正确,反而容易加重伤害。9月19日,南寒社区邀请山医大二院西院区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队的专业人员
2025-09-21 18:32:00
健康科普 | 脑卒中“黄金4.5小时”:早期症状判断与紧急送医要点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在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
2025-09-20 17:09:00
健康科普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脏疾病有何关联?改善睡眠习惯对心脏护理有帮助吗?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藏在鼾声里的心脏危机当家人深夜被你震耳的鼾声惊醒,甚至发现你睡觉时突然停止呼吸十几秒,这绝不是简单的“睡得香”
2025-09-20 17:17:00
健康科普 | 不开刀也能治动脉瘤?介入栓塞术vs开颅夹闭术怎么选
颅内动脉瘤就像脑内一颗“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后果不堪设想。过去,开颅夹闭术是治疗动脉瘤的主要方法,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2025-09-20 17:24:00
陕西举办医疗器械企业专题培训班
9月19日,在我省“宣传周”活动持续推进之际,由省药监局主办、省医疗器械协会协办的全省医疗器械企业专题培训班在西安举办
2025-09-20 19:26:00
小叶医探 | “老掉牙”不用管?小心连锁反应
大皖新闻讯 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很多人认为,到了年纪后“老掉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2025-09-20 14:01:00
芝麻大小的癌也会转移!这些高危信号你知道吗?
大众网记者 刘慧慧 通讯员 孙雨晴 烟台报道“甲状腺癌很小,才5mm,应该是安全的吧?”这是许多患者的共同误区!近日,烟台业达医院连续收治两名年轻甲状腺癌患者
2025-09-20 10:00:00
享受奔跑的乐趣 健康完赛指南 助力安全冲线
聚焦2025太原马拉松赛2025太原马拉松即将开赛,9月19日,北大医院太原医院的医疗专家团队为跑者送上一份贯穿备赛、参赛
2025-09-20 07:24:00
东城中医医院蔡学萌大夫:以银针为媒,重织失眠者的安眠锦缎
蔡学萌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有近十年的针灸门诊经验。擅长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疗法,针灸治疗中风偏瘫、耳鸣、耳聋
2025-09-19 10:00:00
专利款儿童豆乳果蔬面上市,香精、色素和防腐剂“零添加”
济南广御公司研制的专利产品儿童豆乳果蔬面正式上市,这是一款专为儿童匠心打造的美食,不添加任何香精、色素和防腐剂,孩子喜欢吃
2025-09-19 11:31:00
当 “暑光” 漫过屋檐:一座医院的人文坐标
当第一缕晨光掠过巴中城的屋檐,巴中暑光医院的玻璃幕墙上便漾起温柔的光晕。这里不是冰冷的医疗空间,而是用专业与温度交织成的健康栖息地
2025-09-19 14:14:00
兴园社区开展健康讲座 关注老人认知健康
为提高老年人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有效预防和应对这一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疾病,在9月21日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来临前夕,高新区兴园社区服务中心的朱新维医生于2025年9月17日
2025-09-19 14:14:00
贵州省委老干部局印发《关于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联络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
近日,贵州省委老干部局印发《关于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联络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2025-09-19 14:43:00
微视频|这美食,很保定
微视频|这美食,很保定
2025-09-19 14:50:00
白云区委老干部局开展2025年第三期“淬火计划”暨“双学双讲”学习活动
近日,贵阳市白云区委老干部局开展2025年第三期“淬火计划”暨“双学双讲”学习活动,局办公室宋丽以《办公室如何高效办文办会办事》为题进行分享
2025-09-19 15: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