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痞子兵霸占民妇,县令和尚书为何都替他掩护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09 22:0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说起明太祖朱元璋,他的经历堪称历朝历代帝王之最为传奇,以一介贫寒子弟,愣是靠着自己一步步的开创了大明王朝,登基称帝,位尊九五,史称明太祖。不过,一直颇受后人诟病的是,在朱元璋的晚年,却大肆的屠戮昔日的功臣,像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蓝玉案”和“胡惟庸案”,两者所牵连的人数多达六万人之众,惨烈景象令人触目惊心,朱元璋手起刀落,眼睛都不眨一下。

痞子兵霸占民妇,县令和尚书为何都替他掩护

不过,尽管在对待骄兵悍将方面,朱元璋心狠手辣,一点旧情不念。可是,在对待百姓方面,出身贫农的他,却深有体会,登上皇位后,大力进行了改革,先后出台了许多的惠民政策,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而在文化方面,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为朝廷培养人才等,此时期被后人称之为“洪武之治”。

对百姓出奇的好,对大臣却特别的抠,这就是布衣天子朱元璋的执政理念。而在对待贪官和地方恶霸方面,嫉恶如仇的他,更是毫不手软,以雷霆之击给以灭之。换句话说,只要老百姓受到欺负,朱元璋二话不说,立马会为他们做主。就像今日笔者带来的这件发生在洪武18年的轶事,一件“娶妻”的小事,却惹得朱元璋龙颜大怒,从县令到尚书均被一并处死——

话说,在洪洞县有一位名叫唐闰山的兵痞,仗着有点背景势力,一日竟来当地的县衙,声称要状告本县一个叫姚小五的人,说他抢走了自己的媳妇——史灵芝。面对这种情况,县令很重视,于是,连忙派人前去调查。

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人家史灵芝和姚小五已有5年的夫妻事实了,膝下都有3个子女了,而且这姚小五当初可是明媒正娶,八抬大轿将史灵芝娶进门来,而这唐闰山却声称被抢占,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他凭什么么理直气壮的声称史灵芝是自己的媳妇?

县令是一头雾水,越发感到事情的蹊跷,便继续命人调查,同时将姚小五和史灵芝都传唤到了大堂一一的问清楚。原来,唐闰山有一个哥哥,在他很小的时候,家中便为他定了一门娃娃亲,而对象便是史灵芝。不幸的是,哥哥几年后意外去世,而史灵芝长大后,最后嫁给了姚小五。

然而,这唐闰山心内的底气源于何处?令人瞠目结舌的是,他竟然是遵循元朝的律法,也就是“哥哥死后,嫂子由弟弟继承”这种陋习陋规,因此,在唐闰山的心中,他有权“继承”嫂子,如此一算,史灵芝便就是自己的妻子了。

痞子兵霸占民妇,县令和尚书为何都替他掩护

县令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却不知如何判决,一来是明朝建立在后,而史灵芝与唐闰山定亲在前,二来是姚小五与史灵芝有5年的事实婚姻,并育有3个子女。这个问题顿时变得非常的棘手,县令一时间也不敢轻易的下判决。

可是,还没等县令下判决,唐闰山却不知哪里的门路,竟然能告到了朝廷兵部,更重要的是,兵部还给洪洞县下达了一个命令,要求县令将史灵芝作为军属,而判给唐闰山(当时是一个小兵)。当收到了兵部的命令后,洪洞县县令也懵了,搞不清唐闰山竟然有如此背景,于是乎,便遵循了兵部的命令,将史灵芝判给了唐闰山为妻。

唐闰山倒是如意了,可姚小五却怒了,自己明媒正娶的妻子,却转眼成了别人的媳妇,还有天理吗?还有公道吗?于是,极其愤怒的他,开始了一级级的上告,最终,案子告到了刑部,原本以为朝廷会为自己做主,将媳妇给判回来。可令姚小五意想不到的是,刑部尚书王岩竟然也觉得这个判决合理,便下了命令,维持了原判。

最终,案子被捅到了朱元璋那里,而当朱元璋获悉了全部实情后,对于各级官吏的判决,他当场是龙颜大怒,责问刑部尚书王岩,是什么原因使他坚持维持原判?可王岩却理直气壮,甚至引经据典,直言“兄死后,弟弟收继嫂子,可谓天经地义”,而且在元朝的律法中,也对此规定是合法的。所以,将史灵芝判给唐闰山是没有问题的。

王岩的一席话,朱元璋越听越愤怒,气得是拍桌子,特别是所谓的引经据典,将元朝的法律引了出来,这不是明摆着,拿前朝的尚方宝剑,砍今朝的官吗?再说了,这弟娶寡嫂、子娶庶母,简直有违纲常伦理道德,乃是蛮夷才会干的事。现如今,当家作主的是大明王朝,当初辛辛苦苦的推翻暴元,无非就是为了恢复汉家的江山和礼仪。

而早在大明建立之初,朱元璋便下达了命令,全国展开了移风易俗的活动,出台了许多的政策,无非是为了将蒙元在中原遗留的陋规陋习全部消除掉,从而恢复汉唐雄风,可没想到,一个“娶妻”的事件,竟然引得下到县令,上到尚书,各级官吏数十几人为唐闰山掩护,简直是熟可忍熟不可忍。

于是乎,朱元璋当场下旨将案件移交给了都察院,让御史言官们放开手脚去查问。而令人无语的是,刑部的官员获悉圣旨后,竟然还恶言不断,指责朱元璋任用酷吏,而且嚣张到指着办案的御史们,大声呵斥道:“你们这些酷吏,别看你们现在嚣张,早晚会是义纵、来俊臣一样的下场”,刑部官员此举分明有种贼喊抓贼之感,不禁令人大骂无耻。

而当朱元璋听闻了此事后,顿时勃然大怒,气得当场下旨,将下到洪洞县的县令,上到兵部尚书、刑部尚书,一并所涉及的数十名官吏全部抓了起来,并一一处死,一个不留。而且,唐闰山最终也被朱元璋下旨抓获,并被砍头示众。史灵芝也回到了姚小五的身边。

痞子兵霸占民妇,县令和尚书为何都替他掩护

尽管朱元璋的行为看似心狠手辣,不近人情,可却不得不说的是,此举狠狠的打击了世人心中那根深蒂固的蒙元陋规陋习,看似一件小小的“娶亲”之事,却反映出了百姓们对陋俗的肯定,都不自觉的引用和实践,此举,无疑是十分危险的。因此,朱元璋必须要杀一儆百,方能逐步消除这种陋习陋规,为恢复汉家的纲常伦理打下坚实基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0 06:45:2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痞子抢占先嫂子,朱元璋知道后做了什么
...相悖,倒霉的几乎都是百姓。当然皇帝中也有一些另类,朱元璋就算一个。皇帝在评判事件的时候,经常会偏向官员,说起来也是人之常情,毕竟皇帝能接触到的就是这些大臣,而百姓与皇帝之间距
2023-08-08 20:39:00
朱元璋对南北风俗的改革与影响
...分裂为两个民族是完全有可能的,好在明朝取代了元朝,朱元璋做了皇帝。他做了皇帝之后,立即就用雷厉风行,甚至是残酷暴虐的手段开始推行南北汉族重新融合的工作。同时,由于明朝统一的时
2023-12-12 16:15:00
丞相告老还乡之后,与地方县令谁的官职更大
...制度地方官对退休高管真正真有作用,还是得到明朝洪武朱元璋。这个时期宰相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胡惟庸案以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但是后来的内阁首辅高管们,依然行使着类似宰相的职权
2024-04-25 23:28:00
...应天府突然降下大雪,气温骤降。几天后,在朝堂之上,朱元璋铁青着脸对一干的文武官员大骂起来。原来,降雪后的第二天,朱元璋就到京城内微服私访,看到了极其惨烈的景象。京城应天府本来
2024-04-23 20:15:00
宰相告老还乡后,与地方县令相比,谁的权力更大?
...罪牵扯了上万人,对朝廷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明太祖朱元璋,把所有的过错全推到了胡惟庸身上。趁此机会,朱元璋以宰相影响江山稳定为由,把宰相制度给废除了。从此以后,朝廷再也没有宰
2023-10-19 17:25:00
他是古重庆第一高官,历任六朝太祖为其赐名,明宣宗赐他免死金牌
明太祖朱元璋赐名蹇义他本身不叫蹇义,原来的名字是蹇瑢,1385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顺利考中进士,做了中书舍人。中书舍人是什么官呢,简单的说就是跑腿的,但是很特别,因为他是替皇帝跑
2024-10-21 10:47:00
中国历史上哪个王朝最吝啬?历代官员俸禄大盘点
...不为明朝官”,明朝官员俸禄之薄,实属罕见。这可能与朱元璋的贫苦出身有关,也无怪乎世人说朱元璋对官吏之狠为历代之最。明宣宗初年,就有一位叫孔友谅的知县上书向皇帝大倒苦水,“月不
2024-02-01 09:50:00
古代宰相将军隐退还乡,在家乡的地位如何,和县令谁更大?
...官皆可享受曾经俸禄一半的退休金。发展到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又将退休年龄提前到六十周岁,这一标准也被沿用至今。而清朝时期,对于低阶官员致仕的年龄规定,更是缩水到五十几岁,基本官职
2024-02-23 22:03:00
朱元璋微服出巡时和农夫攀谈,之后就下令将县令斩是为何?
...间,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切实体会到百姓们的生活问题。朱元璋作为一位草根阶层成长起来的君王,对于底层百姓们的生活非常关心,所以他平时也会到民间去走访。其实在朱元璋第一次出巡时他就
2022-12-23 14:4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细品林黛玉魁夺菊花诗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插图曹雪芹先生虽是以小说家的身份而广为人知,但他还有一个重要身份:诗人。诗人曹雪芹来写小说《红楼梦》
2025-11-17 18:21:00
“陈陈相因”,出自《史记》,言太仓陈粮叠积竟溢仓外。身为普通读者,我深深偏爱青年作家陈陈相因的作品。她的创作,是冬日老墙缝里冒的新芽——根还缠着往昔的黄土
2025-11-17 18:22:00
文化不灭 国家永存——《国家记忆:故宫文物南迁史》出版发行
今年10月,故宫博物院第五任院长、“故宫学”首倡人郑欣淼历时四年撰写的新著《国家记忆:故宫文物南迁史》,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和吉林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
2025-11-17 21:50:00
聚焦厦门本土文学与红色历史 何况两部新作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陈冬)厦门作家何况近日接连推出两部新作,分别为书评集《我看与看我:厦门当代作家作品过眼录》与长篇纪实文学《流动的领土
2025-11-15 08:20:00
一生赤诚报国,百岁丹心长存——追忆百岁新四军老战士段飞
大皖新闻讯 11月14日晚上六点半,103岁的抗战老兵段飞在安徽亳州市涡阳县家中安详离世。11月15日,段飞老人的儿子段超告诉大皖新闻记者
2025-11-15 12:56:00
太行风|一眼千年
一眼千年——遥望古代壁画中的燕赵往事1998年拍摄的安平汉墓出行图白盖轺车。冯 玲摄近日,“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正在河北美术馆举办
2025-11-14 08:41:00
“永恒回响”——汉唐艺苑2025秋季拍卖会即将启幕
时序入冬,艺术盛事再启新篇。汉唐艺苑2025年秋季拍卖会——“永恒回响”书画、瓷器、玉器精品专场,将于11月20日至11月21日在成都启雅尚国际酒店5楼桑耶裕康厅举行预展
2025-11-14 16:31:00
在黄河奔腾入海的壮阔画卷中,在泰山巍峨耸立的云海之间,齐鲁大地以其五千年未曾断流的文明血脉,孕育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
2025-11-14 17:31:00
11月的太原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周末,我乘车沿新兰路一路前行,去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平坦宽阔的道路两边
2025-11-14 18:13:00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