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痞子抢占先嫂子,朱元璋知道后做了什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08 20:3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在古代的制度中皇帝是天下的主人,能够主管所有的事务,他治下的百姓都是他的子民,原则上他也要平等的对待。当然这种情况说的是最理想的状态,实际上皇帝也是人,也是有自己的感情偏向。

很多时候,皇帝身为最高统治者,会与官员们站在一起,如果有百姓与官员的意见相悖,倒霉的几乎都是百姓。当然皇帝中也有一些另类,朱元璋就算一个。

痞子抢占先嫂子,朱元璋知道后做了什么

皇帝在评判事件的时候,经常会偏向官员,说起来也是人之常情,毕竟皇帝能接触到的就是这些大臣,而百姓与皇帝之间距离就很远了,就算是我们普通人,也会有一个亲疏远近。

另外,皇帝治理天下还需要靠这些大臣,更有很多皇帝根本就不知道百姓的苦处。但是这些问题,在朱元璋这边都不是理由,朱元璋是真的站在了百姓的立场上,为此还对为难百姓的官员动了手。

事情的起因并不复杂,就是民间的一件好事,阴差阳错走向了坏的方向造成的。有一户姓史的百姓,有一个女儿叫史灵芝,根据当时的习惯,从小许配给了与史家交好的唐家长子,也就是定下了娃娃亲。本来这是一件喜事,两家都很满意,但是没想到中间出了意外(夭折),这门亲事也就被大家默认取消了。

事情说起来也怪不到谁,那时候的生活医疗条件比较差,唐家的长子没能长大,年纪轻轻就夭折了。在当时的背景下,这虽然让人心痛,也不算太稀奇的事情,史灵芝就另嫁给了一个叫姚小五的普通人。

婚后的史灵芝一家,生活虽然不富裕,但是夫妻两人的关系很好,还生下了三个孩子,也挺让人羡慕。本来事情到这也就算是有了一个结果,可是没想到又出现了一个波折,那就是唐家还有个儿子叫唐闰山,这时候参军回来了。

这个唐闰山仗着自己有些人脉关系,又看史灵芝长得好看,就找了些人把史灵芝抢回家了。又因为他在军队中服役过,为了将事情做成铁案,就将这件事上报给了军方官员,官员们也就默许了他的行为。为此军部的人还给当地的地方官打了招呼,让县令不敢再管这件事。

痞子抢占先嫂子,朱元璋知道后做了什么

姚家的人这么被人欺负,当然选择了报官,县令不敢管就继续向上级去告——这也是朱元璋定下的规矩,百姓是可以告官的,并且严令官员不能阻挠百姓。但是其他的官员也没有帮姚家的,或者是不愿意惹麻烦,或者是觉得不算什么大事,就没有人为姚家主持公道。

姚家没有放弃,最后告到了刑部。刑部了解了这件事情之后,也不以为然,觉得兵部的做法没什么大问题,并且还给找了个理由,说是兄死弟及这也是个风俗,然后写给朱元璋的奏折里面,就选择了支持兵部和唐闰山的立场。

但是朱元璋看到之后,简直要气炸了。兄死弟及这个风俗还真的有,但是它出自于元朝的法律,是将草原上未开化的民俗,带到了中原大地上。

痞子抢占先嫂子,朱元璋知道后做了什么

朱元璋能够当上皇帝,就是赶跑了蒙古人才做到的,他对元朝有着很深的仇恨。建立明朝之后朱元璋花了大力气,来恢复汉人的文化,想要找回原本中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现在竟然有官员用元朝的法律,来裁决明朝的事务,还说的理所当然,这就撩起了朱元璋的怒火,事情不是这么干的!

朱元璋亲自过问,要御史去与刑部尚书交涉,将案件交给都察院来处理。刑部尚书可能是觉得自己的面子跟权力都受到了挑战,竟然将来人给骂了回去,还说这些来人对官员们没有同僚之谊,就是酷吏,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朱元璋这回是真的忍不了了,他本来就是从最底层出来的,深知这些看似不大的事情,对百姓的伤害有多大。而自己的官员不光是拿前朝的法律来处置自己的百姓,还根本不将百姓当回事,这样下去的话,自己的王朝跟草原上来的蛮夷有什么区别?

在朱元璋的亲自主持下,发现事情已经不光是两家百姓的恩怨这么简单,官员们的处理方式已经触及了立国的根本。朱元璋下了狠手,将在案件中牵连到的几十个偏向唐闰山的官员,都处死了。做出了强抢史灵芝行为的唐闰山,也被判处死刑。

很多人觉得朱元璋的这种作为太过于粗暴,还有就是小题大做,不是一个仁义的君主,这种行为不可取。但是朱元璋的这种强硬举动,对中原风俗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公道得到伸张的姚家和史灵芝所代表的老百姓们,想来不会怪老朱在这件事上的粗暴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9 00:46: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痞子兵霸占民妇,县令和尚书为何都替他掩护
说起明太祖朱元璋,他的经历堪称历朝历代帝王之最为传奇,以一介贫寒子弟,愣是靠着自己一步步的开创了大明王朝,登基称帝,位尊九五,史称明太祖。不过,一直颇受后人诟病的是,在朱元璋的晚
2023-08-09 22:02:00
她叫了朱元璋一声“弟弟”,朱元璋让她流一辈子泪,享一辈子福
...不但击败了其他农民起义军,还赶走了元朝遗军,他就是朱元璋。一般对他的印象就是如此:他冷酷无情,胡蓝之狱株连了几万人;他严刑峻法,官员贪污几匹布就要受到严厉处罚。他不通人情,跟
2024-08-18 14:22:00
朱元璋的双重面孔:对百姓的仁慈与对官员的暴政
...不容易大一统的朝代很快又四分五裂。而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同样也暴戾无道,为何明朝能历经十六帝,传世276年呢?要知道,他滥杀功臣无辜,其暴戾程度完全不下于秦、隋二帝。别急,我
2023-10-12 22:23:00
朱元璋曾鼓励百姓“越级上访”,为何上访的人却越来越少?
...种“越级上访”的事情,早就在古代就已经存在了,而且朱元璋还为此亲自处理过很多这类事情。朱元璋既然那么支持百姓用这种方式为自己申冤,百姓们应该非常高兴,遇到不平之事就去找朱元璋
2023-06-21 12:42:00
朱元璋对南北风俗的改革与影响
...分裂为两个民族是完全有可能的,好在明朝取代了元朝,朱元璋做了皇帝。他做了皇帝之后,立即就用雷厉风行,甚至是残酷暴虐的手段开始推行南北汉族重新融合的工作。同时,由于明朝统一的时
2023-12-12 16:15:00
朱元璋:从农民到皇帝,不忘初心的统治者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十分著名的皇帝,朱元璋祖上世代都是农民,古往今来也只有朱元璋真正的从农民做起,然后一步步登上了皇位,开创新纪元。朱元璋原本是农民,然而当他坐上龙椅之后,还能顾虑
2023-11-25 15:00:00
朱元璋的铁腕反腐:将贪官污吏赶尽杀绝
在封建王朝的历史中,朱元璋是一位极为特殊的君主,引人注目的原因不仅在于他作为一个曾经的乞丐成功登上皇位,其坎坷的奋斗历程令人感到惊叹,甚至胜过了许多前任皇帝。然而,更为引人瞩目的
2023-09-10 11:10:00
史上唯一称得上爱民如子的皇帝是谁
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曾经说过“治以安民为本,民凡安则国安”。可见,作为一国之主,朱家天下的创建者,朱元璋最关心的就是国安,也就是政权统治的长久问题。朱元璋借助于元末农民大起义的
2024-04-06 17:28:00
朱元璋惩治腐败的手腕到底有多硬气
...说打击贪腐官员最厉害的,手腕最狠的,恐怕要数明太祖朱元璋了。朱元璋出身于贫苦的劳苦大众,从社会的最底层一步步奋斗为一代开国皇帝。他深知百姓疾苦,从小恨透了贪官污吏,要不是朝廷
2024-04-15 21:4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这一展览是老教授们艺术才华与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更是他们以艺陶情、笔耕不辍的银龄风采的生动写照。9月16日,“银龄的风采——河北师范大学老教授书画展”在河北博物院揭幕
2025-09-17 09:44:00
《德润武陵待君来》: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
一曲凝萃常德6500年文明风骨,是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城头山遗址的稻浪,翻涌着中国最早稻作文明的脉动;善卷“以德化民”的遗风在德山千年萦绕
2025-09-17 09:49:00
“游目骋怀——张宝珠山水画精品展”即将开展
前言人生在世,总要有一番梦想,纵然如梦幻泡影,言行也当用心。因为,只有以幻修真,无中生有,我们才可以成就梦中之想,并使之完善
2025-09-17 11:3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俗话说,春困秋乏。立秋后,很多人总感觉没精神,能坐着绝对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然而“躺平”对环境要求太高
2025-09-17 14:51:00
平原君赵胜,战国时期赵惠文王之弟,曾两度任赵相,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礼贤下士,门客三千,于国家危难时散家财守邯郸,智谋救国显担当
2025-09-17 17:24:00
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7日讯近日,记者跟随着“跟着楹联游济宁”活动走进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据了解,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又称河道总督署展示馆
2025-09-17 17:51:00
9月17日,在邢台博物馆看到的这款商代“耳为父癸”铜爵,是3000年前的专属滤酒器。古人饮用自酿粮食酒时,酒液中常含杂质,在斟酒时进行过滤,入口酒液瞬间更丝滑。(摄制:常曌宇、张
2025-09-17 22:41: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聘任英烈后人为顾问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吉林故事
9月17日,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顾问聘任仪式正式举行。此次仪式的举办,是深入落实吉林省委部署要求的具体举措,旨在进一步增强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2025-09-17 22:42:00
邢台博物馆,一件2000年前的三轮盘附觞铜温炉,惊艳众人!(摄制:常曌宇、张文进、赵家琪)
2025-09-17 22:48:00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