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元璋曾鼓励百姓“越级上访”,为何上访的人却越来越少?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21 12:42:00 来源:戏说三国

现在有很多地方都设立了信访局,如果普通百姓觉得自己在地方治理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就可以把问题越级上访到信访局。信访局的工作人员会根据实际情况去处理上访人的诉讼。这种“越级上访”的事情,早就在古代就已经存在了,而且朱元璋还为此亲自处理过很多这类事情。

朱元璋曾鼓励百姓“越级上访”,为何上访的人却越来越少?

朱元璋既然那么支持百姓用这种方式为自己申冤,百姓们应该非常高兴,遇到不平之事就去找朱元璋才对,什么为这种事情到最后却反而越来越少,甚至直接没有了呢?图片:朱元璋剧照

从古到今,“上访”都是真正体现民意的方式,帝王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更加直观的发现自己治理下官员存在的问题。这种方式早在尧舜时期就已经有了,他要求每一个路口都必须树立一块用木头制成的牌子,每一个路过的人,都可以在上面写下自己的关于统治者的想法或者冤屈。每个路口的意见征集牌都会有专门人员处理。

朱元璋曾鼓励百姓“越级上访”,为何上访的人却越来越少?

到于西周,这种做法又稍微发生了一点变化,在木牌的旁边再添加“路鼓”与“肺石”,如果有人身上有冤屈,就可以去那里击鼓,同样会有相关人员去处理问题。图片:击鼓鸣冤剧照

时间发展到了汉代,这几样东西更是直接挂在了宫门口,同样任何人都可以击鼓诉说自己的冤屈,皇帝也能直接知道。这种方式,也是最早“民告官”的方式。

朱元璋曾鼓励百姓“越级上访”,为何上访的人却越来越少?

随着时代逐渐向前推进,这种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到了宋朝时还专门设立了相关的部门负责管理这类越级访问的事情。如果遇到官员可以处理的问题,就会直接处理了,如果遇到严重的,还会把案情上报给皇帝,让皇帝亲自定夺。图片:皇帝定夺案情剧照

类似于这种上访方式的,还有很多,电视上曾经也有过“万民请愿”,明朝的沈万三就是他的朋友用这个方法救下的。沈万三是个有名的商人,朱元璋一开始和他是很好的朋友。可是随着沈万三赚的钱越来越多,朱元璋的心里就打起了小算盘,扣了个罪名给他,想要砍了他,顺便让他的财产充公。

朱元璋曾鼓励百姓“越级上访”,为何上访的人却越来越少?

就在沈万三即将行刑的时候,他的伙伴写了“请愿书”,盖了万人的手指印,通过层层关卡,送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这才免去了沈万三的死罪。图片:朱元璋、沈万三剧照

关于这种“请愿书”在当时是否真的存在,这一点并不好确定,但是还有另一种方法却是真实的,就是“拦舆”,也就是通过拦截皇帝的马车,以达到让皇帝听自己诉说冤情为自己作主的目的。

朱元璋曾鼓励百姓“越级上访”,为何上访的人却越来越少?

刘邦也遭到过众人拦截马车,当年他返回长安城的时候,有很多百姓拦住了他的马车,向他控诉萧何滥用职权,强买强卖的行为。结果刘邦回到宫里之后,就让萧何亲自向百姓们谢罪了。图片:刘邦被拦截马车剧照

这些上访的方式听起来都非常有用,但是却忽略了一个问题,有些地区过于偏僻,或者因为其他原因,可以真正上访的百姓并不多。

而且皇帝也要处理国家大家,对于百姓的上访也有些力不从心,就算知道有冤屈,还是会退回当地处理。结果可想而知,不但问题没有解决,反正惹恼了地方官,不但得不到妥当的处理,还会被当官的刻意针对。

朱元璋曾鼓励百姓“越级上访”,为何上访的人却越来越少?

时至明朝,朱元璋就特别关注这个问题,因为他本身也是农民出身,知道百姓的难处。再加上他也怕好不容易得到的江山,会因为底下的人胡来而丢掉,所以,但凡有百姓上访,他都会积极处理。除了自己处理之外,他也非常重视底下班子的素质,绝对做到清廉。图片:百姓上访剧照

为了明朝的长治久安,朱元璋特地制定了一份《大诰》,只要带着它上访,任何官员都不得拦截,一旦发现,后果可不是普通官员可以承担得起的。

朱元璋为了听取民意,还出了另一条政策,如果当官的人不为百姓做主,把百姓的钱财装到自己腰包里,一旦百姓发现了,可以直接把官员绑了,押到京城让皇帝治罪,如遇沿途有人拦截,一律重罚。

朱元璋曾鼓励百姓“越级上访”,为何上访的人却越来越少?

在朱元璋的各种高压政策之下,明朝初期达到了少有的宁静。可是,没过多久新问题又来了,官员变清廉了,可是反而遭到了百姓的刁难。毕竟不是所有的百姓都是良民,有些百姓和官员存在私人恩怨,表面上是响应皇帝的号召,把不良官员给绑了,实际上却是为了勒索官员。图片来源于网络:《大诰》

如果官员达到了百姓的要求,给足了金钱,就放过官员,否则就把官员交给皇帝。有些官员为了保住官职,只能任由这些刁民欺压。可是有些官员为了预防百姓生事,直接以官职欺压百姓,让百姓的日子更难熬。百姓们尝到了苦头之后,基本上都放弃了上访的心思了,上访的人数自然就越来越少了。

朱元璋怎么都想不明白,这个政策明明对百姓那么有利,为什么却越来越少人使用这种权益了呢?

其实,朱元璋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他却忽略了百姓的社会地位。不管是哪个时期,普通百姓根本无法和官府斗,也斗不赢。每个地方都有当地的“地头蛇”,也就是小官吏,这些人官职虽然小,但是往往连刚上任的官员都不敢招惹,何况是普通百姓。

朱元璋曾鼓励百姓“越级上访”,为何上访的人却越来越少?

真正敢上访,又有实力不怕被秋后算账的,也就只有大家族了,可是那些大家族,一般的官员都不敢刁难,也就没必要上访。图片:击鼓鸣冤剧照

再加上古代的交通工具实在过于落后,从偏远地区到京城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钱财,在路上还有可能受到其他官员的拦截和刁难。一旦上访,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并不划算。所以,只要不是太严重的事情,大家都懒得去做“越级上访”这种事情了。

上访的人数虽然少了,但是这项政策并没有丢掉,而是沿用到现在,每个皇帝还会进行改革,演变成了现在的信访局,让百姓有冤屈可以找到申冤的途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1 13: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百姓的生活水平好不好,从饮食就能看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初期的皇宫用度是十分节俭的,甚至朱元璋在皇宫里的饮食都清减得多。可能朱元璋知道民间疾苦,所以朱元璋对百姓十分宽容,农民在这个时代过的十分舒服,所以基本的温饱
2022-12-29 22:28:00
朱元璋为何被称为“朱扒皮”?
...较黑暗的时期,所谓黑暗,并不是官员贪腐众多,而是自朱元璋开始,为官者都人人自危。起初的朱元璋气性倒是还好,对于元代的一些官员贪污很看不下去,就下令自己的国家官员一定要清廉,各
2023-05-22 06:39:00
明朝十六帝,谁让百姓日子最好过?
自从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开始,一直到公元1644年明朝灭亡,一共数百年的时间,明朝一共经历了十六位皇帝。从洪武帝朱元璋,到崇祯帝朱由检,每位皇帝在位时间虽然或长或短,但是
2024-03-23 07:16:00
...半”,让汉朝有了“亡秦之迹”。然而,在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却曾不无得意的说过这么一句话,“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这里的百万不是虚指,而是实数,因为明朝在朱元璋时期确实拥
2023-02-23 14:47:00
朱元璋养兵191万却不费民间一粒米,这是真的吗?
...有着当时世界最强大军事力量的元朝,底盘小、人数少的朱元璋除了在所占地区的正规收粮以外,如果军粮不够会怎样?答案只能是抢。要不然,人家给你当兵为什么?不就为了吃饱喝饱为了肚皮嘛
2023-01-19 15:31:00
朱元璋为壮大家族,定下一条规矩
明朝是由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建立的,朱元璋是个有学识的人,曾经中过进士,由于国家动了他当过乞丐、当过和尚,然而历史的车轮将他推上了皇位。他是农民出身,一生痛恨贪官,所以他在位期间国家
2023-04-21 10:01:00
明朝粮长制的兴衰:从“肥差”到无人问津的转变
洪武四年,朱元璋突然宣布要搞“粮长制”,什么是粮长制呢?就是朝廷不再派官吏到地方收粮,而是将此重任,交给每个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村民,这个人就称之为“粮长”。至于朱元璋为何要搞“粮
2024-03-25 06:35:00
为何大明宝钞流通时间如此之短呢
...渐渐完善,成为市场交易中的正式流通货币。到了明朝,朱元璋借鉴了元朝的纸币政策,也发行了“大明宝钞”,但是却没能维持多久,在洪武末年纸币政策就宣告失败。为何大明宝钞流通时间如此
2023-05-20 10:27:00
朱元璋是否可以独立批阅奏章,他的文学造诣又有多高
...业为民做主。既然说到了能为民做主的皇帝,那么明太祖朱元璋就不得不提,因为相比较对待官员的态度,他对百姓确实足够好,至少他制定了不少利于百姓生息的制度,尤其是当官员和百姓有所冲
2024-04-10 19:0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