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刘伯温是如何熬过孤独的时刻?看看他写下的五句话,就明白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6 08:1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生于元朝的刘伯温,从小好学,还考上了进士,但是仕途不顺。

无奈之下,他隐居在丹徒的蛟溪书屋,专心写书、思考,与孤独为伴。

两年后,他辗转杭州,回到家乡,继续默默无闻地过日子。

元朝下诏,安排他做江浙省元帅府都事,对付反叛的方国珍,但是上司对他极不信任。他只能罢官回乡。

直到遇到朱元璋,他的人生才开始逆袭。

刘伯温是如何熬过孤独的时刻?看看他写下的五句话,就明白了。

刘伯温是如何熬过孤独的时刻?看看他写下的五句话,就明白了

01

“欲人之不见,莫若昒其明;欲人之不知,莫若瘖其声”:其实你不孤独,只是习惯了沉默。原文解释:要想别人看不见某样东西,就让其变得阴暗,或者躲在暗处;要让人不知道它,它就默不作声。

我们都说:“旁观者清。”

你想要看清事实,就不要站在舞台中间,夸夸其谈。这样做,你只会听到阿谀奉承的声音,还被人用镁光灯照亮。

在不起眼的地方,观察一切,并且不要去评价。很快就能发现问题,并且看到别人的真实意图。

孤独的你,不是被边缘化了,而是主动边缘化了。长期以来,你都在学习别人,分析社会,最终能够在沉默中爆发。

02

“饮食之人,则人贱之”:其实你也要一日三餐,只是讨厌一群聚会吃喝。原文解释:喜欢吃喝的人,没有人瞧得起。

每天都要吃饭,任何人都逃不过。

但是如何吃饭呢?有人喜欢找一群人,推杯换盏,还以为那就是人脉资源。

遇到困难的时候,发现吃吃喝喝的人,都不会帮你。吃喝的时候,你总是买单。钱花了,但是人情却留不住。

习惯孤独的你,坚持回家吃饭,要么有一两个知己,偶尔喝几杯。

真正能够帮助你的人,是那些联系不多,一起吃饭不多的亲人,还有信任你的知己。热热闹闹的饭局里,逢场作戏的人太多。

刘伯温是如何熬过孤独的时刻?看看他写下的五句话,就明白了

03

“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惟其见利而不见害,知存而不知亡也”:其实你有很多成绩,只是拒绝了炫耀。原文解释:失意的事情,都源自于得意的事情。因为得意的人,看到成绩,不见祸害。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衣锦还乡”。因为自己有成绩了,恨不得村里人都知道,亲戚朋友都来捧场。

被人吹捧之后,借钱的人来了,算计你的人也来了,被贼惦记的滋味也来了。

若干年之后,要是你混得不好,反而会变成大家的笑柄。

聪明的人,成绩越大,越相信“富不还乡”的道理。

不需要太多的人仰慕你,一个人慢慢奔赴前程就好了。

保持了低调,就避免了“乐极生悲”。

看看《儒林外史》里的范进,中举之后,就疯了。好不容易不疯了,母亲一听说要住大房子了,就高兴到极致,一口气上不来,就过世了。范进因此,守孝三年,仕途也耽误了三年。

你选择了孤独,就是克制了“得意”,从此,生活事事如意。

04

“多疑之人不可与共事,侥幸之人不可与定国”:其实你不是不合群,只是选择合适的人交往。原文解释:多疑的人,侥幸的人,一起做不成大事。

世上有很多人,你的身边也有同事和客户,但是你不能和他们走得太近,不能被他们的言行举止左右自己。

人家只是追逐利益,不得已才和你交往。人家还怀疑你,暗中得到更多好处,提防你。

若是遇到急功近利的人,你也和他一起合作,一准是亏得血本无归。

冷静下来,你会发现太多的人,不值得交往。就算彼此熟悉,也是交钱不交心。

很多孤独的人,表面上也会和群体相处,但是他的头脑很清醒,谁能信任,谁会帮助自己,谁会在困难之中走散,谁因为利益而翻脸。

曹操多疑,因此司马懿装病、装笨,始终保持距离。等曹操过世之后,他才露出真面目。不得不说,司马懿的选择有多正确。

刘伯温是如何熬过孤独的时刻?看看他写下的五句话,就明白了

05

“善扑火者不迎其烟,善防水者不当其急”:其实你不是不强大,只是学会了避实击虚。原文解释:提着水去灭火,我不会面对大火,而是从火的背面去扑火;渡河,不会朝着激流,而是从平稳的地方行驶。

人多的地方,就是火的“头部”,河流的“激流”。人声鼎沸这个词语,就是最好的体现。

面对大火,你还要去灭火,会被烟雾呛到;激流,可以让人变成弄潮儿,也会让人颠覆到河底。

若你去了人多的地方,你会发现,在舞台上讲话的人,你是难以靠近他的。太多的人围着他,问这问那,你都插不上嘴。

反而是那些不被重视的人,可以和你扯几句,还能通过全面了解,以后开展合作。

古人告诉我们,要学会“冷庙烧香”。喜欢热闹,难免有趋炎附势的嫌疑;喜欢冷清,就有了“雪中送炭”的意思。

和孤独、安静、受冷的人结缘,日后得到帮助,概率更大。

06

世界很热闹,到处车水马龙,但是这些热闹,多半和你无关。

真正属于你的,是小小的家庭,还有一二知己。

人生本来是一场孤独的旅行,风景可以大家一起看,但是看风景的境界,只有你自己知道;路可以大家一起走,但是路的终点,只有你自己。

别害怕孤独,享受孤独就好了。

你不被人理解,也不被人喜欢,但是你能孤芳自赏。

哪有什么孤独,不过是众人皆醉我独醒。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6 15:45:3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退休金8500存款20万,血的教训告诉我,不要跟谁再续前缘
...冬时节,冷风如刃,斜阳下的公园长椅上,退休老教师刘伯温手里握着一本《红楼梦》,目光却不在书页上,而是不经意间停留在慢跑道上的一个女子身上。那负手慢行,并不是很突出的背影,却莫
2024-05-18 14:53:00
刘伯温死前送给朱元璋一筐鱼,17年后老朱为何后悔
刘伯温临终之前送给朱元璋一筐鱼,这让朱元璋疑惑不解,直到17年后老朱才后悔不已。军事刘伯温究竟有多神?朱元璋到底明白了什么?在刘伯温晚年时,他生了一场重病,正好朝中生变,刘伯温怕
2024-06-13 09:40:00
当年朱元璋为何非要杀害刘伯温?历史给出真相,朱元璋是对的
...璋获得了许多智谋能臣的鼎力相助,其中最出色的要数刘伯温了。刘伯温神机妙算,指点江山,为朱元璋的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就在朱元璋登基不久,这位可谓\"建国元勋\"的老谋臣就遭遇
2024-08-17 11:38:00
大明第一功臣之争:李善长为何超越刘伯温?
...等功勋战将,位列其后。而被称为朱元璋的“智囊”的刘伯温,却连侯爵也没封上,只封了个伯爵,和李善长的待遇相差甚远。以至于,民间一致有争论,大明朝的第一文臣,明明是刘伯温,为何朱
2023-10-17 05:00:00
朱元璋用三筐稻谷当殿试考题,刘伯温意识到有一件大事即将发生
...筐稻谷,让考生凭借自己的判断力来评价稻谷的优劣。刘伯温,作为当时的重臣,感受到了其中的深意,意识到有一件大事即将发生。果然,一位大臣在那次考试中不幸过世。在乱世之际,朱元璋这
2023-09-10 11:09:00
刘伯温临终前告诉儿子:刘家9代之后必出奇才,百年后果真应验了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斑驳地洒在刘伯温消瘦的面庞上。洪武八年,这位开国元勋、一代军师,在奉旨返乡后,身体每况愈下,如今已如风中残烛,弥留之际。他那双洞悉天机的眼眸,此刻却失去了往日
2024-08-11 20:09:00
刘伯温临死前送给朱元璋一筐鱼,朱元璋不解,17年后醒悟已经晚了
刘伯温,一个与历史的巨魔朱元璋并肩作战、攻城略地的军事策士,曾是朱元璋左膀右臂的得力助手。他的聪明才智,对于星象、兵法的独到之处,赢得了整个明朝早期的钦佩。但正因为他的智慧和声望
2023-09-13 14:59:00
大明王朝初期英雄刘伯温的传奇故事
...,其中有名声显赫的煞星常遇春,还有备受尊崇的文臣刘伯温。这些杰出人物如同当时的繁星,在那个时代熠熠生辉,但对大明王朝产生最深远影响的,毫无疑问是刘伯温。刘伯温不仅仅是当时的智
2023-09-19 20:21:00
明朝开国六公爵没有刘伯温是为什么?
...师”:韩国公李善长,他就还在世,而且德高望重。而刘伯温则不是在世与否的问题,他只被封了一个“诚意伯”,爵位比起李善长、徐达等人还要低两个档次,朱元璋一共分封了“六国公,二十八
2023-01-09 21:4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