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今晚报
●会馆在津门之十一
在津规模庞大的安徽会馆
安徽会馆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当时安徽旅津同乡业繁人众,为使同乡中往来的商人及赴京的考生有投宿的处所,在津有议事的地方,有人倡议建立会馆。遂由当时直隶总督杨士骧、军阀袁大化及实业家周学熙等在同乡中发起募捐,购置新浮桥北地基10亩左右,建成安徽会馆。
1914年又接受李公祠捐赠的地基61亩余,建房出租作为会馆收入。后又由同乡捐款购地50亩左右,以一部分兴建义园,另一部分作为义地。据民国三年(1914)二月《李文忠公祠拨地契》表明:“李文公祠(李鸿章祠堂)今为安徽会馆常年经费无着,特将祠产内坐落天津河北院署后地基一段,东至大经路,西至三经路,南至天纬路,北至地纬路,共计地陆十一亩三厘伍毫全数捐送归安徽会馆永远执业。”李公祠捐地建安徽会馆,无非是因为李鸿章本人也是安徽人,笔者认为捐地的主家当是李鸿章的后人。
安徽会馆原址在今三马路南口临近北运河的地方。会馆是庙堂式建筑,高墙券门,门前石狮。入门是宽阔的大厅,一堵影壁式的后墙,有左、右两门,进门是大戏场。戏台包括后台,设在左右两门的中间,戏台前场地开阔宽敞,周围是楼廊,楼上下都有房间。笔者存有一部1918年刊印的《天津安徽会馆产业全录》,书后附《天津安徽会馆全图》,从图上看,会馆从东到西共有四套大院落,每一套都有三道院,会馆内还有昭忠祠、荷花池等。在当时的天津,这座会馆无论占地面积还是建筑之雄伟,都是可观的。
安徽会馆的会员曾达500人,凡安徽籍人,不分贫富均可入会。会馆的组织领导一直沿用董事制,董事由同乡大会推举。不设董事长,各董事轮流负责。会馆前期的董事主要有陈尧斋、周铭九、阮叔尘、陈一甫;后期的董事主要有周实之、方震初、郭治平、何毓甫、周少桓、王慈增。经济来源主要靠房地租。会馆的业务主要是办理义园停灵及运柩回籍,并视收人情况酌办同乡公益事项。会馆曾与铁路、轮船部门建立关系,对贫苦同乡返里或运柩回籍有免费或优待办法。义园为同乡及他省人寄存棺柩,酌收租金;义地则专埋葬本省贫苦同乡,不收费用。
安徽会馆场地宽敞,交通便利,“五四”时期,群众集会募捐演戏,多在这里举行。尤其是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天津各界在安徽会馆举行联合追悼大会,门前高搭牌坊,场内悬挂挽联数千,各界到会致祭者达10余万人,京、津、沪报纸都有专文报道。
1930年安徽遭水灾,会馆曾组织募捐救济。后因战争动乱,不少房地遭破坏,加以币值不断跌落,会馆收入甚微,炸毁倒塌的房屋无力修复,救济同乡业务无形中停业。“七七”事变前,会馆兴办过中、小学,各有学生约400人,教员20人,均为安徽籍。办学经费来自同乡会员捐资。“七七”事变后校舍被炸,学校因设备被抢光而被迫停办。安徽会馆的建筑和设施大都不复存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9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