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三国演义》中郭子仪为什么能退敌?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30 19:39:00 来源:戏说三国

小说《三国演义》里,张飞大喝三声,吓死曹军夏侯杰,吓得曹操撤军的场景大家耳熟能详。那么正史上有没有凭一己之力退敌,或者在退敌过程中,以一己之力起决定作用的人呢?今天淮下书生就分享其中几个,大家有知道的也可以补充。

《三国演义》中郭子仪为什么能退敌?

张飞喝断长板桥,阻挡曹军

第一个,烛之武退秦师。

《三国演义》中郭子仪为什么能退敌?

烛之武退秦师

我们中学学过这篇文言文。春秋时期的郑国,地处中原四战之地,除了郑庄公小霸一下,挑战一下周天子,后面基本上都是在齐、楚、晋、秦这些大国争霸的夹缝中求生存。

齐国强大时,郑国站在齐国阵营。齐国衰弱,楚国强盛时,又站在楚国阵营。晋楚争霸时,郑国又摇摆于晋楚两个大国之间。

《三国演义》中郭子仪为什么能退敌?

郑国地理位置

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的城濮之战爆发,晋国大胜,楚国大败,退避三舍这个典故就来自这场大战。此后楚国北进中原受挫,晋文公建立了霸业。

《三国演义》中郭子仪为什么能退敌?

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两年后,晋文公以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帮助楚国,以及晋文公当年流亡郑国受到冷遇为由,邀请也是一代西方霸主的秦穆公,一起发兵讨伐郑国。秦国作为西部边陲之国,也想借此东进,染指中原,于是秦晋便联合伐郑。

《三国演义》中郭子仪为什么能退敌?

秦穆公雕像

面对两大强国,郑国如果直接迎敌,无异于以卵击石。后来郑文公派烛之武去秦营,烛之武用三寸不烂之舌,利用秦、晋两国的矛盾,陈述了郑国灭亡对晋有利,对秦有害的观点,秦穆公一想也很有道理,于是和郑国结盟,并派兵帮郑国守城,自己撤军回国了。晋文公一看盟友不但退兵了,还帮郑国守城,自己也撤离了郑国。

《三国演义》中郭子仪为什么能退敌?

晋文公雕像

第二个,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龙朔元年,一向与唐友好的回纥首领药罗葛·婆闰死后,继位的比粟转而与唐为敌。唐高宗李治任命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领兵赴天山抗击九姓铁勒。

郑仁泰、薛仁贵率军赴天山后,九姓铁勒拥众十余万抗拒,并令骁勇骑兵数十人前来挑战。薛仁贵临阵发三箭射死三人,其余骑兵慑于薛仁贵神威,都下马请降。薛仁贵乘势挥军掩杀,大败九姓铁勒,并坑杀降卒。接着,薛仁贵又越过碛北追击铁勒败军,抓住他们的首领及兄弟三人。

《三国演义》中郭子仪为什么能退敌?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薛仁贵收兵后,军中传唱说:“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从此,九姓铁勒衰败。

第三个,郭子仪单骑退回纥。

一代名将,安史之乱中满门忠烈的仆固怀恩,受宦官骆奉先陷害而被逼谋反。

永泰元年九月,仆固怀恩以其灵州军,联合吐蕃、回纥、党项等部,集结三十多万的强大兵力,兵分四路大举入侵大唐。为了应对来犯之敌,唐代宗并没有逃跑,而是进行了严密部署,并亲率北衙六军坐镇长安,表明抗击吐蕃的决心。同时命郭子仪率军一万驻守泾阳。

《三国演义》中郭子仪为什么能退敌?

郭子仪

郭子仪单骑去见了回纥首领,责以大义。而回纥这边原以为郭子仪死了,代宗驾崩了,才与吐蕃军联合进犯。现在发现郭子仪还活着,才知道上了仆固怀恩的当。于是,回纥与郭子仪和好如初。恰逢仆固怀恩暴毙,敌军没了首领,于是回纥答应退兵。

《三国演义》中郭子仪为什么能退敌?

郭子仪单骑退回纥

吐蕃收到大唐与回纥联合的消息,心中害怕,连夜撤退。郭子仪派部将白元光与回纥军一起追击吐蕃军,自己率大军跟随其后。吐蕃措手不及,在灵台西原遭到唐纥联军突袭,惨败而逃,又被一路追击到泾州东部。

此战,唐军和回纥军斩首吐蕃五万余级,俘虏近万人,解救被掳百姓四千余人。吐蕃对唐朝关中的入侵,以唐军的胜利告终。

《三国演义》中郭子仪为什么能退敌?

吕布辕门射戟

除此之外,三国时期吕布辕门射戟,使两家罢兵。这里需要注意一下的是,辕门射戟并不是小说杜撰,而是真实历史事件。当然了,辕门射戟的戟,肯定不是方天画戟!还有西晋的刘琨,以《胡笳五弄》这首曲子,退了数万匈奴兵。唐太宗面对兵临长安的突厥大军,隔渭水与颉利对话,指责颉利负约,以此促成渭水之盟。

《三国演义》中郭子仪为什么能退敌?

唐太宗批判突厥颉利可汗

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单人退敌的历史案例呢?可以补充一下!

欢迎关注“淮下书生”,阅读观看更多历史文学原创文章和视频!

版权声明:本文及相关视频由淮下书生原创撰写拍摄,非“淮下书生”署名的发布,皆为抄袭搬运。任何平台个人禁止抄袭搬运,喜欢可以转发分享点赞评论关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31 00: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历史上真正单刀赴会的是谁
三国演义中,关羽不仅是忠义的化身,他的英勇,更是无人能敌。于是,便有了东吴鲁肃以荆州为目标,向关羽发难,而关羽单刀赴会,如入无人之境的著名桥段。事实上,关羽单刀赴会是假的,历史上
2022-12-26 16:26:00
...他功高震主,历经四朝而不倒,在中国历史实属罕见。郭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
2024-06-08 06:15:00
回纥大将攻打长安,在城外看到一个老头为何长叹:我命休矣
...的手下顿时云集了大批精兵强将,其中名气最大的当属郭子仪。当时长安已被叛军攻破,为了收复两京,唐肃宗便和回纥商议,借兵十五万,助大唐平叛。回纥觉得有利可图,便同意了唐朝的请求,
2023-01-13 21:57:00
郭子仪功高盖主而不被皇帝猜疑,除了实力还有头脑
...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这句话很好的形容了一代名将郭子仪的生平事迹,郭子仪作为唐代的中兴名将,自安史之乱爆发后,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官至太尉兼中书令,后被唐德宗追封为“尚父”
2023-05-01 13:00:00
聊聊唐代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
郭子仪(697年-781年7月9日[82]),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唐代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寿州刺史郭敬之的儿子。出身太原郭氏。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
2023-03-08 21:10:00
郭子仪与吴三桂:借外力平乱的不同影响
问:郭子仪借回纥军平安史之乱复兴大唐,吴三桂仿效却为何遗臭万年?答:郭子仪借回纥军平定安史之乱复兴大唐与吴三桂借助八旗大军借打着给崇祯报仇的旗号,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人品不一样郭
2023-10-22 07:45:00
郭子仪:七朝武将,大唐的守护神
...后侍奉七代帝王,都颇受皇帝礼遇信任。他就是唐朝的郭子仪。▲武则天剧照郭子仪,是唐朝九原郡人士,祖上本是士大夫家族,可惜到他这一代就家道中落,没钱接受系统教育。所幸赶上武则天设
2024-02-07 16:40:00
大唐名将75岁功高受封,为何不要尚书令要美人?
...75岁绝对是高寿,在唐朝75岁还能上阵带兵或许也只有郭子仪了吧!他被誉为是救唐朝于危难之中,清廉之风于腰间垂挂之人!在历史上,郭子仪的寿命足足八十有五,在古代这是无可厚非的高
2023-01-13 22:09:00
...地区发生了一场规模不算大的战争,那就是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打败了六胡州诸部,平定了河曲之乱。很多人没太留意这场战争,其实这场战争意义重大。当时,房琯兵败陈涛斜,丧师三万余,满朝震
2024-06-08 12:5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