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嘉兴东塔寺遗址考古揭秘宋代建筑奇迹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16 06:21:00 来源:杭州网

52口大陶缸、三层套箱结构让塔基历经千年不废

杭州日报讯 “东塔寺遗址是国内首次完整揭露的、结构处理最为复杂的塔基遗址,代表了北宋时期江南建筑基础做法的最高水平。”5月14日,在嘉兴东塔寺遗址考古成果论证会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杭侃代表专家组作总结报告时说。

穿越千年风雨,东塔寺遗址中的塔基(东塔塔基)袒露在了世人面前。站在基坑前,专家们惊叹于千年前江南地区的建筑技艺。深埋于地下的建筑建构,凝固了千年的时光,北宋工匠们的名字和身影已经消逝不见,但其痕迹依然留存在世。

千年塔基重现于世

5月14日上午,国内考古、文保界的专家走进东塔寺遗址,东塔塔基的结构呈现在了大家眼前。

“东塔塔基主体结构由3层套箱组成,由内而外,自下而上层层加固。”嘉兴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考古部副主任时西奇介绍。目前,东塔寺遗址已发掘面积900平方米,基本明确了整体塔基结构,从塔基夯土及陶缸内部出土的铜钱及瓷片判定,东塔塔基应为北宋修建。

浙江省博物馆历史文物部主任黎毓馨在现场注意到了一块写着“秀州嘉兴县”的砖,“南宋后期嘉兴就改称‘嘉兴府’了,这可以佐证时间定位是准确的。”

嘉兴是江南佛教流传最早的地区之一,有“七塔八寺”之说,东塔和东塔寺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中国古塔通鉴·浙江卷》记载:“东塔寺初建于梁天监二年(503年),隋仁寿元年(601年)置塔。历经兴废,明崇祯十年(1637年)重建,至清乾隆时重修。”

1968年,东塔因建设等原因拆除,地宫出土文物由嘉兴博物馆保存,经整理汇总,共计有玉、石、玻璃、铜器等文物28件(组),年代为从宋至明。这些文物后来在展陈中多有出现。

东塔塔身拆除后,这一区域为工厂宿舍。2019年,东塔路民丰片区开始进行拆迁工作,嘉兴市政府委派文物部门对拆迁区域进行现场踏查,发现东塔寺大殿遗迹。

2021年,东塔寺遗址被公布为嘉兴市文物保护点。2022年,随着东塔寺遗址区域拆迁工作完成,嘉兴市文物部门对遗址再次进行现场调查,发现东塔塔基遗址。

建造技艺精妙绝伦

2023年9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嘉兴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嘉兴博物馆开始对东塔寺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通过卫星影像,他们大致确定了东塔的位置。结合过去的文献记载和后来的走访,一场关于东塔地基的考古开始了。

《中国古塔通鉴》记载了塔身拆除时塔基的情况:“塔基挖深五尺,底埋红色大陶缸,缸上置圆木桩,呈井字形,用木料约二十立方米,其上叠铺砖石基础至地面。”

“一开始想的是对遗址上的陶缸进行清理,没想到陶缸下面会有复杂的木结构。”回忆时,时西奇依然忘不了那时的惊喜。

在清理的时候,最外层箱子复杂的加固结构已经让考古人员感受了“小小震撼”,他们决定对塔基其他区域进行选点解剖,了解整体结构。

用探铲下探到一定深度,底部便传来了咚咚咚的闷响声。“这里有木头!”时西奇后来才发现,他们第一铲就找到了东塔地基结构的核心。几次探测之后,他们明确了底部有一个闭合的空间。“一开始想到的是会不会有早期的地宫,后来专家考察后排除了这一可能。”时西奇说。

通过进一步考古发掘,他们最终发现了三层套箱结构。塔基营造时在坑底打下密集地桩,中心位置有“井”字形第一层套箱,其周边及木桩上铺设了木板;木板上置有52口大陶缸,紧靠缸外放置第二层套箱,其外有木桩与之以木梁相抵;再外侧是用四块木板层叠垒起的第三层套箱。

这些陶缸有什么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物建筑教研室主任徐怡涛认为,东塔塔基的陶缸主要起到防止不均匀沉降的作用,“从现代结构的理解,陶缸起到的承载力作用未必很大,但我们要从古代结构工艺的思路去判断。”

考古工作穿越时空

东塔塔基的考古为认识宋韵文化打开了新的窗口。

南方地区软土地基易沉降、易渗水,建筑物易坍塌。东塔多次重建重修,但塔基自北宋建成后从未改变,可见其建造技术的精妙。

“嘉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宋代是嘉兴的高光时刻。”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郑嘉励是此次东塔寺遗址考古工作的领队,他说,“我们以前讲宋韵,更多说的是文化艺术和精致的生活方式。从东塔塔基的发掘看,宋韵文化中科学技术非常高超。塔基的处理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使得东塔可以屹立千年不倒。这些技术代表了北宋江南地区最高的科技水平。”

东塔塔基营造的背后,是许许多多无名的工匠。“他们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却没有被文献记载,成为了历史上的‘失语者’。”郑嘉励说,考古工作就是要让历史上的“失语者”开口讲话。

历史如何重现?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馆员周珂帆介绍,后续将开始发掘塔基后方大殿遗址,同步整理塔基遗址出土器物,结合文献资料深入梳理塔基历史营造信息,并依据考古资料、历史资料进行遗址建筑复原研究。

文献记载,东塔寺有山门、塔院、大悲宝阁、献殿、阁、轩、华严堂、经台、指南桥等建筑。结合现阶段考古结果推测,寺院格局中轴线为早期寺院较为典型的“前塔后殿(堂)”式格局,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塔院、佛殿、讲堂。

整体保存完好且中轴线清晰的格局,也为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提供了重要条件。徐怡涛建议,未来工作中塔的整体规模演变是一个重要方面,应进一步厘清寺院格局,涉及东塔寺文化的发展脉络、历史空间的演变以及建筑规模的变化。

“在遗址保护和利用方面,建议实施全面保护,进行原真性展示,同时结合遗址保护工程,进行城市景观复原展示。” 杭侃认为,除了发掘的确切成果外,展示科学探索的过程也很重要。

“地临东海晓波黄,缥缈朝云捧太阳。吴越山河都入照,却饶孤塔早霞光。”清朝嘉兴知府许瑶光登东塔观日出曾作诗。作为“嘉禾八景”之一的“东塔朝暾”消逝在了浩渺历史中,东塔会不会以别样的形式重新出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6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嘉兴考古发现特殊文字符号,比甲骨文还早1400多年,惊动考古
...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浙江庄桥坟遗址是位于嘉兴平湖市林埭镇东南约2公里处的群丰村6组。当时,相关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一处4500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面积约数万平方米。
2024-02-24 07:30:00
考古者郑嘉励:我们要让历史中的劳动者“开口说话” ■记者 许金艳 通讯员 杜锦智 摄影 冯玉坤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好书有约考古者郑嘉励:我们要让历史中的劳动者“开口说话” ■记者 许金艳 通讯员 杜锦智 摄影 冯玉坤“考古人是和这片土地最亲密的人。”5月18日,国际博物馆
2024-05-24 07:50:00
...吴越衣锦城以“山、水、城”合一的规划设计构筑城市;嘉兴东塔寺北宋塔基“井”字形套箱与陶缸地基,展现江南软土营建的高超技术;温州朔门古港揭露13座唐宋码头、北宋九舱沉船及减摇水
2025-03-22 09:17:00
龙门香山寺遗址重现千年辉煌,揭开“香山首焉”神秘面纱
...窟研究院历史人文研究中心主任路伟向记者介绍道,寺院遗址位于龙门东山南端山麓,呈阶梯状分布于多级台地上,坐北面南,遗址现存面积4万余平方米。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龙门香山寺遗
2024-03-01 15:57:00
...遗址、湖州吴兴三湾窑址群、杭州临安衣锦城城墙遗址、嘉兴东塔寺遗址。其中,杭州两处遗址入选——杭州萧山鲁公桥遗址和杭州临安衣锦城城墙遗址。临安衣锦城城墙遗址 千年吴越,衣锦再现
2025-03-02 08:37:00
良渚文化: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
...良渚文化丰富多彩的手工艺品。展品有崧泽文化的浙江省嘉兴市大坟遗址出土的人首陶瓶,上海市青浦区寺前村遗址出土的双层镂孔花瓣足陶壶。第四单元展示了多样玉器。展品有凌家滩遗址出土的
2023-08-01 10:28:00
游学马家浜 一路好“丰”景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昨天,嘉兴禾新实验学校万历校区组织学生开展觅秋游学之旅,在马家浜考古遗址公园寻找深秋的印迹。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师生们漫步于田埂之上,欣赏好“丰”景;在博物馆各
2023-11-24 07:09:00
“繁花”世界里,藏着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一站
...复原瓷器6000余件,它们与韩国马岛沉船、日本福冈博多遗址出土的瓷器组合非常相似。可以说,当时来自浙江、江苏、福建等产地的瓷器、茶叶等大宗商品,就是顺着水路来到“上海第一港”
2024-04-10 14:17:00
...盗掘。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12日对外公布一起盗掘古文化遗址暨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6名被告人因犯盗掘古文化遗址罪获刑,并连带赔偿受损遗址修复费3.4万余元(人民币,下同)。202
2024-12-12 21:3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永远铭记!先烈的事迹依然振聋发聩、震撼人心
江南时报讯 清明节前夕,苏州市新四军研究会后代分会和烈士寻亲志愿者及烈士亲属来到苏州市相城区烈士纪念馆祭扫缅怀革命先烈
2025-04-03 14:10:00
书存金石气 艺游翰墨间——评高建书法篆刻艺术
鲁网4月3日讯在当代书坛,走流美一路的人不少,而走古朴浑重一路的,却不是很多,高建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探索者。他师从著名书法篆刻家段玉鹏先生学习篆刻
2025-04-03 14:56:00
闪耀吧!中华宝藏丨二里头有位琢玉成礼的“少年”
编者按:叩响时光之门,聆听文明呼吸。在这里,文物不再是博物馆里静默的标本,每一件都在诉说历史从未沉睡。我们不仅展示文物的物质之美
2025-04-03 15:30:00
何谓“山水精神”?如何领会“象外之意”?山水,远超自然景观的有形之身,蕴藏中国文人世代相传的精神追求。何谓中国人的“山水精神”
2025-04-03 11:23: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3 11:47: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中国近代女画家陆小曼逝世
陆小曼(1903年11月7日-1965年4月3日),名眉,江苏常州人,出生于上海,中国近代女画家、社交名媛。陆小曼师从刘海粟
2025-04-03 12:39:00
描摹,另一种祭奠
大众网记者 孙顺科 邓慧慧 宁晓洁 威海报道清明节前,走进背倚青山的荣成市革命烈士陵园,百余级台阶引向肃穆的纪念场馆与烈士陵墓
2025-04-03 10:53:00
曾国藩给咸丰帝上了一道折子,惹恼了皇帝,肃顺却告诉他好事将近
爱新觉罗·肃顺,此人在道光,咸丰帝在位期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能臣,尤其是到了咸丰皇帝的时候,对于肃顺更是信赖有加,每每有军国大事之时
2025-04-03 10:55:00
重温英雄故事 缅怀革命先烈丨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4月2日上午,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借清明之际重温英雄历史,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2025-04-03 08:59:00
徐则臣:大运河勾连了历史、现在和未来
近日,根据徐则臣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落下帷幕。也是从3月起,徐则臣正式升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2025-04-03 09:53:00
南宋孝宗赵眘的精彩人生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赐名赵玮,字元永,籍贯秀州(今浙江嘉兴)
2025-04-02 21:57:00
曹操临终前的遗憾,竟然是没有把这四个女人收入自己的后宫
曹操一生喜好人妇寡妻,这是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事情;为了秦宜禄的老婆杜氏,还惹得关羽极不开心最后离曹而去;为了张绣的婶娘坑死典韦和曹昂
2025-04-02 22:20:00
家训:内外兼修的智慧(读书有味)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韩 昇《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韩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清明时节,人们在缅怀与追思中
2025-04-03 06:12:00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