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嘉兴东塔寺遗址考古揭秘宋代建筑奇迹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16 06:21:00 来源:杭州网

52口大陶缸、三层套箱结构让塔基历经千年不废

杭州日报讯 “东塔寺遗址是国内首次完整揭露的、结构处理最为复杂的塔基遗址,代表了北宋时期江南建筑基础做法的最高水平。”5月14日,在嘉兴东塔寺遗址考古成果论证会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杭侃代表专家组作总结报告时说。

穿越千年风雨,东塔寺遗址中的塔基(东塔塔基)袒露在了世人面前。站在基坑前,专家们惊叹于千年前江南地区的建筑技艺。深埋于地下的建筑建构,凝固了千年的时光,北宋工匠们的名字和身影已经消逝不见,但其痕迹依然留存在世。

千年塔基重现于世

5月14日上午,国内考古、文保界的专家走进东塔寺遗址,东塔塔基的结构呈现在了大家眼前。

“东塔塔基主体结构由3层套箱组成,由内而外,自下而上层层加固。”嘉兴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考古部副主任时西奇介绍。目前,东塔寺遗址已发掘面积900平方米,基本明确了整体塔基结构,从塔基夯土及陶缸内部出土的铜钱及瓷片判定,东塔塔基应为北宋修建。

浙江省博物馆历史文物部主任黎毓馨在现场注意到了一块写着“秀州嘉兴县”的砖,“南宋后期嘉兴就改称‘嘉兴府’了,这可以佐证时间定位是准确的。”

嘉兴是江南佛教流传最早的地区之一,有“七塔八寺”之说,东塔和东塔寺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中国古塔通鉴·浙江卷》记载:“东塔寺初建于梁天监二年(503年),隋仁寿元年(601年)置塔。历经兴废,明崇祯十年(1637年)重建,至清乾隆时重修。”

1968年,东塔因建设等原因拆除,地宫出土文物由嘉兴博物馆保存,经整理汇总,共计有玉、石、玻璃、铜器等文物28件(组),年代为从宋至明。这些文物后来在展陈中多有出现。

东塔塔身拆除后,这一区域为工厂宿舍。2019年,东塔路民丰片区开始进行拆迁工作,嘉兴市政府委派文物部门对拆迁区域进行现场踏查,发现东塔寺大殿遗迹。

2021年,东塔寺遗址被公布为嘉兴市文物保护点。2022年,随着东塔寺遗址区域拆迁工作完成,嘉兴市文物部门对遗址再次进行现场调查,发现东塔塔基遗址。

建造技艺精妙绝伦

2023年9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嘉兴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嘉兴博物馆开始对东塔寺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通过卫星影像,他们大致确定了东塔的位置。结合过去的文献记载和后来的走访,一场关于东塔地基的考古开始了。

《中国古塔通鉴》记载了塔身拆除时塔基的情况:“塔基挖深五尺,底埋红色大陶缸,缸上置圆木桩,呈井字形,用木料约二十立方米,其上叠铺砖石基础至地面。”

“一开始想的是对遗址上的陶缸进行清理,没想到陶缸下面会有复杂的木结构。”回忆时,时西奇依然忘不了那时的惊喜。

在清理的时候,最外层箱子复杂的加固结构已经让考古人员感受了“小小震撼”,他们决定对塔基其他区域进行选点解剖,了解整体结构。

用探铲下探到一定深度,底部便传来了咚咚咚的闷响声。“这里有木头!”时西奇后来才发现,他们第一铲就找到了东塔地基结构的核心。几次探测之后,他们明确了底部有一个闭合的空间。“一开始想到的是会不会有早期的地宫,后来专家考察后排除了这一可能。”时西奇说。

通过进一步考古发掘,他们最终发现了三层套箱结构。塔基营造时在坑底打下密集地桩,中心位置有“井”字形第一层套箱,其周边及木桩上铺设了木板;木板上置有52口大陶缸,紧靠缸外放置第二层套箱,其外有木桩与之以木梁相抵;再外侧是用四块木板层叠垒起的第三层套箱。

这些陶缸有什么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物建筑教研室主任徐怡涛认为,东塔塔基的陶缸主要起到防止不均匀沉降的作用,“从现代结构的理解,陶缸起到的承载力作用未必很大,但我们要从古代结构工艺的思路去判断。”

考古工作穿越时空

东塔塔基的考古为认识宋韵文化打开了新的窗口。

南方地区软土地基易沉降、易渗水,建筑物易坍塌。东塔多次重建重修,但塔基自北宋建成后从未改变,可见其建造技术的精妙。

“嘉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宋代是嘉兴的高光时刻。”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郑嘉励是此次东塔寺遗址考古工作的领队,他说,“我们以前讲宋韵,更多说的是文化艺术和精致的生活方式。从东塔塔基的发掘看,宋韵文化中科学技术非常高超。塔基的处理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使得东塔可以屹立千年不倒。这些技术代表了北宋江南地区最高的科技水平。”

东塔塔基营造的背后,是许许多多无名的工匠。“他们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却没有被文献记载,成为了历史上的‘失语者’。”郑嘉励说,考古工作就是要让历史上的“失语者”开口讲话。

历史如何重现?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馆员周珂帆介绍,后续将开始发掘塔基后方大殿遗址,同步整理塔基遗址出土器物,结合文献资料深入梳理塔基历史营造信息,并依据考古资料、历史资料进行遗址建筑复原研究。

文献记载,东塔寺有山门、塔院、大悲宝阁、献殿、阁、轩、华严堂、经台、指南桥等建筑。结合现阶段考古结果推测,寺院格局中轴线为早期寺院较为典型的“前塔后殿(堂)”式格局,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塔院、佛殿、讲堂。

整体保存完好且中轴线清晰的格局,也为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提供了重要条件。徐怡涛建议,未来工作中塔的整体规模演变是一个重要方面,应进一步厘清寺院格局,涉及东塔寺文化的发展脉络、历史空间的演变以及建筑规模的变化。

“在遗址保护和利用方面,建议实施全面保护,进行原真性展示,同时结合遗址保护工程,进行城市景观复原展示。” 杭侃认为,除了发掘的确切成果外,展示科学探索的过程也很重要。

“地临东海晓波黄,缥缈朝云捧太阳。吴越山河都入照,却饶孤塔早霞光。”清朝嘉兴知府许瑶光登东塔观日出曾作诗。作为“嘉禾八景”之一的“东塔朝暾”消逝在了浩渺历史中,东塔会不会以别样的形式重新出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6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嘉兴考古发现特殊文字符号,比甲骨文还早1400多年,惊动考古
...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浙江庄桥坟遗址是位于嘉兴平湖市林埭镇东南约2公里处的群丰村6组。当时,相关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一处4500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面积约数万平方米。
2024-02-24 07:30:00
考古者郑嘉励:我们要让历史中的劳动者“开口说话” ■记者 许金艳 通讯员 杜锦智 摄影 冯玉坤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好书有约考古者郑嘉励:我们要让历史中的劳动者“开口说话” ■记者 许金艳 通讯员 杜锦智 摄影 冯玉坤“考古人是和这片土地最亲密的人。”5月18日,国际博物馆
2024-05-24 07:50:00
...吴越衣锦城以“山、水、城”合一的规划设计构筑城市;嘉兴东塔寺北宋塔基“井”字形套箱与陶缸地基,展现江南软土营建的高超技术;温州朔门古港揭露13座唐宋码头、北宋九舱沉船及减摇水
2025-03-22 09:17:00
...遗址、湖州吴兴三湾窑址群、杭州临安衣锦城城墙遗址、嘉兴东塔寺遗址。其中,杭州两处遗址入选——杭州萧山鲁公桥遗址和杭州临安衣锦城城墙遗址。临安衣锦城城墙遗址 千年吴越,衣锦再现
2025-03-02 08:37:00
龙门香山寺遗址重现千年辉煌,揭开“香山首焉”神秘面纱
...窟研究院历史人文研究中心主任路伟向记者介绍道,寺院遗址位于龙门东山南端山麓,呈阶梯状分布于多级台地上,坐北面南,遗址现存面积4万余平方米。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龙门香山寺遗
2024-03-01 15:57:00
良渚文化: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
...良渚文化丰富多彩的手工艺品。展品有崧泽文化的浙江省嘉兴市大坟遗址出土的人首陶瓶,上海市青浦区寺前村遗址出土的双层镂孔花瓣足陶壶。第四单元展示了多样玉器。展品有凌家滩遗址出土的
2023-08-01 10:28:00
游学马家浜 一路好“丰”景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昨天,嘉兴禾新实验学校万历校区组织学生开展觅秋游学之旅,在马家浜考古遗址公园寻找深秋的印迹。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师生们漫步于田埂之上,欣赏好“丰”景;在博物馆各
2023-11-24 07:09:00
“繁花”世界里,藏着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一站
...复原瓷器6000余件,它们与韩国马岛沉船、日本福冈博多遗址出土的瓷器组合非常相似。可以说,当时来自浙江、江苏、福建等产地的瓷器、茶叶等大宗商品,就是顺着水路来到“上海第一港”
2024-04-10 14:17:00
...盗掘。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12日对外公布一起盗掘古文化遗址暨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6名被告人因犯盗掘古文化遗址罪获刑,并连带赔偿受损遗址修复费3.4万余元(人民币,下同)。202
2024-12-12 21:3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馆获捐88年前日机轰炸南京照片是侵华日军首次空袭南京的重要物证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昨天,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通过网络展示了部分最新获捐的珍贵抗战文物史料
2025-08-16 09:21:00
我们的抗战|大青山祭:用生命搏突围,以忠魂铸丰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路董萌 岳致呈 李岩松 郭辰昊 陈晨初夏的费县,清风裹挟着草木的微香。登上686.2米的大青山
2025-08-16 11:03:00
血色丰碑|东北“小鲁迅”金伯阳与吉林的故事
金伯阳1907年出生原名金永绪,化名金赞文,别号“北杨”“白杨”大连旅顺铁山乡金家村人曾在大连中华工学会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参与组织过1926年的“福纺”大罢工1931年12月金伯阳
2025-08-16 13:06: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浪浪山”上在吉林竟有个“古代亲戚”
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看了吗?让小妖们忙活刷洗的那尊鼎,在吉林竟然有个“古代亲戚”,那就是吉林省博物院的西周夔龙纹宝鼎,可比动画里的道具硬核多了
2025-08-16 14:09:00
光耀太行|左权外孙沙峰:我想对姥爷说……
大皖新闻讯 8月16日,在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左权将军外孙沙峰来到现场。1942年5月25日
2025-08-16 17:14:00
齐鲁·菏评|探寻鲁西南乡村文化记忆
齐鲁·菏评,一档关注菏泽热点、聚焦市民冷暖、畅谈城市发展的时评栏目。欢迎您和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一起为菏泽发展发出您的最强音
2025-08-16 22:21:00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高艺上 伦歆然 摄制
2025-08-16 23:03:00
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 厦门受降地为何有两个?
第一次受降●时间:1945年9月28日●地点:鼓浪屿海滨旅社旧址(现鹿礁路2号)●厦门受降代表:海军少将李世甲、厦门要港司令刘德浦第二次受降●时间
2025-08-15 08:39:00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⑩|青纱帐里的“阿庆嫂”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张海音 陈亚飞文案:张灵 刘杰 刘岚制作:齐媛媛 赵燕杰 马然 刘彤瑶鸣谢:中共容城县委组织部灵韵数字艺术工
2025-08-15 09:07:00
1966年上映的影片《地道战》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新利用地道战的斗争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2025-08-15 09:42:00
河北日报讯(记者田恬)8月15日,由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荣誉出品,河北影视集团有限公司等出品
2025-08-15 09:53:00
大禹文化②丨九州与德州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8-15 11:07:00
文学里的抗战·红旗谱三部曲丨烽烟淬笔绘红旗
梁斌。 散襄军供图盛夏,蠡县辛兴镇梁庄村。天空湛蓝如洗,干热的风裹着草木芬芳,拂过冀中平原。土地变得滚烫,像燃烧过一样
2025-08-15 11:19:00
80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分享一个热知识:《恭喜恭喜》不是拜年歌,而是庆祝抗战胜利的歌曲。
2025-08-15 11:20:00
文学里的抗战·平原枪声丨从未远去的“平原枪声”
抗战时期的李晓明。 肖张镇政府供图夏风,从平原上涌起,掠过无垠的青纱帐,晨曦里的肖张镇从酣睡中醒来。合上《平原枪声》最后一页
2025-08-15 11: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