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夏玉米适时晚收 增产又增收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9-22 01:0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驻马店日报□ 冯晓曦

9月中旬开始,我市夏玉米陆续进入收获期,截至9月18日,已收获面积34.7万亩左右,占比5.34%,主要集中在南部县区和中部几个县区的山岗坡地地区。该区域土地相对瘠薄,玉米生育期短,成熟较早,已于雨前收获晾晒入仓。

据我市农科院和市农业农村局专家调研,我市大部分夏玉米尚未成熟,需推迟收获,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受今年小麦烂场雨影响,播种期普遍延迟7~10天,收获期也相应推迟。二是今年夏玉米生育期降水频繁,气温较往年偏低,高温催熟效应不显著,灌浆期延长,整个生育期相应延长。三是南方锈病防治效果好,叶片持绿性好,不早衰,有利于籽粒灌浆。

玉米成熟的标志是乳线消失或籽粒黑胚层出现,一般成熟后适当推迟收获,利用后熟作用,使之充分脱水、成熟,减少机收破损率,既能增加产量,还能改善籽粒品质。此外,适时晚收还可以减少晾晒时间和干燥成本。

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抢收:一是持续阴雨天气下,要趁短暂的晴天抢收、抢晒,及时入仓。二是植株病害重,叶片和苞叶全部干枯,茎秆中空,出现茎折、落穗现象。三是蜡熟期风灾倒伏,倒伏后果穗会被虫食、鼠咬及霉变。

我市今年夏玉米生产形势总体好于往年。天气因素方面,除了6月中旬连降大雨造成低洼地块出苗差或渍害外,整体气候条件有利玉米生长发育,降雨频繁、均匀,灌浆期温度平稳,特别是孕穗期、花期和灌浆期这三个关键时期气温不极端,未出现长时间高温干旱、大面积风灾倒伏、高温热害等灾害性天气。田间管理方面,主要病害南方锈病由于提前预警,及时防控,措施得当,大部分地区防控效果显著。栽培措施方面,密植增穗效果显著,平均播种密度由4000~4200株/亩,提高到4300~4500株/亩,个别耐密品种密度超过7000株/亩。在密度增加的条件下,由于气候条件好和管理措施得当,果穗未减小,容重增加显著,产量有明显提高。

(作者系河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驻马店综合试验站副研究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2 09: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该品种为二棱弱春性啤酒大麦,中早熟,株高75cm~80cm,生育期200天左右。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抗寒性好。分蘖力强
2023-09-28 00:08:00
玉米管理关键期要想高产抓这些
...对产量影响非常大,因此应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如在玉米生育期间遇到难以抗拒的风暴袭击,引起倒伏,应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如在拔节后发生倒伏,应进行中耕培土,让玉米自身恢复。当玉米在
2023-08-31 16:49:00
玉米种植科学管理技术要点
本文转自:驻马店日报 □ 冯晓曦目前我市玉米生长陆续进入抽雄散粉期、籽粒形成期和灌浆期,是决定玉米产量的关键时期和阶段。强对流天气、高温、流行性病害等不利因素时刻威胁着玉米籽粒的
2023-08-04 00:03:00
我省丘陵山地玉米实现籽粒直收
...出推广适水种植和玉米籽粒直收技术,特别是在今年玉米生育期降雨降水量不足300毫米的情况下,抗旱减灾效果显著。今年,会宁县祥泽小杂粮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山地连片种植双垄沟覆膜玉米4
2023-11-14 07:44:00
陆良“心农98” 新品种玉米试种成功
...最新选育的具有早熟、高抗性等优势的玉米新品种,平均生育期132天,穗行数16行至20行,穗长22.5cm,穗粗5.6cm
2023-09-14 00:15:00
开展技术培训 助力玉米单产提升
...《玉米密植滴灌肥水一体化精准调控增产技术》《玉米各生育期特点及相应管理技术》等课程。
2024-05-24 00:16:00
尽早防治玉米南方锈病
本文转自:驻马店日报 □ 冯晓曦今年降水偏多,田间湿度大,非常有利于病害传播,特别是气传性病害,如南方锈病,孢子体主要靠气流由南向北传播。台风“杜苏芮”过后,带来了大量的南方锈病
2023-08-18 00:03:00
宁南山区玉米种植实现旱年保丰产
...镇建立玉米“全膜双垄沟播+膜下滴灌”生产示范,玉米生育期间在遭遇严重干旱的情况下,通过膜下滴灌及时补灌水75立方米每亩,解决了区域干旱胁迫对玉米生长发育关键期的影响,实现旱年
2023-10-05 07:09:00
变丰收在望为丰收在手(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豫见“三秋”)
...报□本报记者 杨晓东 祁道鹏 本报通讯员 张鑫10月4日,驻马店市西平县杨庄乡,天空中仍飘着丝丝细雨,睿帆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岩杰正在田地里查看玉米长势。“咱现在的玉米品种
2023-10-05 06:51: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