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600余年小村建起村史馆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11-10 01:32: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周口日报

600余年小村建起村史馆

记者 张志新

一部村史,几许乡愁,一个村史馆,凝结着村庄的历史记忆。今年10月,项城境内汾河与长虹运河交叉口西北角处,一个拥有600余年历史的小村建起了自己的村史馆——范集镇杨庄行政村村史馆。

11月初,记者走进杨庄行政村新建的村史馆,看到馆中陈列的老物件时,仿佛看到了杨庄行政村人过去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杨庄行政村人展现出的不畏艰难的拼搏精神。

杨庄行政村村史馆不大,却存放着不少“压箱底的宝贝”,木耧、耕犁、石磨等农业生产工具,八仙桌、太师椅、马灯、织布机等日常生活用具,每一样老物件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勾起人们对过往岁月的无限回忆。

大家可别小看杨庄行政村,其拥有至少600年的历史,目前辖杨庄、桥口两个自然村。据史料记载,杨庄原名张庄,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杨姓人由山西洪洞县移民至此,后因张姓败落,改村名为杨庄。桥口,明朝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王姓人从山东新城迁至此地,更名为王刘庄。明朝嘉靖十八年(1539年),娄庄肃公在此修建娄堤桥,由于该村位于娄堤桥口,更名为桥口。

岁月悠悠,历史可以带走一个个生命,但他们在那个时代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记。

杨庄行政村在打造村史馆时,坚持把村史馆建设与党建工作相结合,并融入乡村振兴等元素。目前,杨庄行政村村史馆除了收藏200余件老物件,还设置了村史介绍、村规民约等板块。

村史馆是传承文明、留住乡愁、凝聚人心的文化新阵地。杨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杨常青说,村史馆的建立,奏响乡风文明新乐章,为建设和谐美丽乡村增添了浓重的一笔。下一步,杨庄行政村将注重从村“两委”干部、村级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等群体中培育一批讲解员,免费为前来参观学习的群众讲解村情村史,共享村史馆建设成果,打造村民共有精神家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0 06: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蝉联市级研学旅行基地?这个汉江之滨的袖珍小村凭什么?
...?一、主题突出、特色鲜明龙韵村是湖北省首个扶贫易迁行政村,坐落于武当山下、汉水之滨的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占地500余亩,共安置柳陂镇24个村843户3044 ⼈。⾃2019年
2024-07-18 10:03:00
...相关完成情况纳入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考核内容,全市414个行政村一体推进,实现100%全覆盖。 紧扣“五有”标准,确保档案管理安全可靠。我市结合农村实际,制定村级档案工作有档案室
2024-01-08 09:49:00
...标,袁坊乡历时5年,圆满完成第一批米厂、李祥庄两个行政村9个自然村1865户6283名群众的整体搬迁任务,在保证黄河安澜的同时,实现了滩区人民的安居梦想。走进米祥新村社区村史
2024-05-18 02:00:00
乡愁印迹 贵州村史村事|贵阳市乌当区王岗村:穿越味蕾的美丽乡愁
...动“乡愁印迹——贵州村史村事征集”主题宣教活动,以行政村为单位,在全省范围内深入挖掘整理村史村事,旨在为贵州立心、为发展赋能,记录展示我省厚重丰富的乡村文化和发展成果,推动新
2024-09-01 11:49:00
【乡愁印迹 贵州村史村事】附源村:锦绣特色村寨,诗画山水田园
...动“乡愁印迹——贵州村史村事征集”主题宣教活动,以行政村为单位,在全省范围内深入挖掘整理村史村事,旨在为贵州立心、为发展赋能,记录展示我省厚重丰富的乡村文化和发展成果,推动新
2024-09-13 10:50:00
【乡愁印迹 贵州村史村事】桃园村:紧抓产业发展 助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
...动“乡愁印迹——贵州村史村事征集”主题宣教活动,以行政村为单位,在全省范围内深入挖掘整理村史村事,旨在为贵州立心、为发展赋能,记录展示我省厚重丰富的乡村文化和发展成果,推动新
2024-09-14 12:29:00
...老物件可能都没有见过,更别说怎么使用了。我们建这个村史馆就是希望乡村记忆能够代代相传,让外出的游子和一代代的年轻人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在河口区义和镇同合村村史馆,同和新村
2023-02-16 13:16:00
翔安澳头向东厝经保护利用 成为村史馆和公共文化空间
...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的牌子;再后来,这里成为了澳头的村史馆;而就在前几天,6月10日,这里又加挂了一块“南音戏曲社”的牌子……从破败的宗祠,到修复后从村史馆演变为公共文化空间,
2024-06-15 08:37:00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政协调研协商非遗传承保护
...馆,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截止至2022年10月底,在全县98个行政村以及7个自然村建成了105处村史民俗馆,积极促进非遗文化进馆展示,把村史民俗馆建成群众身边的宣传站,打造传承
2023-10-19 10:46: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