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开栏的话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资料显示,贵州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座、名镇8个、名村1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0座、名镇14个、名村15个,中国传统村落757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12个,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328个,更散落着成千上万个自然村落,这些村落浓缩着村庄的过往,映照着当下,寄托着未来。
新时代新征程,如何在乡村振兴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村史是一个村庄的文化记忆,也是乡村发展的根脉所在;村事是一村一户的生活写照,也是一域一地的发展剪影。村史村事的梳理、呈现和传承更具有时代价值,它代表着一个村庄的精神风貌与文化品格,记载着岁月更迭与世移事迁中风土人情变化的轨迹。
今年,我省启动“乡愁印迹——贵州村史村事征集”主题宣教活动,以行政村为单位,在全省范围内深入挖掘整理村史村事,旨在为贵州立心、为发展赋能,记录展示我省厚重丰富的乡村文化和发展成果,推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
9月1日起,天眼新闻开设“乡愁印迹——贵州村史村事”专题专栏,以村史村事为起点,深入挖掘和呈现村庄的文化内涵,和读者一起寻找丰茂的乡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王岗村,坐落在贵阳市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是一个有着600多年的古老布依村寨,距市中心36公里。
田野、土路、木架房、龙泉河畔炊烟袅袅。
2024年8月23日的王岗村,是个大晴天。近处的稻香、远方的青山,还有恰到好处的白云。
60岁的贵阳市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王岗村委员韦德隆带着记者在村里漫步,讲起他与这座“庖汤第一村”相依相伴的日子,把美好的生活写在了脸上。
据布依族古歌《造天地万物》《伏羲姊妹治人烟》《老君炼铁打锄头》等记载描述和相传的民间故事,王岗村村境内有人口居住的历史已逾千年。特别是明清时期,调北征南、改土归流,原属贵筑县喇平里范围的王岗村流入了大量由湖广和江西迁徙而来的人口。
“王岗全村大多是以布依族为主体的家族,主要有花、罗、葛、陈、班等大姓。”韦德隆介绍,在村里,几乎每个家族有自己的流源和族谱,经过长时间的繁衍生息,家族人口不断壮大,也不断地为这里的发展贡献力量。
王岗村的铜鼓广场是近几年才修好启用的,旁边隐蔽的拐弯处有一汪山泉自清代沿用至今,取名“思恩泉”,顾名思义为饮水思源,感恩大自然赋予世世代代王岗村人这缕甘甜。
“思恩泉”出水口的井石历经岁月的打磨变得蹭亮,加上老宅斑驳的青瓦灰墙,与远处庖汤广场上生动直观的手绘色彩互相呼应,漫步村道,共同打捞起一段关于村里人味蕾上的往事。
据说,这里的泉水富含锶,又偏硅酸,所以经由它做出来的庖汤肉肥而不腻。
“吃了一碗又想一碗,我年轻时得吃一顿,至少三碗饭打底。”已过六旬的韦德隆几乎一辈子没离开过村子,但关于“庖汤”的滋味和变迁,几十年来不断地深刻在他的脑海里。
过去,一头年猪不仅是一个农村家庭全年劳动成果的汇总,也是来年改善伙食的主要口粮,贯穿着对味蕾四季的守护。年前杀年猪、吃“庖汤”宴是过去贵州大部分地区农家的传统。
每逢杀年猪时,村里左邻右舍的人都会来帮忙,忙碌之后,主人便会招呼亲邻一起热热闹闹吃“庖汤”聚餐,觥筹交错中,邻里在分享食物中得到了味蕾的满足和人际的交往。布依建筑的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和“庖汤”习俗,是一代又一代王岗人厚重的乡愁,今天还成了城里人向往、周末前往的田园乡居。
沿袭已久的乡土文化,让共享丰收和喜悦的仪式感得到放大,这顿“庖汤”宴不仅让村民之间的情感链接更加紧密,承载了王岗村民们辛苦劳作后大快朵颐的豪放,也存放着他们许许多多的人生片段,包括但不限于迎接新年到来的喜悦、久别重逢的欢聚、对来年的憧憬……
“我们那个年代条件没有现在好,以前总是焦没吃的,现在是焦吃不完。”韦德隆说,虽然现在猪肉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物,但记忆里的庖汤肉,还是老铁锅架起,和家里几姊妹围着一起吃最正宗。
韦德隆之前的人生轨迹和村里大部分同龄人大同小异。少年在生产大队挣工分,青壮年学技术、跟着亲戚学打泥砖,中年曾目睹乡亲们埋在田地里为一口吃食辛劳……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也看着王岗村经历着一场脱胎换骨的变化,村里人的生活和过去也是天壤之别。
2007年12月8日,王岗“庖汤第一村”举行开村仪式,传统布依族以“三盘四碟八大碗”的庖汤宴变得远近闻名,拉开了全村旅游发展的序幕;2009年,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11年被评为“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2013年以后,王岗村陆续被授予“少数民族特色示范村寨”“全国文明村镇”、第七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称号,两度获中国最美村镇“健康美食奖”和“榜样奖”;2019年,王岗村入选贵州第一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如今,王岗的村史馆里挂满了各色牌匾,在不到30平米的空间里浓缩了村寨的过往,记录着村寨的现在,寄托着村寨的未来。
近几年,韦德隆成为了修编村史村志的主要负责人,对着那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他总是侃侃而谈,缓缓讲述自己村庄的故事。他试图用他的故事串起这个村庄的过去与现在,他觉得他的故事也是村里人的故事,那些细节能让人看到王岗村的美好变迁。
文、图、视频/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江南吴蔚
编辑/赵珊珊
二审/赵相康
三审/黄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01 1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