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长春日报
量身定制“营养餐”
测土配方覆盖全市粮食产区
本报记者 梁 闯
九台区测土配方施肥实验室里,农技人员制备土样,量身定制“减肥”配方。
农技人员现场采集测土配方施肥土样。 本组摄影 梁闯
当前,备春耕生产如火如荼。在位于九台区上河湾镇三道村的士军种植家庭农场里,农场负责人赵士军正参照派发下来的施肥卡,科学准备春耕用肥,土地咋施肥?施多少肥?上面写得清清楚楚。
“春节前我就收到了今年的施肥卡,这相当于给土地量身定制营养套餐了。”依托测土配方技术和施肥卡,赵士军选肥购肥特别轻松。
虽然是个“老庄稼把式”,但赵士军过去和很多农民一样,一直不太懂科学施肥,“以前大伙觉得化肥用得越多越好,就可劲儿上化肥,但产量始终没上来,土地还越来越没劲儿。”自从按照配方施肥,农场种植玉米的化肥用量越来越少,“这几年‘减肥’挺成功的,施肥量比过去至少降低20%,产量不降反增,每亩地能节约几十块钱的成本。”赵士军向记者分享了这个好消息。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为了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肥,我市各地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土壤样品检测,提供肥料施用的最佳比例和用量数据,促进土壤养分均衡、遏制耕地贫瘠化。
自2004年推广至今,长春的测土配方施肥已覆盖全市所有粮食产区,目前每年推广面积2000万亩以上,得到越来越多农民的认可。
延长服务链条—“测土配方”进村到户入田
“老张,这是龙嘉街道饮马河村的施肥卡,经过土壤检测分析,今年要适量增施些有机肥,保持土壤养分……”备耕期间,九台区黑土地保护监测中心的农技人员将“施肥指导卡”送到了凤财农业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并针对测土配方施肥进行了现场指导。
测土配方施肥究竟好在哪?“这项技术根据作物吸肥规律、耕地地力和目标产量,极大优化肥料氮、磷、钾配比。”正开展入户指导的九台区黑土地保护监测中心主任孙宇新告诉记者。他们每年都会采集、测试土样4000余个,基本可以反映区域内的土壤情况。通过邮寄施肥卡、设立公示牌、建设示范区、召开现场会、开展宣传培训会等多种形式,将让各采样点农田的测土化验结果更快地进村、到户、入田。
秋季采集土样、冬季测土分析、春季培训指导、夏季肥料试验……近几年,九台区黑土地保护监测中心不断延长服务链条,开始重点推广高氮缓控释掺混肥技术,“好方+好肥”进一步提升测土配方施肥效果。
“根据测土检测结果来看,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让域内土地的磷、钾含量有所提升,当务之急要增施肥效果好、肥效长的氮肥。”如今,通过高效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九台区的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实现了农业节本增效。孙宇新还为农户算起一笔账,他说:“以玉米为例,每亩地可节肥7.5公斤左右,增产5%左右,综合下来每亩地收益提高了100多元。”
经过10余年的发展,我市已建立起完善的测土配方施肥体系,不断创新配方施肥服务机制,确保了配方制定的科学性,每年完成上万个土样的采集、化验、分析、配方制定。
延展服务范围—“纸上配方”变成“地里的肥”
“快来看一下我这块地都缺啥,该用啥肥?咋施肥?”
“这个好办,缺啥少啥施啥,肥卡上都标明了,合作社按方配肥。”
“只有对症施肥,粮食才能高产,现在备耕不相信科学不行啊!”
……
来到位于榆树市保寿镇的云农场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只见一袋袋肥料正顺着生产线卸下,几名种粮大户手里攥着备肥“方子”,认真地核对起今年的春耕用肥,“按照农业部门的建议‘看方抓药’,土地缺啥营养,我们就定制啥肥料,肥效肯定差不了。”
种粮大户所说的“方子”,正是榆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给出的测土配方施肥建议。而这里不仅仅是一家合作社,更是榆树市测土配方施肥的配肥站,参照测土配方数据,云农场合作社为农田配肥“抓药”。
“测土配方施肥是一项长期的农业技术服务,只有做到‘既开方又抓药’,才能打通技术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榆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在掌握土壤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种植作物需肥特点和肥料释放规律生产配方肥,有利于指导农户科学用肥、按方配肥、精准施肥。直接面向农民销售配方肥,不仅减少了中间环节,还能最大限度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按照旱田肥、水田肥、零肥的顺序,今年云农场合作社计划生产配方肥3000吨,可满足7.5万亩耕地的用肥需求。春耕前,农民只需拿出测土配方,合作社就可以根据农户地块的地理位置、养分含量、目标产量“按需”配肥,从而实现测土配方数据与生产用肥的无缝衔接。合作社负责人张纯香热情地介绍,“简单地说,就是农户需要什么就配什么,需要多少就加工多少,目前合作社生产的10余种配方肥料得到了普遍认可。”
生产配方肥是实现测土配方施肥可持续发展的又一良方,由“测土到田、配方到户”向“配方到厂、施肥到田”延展,我市各地农民正逐渐改变“大水大肥”和“撒施表施”的施肥习惯。
延伸信息领域—土壤检测更显“科技范儿”
登记、取样、化验、记录……自备春耕拉开序幕,德惠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土壤肥料化验室里忙个不停。农技人员来往于化验台前,各种仪器设备分门别类、整齐摆放,厚厚的一摞材料不仅清楚地记录着不同地块的土壤养分含量,还有根据田间作物种类分别给出的氮、磷、钾用量以及微量元素建议,土壤检测更显“科技范儿”。
“去年11月以来,我们就对域内18个乡(镇)街的土壤样品进行了检测,这些土壤样品将作为测土配方施肥的重要依据。”德惠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肥料科负责人徐洪庆告诉记者,化验室将同时完成土样水分、氮磷钾、有机质、pH值等10余项参数的化验分析。经过前期土壤样品数据分析整理,他们将把检测结果上传到测土配方系统,农户可依托网络平台随时查询土壤的数据信息。
依托测土配方施肥,德惠市根据土壤类型、农作物需肥规律等因素,持续优化施肥技术,并建立起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实验室”,为广大农户提供“测土、配方、配肥、指导施肥”一整套信息化服务。徐洪庆说,土壤肥料化验室每年将为4万多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检测数据,他们正不断更新设备,提升检测能力,先后引进全自动凯氏定氮仪等6台(套),为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提供精准的土壤检测数据。
农业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持。从过去的“一炮轰”施肥,到现在的测土配方施肥,农业科技正在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如今,我市已连续多年开展农药减量控害、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新建6个化肥减量示范区,通过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等配套技术,全市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7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