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乡愁里的山芋情愫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3-11-26 09:1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常州日报

岁月留痕/涂俊明

乡愁里的山芋情愫

乡愁里的山芋,岁岁叶绿,年年铺蔓;冬入地窖,春吐嫩芽,夏展细蔓,秋日长成。入初冬时分,浓霜三遍降地,叶枯蔓萎,芋出土壤。山芋随即分身,或供食用,或作饵饲,或进窖酿酒,或粉身呈糖。

我与山芋情愫结缘在那性命攸关的岁月里。它曾是我生命得以延续的底火,身体血液继流的源头,蹒跚步履涉世拼奔的力点。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年幼的我憔瘦懦弱。家里与千千万万乡村家庭相似,饥寒、窘迫、无奈、抗争。父亲体弱多病,母亲是这个家的主劳力,祖孙三代八口人,沉重的家庭负担架在一群弱小力微的肩膀上。小我一岁的大妹建华终于抵不住饥寒交迫,八岁时仅因一次得病,便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那时候,家,就像是飘摇在风霜雨雪中的破败小舟,载着一窝山芋似的人口,颠颠簸簸,晃晃悠悠,茫无头绪,毫无方向,在风风雨雨之中漂游。

那时候,生产队里按人头分得的一点点口粮,怎能养家糊口?山芋就成了几乎大半年的主粮。

秋日的三餐,山芋是主料,早焖、中蒸、晚煮全离不了山芋这个主角。我娘手巧,总是变着法子:烘山芋片、捣山芋糊、蒸山芋块、煮山芋汤。秋芝麻刚熟,娘就以数十粒黑芝麻拌在捏碎的山芋渣里,烤制成饼肴,哄儿吞食度命。由于山芋的刺激与过食,年幼的我常常胃酸,父辈们则没有不呼“胃气痛”的。即便如此,每到秋后分粮,娘还是宁可少要几十斤稻谷,多称几担山芋。娘想的是,一斤谷可折五斤芋啊!

乡愁里的山芋并非仅仅给我苦难和穷酸,其充沛的淀粉铸就了我傲强刚烈的骨髓与天性。我上学发愤,不甘人后。记得上小学时,一次算术课上老师布置了10道“分数四则混合计算”题。别人的作业本用了4个页面,我只写了一页的三分之一纸面。家里穷,我没有按照要求把分数线、分子、分母分格子书写,并且省略了“通分、化解假分数、带分数”等步骤,都是用心算直接“=”出计算结果。全对的10道题老师给了50分。这位乡村教师把我叫到跟前说:“小小年纪要踏踏实实做事,学习要像山芋藤一样一个节巴一个节巴地实实在在扎根!”事情传到爹娘耳里,他们教育我说:“老师的话要记好,以后做事情就是应该学一学山芋扎根游藤蔓,扎扎实实的才好哩!”

这次10道计算题得了一半分数的“山芋藤”教育,一直铭刻在脑海里。

那时候,每当放学回到家,我都要尽力劳作。十一二岁年纪的孩儿,舞弄着高过头顶的锄把,捣腾着靠十斤重的大铁耙子,愣是把山芋地垄整得笔直漂亮,常常受到村里大人们的夸奖。久而久之,我对山芋等植物的栽培产生了兴趣,爱跟着大人们种插山芋,观察着每一茬山芋苗插地后活棵、吐芽、生根、吐须、抽蔓……很快学会了山芋苗的斜插、匙插、直插、横插、钩插,学得“脚踏两头宕”的山芋合理间距生产经验,还背着大人们搞成了大穴母子直培,有一穴山芋居然收获20余斤,最大一颗重达6斤半!

乡愁里的山芋,使我对“生产”发生了兴趣,增强了对待“生活”的勇气。数九寒天,生产队要抽干水塘,取塘泥制肥。水下架搭龙骨水车是个咬骨挨冻的苦活,人人打怵,队长只好巨额悬赏:“加工2分!”还是无人响应。我却咬紧牙关毅然决然地跳下了水。

寒暑交替,时节更换。青黄轮值,收种往来。乡愁里的山芋,依然在年年岁岁里一枯一荣,一个节巴一个节巴扎进深深土层,实实在在地把成果献给了大地,却少见人们对它有宠恩赞誉。尽管如此,山芋仍不计较,年复一年,青黄交替,依然如此,永远如此!这便是我与山芋的深深情愫之中,默默地对山芋产生着敬佩心理的缘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6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泗县“一碗粉”粉丝过亿
...粉丝。 企业负责人薛玉发将刚出锅的粉丝迅速定型。 山芋粉丝全自动化生产线展现新质效。工人在车间里正加班加点包装粉丝制品。 在泗县大路口镇,农民种植的山芋喜获丰收。泗县当
2024-05-22 11:09:00
做好特色农产品增值大文章
本文转自:拂晓报在“中国山芋之乡”泗县,小小的山芋做出来的山芋粉丝与各种食材“混搭”,演变成不同美味,牢牢占据泗县“美味地图”C位,成为带动当地致富增收的有力引擎。2023年,泗
2024-05-28 12:08:00
沪语叫卖声里,化不开的乡愁
...塘藕。初冬时分,老菱、糖葫芦、炒白果(银杏果)和烘山芋陆续上市了。老菱的品种有沙角菱、牛角菱、馄饨菱等好几种。小贩在黄鱼车上架了一只炉子,一口大锅里满满的是煮熟的老菱,热气腾
2023-09-01 09:09:00
小区种菜记
...根,去游乐场还不如跟我来种菜!”我又去集市上买了些山芋苗栽下去,很快就长得密密匝匝,我带着儿子去“打藤”(割去多余的藤蔓,避免养分都集中在藤上不结果),教他像我少时那样,把山
2023-07-14 01:31:00
...报□田耀东屋后有一块空地,拾掇出来,种瓜,种菜,种山芋……因为不等着吃,瓜菜也就熟得迟。隔壁赵姐丝瓜炒鸡蛋的香味传来,我家的丝瓜还没有开花。赵姐的丝瓜藤拔掉了,我家满棚满架的
2023-03-07 02:29:00
...候,孩子们在种植园地里进行了劳动实践体验活动——种山芋。经过五个月的生长,小山芋长大了。于是,我们从孩子的兴趣入手,结合本园资源,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山芋为切入口,激发
2024-12-21 04:17:00
本文转自:盐阜大众报○李乃华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山芋收获季节。我的心情难以平静,因为小时候,山芋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退休后,我总爱到农村去,到生我养我的家乡去。与村里的人拉拉家常,
2023-11-12 01:33:00
“爱心”山芋“甜”了很多人
本文转自:江淮晨报“爱心”山芋“甜”了很多人因老伴住院愁卖的3300多斤山芋被爱心人士认购后赠送给保安、保洁和孤寡老人这批爱心山芋“甜蜜”了社区里的保安、保洁和孤寡老人们。前些天
2023-10-19 00:13:00
心急吃不了烫山芋
...转自:民族日报◇袁山不知不觉,街头小贩开始吆喝“烤山芋”,闻到这香味,总想起当年井冈山农家的煨山芋。记得在井冈山山村当知青时,一到寒冬的夜晚,大人伢俚都会围着火塘烤火取暖,一
2024-02-26 10:23: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王老师来了
“王老师”,这个极其平常、耳熟能详,却又不同寻常、别有内涵的称呼,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深藏在岁月的记忆里,虽不常提起,却一刻也不曾忘记
2025-09-11 13:41:00
勇气大爆发!我决定每天都送老师一束“花”……
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哒啦滴哒啦它能实现小小愿望有神奇魔法……在实现梦想的路上老师就是我们的引路人今天教师节礼物是送?还是不送
2025-09-10 08:29:00
教师节快乐丨跨越时光,与那年的您相拥
教师节快乐丨跨越时光,与那年的您相拥。(视频:刘晓娟 王辉)
2025-09-10 11:45:00
【三尺讲台,你我同行】致敬所有教育工作者
三尺讲台见证着春秋更迭当上课铃声再次响起你们依然站在最熟悉的地方守护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记得您俯身讲解时的耐心作业本上细致的批红晚自习窗边温柔的叮咛那些平凡而珍贵的瞬间如春风化雨
2025-09-10 15:27:00
农行威海分行营业部慧眼识诈,暖心守护七旬老人“养老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连宁燕 通讯员 房莉莉“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及时帮忙,我这些攒了一辈子的养老钱可就全没了!”9月1日
2025-09-10 18:20:00
别让“比较”偷走你的幸福 珍爱网呼吁理性看待亲密关系
在当下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习惯于晒出自己的生活片段,无论是一束昂贵的鲜花、一顿精致的晚餐,还是一份体贴入微的礼物
2025-09-10 18:31:00
动车上的“生命共鸣”:一句“你多喝点水”,牵起警民情与母子思
2025年6月4日,C6512次动车穿梭在山河之间,车厢内一段因关怀而起的故事,正悄然串联起跨越时光的温情——乘警冯越一句“你多喝点水”
2025-09-09 15:10:00
济南嘉乐生殖医院携礼赴济宁,上门祝贺宝妈喜添丁!
金秋九月,喜报频传。9月3日清晨,济南嘉乐生殖医院报喜中心团队带着500元宝宝成长基金和专属嘉乐宝宝的婴儿车,专程赶往山东济宁孙女士家中
2025-09-09 15:17:00
“90后”男幼师杨龙:铁汉带娃也柔情
讲故事、画画、做实验、设计游戏、创设环境、扎辫子、洗杯子……一提到幼儿园教师,不少人会想到细腻温柔的“红颜巾帼”。然而
2025-09-09 20:45:00
【视评】一中学女生被多人霸凌,广西苍梧应当反思什么
广西苍梧的一个中学女生被欺凌,她无助地跪在地上,被泼水、扯头发、扇巴掌。没料到,欺凌者还比出了剪刀手的手势在炫耀。这些画面令人心痛
2025-09-09 12:52:00
AI看东营 | 白露:告别夏末躁动 迎来澄澈清秋
白露至,秋意深。凉夜长,暑气收,白露,秋夜的薄纱轻覆,晨起的微寒初透。白露,告别夏末躁动,迎来澄澈清秋。白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
2025-09-08 09:10:00
微视频 | 关注工伤预防 守护幸福时光
关注工伤预防 守护幸福时光
2025-09-08 19:33:00
西安双胞胎姐妹人生相似度90% 75岁了仍是彼此最亲的人
同上一所幼儿园、小学,上山下乡时在同一个村子劳动,就业时进了同一家单位,俩人同一天结婚,丈夫也都是军人。75岁的刘英平
2025-09-08 21:36:00
高中生厌学 从长治跑到太原
一名17岁的高二女生因出现厌学情绪,加之与家人沟通不畅,独自从长治来到太原。9月6日,家长赶至太原,在网格员和民警的协助下终于找到了孩子
2025-09-07 16:36:00
拾光记|钟燕玲:不把自己当病人,日子照样有滋有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牟静萍钟燕玲的抗病故事,要从2007年的一场高烧说起。当时她连续三天发烧,如厕时发现小便呈深色
2025-09-06 10: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