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在房梁上挂50多年 发黑发臭的四川臭猪肉能吃吗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12-04 06:38:00 来源:浅语科技

这个挂在房梁上发黑的东西是一整只猪,如果您走近它的话,会闻到刺鼻的气味。

它是四川扎坝人的特色美食,叫作陈猪肉,但因为发黑发臭,也被外人叫作“黑猪肉”或者“臭猪肉”。

在当地拥有多少这样的猪,可以衡量一个家庭的富裕程度,一般拥有三只以上整猪,就属于比较富裕的,因为贫穷的家庭有肉早就吃掉了,不可能留的下来。

在房梁上挂50多年 发黑发臭的四川臭猪肉能吃吗

陈猪肉的品质则是由猪的年限判断的,在一些真正富裕的家庭中,他们的陈猪肉年限可以超过50多年,是上上等陈猪肉。

陈猪肉在当地是非常珍贵的食材和药材,通常只被用来招待家庭真正的贵宾,但您可能好奇,这猪肉还能能吃吗?

由于经过了特殊处理,这肉是能吃的,但是营养价价值肯定没有传说得高!

在房梁上挂50多年 发黑发臭的四川臭猪肉能吃吗

制作陈猪肉有复杂的工序:

当地人先将猪勒死,然后在猪胸口处开个小口将其内脏掏空,之后将圆根、青稞,以及各种谷物填入其中;

接下去是做密封处理,他们会将包括猪耳朵和嘴巴鼻子在内的所有透气孔用黄油、灶灰等材料堵死,确保猪肚子内部隔绝空气;

在房梁上挂50多年 发黑发臭的四川臭猪肉能吃吗

接下去还要做干燥处理,当地人是将整只猪放在麦芽糖里,足足十天的时间,让麦芽糖将猪身上的水分吸出;

最后将猪挂在房梁上,猪的下面是他们的灶台,每次烧火做饭都会烟熏整只猪,以此来持续干燥它。

根据当地的习惯,挂2-3年后陈猪肉才算完成,才能能食用,而且他们认为时间越久味道越美。

在房梁上挂50多年 发黑发臭的四川臭猪肉能吃吗

正常情况下,一整只猪确实没法放很长时间,但是经过这些工序处理之后,陈猪肉确实依然可以食用。

密封处理可以让猪内部滋生厌氧菌,特别是乳酸菌,它会发酵填入其中的谷物和降解猪肉蛋白质,并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从而降低猪肉腐烂的风险。

而长期烟熏干燥的情况下,猪皮会被完全纤维化,从而有效隔绝外部环境对内部的影响。

这种猪肉的特点就是发臭,但味道吃起来很不错,这个原理应该和臭豆腐类似,是因为蛋白质降解会产生氨基酸和氨类气体,氨类气体具有臭味,而各种氨基酸都会让人觉得很美味,想要持续食用。

在房梁上挂50多年 发黑发臭的四川臭猪肉能吃吗

△ 一个博主实地探访了臭猪肉,并品尝了这种美食,图源@探索吧芋圓

即便经过特殊处理,将一整头猪储存50多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猪的内部环境稳定之前,有任何的差错,或者处理不当,都可能会导致失去一头猪。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一定不能受潮,好在当地本身也比较干燥。

在房梁上挂50多年 发黑发臭的四川臭猪肉能吃吗

至于什么味道,央视《远方的家》节目有一期就是讲陈猪肉的,主持人食用了一块已经有53年历史的陈猪肉,她的评价是:入口的时候很苦,咀嚼之后会有比较浓郁的酒香(来自谷物的发酵),别有一番风味,让人回味无穷。

在房梁上挂50多年 发黑发臭的四川臭猪肉能吃吗

△ 这个是爱斯基摩人的腌海雀

最后:

我看这个扎坝人的陈猪肉和爱斯基摩人在海豹肚子里腌海雀的做法几乎完全一样,同样爱斯基摩人生活的地方也是相当干燥,估计只有这样才机会做出这类美食。

责任编辑:随心

文章内容举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04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把死猪悬在房梁53年,开价56万都不卖,四川“臭猪肉”有多神奇?
...就是因为,这一美食的制作方式太特殊了。把死猪悬挂在房梁几十年,曾经有人开价56万,买一头53年的臭猪肉,主人却拒绝了,这个臭猪肉为什么会如此之贵呢?一、独特的美食我们都知道大
2023-06-11 07:11:00
把死猪悬在房梁53年,开价56万都不卖,四川“臭猪肉”有多神奇?
在四川的一个偏僻村落,有一块挂在房梁上53年的猪肉,成了当地的传奇。这块猪肉不仅岁月痕迹显著,而且价值不菲,以至于即便有人出价56万购买,村民们也宁愿守着这份珍贵而不愿出售。它背
2024-09-29 10:28:00
乡愁不过一块腊肉
...壁长长的铁钉或晾衣竿上,晚上或下雨时再收回挂到客厅房梁上。在那个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腊肉的香味深深地刻入我的记忆中,以至于收挂腊肉,成了我们最乐意干的家务活。今天想来,那是再
2024-06-14 10:22:00
...年里穿着新衣,嚼着腊肉,在火炉边聊着家常,腊肉悬在房梁上,享受着柴火的温度,要多馋人就有多馋人。”赵先生是成都人,他说,这几年四川村里熏腊肉的不多了,在外的游子坐在一起,吃着
2023-02-03 06:06:00
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方正锋:深入研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猪肉
...新论坛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举行。论坛上,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方正锋在作题为《猪肉脂质调控与营养健康》的分享时介绍,猪肉是我国消费最多的肉类,是人体蛋白质、维生素
2025-07-25 04:25:00
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人民网成都5月5日电 (袁菡苓)据四川省发改委消息,今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四川省发展改革委会同商务厅、财政厅、农业农村厅等有关部门,按照《四川省
2023-05-05 11:23:00
四川泸州一中学给优秀师生奖励猪肉
近日,四川泸州一中学给优秀师生奖励猪肉。据了解,这一奖励形式已持续5年,旨在鼓励老师认真工作,学生认真学习。本学期该学校一共发放了146块猪肉,每块猪肉重量为4到5斤,而购买这些
2023-09-06 21:37:00
生产队分肉
...将分来的牛肉煮熟,然后抹上盐巴、辣椒面、花椒面挂在房梁上,说是过年的时候用来招待客人。挂在房梁上的牛肉红透诱人,有时我就忍不住跑去,悄悄用指甲去抠一丝来解馋。弟弟们也偷偷学着
2024-01-28 08:03:00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2月20日电 据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20日消息,四川省平均猪粮比价已连续三周低于5:1,处于《四川省生猪猪肉市场价格调控预案》确定的过度下跌一级预
2023-02-20 14:51: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2025青岛虚拟现实创新大会将启,星鲨研究院探索“具身智能”前沿
鲁网11月14日讯“在这里,唯一限制你的是你自己的想象力。”科幻电影《头号玩家》中对于“绿洲”的这一描述,恰如其分地展现了虚拟现实产业的无限可能
2025-11-14 10:18:00
中新经纬11月14日电 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14日消息,网信部门从严整治利用AI仿冒公众人物开展直播营销问题乱象。近期
2025-11-14 10:30:00
大麦娱乐推出全新品牌“大麦国际” 提供全球演出购票、观演服务
购买海外演出门票,现在有了新选择。11月14日,大麦娱乐宣布推出旗下全新业务品牌、全球演出服务平台“大麦国际(MAISEAT)”
2025-11-14 10:45:00
大河网讯 11月11日,全省数字影像检查“云胶片”联盟采购工作顺利开标,产生了拟中选结果,中原算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拟中选
2025-11-14 10:53:00
鲁网11月13日讯11月13日,山东瑞程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与济宁学院联合攻关的“多模态肉品AI快检系统”核心技术,在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中斩获优秀奖
2025-11-14 10:54:00
记者走基层|“黑科技”上线,让温暖精准入户
11月12日,河北邢襄热力集团邢台供热分公司二工区三班班长丁帅,在三义庙换热站查看设备运行情况。 河北日报记者 宋 平摄随着11月15日临近
2025-11-14 08:02:00
11月13日,太原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原公交”)与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电动”)举行框架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2025-11-14 07:50:00
记者走基层|智能安全帽,让矿工有了AI“卫士”
11月5日,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所属恒洋电器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智能安全帽产品。河北日报记者 魏 雨摄“嘀嘀
2025-11-13 08:03:00
“长与短”周期变革,“快与慢”时效重构,“热与冷”业态碰撞—— “双11”三重奏,解读消费新变局□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黄琳燕11月12日中午
2025-11-13 08:05:00
南报网讯(记者周容璇)日前,在南京医药中央物流中心,一辆白色无人车平稳地穿梭于主仓库与宝湾库区之间,仅用15分钟便完成了一次驳货作业
2025-11-13 08:05:00
向“质”攀升,南京机器人解锁“智造”新图景
全链条持续发力,以硬核技术竞逐市场向“质”攀升,南京机器人解锁“智造”新图景□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徐宁 实习生黄倩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核心组成部分
2025-11-13 08:05:00
江苏南京:“爆单堵件”难寻踪迹,科技赋能让“双11”物流运输“从从容容”
“爆单堵件”难寻踪迹,科技赋能让“双11”物流运输“从从容容” 直播间“秒光” 无人机“闪送”□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周容璇“3
2025-11-13 08:06:00
逐浪氢能“新蓝海”,南京加速能级跃升
实现全产业链布局,链上企业持续“加码” 逐浪氢能“新蓝海”,南京加速能级跃升□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徐宁通讯员陈伟伟郑瑞陶炎李雪莹蹲点主题
2025-11-13 08:06:00
2025 脉脉职场新人报告:超50%职场新人想跳槽,校招生最想去字节跳动
脉脉人才智库近日发布《以能为本——互联网职场新人流动趋势 2025》报告,将校招和工作经验在3年内的社招人才界定为“职场新人”
2025-11-13 08:57:00
江苏南京:多点突破屡刷纪录 科创助推产业升级
黄维院士引领南工大柔性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闯出新天地 多点突破屡刷纪录 科创助推产业升级□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谈洁姜静实习生钱逸霖在柔性电子领域
2025-11-13 09: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