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麻辣未流行 酸辣是主打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7-10 01:2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重庆晨报

那些年的重庆小面

麻辣未流行 酸辣是主打

□卢郎

重庆的麻辣小面,早已声名远播,堪与火锅并列,成为重庆美食名片。

但历来以大米为主食的重庆,怎能把一碗看似普通的面条,做得如此让人回味无穷,这的确值得我们一探究竟。现在,笔者就来说说有关重庆小面的那些不得不摆的龙门阵。

粮票年代 重庆人主食是大米

重庆人的主食,历来都是大米为主。面食,大多只是家庭改善口味,吃个新鲜的事儿。

记得儿时家里吃面块,很麻烦,先要用水将面粉揉成团,放在大大圆圆的簸箕里,上面盖一张纱布,名曰“醒面”。这个时候,对小孩来说往往就是最开心的时候,因为可以偷偷扯一块面团,然后跑出去在小伙伴面前炫耀,捏出各种奇形怪状的东西。

面“醒”好了后,大人就会将其分成小团,拿擀面杖擀成块,再用刀切宽条。下锅时,拿着宽条,站在锅前,扯成长长的面块下到锅里。锅里煮着搭配的菜肴,放了油盐,面块下锅煮熟后,舀进一个大缸钵里,端上桌供家人食用。那时我家是一个大家庭,父辈两兄弟没有分家,吃住都在一起,由婆婆当家。人多,吃饭的时候自然很热闹。

当时的重庆人,面食吃得少,面食也不普遍。不像如今,上班族早餐会买包子、馒头、油条,边走边吃,或坐下来吃碗麻辣小面。虽然那时除小面外,还有烤饼、锅魁、油炸饼等,但出现的时间断断续续。不过,这些饮食都是在不用粮票的年代才得到蓬勃发展,在吃饭要凭票证的年代,面食基本上就很少了,出门吃碗面上班的人则更少。

那时,粮食每人都有定量:居民每月26斤;工厂职工按工种不同有不同标准,最高的是煤矿工人、炼钢工人,每月有40多斤。但当时大米也紧张,所以在定量中搭配了面粉,有时是80%的大米,20%的面粉;有时是70%的大米,30%的面粉,最高时面粉曾达到定量的40%。此外,还有玉米面、红苕等粗粮搭配。

从此,面粉走进了家庭,成为主妇们必须烹饪的主食。从某种程度上讲,重庆人熟悉并吃惯面食,是那个特殊年代赋予的。此前,重庆也有著名的担担面、九园包子、油条、烤饼和烧饼等面食,但在重庆人眼里,这些饮食更多只是被列为早餐或小吃类,极少有人将其作为主食列入三餐之中。

面粉咋吃?

家庭主妇煞费苦心

成了重庆人三餐主食的面粉,也令不少主妇煞费苦心。蒸馒头包子,发面的功夫不到家,蒸出的馒头和包子死瘪瘪的,要么带股酸味;要么碱放多了黄黄的,咬一口也是扑鼻的碱味。那就做简单点的烙饼吧,加点盐及葱花,有条件的再加两个鸡蛋,鲜香酥软果真好吃,关键是没有技术含量,谁都可以做。

不过,吃惯了大米的重庆人吃面食却常常有吃不饱的感觉,原本是三两的定量,吃了五两依然肚里像没填东西一样。因此,有些家庭一个月的面粉定量,可能一星期就能吃完。吃的往往也是最简单的面糊糊、面疙瘩此类品种,稀里糊涂做出来,只要全家人能填饱肚子就行。

那时,大多数是经营米饭和炒菜的餐馆附带卖点小面,专门经营小面的餐馆很少,更没有私人餐馆及卖小面的游摊。当时我在车队工作,经常随车跑的地方是川维厂到峨眉,以及川维厂到贵阳和昆明沿线。途中经过的地方,都是吃大米饭,很少吃面食,一路上也基本没有看见小面馆。另外,在外不吃面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面粉票只有1斤、5斤和10斤的,在饭馆不能用。而用粮票吃面条,就显得很不划算了。

干挂面

重庆人家中的常备物

重庆人不太会制作面粉饮食,因此粮食部门也想尽了办法,增加了制面机,还增加了售面条的摊点,这才让那些对面粉束手无策的主妇舒了一口气。

但湿面条不能存放,也不可能天天去排队买面条,于是干挂面出现了。有2斤一把的,有1斤一把的。不过当时的干挂面不容易买到,遇到粮店卖干挂面,马上就会排起长队,好不容易排到了,挂面却又卖完了,这时你只得失望地抱怨几句,怏怏转身离去。那时的家庭主妇们,互相询问或摆谈的话题,大多缺不了“哪儿可以买到干挂面?”

那些年,干挂面成了家庭的常备粮。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最方便的办法就是将面粉票换成干挂面,然后存放在家里。吃时也方便快捷,水 开下锅,煮熟了加调料就能吃,若能煮碗鸡蛋面,就算是当时上佳的饮食了。家里断粮了,若能在邻里借到一把干挂面,那也算是天大的人情。

酸辣为主

重庆人以前的口味

那个时候,重庆餐馆里也有面条卖,但生意一般都不好。餐馆都是国营或集体所有,吃大锅饭,生意好坏无所谓。那时的面条调料,没有现在丰富,而且那时人们的口味与现在相比,差异也很大。

笔者从记事起,就知道重庆的餐馆不论大小,售卖的多是酸辣小面。走进餐馆,每张桌子上都配有两个一高一矮的壶或瓶子,高的装醋、矮的装酱油,没摆油辣子海椒。老重庆人记忆中的高醋矮酱油,就是这么来的。酸辣小面的辣,也没有现在这般烈,醋也放得不多,想吃醋味重的可自己添加。若你不吃醋,交钱时就要对营业员说清楚,不过一般的人都会要求放醋的。面条里放醋,似乎是当时重庆人的大众口味。面端上桌子,往往还有人嫌醋味不够,于是拿起高壶或高瓶子往碗里倒,那样子看起来很享受。

醋味淡了

麻辣小面取代酸辣小面

进入20世纪80年代,重庆人面条中的醋味渐渐淡了,人们似乎突然觉得,面条里要少放醋,更多需要加入麻辣及姜蒜葱芽菜等,面条才更好吃。但餐桌上的高醋矮酱油依然还在,供客人自取。再以后,大约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重庆餐馆的酸辣小面不见了踪影,满街满巷变成了清一色的麻辣小面。

笔者仔细回想,麻辣小面的兴起,或许与火锅的兴盛也有一定的关系:满大街的火锅馆兴起,麻辣鲜香的味儿随风四处飘散,人们闻惯了这个味儿,吃惯了这个味儿,自然就会对面条中的醋味产生排斥。因此,食客们提出的要求,更是多放麻辣而不要醋,于是醋从小面碗中慢慢退场,就成自然而然的事了。

如今,麻辣小面几乎成了不少重庆人生活中的魂儿,只要一段时间不吃,就会魂牵梦萦、牵肠挂肚,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一些什么;而一碗小面下肚,似乎心也安宁了许多,魂自然也就回来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0 06: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粮食交易大会上的“面面俱到”
...者 聂冬晗 摄□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冯刘克河南烩面、重庆小面、山西刀削面、陕西油泼面、四川宜宾燃面……地域不同,面条的做法、吃法也不相同。8月26日,第五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
2023-08-27 06:46:00
专访重庆小面推广人严婷婷,一碗小面走天下
...如何与重庆小面结缘的呢? 严婷婷:我曾祖父那一辈都是重庆人,在抗战动荡时期家族迁至陕西汉中。小时候父母工作繁忙,我是被奶奶带大的,奶奶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做一罐辣椒油存起来,如
2024-05-27 14:20:00
河南省漯河市消协教你这样吃面 2023-07-28
...将面粉放在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做馒头、面条等面食时,取出需要的面粉后要将面粉口袋扎紧封严,防止受潮。观察面粉品质:制作面食前,先要注意观察面粉状况,正常的面粉应无
2023-07-28 17:56:00
...15日,铜仁市思南县双塘产业园贵州凤妈食品有限公司的面条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认真地在工位上作业,整个车间散发着浓浓的麦香和淡淡的茶香。近年来,思南县深耕特色农产品生产开
2023-12-18 06:28:00
@河北人,今天起进入中伏,别忘了吃面条
...出现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在咱河北家家户户都要吃面条可是为啥一入二伏就要吃面呢?■ 二伏为啥要吃面1.伏天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对能量的需求增多。用小麦做成的面食富含糖
2024-07-25 13:32:00
...馈赠亲朋好友的传统食品。目前挂面已畅销商洛、西安、重庆、湖北等地的大小超市。”镇安县秦绿食品有限公司经理、省劳模余之超说。余之超聘请云盖寺镇手工挂面手工技艺传承人,2018年
2023-04-17 07:32:00
这五种挂面的营养价值偏低,购买它们既浪费金钱,又不利于健康
...险。因此,当选择食物时,我们应特别关注其钠含量。以面条为例,如果其钠含量偏高,就意味着其食盐含量较多,这可能会超出我们日常的食盐摄入量建议,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盐与钠的关
2024-05-03 11:21:00
...,致力打造多元化农特产品牌,沿袭传统、推陈出新,让面条这一传统农产品改头换面,助力思南农特产出圈又出彩。走进位于双塘产业园的贵州凤妈食品有限公司面条生产车间,面条机正“轰隆隆
2023-11-26 08:49:00
贵州山味丨碳水脑袋集合!贵州粉面江湖里的“王者”,你吃过几种?
...扛把子”。贵阳素粉素粉在贵阳人的心中就像重庆小面在重庆人心目中的地位一般,简单、日常、可口。素粉其实是贵阳干拌米粉的统称,一般使用贵阳地区特产酸粉,拌上大头菜、花生、黄豆、酸
2024-12-03 17:15: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儿童常“脾常不足”易招来湿气?中医教您这样做
排不完的毒,祛不完的湿;补不完的气血,上不完的火。夏天久居空调房,秋天迎来多雨季,突然发现孩子舌苔厚、大便黏腻不成型,是不是孩子也湿气重
2025-09-11 07:59:00
普通人定期洗牙有必要吗?口腔专家:非常有!
国家卫生健康委9月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主任医师邓旭亮介绍,食物残渣会附着在牙齿表面,如果不能够及时有效的清洁
2025-09-11 07:59:00
请领取您的健康福利:免费筛查5年!贵阳市公卫中心免费宫颈癌筛查项目启动!
为关爱女性健康,提高宫颈癌早期诊断率,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推出免费宫颈癌筛查项目,符合条件的女性可免费接受5年期的多项筛查
2025-09-11 00:17:00
稻香黄河口 | 从一粒大米到一碗好饭的诞生 这里都是满满的学问
大众网记者 李欣 赵奕宁 东营报道米饭,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平凡却最不可或缺的主食。然而,要煮出香气四溢、颗粒分明的米饭,奥秘不仅在于烹煮的技巧
2025-09-10 08:44:00
东城中医院蔡学萌:巧用针药结合,破解耳鸣困扰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蔡学萌主治医师,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有近十年的针灸门诊经验。擅长治疗:耳鸣、耳聋、中风偏瘫、失眠
2025-09-10 09:24:00
东城中医医院张东大夫: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张东,中医执业医师,师从甘肃省第三批名中医魏玉香主任医师,跟随国家级名中医程海英主任临床学习数年。每周二,四,六全天出诊
2025-09-10 09:55:00
手术室为什么会放花生米?
作者:敏敏 加七在手术室里,需要花生米?最近,一张手术室的器材清单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在纱布、针筒、棉球、引流管等一众“正经”的手术器材中
2025-09-10 19:29:00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中医传承,赋能基层医疗
近日,烟台市2025年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骨干医师培训班在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举行,中医科作为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授课科室
2025-09-10 10:14:00
百姓身边的暖心医护团队 —— 记河南省中医院骨科医护人员
在河南省中医院骨科,有这样一支让人倍感温暖的医疗护理团队。他们不仅在慢性病患者的日常护理中倾注了十足的耐心与温情,更在特殊患者的照护过程中
2025-09-10 11:17:00
尖峰眼科提示:近视手术能摆脱哪些困境?
随着近视人群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把“摘镜希望”押在近视手术上——看着身边一个个“摘镜成功”的朋友,术后第二天就能清晰看世界
2025-09-10 11:18:00
越来越多结节患者选中医?济南国医堂张青松主任:中医理气散结优势多多
随着体检普及,甲状腺、乳腺、肺部等部位的结节检出率逐年上升,不少患者因担心结节进展,开始倾向于通过中医调理改善。济南国医堂医院中医肿瘤科张青松主任
2025-09-10 11:19:00
关注肿瘤患者康复期:探访四川友谊医院无陪护支持服务
肿瘤治疗是一个漫长过程,尤其在术后或放化疗后,患者虽无需ICU级别的生命支持,但仍需专业、密集的护理,这使得许多无法全程陪护的家庭面临现实困境
2025-09-10 11:20:00
本市拟开展老年人助医陪诊试点
昨日,2025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召开,以“深化养老服务改革探索北京养老服务一揽子解决方案”为主题,系统展示北京养老服务体系改革发展新成果
2025-09-10 11:25:00
全市第三家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落地大兴
“有了落地大兴的创新站,我们企业无论是工艺规模扩大还是原料前处理等流程,有了前置沟通渠道,审批效率将大大提高。”北京五和博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医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刘志华如是说
2025-09-10 11:25:00
年轻人自学心理咨询应谨守专业边界
唐传艳当下,一些年轻人选择“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他们希望通过自学踏上心理咨询师成长之路。媒体近日调查发现,目前线上线下平台提供了丰富的自学渠道和资源
2025-09-10 11: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