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 据说,当成吉思汗的金戈铁马直指中原的时候,火锅同时传入黄河流域。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间,因为掺和了一个热气腾腾的火锅,“酸”与“爽”的界限似乎也便模糊了起来。接下来,漫长的历史演进路径给出了一个有意思的结局:火锅,以及火锅发源地上大片大片的北方领土作为一份丰厚的嫁妆慷慨地赠送给了中华民族。自此以后,我们的民族情感和味蕾同时具备了一份独特的体验。
20岁那年冬天,本人火锅初体验。印象中,那是在东北某个小镇上,一个家境殷实的同学邀请我到他的家里去涮火锅。几个人端坐在一铺大炕上,围坐在一张炕桌四周,点上酒精炉子,用酸菜作锅底。好朋友从仓房里取出一块硬梆梆的羊肉,放在长条板凳上,挥起木匠刨子,像刨木头一样把羊肉刨成一个个刨花卷儿。然后,大家在主人示范下,把羊肉刨花卷儿投入酒精炉上的搪瓷脸盆内。几乎没等筷子离开搪瓷脸盆,那羊肉卷儿就变了颜色,熟了!窗外大雪纷飞,窗内热气腾腾。在那样一个温暖的场景里,我第一次注意到了一位脸色红扑扑的女孩。多年过后,我把“暗生情愫”“情窦初开”等生涩的词汇一并搅拌到那场火锅宴的记忆里了。
读大学期间,曾经应邀到一位家在青岛的同学家中做客。同学的父母很热情,在喝了茶,吃了点心,聊了天之后,接着便带我到附近的一家“东来顺”去涮羊肉。那应该是我第一次吃上正宗火锅,关于火锅的种种吃法和讲究,以及其中丰盈的文化内涵扑面而来。如果美食上升到文化层面来考量,其哲学意味便会若隐若现地呈现出来了。
经历了改革开放40余年的全过程,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吃个火锅之于普罗大众已经不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了,火锅品类也似乎多了许多。曾经在重庆吃过麻辣的鸳鸯火锅;曾经在昆明品尝过鲜美的蘑菇火锅;也曾经在内蒙古包头吃过大铁锅原生态火锅。印象深刻的是,上世纪90年代,作为一名小报记者,我与一帮年轻人经常出入劈柴院的某个火锅店里“洗桑那”。那是一个没有空调的小店,炎热的夏天里大家围在一个热腾腾的烧炭火锅前,几个人脱掉上衣坦胸而坐,大汗淋漓。把酒畅饮,高谈阔论,许多奇思妙想经过“碰撞”泉涌而出。那是一个被理想鼓舞的时代,也是被梦想照耀的年纪。为了给一名患有先心病的农村女孩筹集治疗费用,我在一名老板面前豪放地喝下一大杯高度白酒,然后拿着老板当场签下的现金支票潇洒离场。那晚,我竟然忘记了给火锅店老板付钱。第二天上午,等我返回火锅店补交餐费的时候,火锅店的小老板却坚持“免单”。他说,你们之间的谈话我都听到了,那位大老板能奉献一万三千元赞助费,我这个小老板为啥就不能免掉二百多元火锅钱呢!
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告诉我们,面对同样一朵花所产生的美学意义是大不相同的:植物学家会关注它的花柱、花蕊和萼片;诗人们则在花朵上感受到了摇曳着的生命和感情;而商人则会在心中时时掂量这朵花在市场上的售价。火锅像其它美食一样,厨子也许只会关注其色香味及其烹制细节,而文人们大多会在升腾的气氛中浮现出种种生活往事和历史烟云。
小小火锅,有太多的生活滋味值得咂摸。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3 05: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