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老石窟寺如何传下去、“活”起来?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24 16:16:00 来源:新华社

茫茫戈壁,莫高窟静立千年;凿石开山,云冈石窟气势雄浑;造像连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的龙门石窟引无数游人一睹真容……

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化遗产,同属石窟寺的范畴。通常来说,石窟寺是开凿在河畔崖间的佛教寺院,是中国古代社会精神文化领域的一个缩影。

8月19日至21日,国家文物局、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重庆举行,聚焦“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石窟寺保护”。与会专家学者就有关问题开展广泛讨论,进一步凝聚共识,助力石窟寺这一文化瑰宝传下去、“活”起来。

古老石窟寺如何传下去、“活”起来?

8月19日,游客在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参观。新华社记者杨湛菲摄

气候变化会对这些瑰宝产生怎样的影响?

由于石窟寺在赋存环境、主体构成、建造材料等方面的特殊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会大于其他门类的文化遗产。气候变化不仅会加剧文物损害或损毁的风险,还会加速文物信息的衰减,这对石窟寺保护提出新的任务和挑战。

炎热的天气抵挡不住人们的热情,参观大足石刻的游客络绎不绝。与干燥环境相比,南方温暖潮湿环境下的石雕彩绘,除了面临温度、光照等常规环境因素的影响外,还会面临因环境湿度变化和降水导致的其他侵蚀破坏,不利于文物的保护。

采取修建保护建筑、及时处理病害、开发保护新材料等举措,大足石刻的文物保护工作者正努力降低这种影响。

“我们要在保护理念、保护措施、保护技术、保护材料等方面与时俱进,特别是要更主动地做好常态化的预防性保护,以应对和最大限度降低气候变化对石窟寺保护的影响。”大足石刻研究院研究馆员黎方银在介绍文物保护情况时说。

地处西北的莫高窟面临不同的气候风险。在实施一系列防沙工程、采用多种防沙技术建立防沙体系的同时,还针对极端天气下的强降雨建立较完善的防洪体系,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此外,莫高窟还通过加固崖体防止雨水侵蚀、为洞窟加门调节局部小气候等方式,减轻气候变化对石窟带来的影响。

古老石窟寺如何传下去、“活”起来?

大足石刻研究院工作人员在文物医院做试验。新华社记者杨湛菲摄

科技如何赋能石窟保护研究利用?

在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外,有一处集文物病害诊断分析、保护修复、文物数字化、保护成果展示、公众研学和互动体验等为一体的“文物全科医院”。这里试验设备一应俱全,研究人员身穿白大褂,小心地为文物“诊断疾病”,为可移动文物修复和石窟寺文物取样分析提供解决方案,延续它们的“生命”。

像这样的场景,在不少石窟寺及其研究机构都可以看到。近年来,石窟寺病害机理研究、勘察技术与保护加固技术等快速发展,石窟寺科技创新内容不断丰富,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敦煌研究院建成国内首个文物保护领域多场耦合实验室,以揭示石窟寺风化的奥秘;大足宝顶山大佛湾水害治理一期工程采用截水帷幕、地表排水、竖向泄水等技术措施,解决了几十年来“卧佛”渗水的老大难问题;多处石窟采用新材料创新加固设计,在不影响观众参观的情况下加强石窟稳定性……石窟寺保护涉及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具有显著的跨学科特点,科技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古老石窟寺如何传下去、“活”起来?

8月19日,嘉宾在重庆市大足区观看8K球幕电影《大足石刻》。新华社记者黄伟摄

新时代,石窟寺如何回应广大公众的文化需求?

“太震撼了,仿佛游走在石刻中间,感觉整个人已经置身其中。”看完8K球幕电影《大足石刻》,有观众发出这样的感叹。

集建筑、雕塑、壁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石窟寺,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向更多观众和爱好者敞开怀抱?

龙门石窟先后完成多项国内首创或领先的数字修复项目,3D打印版的云冈石窟第12窟局部正在数千里之外的宁波美术馆展出,大足石刻数字影片观看已成为游客参观的重要内容……文物工作者正利用数字化手段展示文化遗产,在文物保护、价值阐释和永续利用方面不懈探索。

数字化资源是能够永续利用的另外一种形式的遗产资源。不断创新的展示形式打破时间空间界限,在降低洞窟参观压力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石窟寺文化宣传展示力度,让越来越多的人从更多的渠道了解石窟寺。

大美无言,一座座石窟寺讲述中华文明多元包容的文化故事;

接续出发,一代代守护者正诠释石窟寺保护利用的中国方案。(记者杨湛菲、施雨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4 2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圆满落幕 《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石窟寺保护大足宣言》正式发布
...研究……国际声音沸腾三日,在重庆市大足区召开的首届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于今(21)日圆满落下帷幕。从大足石刻到大足“时”刻,石窟寺保护相关研究也在大足结出累累硕果。《气候变化背
2023-08-21 16:11:00
如何应对国际性保护难题?大足石刻为世界石窟寺保护提供中国方案
8月19日,首届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重庆大足石刻开幕,来自中国、阿富汗、伊朗、挪威等世界石窟寺保护领域近百名专家学者,聚焦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石窟寺保护,围绕科技运用与技术进展、石窟
2023-08-21 16:17:00
中外专家共话全球气候变化下的石窟寺文物保护
...进会创始人塞西莉·克里斯滕森说。 在近期举行的首届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上,来自海外及中国的百余名文物保护专家、学者齐聚重庆市大足区,共同围绕“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石窟寺保护”开展
2023-08-22 11:09:00
文化中国行|中国优秀文物主题游上新!到资阳大足去感受石窟石刻之美
...条跨区域石窟石刻文物主题游径,是国家重点打造的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的核心游径。据介绍,这一游径以“石中三界,石外桃源”为主题,深度挖掘石窟石刻艺术价值,将川渝两地最具优势的
2025-04-19 15:29:00
大咖观点丨云岗石窟研究院副院长闫丁:文物保护 互相“取经”
...者 李燊 陈攀 刘岱松)今(20)日,重庆市大足区举行的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现场,云冈石窟研究院副院长闫丁带来了以“云冈石窟遗产地周边环境的治理与改善”为题的主题发言。云冈石窟
2023-08-20 13:34:00
国家文物局:8月19日在重庆大足举办首届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
...局会同重庆市人民政府,将于8月19日在重庆大足举办首届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论坛主题聚焦“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石窟寺保护”等问题。▲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世界文化遗产司)司长邓超。
2023-07-28 12:37:00
东西问·中国石窟|蒋思维:《黑神话:悟空》中何以得见石窟版《清明上河图》?
...让玩家在虚拟世界中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游戏与石窟寺,两者看似分离,实则在时代背景、宗教表现等方面有关联、融合之处。比如游戏中还原的“地狱变相”,在实物造像中也分为上下两
2024-08-21 21:44:00
开启文物保护新天地 大足唱响“精美的石刻会说话”
...新性发展,全力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引领、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的重要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大足石刻迎来春节旅游高峰。大足区委
2024-01-23 13:05:00
川渝打造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文保机构加强合作 川渝石窟保护水平不断提升据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显示,川渝地区石窟目前尚存8000多处,约占全国石窟总量的三分之一。近年来,川渝地区石窟类文物面临着地质灾害、
2022-12-31 19:2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一只水壶一张地图见证抗战烽火岁月 鼓浪屿华侨后裔讲述先辈参与抗战的故事
年轻时的陈珊轮。雷文铨1940年拍摄于昆明的照片。 陈珊轮的军用水壶。雷文铨1932年绘制的“晋江惠安仙游三县沿海仇货入口地图”
2025-08-30 08:31: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跨越80年!国际援华医疗队后裔齐聚图云关,共缅烽火情谊
“我们为先辈们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感到非常自豪。作为国际反法西斯战士,这不仅仅是中国的战争
2025-08-30 11:44:00
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在京开展
为铭记抗联历史,缅怀抗联先烈,弘扬抗联精神,讲好抗战故事,8月30日上午,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
2025-08-30 15:48: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开学了,来吉林看看古代的高端文具
又到开学季,学生们是不是开始为新学期准备文具清单了?那么在古代,学子们是不是也一样要为开学准备文具清单呢?说起古代的文物清单
2025-08-30 16:19:00
【图云关·跨越八十年的回响】援华医生后裔重访战地: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前行 Descenda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lief Corps revisited Tuyunguan
“我们为我们的先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感到非常自豪。作为国际反法西斯战士,这不仅仅是中国的战争
2025-08-30 18:3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百余件抗战实物见证血性抗争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蒋巍 朱江 田晶晶)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武当山一名收藏爱好者收集了百余件与抗战紧密相关的实物
2025-08-30 20:37:00
1955年上映的电影《平原游击队》以华北抗日根据地展开的反“扫荡”斗争为背景,讲述了游击队长李向阳奉命到平原地区牵制日军松井中队
2025-08-29 09:10:00
它们,遭侵占被迫更名;他们,勇战斗不曾屈服
1938年的中山路大中路口。(视觉厦门 供图)1940年,被日本占领的太古码头。(鹭客社 供图)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上世纪三十年代末
2025-08-29 09:19:00
大禹文化④丨大禹出身“顶级豪门”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8-29 10:12:00
玄武湖打造全省首家“诗词文化景区”绵延千年文脉“金陵诗仙馆”讲述李白的金陵往事□通讯员胡凯常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李子俊“诗仙”李白一生多次造访玄武湖
2025-08-29 11:59:00
互动H5丨中原丰碑
这是一段每个河南人都不能忘却的历史这是一曲用血与火写就的中原壮歌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现在
2025-08-29 14:01:00
组图: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在临沂展出
“金色海昏——汉代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特展”近日在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正式开幕。展览以“金色海昏”为主题,展出了西汉海昏侯国遗址出土的120余件(组)珍贵文物
2025-08-29 14:42:00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每当七夕临近,《古诗十九首》里这几句诗总会在心头流转。作为最具诗意的传统节日之一
2025-08-29 16:39:00
郑玄与岳镇海渎:最早提出五岳四镇的具体指称
鲁网8月29日讯(记者 王玉龙)岳镇海渎是古代国家祭祀的“山川神”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作为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郑玄对儒家经典进行了详尽的注解
2025-08-29 17:14:00
近日,绍兴鲁迅纪念馆的“鲁迅夹烟”网红打卡墙引发热议。孙女士认为墙画可能误导青少年,建议修改;而众多热心人士则通过“12345市长热线”等渠道发声
2025-08-29 19: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