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老石窟寺如何传下去、“活”起来?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24 16:16:00 来源:新华社

茫茫戈壁,莫高窟静立千年;凿石开山,云冈石窟气势雄浑;造像连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的龙门石窟引无数游人一睹真容……

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化遗产,同属石窟寺的范畴。通常来说,石窟寺是开凿在河畔崖间的佛教寺院,是中国古代社会精神文化领域的一个缩影。

8月19日至21日,国家文物局、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重庆举行,聚焦“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石窟寺保护”。与会专家学者就有关问题开展广泛讨论,进一步凝聚共识,助力石窟寺这一文化瑰宝传下去、“活”起来。

古老石窟寺如何传下去、“活”起来?

8月19日,游客在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参观。新华社记者杨湛菲摄

气候变化会对这些瑰宝产生怎样的影响?

由于石窟寺在赋存环境、主体构成、建造材料等方面的特殊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会大于其他门类的文化遗产。气候变化不仅会加剧文物损害或损毁的风险,还会加速文物信息的衰减,这对石窟寺保护提出新的任务和挑战。

炎热的天气抵挡不住人们的热情,参观大足石刻的游客络绎不绝。与干燥环境相比,南方温暖潮湿环境下的石雕彩绘,除了面临温度、光照等常规环境因素的影响外,还会面临因环境湿度变化和降水导致的其他侵蚀破坏,不利于文物的保护。

采取修建保护建筑、及时处理病害、开发保护新材料等举措,大足石刻的文物保护工作者正努力降低这种影响。

“我们要在保护理念、保护措施、保护技术、保护材料等方面与时俱进,特别是要更主动地做好常态化的预防性保护,以应对和最大限度降低气候变化对石窟寺保护的影响。”大足石刻研究院研究馆员黎方银在介绍文物保护情况时说。

地处西北的莫高窟面临不同的气候风险。在实施一系列防沙工程、采用多种防沙技术建立防沙体系的同时,还针对极端天气下的强降雨建立较完善的防洪体系,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此外,莫高窟还通过加固崖体防止雨水侵蚀、为洞窟加门调节局部小气候等方式,减轻气候变化对石窟带来的影响。

古老石窟寺如何传下去、“活”起来?

大足石刻研究院工作人员在文物医院做试验。新华社记者杨湛菲摄

科技如何赋能石窟保护研究利用?

在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外,有一处集文物病害诊断分析、保护修复、文物数字化、保护成果展示、公众研学和互动体验等为一体的“文物全科医院”。这里试验设备一应俱全,研究人员身穿白大褂,小心地为文物“诊断疾病”,为可移动文物修复和石窟寺文物取样分析提供解决方案,延续它们的“生命”。

像这样的场景,在不少石窟寺及其研究机构都可以看到。近年来,石窟寺病害机理研究、勘察技术与保护加固技术等快速发展,石窟寺科技创新内容不断丰富,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敦煌研究院建成国内首个文物保护领域多场耦合实验室,以揭示石窟寺风化的奥秘;大足宝顶山大佛湾水害治理一期工程采用截水帷幕、地表排水、竖向泄水等技术措施,解决了几十年来“卧佛”渗水的老大难问题;多处石窟采用新材料创新加固设计,在不影响观众参观的情况下加强石窟稳定性……石窟寺保护涉及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具有显著的跨学科特点,科技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古老石窟寺如何传下去、“活”起来?

8月19日,嘉宾在重庆市大足区观看8K球幕电影《大足石刻》。新华社记者黄伟摄

新时代,石窟寺如何回应广大公众的文化需求?

“太震撼了,仿佛游走在石刻中间,感觉整个人已经置身其中。”看完8K球幕电影《大足石刻》,有观众发出这样的感叹。

集建筑、雕塑、壁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石窟寺,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向更多观众和爱好者敞开怀抱?

龙门石窟先后完成多项国内首创或领先的数字修复项目,3D打印版的云冈石窟第12窟局部正在数千里之外的宁波美术馆展出,大足石刻数字影片观看已成为游客参观的重要内容……文物工作者正利用数字化手段展示文化遗产,在文物保护、价值阐释和永续利用方面不懈探索。

数字化资源是能够永续利用的另外一种形式的遗产资源。不断创新的展示形式打破时间空间界限,在降低洞窟参观压力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石窟寺文化宣传展示力度,让越来越多的人从更多的渠道了解石窟寺。

大美无言,一座座石窟寺讲述中华文明多元包容的文化故事;

接续出发,一代代守护者正诠释石窟寺保护利用的中国方案。(记者杨湛菲、施雨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4 2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圆满落幕 《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石窟寺保护大足宣言》正式发布
...研究……国际声音沸腾三日,在重庆市大足区召开的首届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于今(21)日圆满落下帷幕。从大足石刻到大足“时”刻,石窟寺保护相关研究也在大足结出累累硕果。《气候变化背
2023-08-21 16:11:00
如何应对国际性保护难题?大足石刻为世界石窟寺保护提供中国方案
8月19日,首届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重庆大足石刻开幕,来自中国、阿富汗、伊朗、挪威等世界石窟寺保护领域近百名专家学者,聚焦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石窟寺保护,围绕科技运用与技术进展、石窟
2023-08-21 16:17:00
中外专家共话全球气候变化下的石窟寺文物保护
...进会创始人塞西莉·克里斯滕森说。 在近期举行的首届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上,来自海外及中国的百余名文物保护专家、学者齐聚重庆市大足区,共同围绕“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石窟寺保护”开展
2023-08-22 11:09:00
大咖观点丨云岗石窟研究院副院长闫丁:文物保护 互相“取经”
...者 李燊 陈攀 刘岱松)今(20)日,重庆市大足区举行的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现场,云冈石窟研究院副院长闫丁带来了以“云冈石窟遗产地周边环境的治理与改善”为题的主题发言。云冈石窟
2023-08-20 13:34:00
国家文物局:8月19日在重庆大足举办首届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
...局会同重庆市人民政府,将于8月19日在重庆大足举办首届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论坛主题聚焦“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石窟寺保护”等问题。▲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世界文化遗产司)司长邓超。
2023-07-28 12:37:00
开启文物保护新天地 大足唱响“精美的石刻会说话”
...新性发展,全力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引领、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的重要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大足石刻迎来春节旅游高峰。大足区委
2024-01-23 13:05:00
川渝打造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文保机构加强合作 川渝石窟保护水平不断提升据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显示,川渝地区石窟目前尚存8000多处,约占全国石窟总量的三分之一。近年来,川渝地区石窟类文物面临着地质灾害、
2022-12-31 19:28:00
一条高铁线 让川渝石窟文化串珠成链
...足安岳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粮药合作示范园区、川渝石窟寺保护传承与科技创新3个项目纳入2022年度川渝共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0.9亿元。“我们全面梳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
2023-02-23 09:56:00
两会声音丨米德昉委员: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让重庆700余处石窟寺有专属“医生”
石窟寺是我国辉煌灿烂古代文明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文明同其他古代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见证。以大足石刻为代表的石窟寺及摩崖造像是重庆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现存716处,约占全国总量的12%
2024-01-20 10:1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