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陕西日报
携手——在最为紧张的一个月里,两人并肩作战,像陀螺一样连轴转,偶尔通电话彼此报平安
一对见不上面的“战友”夫妻
1月17日,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二科病房内,姚晓伟(右)向同事强调治疗注意事项。
本报记者 戴吉坤摄
本报记者 戴吉坤 实习生 李驰音
“兜底的事又集中到她那儿了!”姚晓伟感慨道,“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暂过,其他科室已回归正常,重症医学科依然在与新冠病毒较量。”1月17日,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二科,姚晓伟提到的“她”是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宗媛,他的妻子。
“我们1997年大学毕业同时进的省医院。如果说平时晚下班、加班是常有的事,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她再没有准时下过班,而且加班和午夜时分手机铃声响起已成为常态。”姚晓伟说,“这次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期,我们原本不规律的生活更乱了节奏。只是没想到,我也加入到她战斗的‘战壕’。”
2022年11月27日早晨,姚晓伟接到通知,医院所有科室要组建呼吸亚重症病区,重点收治有住院指征,不需要上呼吸机、高流吸氧、无伤通气的新冠病人。28日,从心血管科、眼科、皮肤科、口腔科、心理科、外科抽调的医护人员全部到位。在完成了治疗要点的培训后,按照内科医生首诊、外科医生跟进、呼吸科医生支援的救治流程,姚晓伟所在的心血管内二科便开始接诊新冠病毒感染病人,新扩充的46张床位不到24小时就住满了。
随着重症病人的增加,病区的现有设备无法满足需要。就在姚晓伟和科室主任为此着急的时候,医院结合临床实际,制定了新冠诊疗方案,统一规范了新冠患者救治标准和措施。医务处组织专家每天到病区巡查,对病人进行分类分型,做好患者动态分流及救治指导,尽可能让不同分型患者得到相应的及时有效治疗。
在最为紧张的一个月里,夫妻二人几乎碰不上面,偶尔通电话就是彼此报个平安。宗媛是医院新冠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在直管病区扩大的情况下,她要进行全院的病区巡查,以便随时对有可能出现的危重症病人进行提前干预。这时候的她几乎成了陀螺在连轴转。
“结婚这么多年,1月11日那天,她第一次在手机里和我这样说话,‘今天感觉不对,要回去休息一下。我已经不能开车了。’”姚晓伟听完,立即安排完手上的工作,开车把妻子送回家。接着又返回岗位,因为他自己也面对着众多病人,又哪敢出现一丝差池。
“她就是一个铁人,过去我就跟她开玩笑这样说!”姚晓伟说,去年12月20日,她感染了新冠,在家里躺了两天,能下床后立即就回到病房。那时病区住满了,呼吸机满负荷工作着,她不仅要面对各种复杂的病情,还面临床位的压力,只能自己承受。姚晓伟说起妻子已有些哽咽。
实际上,那段日子姚晓伟同样十分煎熬,科室的人陆续感染,又没有可顶替的人。在家里,3个80岁以上的老人相继感染,他要照顾83岁的岳父,父母只能交给姐姐照料。姚晓伟每天提前上门诊,尽可能为患者加号看诊。
经过一个月没日没夜的鏖战,重症感染的高峰开始下行,医院各科室呼吸亚重症病区解散,重症新冠病人实行归口救治。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新冠重症病人虽然在持续减少,但宗媛和她的同事依然紧张地忙碌着。
“抗疫战场上的‘夫妻档’‘父子兵’不在少数。再大的困难,只要团结一心、共同面对,困难就会给你让路。”姚晓伟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1 06: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