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陕西榆林全力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2-01 07:1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健康报

不负期盼 为区域人民谋健康福祉

陕西榆林全力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本报记者 张晓东

特约记者 李燕

通讯员 白倩 焦明辉 刘国民 高夏南

陕西榆林全力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效果图1

陕西榆林全力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效果图2

陕西榆林全力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榆林市第二医院鸟瞰图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是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陕西省榆林市深刻认识到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对本地医疗水平提高和医疗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榆林市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分秒必争的行动,从用地支持、资金保障、人才引进、薪酬职称、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医保管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药械使用管理、科研教学等多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让各部门做到真支持、真配合、真赋权、真协调、真落实,确保陕甘宁蒙晋接壤区域的患者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方便患者就近就医

辐射五省区打造医疗高地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榆林市积极寻求一流医疗资源的帮扶,旨在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优质医疗资源全方位覆盖体系。陕西省委、省政府和榆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创建工作,充分调研论证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现状、群众就医需求和医保基金支付情况,并决定委托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管理和技术的输出医院,依托榆林市第二医院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实现医疗资源优质扩容、深度下沉、同质发展,加快补齐榆林市优质医疗资源短板,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省相望,西连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南接陕西省延安市,是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接壤区域的中心城市。榆林市人口为362万人,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43.65亿元,稳居陕西省第2名。

榆林市虽然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国家森林城市等名片,但边远山区仍有大量群众就医困难,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充分。随着榆林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群众就医需求量巨大与优质医疗资源短缺的矛盾尤为突出。

据统计,2021年,榆林市城乡居民住院总人次为33.7万,异地就医人次为4.92万,异地就医率达14.6%;住院医保基金支付为16.33亿元,异地就医医保基金支付为5.2亿元,异地就医医保基金支付占比为31.84%。榆林市城镇职工住院总人次为6.13万,异地就医人次为1.56万,异地就医率达25.45%;住院医保基金支付为6.16亿元,异地就医医保基金支付为2.68亿元,异地就医医保基金支付占比达43.5%。榆林市及周边300公里区域内的群众饱受优质医疗资源紧缺之苦,患者跨区域就医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肿瘤、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和骨病等疾病的发病率持续升高,部分疾病转外就医率高达80%以上,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

榆林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高怀和介绍,引进国内高水平医院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对于有效增加榆林市及周边地区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快速提高与先进地区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和疑难病症诊治能力,减轻医保基金支付压力,满足人民群众就近享有高水平医疗服务需求,将榆林市建设成为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和陕甘宁蒙晋接壤区域最具影响力的城市等,具有重要意义。

高位谋划政策护航

确保政策清单落实到位

全市之力、全面统筹、全速推进、全力落实,这是榆林市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决心。

据悉,榆林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举全市之力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并成立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工作领导小组,力促该项目落地榆林。

自陕西省成为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第二批签约省份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确定政策支持清单,主要领导多次向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委汇报工作推进情况。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健康委的大力支持下,榆林市委、市政府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讨论,决定将市内综合条件最好的榆林市第二医院作为依托医院,按照“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同质发展”的原则,以“分院区”模式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2023年1月19日,榆林市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专班召开项目推进会,按照“地方政府真支持、输出医院真心干、依托医院真配合”的要求,从政府投入、用地支持、人才引进、医保政策、科研教学等方面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强力推动一系列政策清单落实到位。榆林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卫生健康委等市级相关部门,逐项分解任务目标,以项目化、事项化、清单制、责任制方式推进项目实施。两院融合与过渡期接管工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项目施工图的设计招标工作、《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发、医院批复、医疗机构注册登记、500个事业编制划转调剂、35套前期保障住房建设、资金保障政策制订……一系列行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其中,榆林市规定,在人才培养方面,输出医院派驻人员的薪酬水平不低于在原单位薪酬水平的1.5倍,并同步做好其住房、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社保等保障。

2023年1月21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招聘公告》(以下简称《公告》)迅速对外发布。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诚邀青年才俊加盟,携手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公告》表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将招聘硕士及以上学位专业技术人员260名,其中医疗岗位人员156名,专业技术岗位人员52名,科研岗位人员52名。《公告》称,新招录人员占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事业编制,并享受相应政策待遇。这份《公告》引来诸多关注的目光,也表达了榆林市满满的诚意和决心。

学科引领全面发展

重塑本地医疗格局

如今,榆林市上下已经达成共识,即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榆林市发病率高、外转就医集中的病种,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点优势学科,以“强专科+大综合”为发展特色,选定重点建设学科,形成“4﹢2﹢N”同质化发展格局。

“4”指的是肿瘤科、心血管内科、肾病科、骨科4个重点专科;“2”指的是病理、超声2个核心支撑;“N”指的是逐步覆盖呼吸科、普外科、儿科、产科、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医学影像科、感染科、器官移植科、检验科等科室。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全面平移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模式,建立责权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不断降低外转率,着力提高四级手术占比、微创手术占比、重症医学床位占比、临床路径管理率、多学科会诊覆盖率,最终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建成集医疗、教学培训、科技研发、疾病预防、健康管理于一体的现代化、高水平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目前,榆林市已经制定《项目医院重点专科建设规划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围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建标准、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及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标准等,从基础条件、医疗队伍、医疗服务能力、医疗质量、科研教学五大维度制订学科建设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学科建设具体措施,建立学科带头人引进、培养机制,推动重点学科做大做强、支撑学科共同提升,构建不同梯次的学科发展格局。

在此过程中,榆林市将项目医院学科发展规划融入输出医院体系,以收治疑难复杂疾病和罕见病为主,不断开展关键技术,切实提高项目医院重点病种诊治水平,降低重点病种外转率。

在区域辐射带动方面,榆林市以系统化思路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制订肿瘤、心血管疾病、肾脏病、骨病等重点专科对基层的辐射带动方案,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将相关病种的轻中度病情患者和处于康复期或恢复期的患者留在县、乡诊治,推进分级诊疗。

根据《方案》,2026年,输出医院与依托医院在文化、管理和技术等方面将完全实现同质化,并将肿瘤、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和骨病四个学科建设成为辐射陕甘宁蒙晋的国家级区域诊疗中心,将相关病种的外转率控制在10%以内;力争项目医院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晋级为A序列;争取到2027年,将项目医院高质量建设成为“引领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接壤区域的医学发展、辐射中国西部地区”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肿瘤、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和骨病四个学科达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水平,其他学科基本达到与输出医院同等水平。

吸引人才汇聚精英

打造产学研用发展平台

只有厚植创新发展的人才根基,加大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力度,实施基础研究人才专项,为有潜力的研究人才提供成长机会,营造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工作环境,才是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重要途径。

在这方面,榆林市的规划是,实行“交大招、榆林用”的人才选用方案,利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品牌优势,为项目医院招聘高层次人才。此外,榆林市成立项目医院“人才储备池”,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榆林市卫生健康委共同面向社会遴选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入池管理,同步委派人才到输出医院接受专项培训。按照“交大招、榆林用”的人才选用方案,2022年12月,榆林市面向社会招聘优秀应往届医学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并将他们纳入“人才储备池”进行管理。此外,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派驻师资力量,协助榆林学院设立护理专业,为项目医院培育护理人才。

在薪酬待遇方面,榆林市参照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目前的招聘薪资水平,给予博士后安家费50万元,年薪60万元起;博士安家费40万元,年薪35万元起;硕士安家费10万元,年薪15万元起。具体招聘可结合实际情况,实行“一人一策、一事一议”。

此外,榆林市还支持项目医院按规定程序自主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自主确定人员结构。对拥有博士学位和/或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项目医院可按规定直接聘用;对急需紧缺专业的医学类专业技术人才,项目医院可按规定通过面试、考核的方式进行招聘。

在薪酬分配方面,引进人才的薪酬待遇可按规定采取协议工资、目标年薪制或项目工资制等形式,允许特性事项(如高层次人才生活补贴和购房补贴、科研奖励、科研成果转化奖励等)在绩效工资总量之外单列,保障引进人才的绩效工资不低于其在输出医院上年度平均绩效工资的1.5倍。此外,榆林市进一步落实“两个允许”有关政策,允许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优化绩效工资分配方式,可根据考核评价结果合理确定医务人员薪酬水平。

同时,榆林市支持项目医院开展临床科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支持。榆林市支持项目医院申报国家级和省级科学技术奖,支持项目医院与国内外高水平高校或医疗机构联合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活动,鼓励医务人员加强科研创新,并规定有重要科研成果且成果转化为临床诊疗标准、技术规范的科研成果持有人享有成果的转化收益。

融合保障诚意满满

出台全方位保障机制

据悉,榆林市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争创项目分两期建设完成。一期计划今年一季度开工,2024年年底建成。项目医院按照“分院区”模式,采取“地方主建、医院主营、中省支持、社会参与”的原则,合作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医院为政府主办的公益性医疗机构,为市级基本医疗保障定点机构,建成运行后根据政策要求参加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项目医院将全面执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其党委由输出医院党委统一领导。榆林市政府负责项目医院的基本建设和设备投入,建成后以“交钥匙”方式交付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目前,榆林市已经出台全方位的保障机制,确保各部门真支持、真配合、真赋权、真协调、真落实。榆林市政府将榆林市第二医院西侧约5.95万平方米的土地划拨给项目医院,并负责办理用地、规划等手续,落实项目建设条件。

在床位规模保障方面,项目医院共规划床位2400张。其中,一期依托医院现有床位1400张,新院区另行规划床位500张,建成后共设置床位1900张;二期再新增床位500张。

在资金保障方面,榆林市研究出台资金保障政策,落实本年度项目医院建设资金、项目前期费用、输出医院派驻人员薪酬补助、人才培养相关费用、品牌输出费用等。项目医院一期工程建设资金约10亿元。除争取中央补助资金外,省级财政还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其余资金由榆林市政府兜底,确保建设资金不留缺口,不新增债务风险。二期工程建设资金全部由榆林市政府筹措保障。同时,榆林市还加大对依托医院能力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

在编制保障方面,一期新院区(500张床位)按照1∶2的比例配备事业编制1000个,并将编制划转至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保障项目医院医务人员招得来、引得进、留得住;二期新院区(500张床位)按照1∶2的比例再配备事业编制1000个。

高怀和表示,群众利益无小事。榆林市将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的健康问题作为切入点,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先,坚定不移地推进区域医疗中心争创工作。无论是输出医院还是依托医院、项目医院,都要真心干,打破固化思维,敢于担当,亮实招、出实效,把这件政府有决心、人民有期盼的大事做实、做好。

图片由榆林市政府及相关医院提供

关键词

项目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

项目医院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将榆林市第二医院整体移交至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由其全权运营和管理。榆林市为项目医院独立设置组织机构代码,独立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让其独立运营、独立核算、独立参加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

输出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该院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是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该院编制总床位3765张,现有职工6204人。其中,在岗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839人,双聘院士5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0人。该院学科设置齐全,有医疗医技科室57个(其中医疗科室46个,医技科室11个),有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17个、国家重大疾病多学科合作诊疗能力建设项目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老年病重点培育专科(中医科);有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优势学科7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4个、陕西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16个。

依托医院:榆林市第二医院

该院是榆林市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综合实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市级三级甲等医院。该院始建于1931年,是陕西省建院时间最早的公立医院之一。该院为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学院、陕西中医药大学、延安大学的非直属附属医院,是国家老年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医院、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榆林分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中国心衰中心建设单位等。

陕西榆林全力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景

陕西榆林全力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榆林市第二医院用直升机紧急转运卒中患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1 08: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陕西榆林:打造“米脂小米”品牌,全力推动小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民日报《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09日 第 05 版)陕西省榆林市位于北纬38度小杂粮黄金种植带,是中国优质小米的核心产区之一。境内米脂县康熙年间县志记载因“米汁淅
2023-09-09 06:06:00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  陕西榆林生态蝶变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2025年01月06日第 13 版)陕西省榆林市,位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交界处,坐落于黄河“几字弯”中心区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
2025-01-06 05:50:00
2月21日,榆林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榆开幕。市长张胜利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榆林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
2024-02-22 09:18:00
...,引领带动全市小米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9月10日上午,榆林市委、市政府在北京举办米脂小米高质量发展大会。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榆林市委书记张晓光在会上为米脂小米做重点推介。张晓光
2023-09-12 10:49:00
...等8条天然水系主脉为基础,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总干线、榆林横线、延安横线、北塬横线、渭北横线、岭北横线、岭南横线等7条人工输配水通道为主骨架的“五纵十横”陕西水网。省级水网规划人
2024-11-27 07:30:00
...场项目开工。府谷属黄土丘陵沟壑区,项目施工难度大,榆林日报2024年5月一篇报道就指出,项目施工通过“削山填沟”的方式扩展项目建设用地,最大高差达80米,相当于30层楼的高度
2025-05-29 07:16:00
...欢)为扎实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落细,陕西省榆林市坚持问题导向,制定“四个四”工作举措,即“四个一”高位推进、“四个一”提质增效、“四本账”健全落细、“四件宝”用好用足
2023-10-19 09:49:00
陕西榆林打造现代化水网布局 破解用水难题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陕西榆林3月13日电 (记者 党田野)记者近日从陕西省榆林市官方获悉,为解决全市水资源严重短缺、防洪体系不完善、水生态环境脆弱、地下水超采等突出问题,该
2024-03-13 20:08:00
...推动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建设国家医学中心。积极争取榆林、杨凌、汉中、延安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类),做好12个专科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工作。陕西省筑牢基层服务网底,
2022-12-16 21:13: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连日来,为保障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娄烦县天池店乡围绕“保通、抢收、储粮、销粮、助困”五大环节,实施全链条帮扶,全力筑牢秋收“安全屏障”
2025-10-22 08:05:00
聚焦雄安新区|首批疏解高校拔节生长记
雄安新区起步区第五组团北片,首批4所疏解高校——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雄安校区正在加紧建设
2025-10-22 08:06:00
服务县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河北启动科技信贷“精准赋能”行动河北日报讯(记者王璐丹)为进一步发挥科技信贷支撑作用,服务县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10-22 08:07:00
江西人办社保业务将更便利了
本报讯(周诚亮 全媒体记者杨文超)让数据跑路,群众少跑腿,江西又有大动作了。记者从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10月15日
2025-10-22 06:26:00
移风易俗树婚恋新风 泰和县举行集体婚礼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邵平)为进一步推动移风易俗,倡导婚事俭办,树立良好婚恋观、家庭观和价值观,10月18日,由泰和县委宣传部
2025-10-22 06:26:00
深秋季节的滹沱河美如一幅油画:成群的野鸭子在碧水中悠然嬉戏,两岸树木红黄绿色彩交织,滹沱河水奔流不息……石家庄市人大代表程鹏起漫步河边
2025-10-22 07:07:00
夜间降雪确保早高峰畅通,白天降雪确保主干道和重点地区交通畅通,做到小雪24小时、中雪48小时、大雪72小时清理完毕,恢复环境卫生
2025-10-22 07:08:00
日前,高邑三木预拌混凝土有限公司负责人将一面饱含谢意的锦旗送到市生态环境局,感谢该局通过精准帮扶助力企业成功获评环保绩效引领性等级
2025-10-22 07:08:00
今年以来,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塔里木分公司通过清单优化、合规报备、隐患排查与能力提升工程等务实举措,持续提升基层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2025-10-22 07:09:00
攀登地上珠峰难,探索“地下珠峰”更难。在准噶尔盆地腹部荒无人烟的大漠沙丘下,胜利油田西部勘探的钻头挺进9000米,向着深藏数亿年的碎屑岩油气藏掘进
2025-10-22 07:10:00
绿色,已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在“双碳”目标和“两山”理念推动下,太原不断推进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继2024年培育10家省级绿色工厂后
2025-10-22 07:33:00
“经历这么多年,赔偿的事情终于在你们的帮助下,得到了解决……”不久前,居民武师傅向古交市公安局岔口派出所民警致谢。武师傅在工作中发生事故
2025-10-22 07:34:00
南京邮政让政务服务“派送”到家,覆盖范围持续拓展“邮”此改变:从“来回跑”到“指尖办”□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周容璇通讯员强梦妮“人还没进家门
2025-10-22 07:46:00
全国糖酒会“吸金”超106亿元一颗“秋糖”,甜了消费暖了产业链了全球□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甜甜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27家中外企业汇聚南京
2025-10-22 07:46:00
“喵月当空”首展登陆南京
近日,“喵月当空”艺术展南京首展登陆河西金陵天地,呈现了白俄罗斯艺术家伊戈尔创作的6个猫咪IP形象。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段仁虎摄
2025-10-22 07: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