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导致西晋皇族争权如此激烈的原因是什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7-15 19:0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西晋皇族自相残杀的传统,来自河内司马氏的家教。说起司马氏,得从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开始说起。《三国志刘司马梁张温贾传》:父防,字建公,性质直公方,虽间居宴处,威仪不忒。雅好汉书名臣列传,所讽诵者数十万言。少仕州郡,历官洛阳令、京兆尹,以年老转拜骑都尉。养志闾巷,阖门自守。诸子虽冠成人,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父子之间肃如也。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性格耿直公正,即使在宴会这样的场合,也保持威仪。司马防十分爱读《汉书名臣传》,所阅读的内容都有数十万字,司马防年轻的时候在州郡当官,担任过洛阳县令、京兆尹,年老后担任骑都尉。司马防做的最多的就是在民间保持志气,关上门自我反省。司马防的儿子们虽然行冠礼后长大成人,但非常听话,不叫他进儿子们不敢进,不叫他坐儿子们不敢坐,不特别问他们,他们就不敢说话,父子之间非常严肃。司马防有八个儿子,合称司马八达,看起来人丁兴旺,家教甚严,但其实是有很大问题的。

导致西晋皇族争权如此激烈的原因是什么

司马防司马防的儿子都是成年人了,父亲与儿子之间如此严肃,父亲不让做的事,儿子们丝毫不敢做,表面上很好,但实际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家教越严格的家庭,一般会制造出两种孩子:一种胆小怕事,唯唯诺诺;一种心理压抑,逆反心理特别强。再来看一下司马防的几个儿子的表现。长子司马朗,特别孝顺,有人直呼其父亲的名字,9岁的司马朗当场把那个顶了回去,还迫使那人道歉。司马朗后来在董卓控制的朝廷中当官,想要带着家人逃走,被人告发,董卓问司马朗为何要背叛自己,司马朗说道: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阳九之会,清除群秽,广举贤士,此诚虚心垂虑,将兴至治也。威德以隆,功业以著,而兵难日起,州郡鼎沸,郊境之内,民不安业,捐弃居产,流亡藏窜,虽四关设禁,重加刑戮,犹不绝息,此朗之所以于邑也。愿明公监观往事,少加三思,即荣名并于日月,伊、周不足侔也。明公以高世之功德,在天下大乱中辅助天子,清除了宦官的秽乱,举荐了许多贤士,这的确是虚心深虑,即将成为复兴社稷的治世啊。但是随着威德的隆重,功业的著大,而兵灾战乱却日渐严重,地方州郡有如大鼎煮沸一般,连京城的近郊,人民都不能安家乐业,因此要抛弃住家田产,四处流亡躲窜。虽然已在四方关口设置禁令,以重刑加以杀戮处罚,也不能阻止逃亡的风潮,这就是我为什么会想回故乡的原因。希望明公仔有所借鉴,稍加反省深思,那么名声就可像日月一般的荣耀,伊尹和周公也不能相比了。

导致西晋皇族争权如此激烈的原因是什么

司马朗司马朗把董卓比作伊尹和周公,一个劲地吹董卓,这种话一般人说不出来的,尤其是正直的人。当时董卓是天下的大恶人,被陈寿称为有史以来最坏的人,整个天下联合反对董卓,士大夫们当然也反对董卓,但为了自保,还是有一些士大夫不断拍董卓的马屁。你看司马朗拍董卓的马屁,脸不红,心不跳,把董卓跟历史上最伟大的人来比,但凡董卓是个明白人,这马屁可能就要拍到马腿上了。我们可以理解为司马朗是为了自保才这么说,我把司马朗的话截出来的意思是想说:司马朗表面上看起来正直、孝顺,实际上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而且可以无缝切换。司马朗是老大,再来看老二司马懿。司马懿的权谋是司马防诸子中水平最高的,曹操征辟司马懿出仕,司马懿借口自己有病不来,曹操派人来打探消息,司马懿装得跟病人一模一样,骗过曹操的使者。几年以后,曹操再次强制征召司马懿出仕,司马懿还是不来,曹操派人准备逮捕他,司马懿立即老老实实地听从,年轻的司马懿就敢跟曹操玩手段了。《晋书宣帝纪》:帝恐达速发,以书喻之曰:“将军昔弃刘备,讬身国家,国家委将军以疆埸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可谓心贯白日。蜀人愚智,莫不切齿于将军。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达得书大喜,犹与不决。司马懿平定孟达的叛乱,一面写信安抚孟达,一面八天急行军1200里,赶到新城,孟达完全没有反应,仅十余天就拿下孟达。

导致西晋皇族争权如此激烈的原因是什么

司马懿司马懿将这种两面派作风玩得炉火纯青,后来司马懿平定王凌叛乱也是一模一样,也是一面写信安抚王凌,一面率军急行军赶到王凌所在的地方,王凌自杀而死,司马懿不为所动,将王凌夷三族,还把王凌已经入土的尸体挖出来剖棺暴尸三天。高平陵政变,司马懿指着洛水发誓,保证曹爽只是削去兵权,保留爵位与富贵,曹爽投降后,司马懿找了个借口诬陷曹爽谋反,把曹爽及同党三族五千余人全部诛杀。在司马懿之前,政治并非是肉体消灭,也有可能是让政治对手罢官免职。在司马懿之后,政治斗争就是残酷的肉体消灭,动不动就夷三族。司马防的家教如此严格,教出来的儿子没一个诚信的。虽然政治斗争是尔虞我诈,但并非没有一点诚信,如果一个政治人物没一句真话,誓言也不管用,那政治就毫无底线了。再看老三司马孚。曹髦被杀时,司马孚将曹髦的头枕在自己大腿上痛哭说道:让陛下被杀是为臣的罪过。司马孚还上书请求捉拿主谋者,这不是鳄鱼的眼泪吗?主谋是谁?是司马昭。没有司马昭在背后主使,贾充敢弑君?给他一百个胆子也不敢,贾充敢指挥成济弑君,必有司马昭的保证,况且最后追究凶手的时候,只追究到成济就不再追究了,成济成为替罪羊,难道成济是主谋吗?

导致西晋皇族争权如此激烈的原因是什么

司马孚所以说司马孚上书捉拿主谋是不是笑话?《晋书》:及武帝受禅,陈留王就金墉城,孚拜辞,执王手,流涕歔欷,不能自胜。曰:“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纯臣也。”魏帝曹奂禅让帝位给晋武帝司马炎后,司马孚握着曹奂的手,泪流满面地说:臣到死的那天,也是也是纯粹的大魏之臣。司马孚说他是大魏之臣,你信不?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司马孚与司马师一起率军驻守司马门,参与政变。254年,司马师废除魏帝曹芳,改立曹髦为帝,司马孚的名字出现表章中,而且排名第一。司马师与司马昭兄弟掌控魏国军政大权时,司马孚时不时率领军队东征西战,曾在寿春率领20万大军抵御诸葛恪,又曾坐镇关中,抵御姜维。司马家族篡位所干的事,司马孚都有参与,不过较为隐蔽罢了,司马孚说他自己是大魏纯臣,这不说来好笑吗?完全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司马防的其他五个儿子,基本上就没记载事项了,你看司马防的家教如此严格,司马防为人如此耿直,教出来的儿子都是两面派的人物。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都有共同的特点:厚黑、隐忍、城府深、善权谋、无诚信、善表演、做事不择手段、做人毫无底线。在这种家风影响之下,司马氏后人可见一斑了。再来看看司马懿的九个儿子,基本上也沾染了这种家风。

导致西晋皇族争权如此激烈的原因是什么

司马师司马懿长子司马师,把自己的第一任妻子直接毒杀了,死的时候只有24岁。《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一》:后知帝非魏之纯臣,而后既魏氏之甥,帝深忌之。青龙二年,遂以鸩崩,时年二十四,葬峻平陵。司马师与第一任妻子夏侯徽生育了五个女儿,但是,司马师为了司马家的利益,甘愿毒杀夏侯徽。司马师因为猜忌曹芳,于是废除的曹芳的皇帝之位,以臣废君。司马懿次子司马昭,就更不用说了,曹髦那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流传甚广,司马昭公然弑君,虽然历朝历代不乏弑君之臣,但起码人家弑君是背地里偷偷摸摸干的,司马昭是在大街上公然弑君,连隐藏都懒得做了。司马懿有2个儿子参与八王之乱,司马炎有4个儿子参与,还有2个是与司马炎同辈的宗室,为什么他们要参与八王之乱?只是为了争权夺利而已。司马氏家风如此,司马懿靠扳倒曹爽上位,司马师接班后废立皇帝,司马昭当街弑君,司马炎逼皇帝禅让帝位,司马炎又大肆分封宗室为王,给予兵权与政权,不信任外人。西晋的兵权全在司马氏宗室手中,有了兵权之后,这些诸侯王就有争夺天下的权力,司马懿开了个好头,为了争夺最高权力不择手段,他的子孙后代自然有样学样。

导致西晋皇族争权如此激烈的原因是什么

司马昭同样为了争夺最高权力不择手段,不同的是,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对付的是外人,而八王之乱则是自己人打自己人,还是一帮亲戚自相残杀。族孙杀族爷,楚王司马玮杀汝南王司马亮。族叔杀族侄,东海王司马越杀长沙王司马乂。族兄杀族弟,南阳王司马模杀河间王司马颙。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梁王司马肜联手攻打赵王司马伦,辈份全乱了,反正就是一帮亲戚杀来杀去。这种没底线的争权夺利,中国历史上哪个王朝能够持续这么久?东晋时期,晋明帝问王导,晋朝是如何夺得天下的?王导就把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的事迹讲给了晋明帝听,晋明帝听后感觉很惭愧,把脸埋藏在床上说: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司马家争夺权力的事让后辈子孙听了都觉得羞愧,自己人都不好意思,这种无底线的家风自己人都看不过去,更不用说外人了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5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曹髦:智勇双全却遭权臣诛杀的曹魏皇帝
...。两人又把不听他们使唤的皇帝曹芳废为庶人,而后,在皇族宗室里找到了曹髦立为皇帝。曹髦和曹芳是叔伯兄弟,也就是曹髦的父亲曹霖和曹芳的父亲曹睿是亲兄弟。这下子曹髦由一个高贵乡公迅
2024-04-02 13:12:00
曹髦与司马昭:最后的挣扎与覆灭
...年前,随着淮南第三叛被彻底平定,曹魏版图内忠于曹氏皇族的势力已全部被司马家族消灭,曹髦也彻底失去了外部可以支撑的力量。可即便如此,彻底控制局势的司马昭也并没有选择篡位,而是采
2023-09-09 18:28:00
魏帝曹髦被杀,只有哪两人敢公开在曹髦尸体旁痛哭
...婿。加上陈泰小时候和司马昭兄弟关系很好,也许是这个原因,因此,司马昭也没对陈泰下手。事情发生后,司马昭问陈泰,这件事怎么处理为好?陈泰说,只有处死贾充,才能向天下人交代。司马
2024-01-31 15:08:00
历史上曹髦是怎么死的
...魏第四位皇帝甘露五年(260年),魏国皇帝曹髦,不满权臣司马昭独专朝政,于是,集合了皇宫里的卫士和一帮奴仆,大约三百多人,去讨伐司马昭。曹髦仗剑升辇,鼓噪而出,这时,叛徒王沈
2024-05-22 15:35:00
谁为司马氏夺取天下,结果却被满门抄斩
...思勉先生甚至认为,晋朝之所以能维持相当时长,一部分原因还得归功于北方异族的入侵。 那么,司马懿为何会成功呢?魏明帝曹丕及其子当政时,都对司马懿防范太严,司马懿找不到任何机会
2024-06-28 10:56:00
曹髦被杀之后,司马昭用了五招平息众怒,他是如何做到的
...年仅19岁的曹髦不甘当一个傀儡皇帝,亲自仗剑登辇讨伐司马昭,被太子舍人成济一戟刺死在南阙之下!曹髦被杀之后,司马昭立即跳了出来,他装作失魂落魄的样子跪倒在地,一边流着鳄鱼的泪
2023-06-18 20:20:00
贾充不择手段为司马昭效力,后来结局如何
...了他的儿子贾充这里,却一切都变了。贾充背叛曹魏,为司马氏效力,为给司马昭专权扫除障碍,贾充公然弑君,将曹魏皇帝曹髦杀死,留下了千古骂名。曹髦作为曹魏皇帝,因为不满司马昭专权,
2024-03-23 15:35:00
司马昭是怎么一步一步登上皇位的,一起来看看
...多次羞辱天子,甚至把废帝曹芳的小妾送给东吴的降臣,皇族颜面尽丧。正元元年(254年),司马师废掉魏帝曹芳,打算推立彭城王曹据为帝,因郭太后的执意要求,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大魏皇帝
2023-01-08 17:15:00
曹髦不甘被操控反抗被杀,对司马昭造成了多大伤害?
...东汉天子手里抢来的,但同时曹魏并没有统一中国,就被司马氏篡夺了皇位,这里面有报应的成分?也是司马氏以样学样,直接又复制了曹丕的一系列行为,西晋比较幸运,至少他统一了中国的中原
2023-02-08 13:4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