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过年回家,无论是准备一桌热闹的年夜饭,还是泡碗热茶,水都是家家户户离不开的元素。然而,对于很多北方地区的老百姓来说,这杯水却并不简单,它很可能来自于千里之外,跨越了重重难关。最新数据显示,南水北调工程目前累计调水量为598亿立方米,惠及沿线42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的1.5亿人。一杯长江水跨越了千里,一路上穿越黄河、渡过冰期,在超过10万个传感器的守护下奔流而来,只为送上这份来自远方的甘甜。
就在几天前,河北邯郸的丛台区新建了南水北调工程的配套水厂,让周围33个村子在这个春节第一次告别了储水窖,喝上了长江水。
这一杯水在抵达李进民家中之前,要经历大约9天、780公里的漫漫征程。如何守住甘甜的水质,是沿途的第一道难关。
在起点处的河南渠首,眼前的自动取水设备正在采集水样,经过预处理后通过这条50米的管路,进入到一个个在线监测仪器内。PH值、溶解氧、含氟量,最多时会有89项指标实时汇总到监测平台中。
在一个个水质监测站的保护下,这些来自南方的水一路向北输送了大约5天之后,遇到了第二道难关。黄河拦住了它们的去路,想要继续北上,只能在黄河下方挖出一条通道,让南水从中穿过。
滚滚黄河,对水底的压力可想而知。在如此巨大的水压之下,确保隧道安全成了重中之重。
我们通过三维透视还原了水下的场景。两条平行的隧洞深埋黄河之下23米,每条隧洞中密密麻麻上千个传感器环绕着上下左右每一个方向,最近时每隔3米,就会有一个监测压力的传感器测量着细微的应力变化。即便是产生0.01毫米的偏移,调度人员都能精准掌握,及时将出现预警的隧洞内停止输水,保障南水继续从另外一个隧洞中穿过。
越过黄河之后,南水继续向北,进入了隆冬季节的北方,随时骤降的气温让南水再次面临严峻的考验。
在水下,8对超声波流量计正24小时不间断工作,实时监测着水温、流速、水位等一系列指标。岸边的工作人员同样严阵以待,一旦指标发生任何异常,拦冰、扰冰设备将立刻启动。正是在像这样的10万多个传感器和7000多个摄像头的守护下,让南水经过重重难关,仍然拥有着最初的甘甜。
如今,流进百姓寻常家中的这一杯水,硬度只有过去的三分之一,也让多个流域内的生态系统得到了滋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7 16: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