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妈妈味”宴球
※千千情
■李建玉
宴球,是海宁市的一种特色传统菜,历史悠久,据说与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有关。说是当年乾隆皇帝船到海宁长安后,来到了杏花村私访,因肚中饥饿,来到一户人家中讨吃,这户主临时起意,做了这个当时并没有名字的肉皮包鱼圆的菜。乾隆从来没有吃过这道菜,高兴之际挥笔题了一联“杏花村酒醉两宴,汉鱼满豚迷一球”,赐名这道菜为“宴球”。
此后,宴球便在长安街上流传了下来,几乎家家都会做宴球。我妈妈就是做宴球的民间高手。
宴球的主要原料是鱼肉。在我的记忆中,当年很多年货要凭票供应,是在过年前向居民发放的,购鱼票也是其中之一。
由于是定时定量供应,大家都会争先恐后去购买年货,形成了当年一种独特的排队风景。如果知道下一天有鱼供应,性子急的人,会在前一天的下午就到卖鱼店门前排队。为了活动自由,是用一条绳子串着菜篮子的排队方式。如此,不同的绳子,串联着几十只不同风格、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菜篮子,形成了长长的菜篮子队伍,代表着排队的先后位置。为了防止被别人调换菜篮子位置,前半夜都是我们这些孩子看着,下半夜才会由大人来接替,直到买到鱼为止。
做宴球最好买白鲢,不要买俗称“包头鱼”的花鲢。因为“包头鱼”头太大,刮下来的鱼肉比白鲢要少。
鱼买回来后,妈妈要上班,爸爸在外地工作,洗鱼便是我们姐妹的任务。鱼要从鱼背上剖开,洗净后用络麻杆将鱼撑开、把水沥干。妈妈下班后,会先用刀将鱼骨、鱼头与鱼肉分离,然后将那两片连着鱼皮的鱼肉钉在砧板上,让我们用刀一层一层地往下刮鱼肉,直到鱼皮上不留下一点肉为止,然后将鱼肉剁成肉泥。剁成的肉泥放在钵头里,用筷子顺时针方向拌,使鱼肉泥慢慢变得有韧劲,再将已煮烂的猪肥肉,和妈妈配好的盐、黄酒、煮烂的肥肉汤等放入钵头里,再顺时针方向与鱼泥一起拌,直到这种混合物再起韧劲。剁鱼泥和拌鱼泥都是累活,当年我们姐妹年龄尚小,几个人轮流着干也是叫苦连天,所以奶奶也会加入我们的队伍。
完成这些任务后,妈妈又上场了,她的手粗糙开裂,却能将已做好的宴球坯子捏在手里后,熟练地从食指和拇指中挤出一个个圆球,我只能用瓢羹弄成一个不规则的圆球。将挤出来的圆球,在已备好的肉皮丝中滚一下,让肉皮丝粘上宴球坯子,形成一个刺毛球,再放入铺好纱布的蒸笼中蒸六七分钟,香喷喷、热腾腾、软呼呼的宴球就出笼了。我们姐妹便前呼后拥地围上去,妈妈便会给我们姐妹和奶奶每人一个宴球尝鲜。妈妈一边蒸第二锅宴球,一边会笑嘻嘻地问:“香哇,好吃哇?”我们边吃,边口齿不清地答:“香!好吃!”
蒸好的宴球待冷透后放入容器内保存。在吃的时候,可干蒸后蘸醋、酱油等调料吃,也可在汤里煮着吃……
现在,宴球的制作,已从原来的手工操作进化成机器制作,因此平时在菜场、超市里就能买到宴球。宴球的配材也五花八门,有了原味和其他味道之分。但我觉得还是妈妈做的宴球好吃。一想起来,那种美味就会在我舌间打滚、齿留余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30 0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