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冷知识:内阁揭帖的雏形,私下传纸条成为朝堂的重要权力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21 07:11:00 来源:戏说三国

明朝的内阁在成立之初就被定性为秘书“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这也让内阁有了一个摆脱不了的尴尬--没有奏事权。换句话说,皇帝不主动发出咨询需求,阁臣不能就某项事务或朝政提出建议或要求,更别说主动发起政务、干预外朝各部司事了。

明朝冷知识:内阁揭帖的雏形,私下传纸条成为朝堂的重要权力

明仁宗登基后,为了便于自己处理政务以及扩大信息来源,他希望内阁也能主动奏事。但又不能让阁臣像六部堂官一样上呈题奏文书,因为这样会造成管理、执行权力的重叠,妨碍并降低六部处理朝政的能力和效率。

仁宗就取了个“巧”,让阁臣通过“传递纸条”这种非正式的方式来和自己交互信息–这就是内阁揭帖的雏形。赐义(蹇义)与臣(杨士奇)各一章,且各赐小素揭帖百,俾述所言,葢求益于下之切也……《皇明经世文编·卷之十六》

其后随着“票拟批红”制度的形成,内阁的角色和职权也被定型。但是揭帖这种非正式的方式不但没被取消,还被加强并成为内阁定制。原因无它,对于皇帝和阁臣们来说–“好用”。

首先,内阁阁臣虽然通过兼职外朝部司职务的方式获取了奏事权,但只是部分,因为奏事范围不能超出所兼职务的职责限制。而阁臣需要与皇帝沟通的事务涉及皇朝的方方面面,因此还是揭帖更好用一些。

其次,不像朝会明朝没有皇帝召见阁臣的固定制度。见或不见、多久一见全凭皇帝喜好,而明朝的皇帝普遍不怎么想见内阁成员。从正统朝开始皇帝们不仅再也没有亲临文渊阁,连续几个月甚至数年不召见阁臣也成了常态(包括很多人认为勤政的孝宗)。

皇帝不传召阁臣但每日政务仍需处理,因此皇帝和阁臣之间就需要保有一个稳定、可靠的沟通渠道。这个时候“不正规”且不受外朝干扰的揭帖就展现出它的方便和易用性。

最后,古代推崇“以礼治国”,为凝聚民心,皇帝和朝廷总是刻意地维持一种“上下同心,以求大治”的形象。因此不是必须撕破脸的矛盾,一般就不会将矛盾表露出来。基于此,政务处理时就非常忌讳“否定”和“拒绝”。

明朝冷知识:内阁揭帖的雏形,私下传纸条成为朝堂的重要权力

皇帝如果公开“拒绝”了臣属的某项提议,不仅会被认为是不同意他的方案,更会被认为皇帝是不信任该官员以及对其能力的不认可,所以被“拒绝”的官员往往都要辞职。反过来如果臣属的处理意见与皇帝相左,轻则被认为不能明了圣意,重则会被认为是“挟君”。

另外皇帝的决定必须“不容置疑”,这在维护皇帝至上皇权的同时也带来了尴尬。皇帝的决定错了怎么办,是臣子冒着大不敬的罪名公开质疑皇帝威权,还是等着日后看皇帝笑话?

所以内阁在票拟前,通过揭帖了解皇帝的态度和想法,并设法弥合皇帝和内阁、外朝之间的矛盾分歧,才是更为稳妥的方法。这类似现今的先沟通、协调、解决问题,最后再把正常流程过一遍。

除了好用,揭帖的“私密”性也备受皇帝和阁臣的喜爱。

皇朝特有的“阴阳”文化,导致一些话和事大家只能心里明了,不能摆上台面,更不能通过公文去讨论和处理。

揭帖只是阁臣因“私”向皇帝的密奏,不需要转各科给事中发抄并对外公开。因此很多不便于公开讨论的话题和内容,阁臣与皇帝就可以通过揭帖顺畅沟通。这种方式下一些敏感的事务,阁臣能更为稳妥的处理,皇帝的意志也更容易被贯彻和执行。

而且皇帝们也通过“揭帖”发现了一个“甩锅”的好方法。

皇帝开始不再通过“朱批”来直接表露自己的意见,而是通过内阁揭帖来操控阁臣。这样既可以让自己的意愿得以执行,又可以把责任推给内阁。对于看不到揭帖的外界而言,皇帝毫不质疑内阁票拟,反而是充分信任和尊重内阁大学士们的贤君风范。

喜欢“猜谜”的明世宗就是个中翘楚。而他的孙子明神宗则喜欢通过不回复内阁揭帖的方式,暗示内阁他不想处理的外朝事务。

所以皇帝们不但不取消原本不正式的内阁揭帖,反而愈发的看重它的作用。明朝的内阁也是依仗揭帖逐步加深与皇权的羁绊,进而成长为朝廷的中枢。

明朝冷知识:内阁揭帖的雏形,私下传纸条成为朝堂的重要权力

除了上述原因,阁臣们对揭帖欲罢不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它是朝堂斗争的利器。

由于揭帖的内容不易受限制而且保密,阁臣们可以通过它来劝谏皇帝或就某项政务向皇帝提出建议。因为不公开,在皇帝正式决定前外朝朝臣不会知晓,自然也不会反驳和干涉了。因此阁臣通过揭帖更容易影响、甚至是控制皇帝在某事上的态度。

例如成化朝之后的开始的“阁部之争”,虽然内阁一直未能从吏部手中夺取“廷推”权。但是内阁一直在用揭帖向皇帝秘密举荐“贤能”,进而影响皇帝的决断。嘉靖朝的诸内阁大佬则通过揭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控制聪明皇帝的决定。

注:廷推指朝廷任命重要职务时由吏部组织各部司堂官公议,最终形成一份推举名单,皇帝则从该名单中挑出最终人选。内阁一直希望将“廷推”改为内阁票拟。

因为其保密性,阁臣也可以在对手浑然不知地情况下,通过揭帖不断地攻击、弹劾自己的政敌。当皇帝被影响并开始发难时,对手往往已经来不及做出反应了。

同样阁臣在预感到大风波时(例如外朝发起联名弹劾),也可以通过揭帖提前向皇帝剖白心迹、申辩救人,甚至是先行反击。这个时间差往往是致命的,因为先入为主更容易影响皇帝的判断。这其实也是明朝皇帝们都很反感外臣与近侍大臣勾连的原因。

正是因为揭帖具备这类威力,阁臣也可以通过它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很多情况下内阁大学士只需要暗示将就某事上呈揭帖,当事人往往都会收敛息声。因为他不知道自己会被密告了什么、皇帝又是什么态度,无从准备将极其被动。

不过揭帖也会反噬内阁。

万历朝“国本之争”时,首辅申时行对朝臣、皇帝两方都不想得罪。因此他一边明着表示自己站朝臣一边,一边通过揭帖密告神宗自己支持他的册立意见。时行方在告,次辅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言:“臣方在告,初不预知。册立之事,圣意已定。有德不谙大计,惟宸断亲裁,勿因小臣妨大典。”于是给事中罗大纮劾时行,谓阳附群臣之议以请立,而阴缓其事以内交。《明史·卷二百一十八》

好巧不巧,这个揭帖被和其它奏疏一起夹带到外朝发抄。两边讨好地申时行一下成了全朝公敌,被骂了个狗血淋头,最终不得不请辞致仕(大学士许国也被牵连一并辞职)。

此事导致内阁威信大受影响,此后内阁开始主动将一些揭帖公开发抄,用放弃部分权力的方式向外朝释放善意。但是此时朝堂斗争和党争已经白热化,你死我活才是各派系共同接受的结局,因此这点让步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1 1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官员们会先通过传送“小纸条”(揭帖)的方式和皇帝沟通意见。但是“小纸条”不是谁都能传的,一般只有内阁大学士或个别皇帝宠臣才有这个资格。而且这种方式保密度不
2024-05-27 09:47:00
明朝的皇帝为什么要将批红权给予太监?
...,无法理政。不愿意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张氏做出了改变朝堂格局的决定,将朝政处理流程变革为“票拟批红”。这个流程大致是这样的。地方或者朝堂各部司的事务成文后(奏疏),先递交至通政
2023-01-30 15:42:00
聊聊万历四大奇案之一的妖书案
...了二十多年的国本之争就此宣告结束。在这二十多年间,朝堂里因为这件事负罪被革职被拘留的人多达千人,可正当人们以为万事大吉的时候,一封妖书的突然出现却将这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局面又
2024-02-10 09:38:00
...又升为文选司郎中。只是谢陞的官运来得不是时候,此时朝堂因神宗和光宗相继驾崩而党祸益炽、大案频起。为人谨慎的谢陞并未贪念肥缺要职,称病辞官以避祸自保。天启四年,谢陞在吏部尚书赵
2023-11-16 16:43:00
明朝无耻的内阁首辅,李自成厌恶不已,将他折磨5天5夜、脑裂而亡
...自己谋求利益而不顾朝廷兴亡,一旦这样的人大量出现在朝堂之上,一个王朝距离败亡也就不远了。明朝末年的朝廷便是这样的情况,虽然崇祯皇帝很想让国家起死回生,但大臣们却毫无作为,甚至
2025-04-23 14:36:00
朱翊钧30年不理朝政,为何却没有出现过权臣专政的现象?
...有权臣出来接管,这在帝制社会是很普遍的现象。何况是朝堂上根本没有皇帝。可是为什么,万历朝却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权臣呢?其实,朱翊钧虽然不上朝,却并不表明失去了对朝廷的掌控。实际上
2023-08-06 16:26:00
明朝政治制度的演变:皇权、内阁与宦官的博弈
...大臣们的意见由内阁批阅后还是要皇帝来决策,提案权在朝堂,决策权在皇帝,内阁只是中间递材料的,阁权直到遇到了那些“懒皇帝”才开始真正的发展起来。2.懒领导,勤快兵众所周知,明代
2024-01-17 20:11:00
嘉靖25年不上朝万历28年不上朝,明朝这些年是怎么度过的
明朝的皇帝大多比较奇葩,吃重金属、沉迷房中术就不说了,他们最奇葩的地方是常年不上朝理政,其中比较典型的两位,一个是差不多25年不上朝的嘉靖,一个是长达近28年不上朝的万历。更神奇
2023-07-16 06:48:00
明朝名臣徐阶,晚年不得善终的原因揭秘
...和,杨廷和可以说是大明出了名的贤相。能够在刚刚进入朝堂就在杨廷和的麾下工作,对徐阶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杨廷和对徐阶的评价很高,之后更是说其将来必定会位极人臣,可以说杨廷和确实是
2024-03-03 03:4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126件(套)文物史料入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126件(套)文物史料入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揭露日军侵华罪行 见证抗战胜利荣光9月2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文物史料捐赠仪式
2025-09-03 07:39:00
西安90后男子在自家建“博物馆” 曾3次捐赠藏品给陕历博
因为喜欢收藏,西安市蓝田县90后男子张仪楠在自家建了一个“博物馆”,展示着各类证件、信件、委任书、旧照片等,记录蓝田县的历史
2025-09-03 07:42:00
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中,有一群特殊的战士。他们以文艺为枪、以歌声为弹,在另一个战场上凝聚民族的斗志,点燃理想的火焰。现居杏花岭区的94岁抗战老兵
2025-09-03 07:45:00
《厦门抗日战争简史》出版 填补厦门抗战史系统研究空白
(厦门市档案馆 供图)《厦门抗日战争简史》具体内容包括: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抗战防御体系的部署中共厦门党组织发动群众抗战厦门沦陷八年的苦难历程厦门人民英勇无畏海外华侨捐纾救国台湾同胞同仇敌忾共同抗战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何无痕)近日
2025-09-02 08:10:00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书画作品展在肥开幕
大皖新闻讯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伟大抗战精神
2025-09-02 11:04:00
话剧《血色戴营》震撼首演:重温戴家抗战壮举,缅怀先烈
2025年9月2日上午,敦化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之话剧《血色戴营》首场演出在敦化市大剧院隆重举行
2025-09-02 14:30:00
长眠于贵州84年后,中俄共同确认了他的身份!
贵州沿河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名苏联飞行员的名字去年才被确认但他的故事已被当地百姓铭记多年……抗日战争时期苏联空军秘密援华大部分人使用化名作战200多名苏联飞
2025-09-02 16:47:00
宁夏银川:黄土与史诗 贺兰山下的千年残梦
宁夏,银川。地处西北腹地,倚贺兰之雄浑,揽黄河之浩荡,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读史方舆纪要》称其“地饶五谷,尤宜稻麦”
2025-09-02 16:51: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抗战时期 500多名难童栖身武当山遇真宫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蒋巍 朱江 田晶晶)抗日战争时期,由妇女界进步人士倡议发起,成立了以救济教养战时难童为宗旨的抗战爱国团体——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
2025-09-02 20:25:00
长图壹站|向前,向前,向前!重温新中国成立以来17次大阅兵
齐鲁壹点·齐鲁壹点 高峰 牛长婧 马晓迪
2025-09-02 18:35:00
墨铸华章——薛济权书法展将在广州举行
墨铸华章——薛济权书法展将于9月5日—12日在广州高剑父纪念馆举行。展览由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收藏鉴赏》杂志、收藏周刊+联合主办
2025-09-02 12:58:00
78年前的前线回忆!94岁老兵毕可金追忆峥嵘岁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杜春娜 王贝艺 通讯员 顾晓羽我是毕可金,今年94周岁,1947年参军,曾在华东军区白求恩医院学习
2025-09-02 13:25:00
从辽源战俘营到密苏里号 还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被尘封的历史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1945年9月2日,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举世瞩目
2025-09-02 10:18:00
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2025-09-02 10:54:00
厦门抗战老兵盖鸿儒回忆在战场伏击杀敌的故事
盖鸿儒曾经的军装照和奖章等。(本组图/厦门轻工集团 提供)盖鸿儒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8月20日,在厦大附属中山医院病房
2025-09-02 08: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