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让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9-02 10:54: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本报特约评论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在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涌现出一大批抗日英烈、英雄群体。他们身上展现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永远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批34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和41名英烈、2个英雄群体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日前公布。当一个个记录重要战役战斗的遗址、一处处反映日军侵华罪行的遗存,一位位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的抗战英烈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在公众面前,历史记忆再次被唤醒。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在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涌现出一大批抗日英烈、英雄群体。他们身上展现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永远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而在广袤大地上,一处处铭记抵御外侮殊死搏斗的地标、一个个记录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图谋的所在,也从未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淹没。

抗战历史不能被时间尘封,因为它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公布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和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这已经是第四次了。展开这两份名录我们看到,著名抗日英烈牺牲时的平均年龄不足35岁。他们当中有爱国将领,比如中美空军联合指挥部副总指挥郑少愚;有战斗英雄,如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7团2营营长刘鸣琴;有少年勇士,如抗日儿童团团员王禾;有爱国华侨,如蚁光炎;还有国际友人,如苏联援华飞行员奥列霍夫、罗马尼亚援华医疗队护士柯芝兰等。纪念设施遗址中,有展现全民族抗战的,如位于河南洛阳的八路军驻洛办事处旧址;有见证抗战胜利的,如位于山西太原的侵华日军华北派遣军第一军军部大楼旧址;有记录日本侵华血泪史的,如位于吉林白山的石人血泪山死难矿工纪念地;还有反映中国军队出国作战的,如位于缅甸的密支那中国远征军纪念碑。自2014年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和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公布至今,已有近300处设施遗址和1100余名英烈英雄以这种特殊的方式从并不遥远的历史深处更加鲜明地跃入世人眼帘。

通过多样的形式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多视角、立体化反映那段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悲壮历史,坚持正确的二战史观,形成了强大的主流声音。然而,每当纪念抗战胜利的特殊时间节点上,总有一些刺耳的“噪音”“杂音”出现: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无视铁的历史事实,无视在战争中牺牲的数以千万计的无辜生命,逆历史潮流而动,一再否认甚至美化侵略历史,否认军国主义侵略罪行。个别人热衷于臆断的历史、戏说的细节,调侃历史、解构崇高、丑化英雄,肆意对那些为民族独立解放洒下热血、献出生命的先烈们进行百般贬低、抹黑,甚至否定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这不仅混淆了二战历史的是非曲直,严重亵渎历史真实的神圣性,也损害了英雄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光辉形象。历史虚无主义对抗战记忆的侵蚀犹如精神雾霾,值得全社会警惕。

抗战记忆是民族精神的宝贵基因,是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深入挖掘阐释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蕴含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不仅是对日本某些人妄图篡改80年前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血泪记忆的有力回击,也将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光辉历史,充分彰显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大贡献。而让更多的抗战英烈故事为公众所了解,将为加大对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的辨析批驳力度,坚决遏制丑化英雄形象、侵蚀主流价值的不良倾向提供更加生动的素材。

沉甸甸的历史不容亵渎,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不容轻慢。让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我们才能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攻坚克难、团结奋进,不断创造新的历史。责任编辑:韩保林(EN087)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02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报特约评论员每一个烈士纪念日,都是一次家国记忆的唤醒,一次伟大精神的传承。英烈精神如永不熄灭的火炬,指引亿万民众砥砺前行。今天的中国,正行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阶段,没有
2025-10-03 10:01:00
本文转自:赣南日报本报讯 (陈钰芳)“我观看了中央苏区百位英烈手迹展,感受到了这些伟大的革命先烈做出的巨大贡献,心灵受到了洗礼。”近日,石城县博物馆推出中央苏区百位英烈手迹展,前
2023-02-03 04:12:00
...族、人民奋斗的时刻。每一个烈士纪念日,都是一次国家记忆的唤醒。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战略高度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永远铭记英雄烈士的牺牲和奉献。奋
2023-09-30 19:58:00
...精神则不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伟大的斗争
2023-08-24 21:07:00
用主题文艺作品传承伟大抗战精神——镌刻民族记忆 赓续精神血脉
...尽,但那段山河破碎、浴血抗争的历史,始终镌刻在民族记忆的深处。金陵大地上,一批优秀主题文艺作品正在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展演展示,深刻诠释伟大抗战精神。这些作品将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
2025-09-03 09:16:00
百万文字“悟英烈”,远赴千里寻英魂 威海荣成有位以笔为刀的“守陵人”
...余个村落,与烈士的后代亲属深入对话,挖掘那些零散的记忆,与兄弟陵园合作,从老一辈的口述中辨认出英烈的事迹。每位烈士的故事,虽仅几百字,却凝重如千金,从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入手,
2024-04-04 08:56:00
红色江西的清明记忆:向25万余革命烈士敬献“映山红”
...雕像前,“闪亮的江西红”正成为江西土地上独有的清明记忆。4月3日,由江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江西广播电视台主办的2024年《送您一枝映山红》——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系列活
2024-04-03 18:51:00
...色的菊花被轻轻放在一旁。英雄山上,雨还在飘落。但是长久以来落在烈属心里的雨,逐渐停了。
2023-09-25 14:08: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郭彩玲:越南华侨、厦门籍抗日航空女英烈
...,故乡可否寻得更多的消息?随着寻根寻亲的脚步,家族记忆的碎片,在蔡建东心中浮现、拼接——他的外祖父郭懋滚,1900年出生于同安后村。由于父母早逝,郭懋滚吃着“百家饭”长大。十
2025-07-07 07:5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