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我国的封建历史上,一直存在两对权利的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和地方,但总体上,我国封建历史的趋势就是皇权和中央的权利一直在不断地加强。
尤其是在明代,自朱元璋废丞相建立内阁开始,历代皇帝又通过建立厂卫制度扩大皇帝自己亲信的权利,达到监督百官监督百姓的目的,中央集权在此时几乎达到了中国封建历史的顶峰。然而随着给宦官和内阁权力的不断增加,阁权与宦权也渐渐膨胀,在明代晚期对皇权构成了威胁,所以要评价明代的政治制度,这三种权力之间的博弈不得不谈。
一、皇帝的“秘书”—内阁
1.废丞相,设票拟,阁权初生长
明朝太祖朱元璋在胡惟庸案后决心将丞相制度废除,将权利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于是在废除丞相后,相权被分流,可是没了丞相之后,事务就逐渐积压在当权者身上,现在每件事都需要皇帝亲力亲为,实在太累了。
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也是有一定的能力的,虽然政务堆积如山,但依然可以处理得井井有条。然而在朱棣上台后发现事必躬亲不是良策,应该给自己找个帮手,于是他在大学士中挑选能力出众的帮他处理政务,与翰林联合办公成为内阁的雏形。
可是像朱元璋朱棣都是有名的勤奋的皇帝,皇权也正处于上升期,当时的票拟只是个文秘,最高的品阶也就是五品,没有太多权利,大臣们的意见由内阁批阅后还是要皇帝来决策,提案权在朝堂,决策权在皇帝,内阁只是中间递材料的,阁权直到遇到了那些“懒皇帝”才开始真正的发展起来。
2.懒领导,勤快兵
众所周知,明代皇帝都各具特色,除了朱元璋朱棣这样拼命工作的,也有不爱江山却对做木匠近乎痴狂的、爱女色的、还有不爱上朝的,万历皇帝甚至创造出三十年不上朝的记录,也在此时,正是由于皇帝们的懒政,将权利不断下放到内阁,使得阁权在这一时期权力迅速膨胀。
1427年,八岁的明英宗上台,由于年纪太小,根本没有处理朝政的能力,况且中院长曾规定后宫不能干政,所以太皇太后也不能摄政,便将权力交给了杨荣,杨士奇,杨溥三位内阁学士。他们三个通常是将决策拟定好,皇帝只需象征性地回复几句,所以说在此时决策权基本上已掌握在内阁的手中。
再后来嘉靖登基之前,从前的三人小组共同组成内阁,首辅和其他内阁都是大学士,都可以建言献策,分工合作互不干扰,相处的很和谐,直到张璁上台,打破了这种平衡。他独揽重权,一家独大,阁员无权票拟,首辅的地位也随之上升,翰林院被独立出内阁,如此一来首辅权利暴增,如同从前的丞相一样。后来者严嵩有过之无不及,嘉靖皇帝沉迷修道,其他大臣甚至见不到皇帝,只有严嵩能见到。
独断专行的严嵩组建严党,几乎架空皇帝独揽朝政;再后来就属百官辅首张居正最为有名,声势滔天、权倾朝野,内阁的权利达到巅峰。
3.新势力诞生
张居正去世后,六部的权力反弹占据优势,内阁权力一蹶不振。并且在这个时候,一股新势力正在崛起,那就是宦官势力。由于是皇帝的亲信,皇帝对其依赖程度更高,而且一再膨胀的阁权也需要有另一方面的势力制衡。在明朝末期厂卫制度使宦官的权利达到顶峰,内阁权利进一步萎缩,到清朝时内阁几乎名存实亡。
二、皇帝的家奴——宦官
1.皇帝宠信
宦官这个群体是中国封建社会独有的,伺候人的活有许多是宫女做不来的,只能让男子担任,可是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将一群正常的男人放到后宫是极不安全的,所以有了宦官这个群体——能做男人做的事,却不会犯男人会犯的错。常常跟随皇帝左右,甚至有的宦官在皇帝年幼时就陪在皇帝身边,对皇帝的脾气秉性,性格爱好了解得一清二楚,和皇帝的感情也非常好,深受皇帝喜欢。
然而许多皇帝因为和宦官亲近,就会放纵他们的行为。有些宦官自幼进宫,没什么文化,仗着皇帝的喜爱,飞扬跋扈,甚至有些宦官因为身体的缺陷,导致心理的变态,在得势后,扰乱超纲陷害忠良。
历史上有好多朝代都是因为宦官的干政导致王权的衰落,比如汉朝的十常事,唐朝刘光奇,明朝的魏忠贤等等。史学家黄宗羲曾言:阉宦之祸,历汉唐宋而相寻无已,然未有若明之烈也,可见明朝宦官专权造成的影响比之前的朝代都要大。
2.掌财、掌政、掌刑、掌军
在唐朝,汉朝虽然宦官干政,但是只是干预政治,明代的宦官则不然,他们逐渐从掌政到掌财掌刑,最后发展到有自己的军队,可以说,明代的宦官权利比前代更甚。
前文曾提到明朝的皇帝很多都不愿不能执政,而是将权利交给自己的亲信,除了关乎国运的大事,其余事情都叫宦官交代下面人做并且赋予宦官批红权利,“遂专掌机密,凡进御章奏及降敕批疏,无有不经其出纳者”,内阁所交票拟最后都落入宦官手里。
久而久之,百官见宦官就像见到皇帝一样,有政事不问皇帝,而是先去请示宦官。
明朝初年,苦出身的朱元璋为了让天下有大的灾难之时,政府能有余力稳定财政,设立内库,将赋税先充盈内库再交国库,这样一来,内库就是明代财富的集中地。然而在明后期,历代皇帝将这笔财富作为皇室奢侈生活的资金,而管皇帝玩乐的就是宦官。皇帝为了方便自己取用,将掌管内库的权力交给自己亲信宦官,成立户工总部,宦官开始掌握了明朝的大部分财富,控制经济。
朱棣上台后,由于许多人质疑朱棣的皇权正统性,于是朱棣开始成立锦衣卫监督百官,随着锦衣卫权利的膨胀,大名鼎鼎的东厂成立用于监督锦衣卫,而东厂就是由宦官组成。东厂是一个特务机构,可以有审讯官员的权利,而且可不用经过三司法的批准。东厂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逐渐垄断司法,权倾朝野,令人闻风丧胆。
为了掌控军队,皇帝通常会让自己的亲信去督军,永乐之后,每逢出征,皇帝就会派宦官去监督部队,达到自己掌控军队的意图。可以说在这个时候,宦官的权利就已经非常大了
3.宦权走上巅峰
在明朝初年,鉴于前朝宦官之祸,对宦官管理很严格,朱元璋定下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穿文武官服,立下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规矩。如果一直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这些规矩控制宦官,就不会发生后来宦官祸乱朝纲的事情。可是毕竟明朝只有一个朱元璋,后世的皇帝自朱棣打破这个规矩后,一发不可收拾。
靖难之役后虽然朱棣夺得政权,但是却有许多人不服朱棣的统治,认为他是乱臣贼子,请刘伯温的儿子入朝为官遭到拒绝,御史景清表面顺降,暗地里多次刺杀朱棣,百姓对朱棣的正统性也有许多不堪的言论。心狠手辣的朱棣决心整治官民,于是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等,开始了宦官近百年的统治。
真正让宦官发展壮大的是明宣宗,为了让宦官识字帮他处理政务,成立内书堂,为了让宦官有地位,赐了许多免死金牌,让宦官代行批红。虽然明宣宗是为了更好地让朱家政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才重用亲信宦官,但事实上,这让宦官的权利慢慢地凌驾于皇权至上,出现了孟冲魏忠贤等大太监,最终使明朝灭亡。
皇权,阁权,宦权,此消彼长
所谓的宦权、阁权的出现都是基于巩固皇权的目的。
在明朝初年,由于朱元璋朱棣等皇帝有着不错的政治手腕,皇权一直在呈现增长的态势,可以说阁权和宦权像是两个登台的木偶,这个时候皇帝是可以牵制住他们的,宦权阁权二者相互角逐,相互牵制,只要皇权偏向一方,那另一方一定被削弱达到一种政治的动态平衡,这个天平的砝码孰弱孰强,只看皇帝倾向于哪边了。
但是随着后世皇帝疏于朝政,将大权旁落,宦权,阁权此消彼长,成为明朝政治制度中力量较强的一方。
总结:
内阁制度的产生和欧洲的内阁制度有本质的区别,欧洲的内阁削弱皇权达到民主,而明代的内阁则是为了皇权而服务的;至于宦权则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产物,是皇权高度集中地体现。所以说无论是宦权还是阁权本质都是为了中央集权,明朝也是我国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朝代,但是随着后世皇帝的不作为,导致祸乱,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由汉民族统治的封建王朝,实在令人唏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7 21: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