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合肥日报
风举荷 摄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繁花似锦初夏,南瓜藤正如二八年华青春焕发。
母亲知道我喜欢素净的菜品,每次回家,除了家乡的风味,卤鸭子卤猪蹄炖土鸡等荤菜外,总得炒些时蔬,清炒南瓜藤名列其中。南瓜藤,是南瓜的副产品,以前无人问津,如今生活滋润了,胃口返璞归真,被弃的藤蔓人气大增。虽然价格亲民,但打理起来却很奢靡。母亲八十多,老了,颈椎不好,长时间低头,会头昏头晕,引发眩晕。她一个人不会吃的。平民的菜不吃,不是不爱,而是不能。除非例外——我回家了。
有一次,母亲得知我回家的日期,提前与郊区的远亲打招呼,预订好南瓜藤。面对竹篮里蓬蓬勃勃的南瓜藤,母亲开心不已,饱经沧桑的脸笑成了银丝菊花:这下我儿子有口福啦!母亲“偏心”,兄弟姊妹中,唯有我长期在外谋生,聚少离多。她觉得亏欠,一碗爱的水,总往我碗里匀。子女都希望父母一碗水端平,可父母不是公证员,手会抖,碗端不平。
南瓜藤是素菜的典范,不与荤混搭。有一回放了肉丝,我夹了几筷,口感异样,小声嘀咕:不荤不素!再炒又恢复了单一原味,我调侃,“老人家,缺了一样哎。”母亲回敬一句笑骂,解释道:南瓜藤粗糙,一点油荤没有,刮肠胃。哦,母亲不是不知道炒南瓜藤的禁忌,荤配是为了我。
母亲择的南瓜藤,长短考究,不失方寸。长了,支棱扒拉不易翻炒;短了,又不便筷头捡夹。炒作时母亲打破常规,不放大蒜瓣,换作少许的红辣椒丝,辣椒也是除瓤去籽,减去辣味,配色。盐是唯一的调味品,确保南瓜藤的纯粹本真。素油炝锅,大火爆炒,两三分钟出锅,盛入洁净雪白的碟子里。被油浸润过的藤,更加柔嫩碧绿,一枚枚,温润青翠的碧玉簪,间有鲜艳的红丝线。顷刻间,白云蓝天,春和景明。彻底的素,真正的清。不夸张地说,南瓜藤是蔬菜中的佼佼者,上品精品极品,尤其是母亲清炒的南瓜藤!吃腻了鱼肉荤腥,来上一碟南瓜藤,舌尖喜欢。人的胃很聪明,母亲的味道最暖心。
汉字同音、近音的“谐音”,真是曼妙,一语双关,好有味。古诗云: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谐音“怜子”;“清”即情。南瓜藤生时绿,炒时青,“青”即“亲”也。南瓜的“藤”与心疼的“疼”,又是一对谐音,天意?家乡皖西老一辈人从不会说“爱”,而用“疼”表达——“疼儿女”、“疼孙子”、“疼丈夫”。“疼”,爱的口语版。源于情出于心,落落大方淳朴自然。“藤”更是“疼”的形象代言,把疼爱的心境情状,生动形象惟妙惟肖地表现了:纠纠结结、缠缠绕绕、曲折蜿蜒、缱绻蔓衍……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繁花似锦的初夏,南瓜藤正如二八年华青春焕发。清晨遇着菜市归来的邻居,眼前一亮,她携了一把南瓜藤,绿叶如掌,触须曲卷,青翠欲滴,凝着露水。瞬间,思念的藤蔓在心的田垄蔓延缠绵,眼眶湿润。心疼我的那个人走了,不再转身,她予我的南瓜“疼”,永远永远,水灵柔润幽翠。
□文/谭守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2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