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贾元春作死的证据,就在“榴花开处照宫闱”的典故里,可笑又可怜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16 15:43:00 来源:戏说三国

金陵十二钗判词,都有引用典故。比如林黛玉的“咏絮才”是谢道韫故事。薛宝钗“停机德”是乐羊子妻典故。史湘云是湘妃的典故。王熙凤是武则天的典故,迎春是“中山狼”的典故等。

贾元春作死的证据,就在“榴花开处照宫闱”的典故里,可笑又可怜

每个典故都一一对应伏笔,命运脉络一清二楚。

读书人循着典故理解人物,更容易清楚明白。

要说判词最特别的引经据典是贾元春的判词,上下两句引用了两个经典故事。

“榴花开处照宫闱”,讽刺贾元春不辨是非。

“虎兕相逢大梦归”,揭示贾元春尸位素餐。

两者归总,指向了贾元春之死和贾家覆灭之因。

“虎兕相逢大梦归”,典出《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是孔子教育弟子冉有和季路,作为季氏家臣,面对季氏膨胀不轨的不臣之心,要勇于作为和担当,不能放任自流,酿成灾祸。

贾元春坏在面对贾家对皇帝的不臣不恭之心,既视而不见,又推波助澜,最终拉着贾府一起殉葬,是为“大梦归”。

贾元春作死的证据,就在“榴花开处照宫闱”的典故里,可笑又可怜

但本文要讲的是另一个典故,“榴花开处照宫闱”,为什么是作者讽刺贾元春不辨是非,最终导致身死家亡之祸。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后句榴花的典故是对前句的解释。足以说明贾元春为什么会二十多岁还不明辨是非。

那么,“榴花开处照宫闱”典出哪里呢?就是五月榴花神潘淑的典故。

潘淑,三国东吴孙权皇后,先为罪臣之女入宫为婢,后得孙权宠幸晋升为夫人。

五月榴花神之说,源于潘淑生前曾有“榴环台”的典故。

据说,潘淑为夫人时,孙权常与她一同游览昭宣台。曾于醉后吐酒于玉壶中,不想竟掉出一只红宝石戒指。

贾元春作死的证据,就在“榴花开处照宫闱”的典故里,可笑又可怜

潘淑命人将戒指高挂在石榴枝上,并在此地建高台,称作“环榴台”。后因“吴蜀争霸,‘环榴’谐音‘还刘’,恐有妖异之象”,遂又改名“榴环台”。

潘淑也因此被后人尊为十二花神之五月榴花神。

“榴花开处照宫闱”,便以潘淑的经历影射贾元春。

潘淑的历史名声并不好。《三国志》记载其:“性险妒容媚”。说她容貌妩媚动人却生性善妒,心态不正常,凡事都要占足上风。这点简直是贾元春的翻版。

元春明知妃嫔省亲是太上皇下旨,非皇帝本意,还同意贾府倾尽家财操办贵妃省亲,不就是其“凡事要占上风”的虚荣么?

而妒忌、小气、阴险,恰是王熙凤翻版,不也是王夫人的写照?

有其母必有其女,贾元春有限的出场表现,恰恰表现出她的这些个性格缺陷。

贾元春作死的证据,就在“榴花开处照宫闱”的典故里,可笑又可怜

比如,省亲不见贾环,卷入父亲的妻妾之争,不符合她的贵妃胸怀和地位。

比如,元宵节灯谜,与贾环置气。

比如,支持王夫人,将贾宝玉从贾母身边调离,安排进全是女儿的大观园,才有后面贾宝玉脱离管束,在母亲房中公然调戏金钏置其死。

比如,以贵妃身份在清虚观打“祈求风调雨顺的平安醮”,太过僭越。

比如,支持金玉良姻,反对宝黛姻缘等等。

贾元春的这样性格,也注定她会步上潘淑的老路,死的可怜又可叹。

孙权晚年病中,潘淑一心想让儿子孙亮(吴少帝)登基。按说孙亮已是太子,等孙权死后自然继位。

潘淑只要做个好妻子,好母亲,她就可以成为一国太后。

可此时她利令智昏,不辨是非,竟公然卷入了太子继位之争。

要知道孙权虽病却还没死。太子孙亮又尚年幼。

潘淑不管孙权缠绵病榻,没有夫妻之情。

不顾国朝安稳,插手帝位之争,没有皇后之责。

贾元春作死的证据,就在“榴花开处照宫闱”的典故里,可笑又可怜

且潘淑自己也有野心。史载:(潘淑)曾"问中书令孙弘吕后专制故事。"这可是大事。

母壮子幼,孙权岂不担心自己死后潘淑干预朝政?

所以,潘淑在一天夜里突然莫名被几个宫人给缢死。孙权“大怒”,将行凶者全部杀死。于是,这桩公案便成了历史悬案。

潘淑是病死,还是被人缢死,有分歧。

潘淑是被宫人自发缢死,还是被孙权暗中派人杀死,有分歧。

不管如何,显然是潘淑不辨是非,才召来杀身之祸。

“二十年来辨是非”,是说人长到二十多岁就要明辨是非,潘淑显然是个糊涂任性之人。也为自己的人生召来死劫,成为贾元春之谶。

贾元春的年纪比贾宝玉大十岁那样,省亲时她不过二十多岁的年纪,正符合“二十年来辨是非”的说法。

而元春任性省亲不说,省亲当晚数次哭哭啼啼,和贾母王夫人抱怨家里送她进宫,皇宫是不见人的去处。和父亲抱怨如今富贵不如小门小户天伦之乐,怨妇一般仿佛她一辈子不嫁人守着父母才是好的……这等不合时宜的事,分明就是潘淑一样的糊涂任性不辨是非。

贾元春作死的证据,就在“榴花开处照宫闱”的典故里,可笑又可怜

反观元春突然被晋升贤德妃背后的问题,她显然是不想的。

如果不是皇帝发现贾家不臣不恭,与北静王等四王八公有结党嫌疑,不得已晋升她分化之,以她无子无宠如何能够晋升?

而事出反常必有妖,元春对此却无知无觉岂不是愚蠢?

既然晋升有问题,就要韬光养晦,改弦易辙。不但自己尽心伺候,低调做人,也要敦促贾家忠顺皇帝以自保。

可贾元春如何处之?太上皇下旨省亲,贾家踊跃响应,更遭皇帝忌讳。她不说禁止贾府操办,还积极响应。为了一己虚荣同意省亲,不光掏空贾府钱财,更是让皇帝对她和贾府深恶痛绝。为日后她的死,贾府的抄家埋下苦果。

关于贾元春的死,脂砚斋批语《长生殿》伏贾元春之死,暗示贾元春与贾家就像马嵬驿之变的杨贵妃和杨家一样结局。

杨贵妃被皇帝赐缢死,潘淑被缢死,贾元春岂不也是被缢死?弓上挂着一串香橼已足够说明问题。

曹雪芹在书中伏笔极为清晰,读书人稍作功课也就一清二楚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16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贾元春怀孕后遭皇帝处死?榴花开处照宫闱,交代了她的真实死因
“榴花开处照宫闱”,看似赞颂贾元春被晋升贤德妃,像五月绽放的石榴花那样红极一时。但也就真是“红极一时”。榴花在此处要提一句,并不是指“石榴”。石榴出西域,晋代张华《博物志》载:“
2024-12-12 12:05:00
贾元春被赐死在荒郊野岭,一个恨字揭开她因愚蠢,被皇帝下旨勒死
...弓,弓上挂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贾元春的判词触目惊心,不但还原元春她的命运结局,更交代出贾家抄家败亡的真相。
2024-10-06 16:49:00
贾元春被皇帝下旨,活活用弓弦勒死,她究竟犯了皇帝哪些忌讳?
...弓上挂着一串香橼”,旁边就题着:“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怎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其实元春判词引用了两个典故,来讲她的为人和经历。第一个典故,是借五月榴花神
2023-09-14 17:01:00
贾元春:做错两件事触犯皇帝逆鳞,命夏守忠用弓弦将她勒死
...,还会使得皇帝对贾府更厌恶。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便是借由五月榴花神潘淑不辨是非,在孙权晚年病重之时,不但妄言吕后,更卷入皇权之争被宫人缢死的典故,影射贾元
2024-09-14 17:11:00
贾元春有多无知?省亲时说的三句话全都犯忌讳,难怪她被皇帝赐死
...者在判词中借两个典故,进一步批判起贾元春的愚蠢。“榴花开处照宫闱”,讲的是东吴皇后五月榴花神潘淑,在孙权晚年病重时,儿子已经是太子,她却贸然卷入了皇权之争,落得被宫人莫名其妙
2024-09-18 18:45:00
秦可卿房中,陈设“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竟是讽刺元春
...皇与太子李亨父子的权力斗争结果。巧的是元春判词中“榴花开处照宫闱”,是借孙权皇后潘淑在孙权病重时,为儿子争夺皇位,结果莫名其妙被宫人缢死的典故。“虎兕相逢大梦归”则是借马嵬驿
2024-09-30 16:23:00
红楼梦:给贾元春荣耀,最终却下旨用弓弦勒死她的皇帝,是谁?
...最后贾元春的结局,通过她的判词暗藏的两个典故:五月榴花神潘淑,以及《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来看。元春和潘淑一样被皇帝派人下旨缢死。死于一场类似马嵬驿之变的虎兕相逢的冲突之
2024-09-27 16:40:00
红楼梦:孕中被缢杀的元春,犯了什么大错?省亲时就埋下了祸根
...对照她的出身和身份,令人不胜唏嘘。但判词里的那句“榴花开处照宫闱”,就更加令人伤痛了,榴花盛开,就是说她怀孕了,石榴意为多籽,开了榴花,还未结籽,指怀了孕但还未生下来。也就是
2024-10-04 21:06:00
实锤!《红楼梦》不是清朝历史,核心故事的历史原型都和清朝无关
...梦归贾元春的判词中引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典故是五月榴花神潘淑在孙权晚年病重时,不辨是非参与进了皇权之争。导致她被宫人莫名其妙缢死。第二个典故是鲁国大夫季康子专权,想要吞并颛臾
2024-09-19 19:4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季布一诺:楚汉风云中的诚信丰碑
他是项羽麾下骁勇善战的猛将,令刘邦闻风丧胆;他也是汉高祖悬赏千金也要生擒的“死敌”。可当生死攸关之际,竟有人甘冒灭族之险
2025-04-02 09:34:00
“孔融让梨”世人皆知,可有多少人知道他哥后来为他而死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历史上出过很多有高尚美德的名人,也有很多关于美德的故事。比如说“曾参教子”
2025-04-02 00:05:00
万贵妃比明宪宗大17岁却为何极度受宠?她最终的结局如何?
铁打的万贵妃,流水的皇后”,说的就是明朝皇帝朱见深对万贵妃的专宠。自古老夫少妻的组合很常见,但老妻少夫却相对“另类”。这不
2025-04-02 00:09:00
迁西县塔子山村:八十余载坚持守护无名烈士墓
图为村民为烈士扫墓。王喜增摄3月27日清晨,燕山深处的迁西县上营镇塔子山村,薄雾轻笼。清明节即将到来,塔子山村党支部书记张宗宾和几名村民带着铁锨和笤帚
2025-04-02 06:46:00
大皖新闻讯 为纪念赵朴初先生逝世25周年,传承和弘扬赵朴初先生爱国主义与无私奉献精神,安庆市赵朴初故居陈列馆近日同时举办三组主题展
2025-04-01 22:06:00
清明节吉林省各博物馆用35个展览带观众“邂逅历史”
清明节小长假已经进入倒计时,吉林省内各博物馆将推出35个展览,邀您共赴春日之约。此外,有多家博物馆延时闭馆,让观众可以在博物馆中尽情度假
2025-04-01 23:03:00
西班牙曾计划用两万人征服明朝,为什么最后没有实施?
1574年1月11日,殖民者雷克尔给西班牙国王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告诉国王,只要他愿意,可以率领60名士兵攻占中国明朝
2025-04-01 17:26:00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何如此出名?专家:放大十倍后就明白了
无论哪个时代,无论是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甚至普通读书人,对达芬奇的传世名画《最后的晚餐》都有所了解。毫无疑问,《最后的晚餐》已经是永恒的精神符号
2025-04-01 17:58:00
白登之围与一片石大战,相同困境,刘邦与李自成的选择,孰对孰错
中国历史上有两场战争很相似,但时间上却跨越了两千年,那就是汉初的白登之围和明末清初的一片石之战。这两场战争在发生的背景上很相似
2025-04-01 18:50:00
又至清明,追思情深。在襄阳市保康县城关镇堰塘村的一座红军墓前,邓家四代人接力守墓94年。墓中长眠的是一位至今无人知晓“叶司号员”
2025-04-01 20:14:00
10个可以和人吹嘘的历史冷知识,一般人真不知道
一:百家姓为何以“赵钱孙李”开始?百家姓流传至今,四姓一句朗朗上口,为何从赵钱孙李开始呢?据相关历史记载,百家姓最初的编纂者是宋朝时期南方吴越国的一位老儒生
2025-04-01 16:44:00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四至”西界首次被准确定位
武当山"蟠蜛八百余里"的区域概念,肇于宋元史志,至明代被确立为法定山界。随着东、南、北三块界碑陆续被发现,其边界走向与古籍记载基本吻合
2025-04-01 16:50:00
2019年,女子坐月子吃12个南瓜被婆婆大骂,公公让她用脚踩钉子
2014年10月19日,长沙市望城区的何庆林接到了村里妇女主任的一个电话,妇女主任对何庆林说:“你的妻子方宝琴在原阳市的一家医院中生了一个孩子
2025-04-01 16:54:00
1993年,一名采购员私自拿走27万公款,劫机潜逃台湾省,下场如何
1995年的春节,中国各地都是张灯结彩迎接新春的到来,而在海峡两岸的台岛监狱中,一位神情复杂的中年男子拿着电话迟迟不肯拨号
2025-04-01 1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