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浅析北宋定都开封的原因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3-15 22:2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公元959年,年仅39岁的后周世宗柴荣离世,次年身为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北宋建立。新朝伊始,除一系列典章服饰需要变更以外,最紧要的事情便是确立都城的位置。

浅析北宋定都开封的原因

面对长安洛阳等此前已担任过都城,并自带山川护甲的险要之地,北宋君臣却选择了位于平原地带的开封,这一决定直接导致166年后,金兵长驱直入攻破汴梁,酿成两宋难以启齿的“靖康之乱”。

浅析北宋定都开封的原因

后人习惯用结果导向思维评判赵匡胤当时的决定,但事实却是在北宋初年,帝国境内确实找不到比开封更为合适的选项。从盛唐衰败到五代十国,长安洛阳经过安史之乱、黄巢起兵、藩镇混战和朱温叛唐,不知被攻陷过多少次,而每一次兵灾对长安洛阳来说都是一场劫难,史载东西两都“十焚六七”。换句话说此时的长安洛阳与汉唐时候相比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就算赵匡胤有心将都城设在这里,饱受兵灾破坏的两地也承担不起作为首都的职能。

浅析北宋定都开封的原因

其次是气候的变化和大运河的开通,导致中国的经济中心整体向东南移动,关中优渥的农业环境基础不复存在。在很多先秦时期的文献资料里,我们多少能够从只言片语中了解到彼时关中的样貌,沃野千里且植被繁茂,与今天光秃秃的西北高原相比宛如两个世界。这是因为西周秦汉时期,关中气候整体湿润,北方雨量充沛,故而从渭河平原到河西走廊都是一片水草肥美之态,黄土高坡上更是森林密布,鸟兽成群。

浅析北宋定都开封的原因

这样的状态从东汉末年开始就走向下坡,随着气候逐渐变冷,西北的农业环境遭到破坏,土地荒漠化加剧,许多半耕半牧的少数民族竟也向关中渗透。至隋唐时期,仅靠渭河平原上的土地已养活不了长安庞大的人口,朝廷要么前往东都洛阳就食,要么靡费财力人力从东部向关中运粮。而经过战乱破坏之后,长安洛阳的状况进一步恶化,至北宋建立之初,即便是条件尚好的洛阳也不过残存两万人口,与盛唐时期那种动辄百十万人的大都市相比实在不值一提。

浅析北宋定都开封的原因

至于大运河的开通,则对削弱长安洛阳的经济地位起到了釜底抽薪之效,尽管隋朝因运河而亡,但东部却因运河而盛,尤其是江南地区,自此贡献天下一半的财赋。而开封居于运河之侧,不仅维系着南北经济,更可控制天下财政,宋代《清明上河图》中展现的东京汴梁便是当时开封的繁华写照。当然上述原因多是客观方面的考虑,从主观上讲,以赵光义为首的群臣更是极力反对迁都之事。

浅析北宋定都开封的原因

唐宋之间,中原地区先后出现梁、唐、晋、汉、周五个王朝,其中除了后唐定都洛阳之外,其余四个朝代均定都开封,这使得官僚集团们的利益在开封城内盘根错节。北宋通过和平过渡取代后周,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对前朝皇族和官僚群体做出妥协,而这部分人又都是定都开封的坚定支持者。其中北宋二号人物赵光义更是公开反对迁都事宜,原因就在于赵光义时任开封府尹,其所有的势力均盘踞在汴梁,一旦迁往别处,其影响力必然大打折扣。

浅析北宋定都开封的原因

最后一点就是来自正北方向的威胁,我们常常乐道于明朝“天子守国门”的气概,但反观宋朝岂不是另一版本的“天子守国门”?彼时幽云十六州已尽数落入契丹之手,华北平原门户大开,如果选择定都关中,朝廷倒是颇为安全,但整个中原都要面临辽国骑兵的扫荡。赵氏兄弟对国家的前景有一整套的设计,他们不会也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所以宁愿囤驻重兵于开封周围,也要死死守住帝国的北部边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5 23: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揭秘赵匡胤迁都洛阳失败的原因
...明显。汴梁绝对不适合作为首都(可以作为经济首都)。赵匡胤是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但是他最终为什么没有迁都,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封建时代建都是基于水源和农业问题,而不是军
2024-05-03 17:19:00
《读史方舆纪要》:长安的“王气”在唐朝时就已经断绝了?
...镇军之手宋明两朝关于定都长安的争论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到郑州巩县去祭扫祖陵,他登上高台,泪流满面地说:“我后当葬此”。之后他又继续前往自己出生的地方——洛阳——考察,看
2024-02-22 21:20:00
皇帝迁都遭到大臣们反对就此作罢,却成为王朝灭亡的原因
...所以一般来说朝廷不会选这个地方作为都城,那么为什么赵匡胤定都之后不选择迁都呢,这里面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原因呢。从北宋时期往上追溯,上一个在开封定都的要数战国时期的魏国,当时
2023-04-21 10:39:00
大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三月,宋太祖赵匡胤西巡洛阳。此时大宋已经统一了中原以至整个南方,实现了自晚唐以来二百多年间中原王朝最接近于大一统的局面。尽管北方仍有强邻,但开国十六年
2024-05-25 19:06:00
看看开封最初为何被定位为宋朝的首都
宋太祖赵匡胤确实有迁都洛阳的打算,但最终没有实施。至于原因,本文稍后会介绍。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开封最初为何被定位为宋朝的首都。需要明确的是,开封作为中原王朝的首都并不是从北宋
2024-04-24 19:46:00
...的政治遗产,其中也就包括定都在开封这一项。到宋太祖赵匡胤基本上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大体上完成统一大业之后,国家形势逐步稳定下来,因为赵匡胤是出生在洛阳的,所以他曾有过迁都到洛
2023-03-13 15:56:00
北宋迁都之争:赵匡胤与赵光义的决策博弈
...时候北宋政权将会岌岌可危。作为职业军人出身的宋太祖赵匡胤,并不是没有看到这一点。 所以,在天下大概平定(吴越国已经对北宋称臣,毫无威胁,而北方的北汉只剩下太原等几座孤城,且
2024-01-12 08:08:00
长安为何成为十三朝古都,又是如何失去国都地位的
...控制运河生命线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北宋初,在赵匡胤的计划里,上策是建都长安,中策是建都洛阳,下策才是建都开封,鉴于长安已经毁的不成样子,他一度想落实迁都洛阳的想法,被
2023-02-01 14:08:00
浅析长安洛阳被放弃的原因,以及开封被选中的理由
那么,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没有迁都长安或者洛阳,而是一直待在开封呢?这个问题得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长安洛阳被放弃的原因,二是开封被选中的理由。长安曾是汉唐故都,而这两朝,都曾兴盛无
2023-04-24 11:5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从金代的酒务官署到明代的宰相赞誉,再到清代的帝王题诗,最终在新时代绽放出非遗光彩……在山东茌平,有一抹酒香穿越千年时光
2025-09-05 10:3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近日,厦门仁爱医疗基金会原理事长郑毅夫向思明区图书馆捐赠了其父亲郑仕照的回忆录——《烽火南洋——抗日老兵话当年》
2025-09-05 07:50:00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
功德碑,记功载德,颂扬政绩。在曾担任夏津县知县的朱国祥纪念馆内,就立有一块“功德碑”,记载了他在夏津任职期间勤政爱民的功绩
2025-09-04 17:26:00
和平必胜!战火中的“东洋妈妈”
岩濑妇佐,在《贵州省志·人物志》中出现的唯一一个日本名字。在战火与偏见交织的20世纪,这位来自日本的女医生——岩濑妇佐用一生诠释了“医者无国界”的和平真谛
2025-09-04 20:24:00
吉刻新闻记者 陈志文 王昕摄像 马瑞 孙上修制作 马瑞
2025-09-04 21:32: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描绘家国山河丨一见·抗战贵州⑧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
2025-09-05 01:05:00
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9月8日在济举行
9月8日,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将于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趵突泉院区举行。届时,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学术讲座将于收徒仪式后召开。
2025-09-04 18:01:00
社会性质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总和,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也是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实依据。第一个历史决议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为切入点
2025-09-04 18:57:00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