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汴梁之所以被北宋定都,是因为它是当时北方唯一像都城的城市。众所周知,唐朝的都城在长安,但是在唐朝昭宗皇帝时期,大军阀朱温控制了皇帝,强迫皇帝迁都到自己的辖区,并且把长安城拆了个遍,如此一来,长安城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恢复。
而汴梁,在后梁,后唐,后晋,后周等政权的的建设下,已经具备了作为都城的规模,虽然中途辽国皇帝耶律德光曾经因为灭后晋的缘故攻入汴梁,但由于耶律德光一心想做中原的皇帝,所以并没有对汴梁造成太大规模的破坏。
北宋,作为后周的继承者,自然会继承其国都,事实上这也是当时北方城市中唯一完好且繁华的城市。况且,北宋尚未完成统一,如果贸然迁都,则会产生大量的花费,这对于统一大业是不利的。所以,从北宋建国开始,就继承了五代的都城汴梁作为国都。
然而,汴梁的地势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但凡北方的游牧民族政权突破边境,那么其铁骑就会一路畅通无阻地到达汴梁城下,到时候北宋政权将会岌岌可危。作为职业军人出身的宋太祖赵匡胤,并不是没有看到这一点。
所以,在天下大概平定(吴越国已经对北宋称臣,毫无威胁,而北方的北汉只剩下太原等几座孤城,且被北宋打得元气重伤,已然是冢中枯骨),宋太祖就有了迁都的意向。
帝生于洛阳,乐其土风,尝有迁都之意。始议西幸,起居郎李符陈八难,帝不从。既毕祀事,尚欲留居之,群臣莫敢谏。
最初赵匡胤是想迁都洛阳,一来因为洛阳的破坏程度并不是很严重,二来离开封比较近,花费小,同时其地势要比开封安全。
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乘间言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帝亦弗从。晋王又从容言迁都非便
资料摘自《资治通鉴》,当时李怀忠就是以汴梁航运便利,方便从江南运输粮食等理由,而且汴梁作为国都的时间很久了,再迁都害怕动摇了国家的根本。但赵匡胤看得比较长远,因为粮食问题,隋炀帝修运河就是为了解决南粮北调,虽然长安相比汴梁,运粮食的确不是很方便,但也没有太困难。
而最后一句则是重点,晋王也劝赵匡胤不要迁都。晋王,就是赵光义,后来的宋太宗,当时他被封为晋王兼领开封府尹。这就好理解了,他作为首都开封的府尹,在开封已经有了很深的根基,而他本人又是一个野心十足之人,如果迁都,他在京城经营的一切就不复存在,所以当然要劝阻。
在赵光义发言后,赵匡胤的回复,史书如是记载:帝曰:“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
这说明,赵匡胤已经看得够远,迁都洛阳只是权宜之计,等到天下平定之后,还要迁都长安,这样才能保持大宋江山的长久。
接着,赵光义接着建议不要迁都,赵匡胤详细陈述了他迁都的理由,非常有道理
话王叩头切谏,帝曰:“吾将西迁者,非它,欲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王又言“在德不在险”,帝不答。
赵匡胤的意思是,依据地形,不进可以固守,而且可以减少兵力的投入,进一步的意思就是既可以保平安,也可以减少无谓的开支,两全其美,周朝,汉朝就是这样取得长久的安定的。
然而赵光义的回复很耐人寻味,“在德不在险”,守住天下,不能靠险峻的地势,而要靠君主的德行。赵匡胤听了之后,就沉默了。
王出,帝顾左右曰:“晋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在赵光义离开后,宋太祖对身边的群臣说,赵光义的话有道理,但如果不迁都,一百年后,天下就完蛋了。迁都之事就此作罢。
从赵光义敢当面说“在德不在险”,以及赵光义离开后赵匡胤才说出自己的顾虑,可以看出,首先赵匡胤对自己的兄弟是很尊重的,而另一方面,则可以看得出,赵光义在当时的势力已经很大,赵匡胤已经不太容易约束他了。
于是乎,目光长远的宋太祖最终没有完成迁都,但是他为了保证江山社稷的长久,做出了他的努力,他将城墙设计的凹凸不平,由此加强城防,但后来又被蔡京改了回去,改成了四四方方的布局,最终,没有迁都的北宋,终于应了宋太祖的预言,金军铁骑轻而易举来到开封城下,灭掉了北宋。
赵光义的子孙,尝到了自己祖先短视的苦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2 13: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