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福建卫生报
台风后 警惕登革热 乙脑
疾控专家提醒:防蚊灭蚊很关键
指导专家 泉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急科 刘江艺 副主任医师 泉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计免科 陈文同 副主任医师
近日,超强台风“杜苏芮”登陆泉州晋江沿海,福建迎来狂风暴雨,多地受灾,泉州地区尤为严重。
疾控专家提醒:台风大雨过后常形成积水,容易成为蚊虫的孳生地,蚊子从产卵到羽化成蚊都在水中完成,约7天时间,尤其要注意预防登革热、乙脑等传播传染病!
预防登革热 防蚊灭蚊是关键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经8~10天的增殖后,就可以通过叮咬传播给健康人。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经3~15天的潜伏期便可能发病,但也有部分人不发病(称为隐性感染者)。
我国传播登革热的伊蚊主要是白纹伊蚊,分布广泛,日出前后和日落时分是它们叮咬的高峰时段,白纹伊蚊的幼虫喜好洁净的水,社区内的树洞、石穴、积水轮胎,废弃的碗、盒,存接水的瓶瓶罐罐,丛生植物的叶腋等,都是它们繁衍后代的温床。
刘江艺提醒:如果过去两周曾在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逗留,当出现突起发热(有时可达39℃),同时伴有明显疲乏、厌食、恶心等,常伴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可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时,应考虑自己有感染登革热的可能,此时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
登革热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也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
正值流行性乙脑流行季 疫苗接种、防蚊灭蚊很重要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又称日本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急性传染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乙脑是自然疫源性疾病,许多动物(包括:猪、羊、牛、马等家畜,鸡、鸭、鹅等家禽)都可以成为该病的传染源。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主要经蚊虫叮咬传播,三带喙库蚊是主要传播媒介。
库蚊于水塘、池塘或灌溉稻田繁殖,主要在傍晚或夜间叮咬。库蚊通过叮咬感染乙脑病毒的家畜、家禽后再叮咬人,导致病毒侵入人体,使人感染。
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多数人无症状或症状很轻,少数呈现典型乙脑症状。潜伏期为4~21天,一般为10~14天,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急性脑炎症状,如发热、头痛,有恶心、呕吐、嗜睡等症状,若未得到及时规范治疗,随后2~3天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惊厥或抽搐以及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部分病例可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或因呼吸衰竭死亡。
陈文同提醒:我国乙脑流行季节主要在每年的5—10月,南方地区7—8月达到峰值。未接种乙脑疫苗的儿童发病风险较高。乙脑流行季节出现发热、头痛、呕吐、嗜睡等症状,应及时就诊治疗。
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乙脑减毒活疫苗共接种2剂次,乙脑灭活疫苗共接种4剂次。对前往乙脑病毒传播高风险地区的无免疫史的成人,推荐至少接种1剂次乙脑减毒活疫苗或2剂次乙脑灭活疫苗。
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接种乙脑疫苗,陈文同说,对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含辅料)过敏者;患有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者发热者;患未控制的癫痫、脑病或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妊娠期妇女,以上人群禁用乙脑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及庆大霉素过敏者禁用乙脑减毒活疫苗。
专家提醒:清积水防蚊子 注意“五字诀”
要有效防治蚊媒传染病,需全民参与,做好居家防蚊灭蚊工作,清扫卫生死角、倾倒门前屋后积水以消除蚊虫孳生地,因为蚊子一生都离不开水。
刘江艺表示,清除蚊子幼虫孳生地注意“五字诀”:
翻:将缸、罐、盆、坛、瓶等小容器积水倒掉,放置时底部朝上,保持干燥。
填:用泥土、黄沙填平各种坑、洼、沟等容易积水的坑洞。
清:清除环境中各种小容器(垃圾),比如饮料瓶盖、垃圾袋等。
疏:疏通明沟、下水道、沟渠、河流等。
药:不能清除的积水,如水井等应采取投放长效灭蚊幼剂。
刘江艺提醒,如出现乙脑、登革热等疑似症状,应及早就医,以免贻误病情。同时,前往东南亚等地旅行的市民回来后一旦出现发热、头痛,有恶心、呕吐、嗜睡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外出旅居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3 11:45: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