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我市民政部门通过“四个延伸”构筑救助管理新格局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12-09 08:46:00 来源:厦门日报

我市民政部门通过“四个延伸”构筑救助管理新格局

细致入微、充满人性关怀的照护服务,是市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常态。

我市民政部门通过“四个延伸”构筑救助管理新格局

细致入微、充满人性关怀的照护服务,是市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常态。

厦门网讯(文/ 厦门日报记者 翁华鸿 通讯员 李贤勇 图/受访单位 提供) 在现代城市治理中,救助管理服务是维护民生底线、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厦门市民政局直属单位市救助站通过“四个延伸”的创新策略,从多部门协同、主动巡查、多维救助到长效安置,不断推动救助管理服务迈向新高度。这种创新实践,不仅为困境群众点亮生活希望,更为社会治理探索出可推广的样板路径。未来,市救助站将继续以民生福祉为核心,以创新发展为引擎,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更大力量。

由单部门向多部门联动延伸

共同织起救助合力之网

在市救助站与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共同努力下,一名离家近40年的男性流浪者终于找到家人。8年多来,多部门工作人员联手通过线上推送、群众调查、实地走访、DNA鉴定等方式,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只要不言放弃,总会有成功的那一刻”。

2019年,我市建立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联席会议制度,各部门紧紧相连形成强大救助合力;2022年,在联席会议制度下,市民政局携手市公安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等七部门发布了《厦门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街面巡查制度》,街面巡查工作更规范高效;2023年一系列配套政策发布,进一步细化救助流程。

市救助站积极推动多元主体参与,整合政府、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形成协同治理格局。同时,市救助站持续探索完善救助服务网络,推动构建一体化救助体系,通过充分发挥区级救助点和街道、社区“前哨”作用,树立全城救助“一盘棋”“一家人”思想,为临时遇困人员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救助服务。在市、区、镇(街)、村(居)四级联动体系下,让每一名遇困人员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怀。

近年来,市救助站寻亲工作成效显著。自2018年开展“大爱寻亲”活动开展以来,共为184名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成功寻亲。去年,为200多名流浪失散人员找到家人,寻亲成功率100%,实现“零安置”。这些案例彰显了厦门救助工作的温情与力量。

由上门求助向精准施救延伸

拓宽救助工作覆盖面

不久前,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在街面巡查时,发现一年轻男子因家庭变故流落街头,情绪低落,拒绝接受帮助。工作人员没有放弃,耐心沟通,通过心理疏导逐渐打开男子心扉。最终,不仅帮助他解决眼前的困难,还协助他找到工作,重拾生活信心。这样的故事,在市救助站日常工作中不胜枚举。

近日,年逾六旬的王女士被护送至市救助站,其全身瘫痪,日常照护难度大。工作人员耐心为她进行穴位按摩,每日还细心帮助她用药通便。在市救助站日常工作中,此类细致入微、充满人性关怀的照护服务已是常态。

从“等上门”到“主动寻”,市救助站街面巡查工作温暖人心。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市救助站成立街面巡查队伍,优化快速响应机制,构建全面协同、服务及时的街面救助体系。全年无休,对重点区域、路段开展巡查,在重点时段和极端天气加大力度,并扎实开展“夏日送清凉”“寒冬送温暖”等专项救助行动。同时,加强宣传,畅通救助渠道,确保每位临时遇困人员都能得到及时救助。2023年,厦门市救助站的“夏季送清凉”经验被《中国民政杂志》报道,彰显其创新实践的成效。

市救助站以精准救助为重点,针对家庭暴力、心理疾病、突发意外等临时遇困人员,“因人施策”,量身定制救助方案。瘫痪者得到专业护理,心理困扰者接受心理疏导,走失或失忆者则通过多方协作寻亲。精准救助不仅助其渡过难关,也引导其从“被动救助”转向“主动自助”。

由物质救助向多维服务延伸

全方位关怀传递爱与希望

小李是一名因家庭贫困而辍学的少年,救助站不仅为他提供临时住宿和食物,还通过链接教育资源,帮助他重返校园。同时,专业的社工团队为他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如今,小李已顺利完成学业,并成功入职某企业。像小李这样的转变,是救助站多维救助理念的生动体现,让每一个受助者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希望。

长期以来,市救助站对于未成年人救助工作尤为重视。该站不仅为未成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还针对他们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积极推进心理咨询和精神疏导,为因家庭变故、学业压力或流浪经历而受到创伤的孩子们点燃希望。与此同时,救助站还联合专业心理机构和社会组织,共同推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确保每一个到救助站的孩子都能得到应有的关爱与支持。

市救助站在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的基础上,推动救助向“物质+服务”转变。在市民政局指导下,根据受助人员不同需求,提供更加精细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在这里,受助人员能得到社工服务、法律援助、知识宣讲、心理疏导、就业指导等多方位服务。此外,通过人脸识别、DNA鉴定、抖音寻人等新技术手段,寻亲效率也在显著提升。

由临时性救助向转介安置延伸

实现社会救助长效保障机制

有一名在市救助站滞留多年的特殊困难老人,通过落户安置政策,终于拥有属于自己的“新家”,被纳入厦门特困人员供养体系。站内工作人员还定期探望,帮助他解决生活难题,为他晚年生活增添温馨保障。

让每一名流浪者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是市救助站转介安置工作的生动写照。厦门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流浪乞讨长期滞留人员落户安置办法,打通落户安置与低保、特困、医保等社会福利制度的共享渠道,简化特困认定程序,将长期滞留人员纳入特困供养对象集中安置在照料机构。这不仅帮助滞留人员“安新家”,也将救助工作从“短期托底”转变为“长效扶持”。

除此之外,市救助站还与厦门市6家三甲医院建立绿色通道,为在站救助的病患提供及时治疗;与相关高校合作,搭建社会工作实践平台,为救助工作注入专业力量。2022年,厦门的亲情化救助模式被《民政部简报》专题介绍,成为全国先进经验。

在厦门市救助站,不管是为瘫痪人士进行穴位按摩、细心喂饭,还是为寒夜里无助的流浪者送去温暖,或者为失联的亲人搭建“回家的桥梁”,这些体现的不仅是政策的落实,更是无数温暖瞬间的叠加。未来,市救助站将继续秉承“民政爱民、民政为民”的理念,不断创新救助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景贡献力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09 12: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集中供养。对需要集中供养的特困人员,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指导属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便于管理的原则,就近安排到相应的供养服务机构。未成年人应当安置到儿童福利机构;
2024-01-29 09:52:00
【网上群众路线贵州实践】贵阳市民政局:探索智慧养老 守护幸福晚年
...老年人获得感更强在贵阳,8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年可领取民政部门发放的高龄津贴。但过去,领取程序存在不同程度的审批难、认证难、监管难等问题。“老人申请高龄津贴要向户籍所在地居(村
2023-10-28 09:21:00
...让他们温暖过冬。安全温暖过冬牵动千家万户。我省各级民政部门在“早”字上下足功夫,早谋划、早研判、早准备、早行动,关注弱势群体、困难群众、“一老一小”,在迎战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中
2024-01-30 06:07:00
...建设关系殡葬行业形象,有利于提升殡葬服务质量。各地民政部门要把握清明节这一重要时间节点,进一步强化殡葬行业干部职工纪律作风建设。要加强对殡葬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确保服务项目、
2025-03-27 13:07:00
...落实行业安全风险防控职责的重要内容,强化评价考核。民政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深入各县(市、区)民政机构进行全覆盖检查。教育部门印发《关于落实校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通知》,
2023-12-01 07:46:00
...”。通过建立容纳全市700余万人口信息的人口数据库,市民政部门在向21个部门推送8类50项民政业务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向镇街平台开放7类业务数据,并升级市核对系统,在对接全市
2024-10-26 11:55:00
...军通讯员刘志刚面对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新阶段,招远市民政局出台了《招远市养老机构综合监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从登记备案、服务监管、安全监管、从业人员监管、行业部
2023-09-07 21:14:00
...商活动,促进融合善治。”省民政厅工作人员介绍,我省民政部门立足预防化解纠纷,扎实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包案督访、包案化解等工作,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同时,实施“限时办
2023-12-02 04:45:00
...报讯 (通讯员 民小爱 蒋承骏 记者 姜涛) 记者昨天从市民政部门获悉, 2022年以来,扬州市通过大救助系统数据筛查和入户调查,累计为6731名低收入家庭大重病患者购买“医
2023-02-22 14:03: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以语为桥,打造全域多维长效的推普矩阵 济南市第28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启动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更是文明的纽带。9月15日,济南市第28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在高新区东城逸家活动中心启动。本次活动以“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
2025-09-16 13:21:00
厦门安和云璟项目首栋楼主体封顶位于翔安区,将建成现代化安置小区东南网9月1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曾艺轩 通讯员 林其凡)记者获悉
2025-09-16 13:21:00
厦门地铁暑期客运超5100万人次常规公交6680.28万人次BRT1332.01万人次东南网9月1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曾宇姗 通讯员 蓝明珠)刚刚过去的暑期
2025-09-16 13:32:00
凝聚京青智慧 共促城西繁荣
9月11日—12日,以“凝聚京青智慧 共促城西繁荣”为主题的昆仑上市企业加速器(昆仑科创中心)落地揭牌活动暨西宁城西区产业高质量发展专家委员会成立仪式在西宁隆重举行
2025-09-16 13:38:00
贵州旅游大家谈︱一场演唱会背后的精细化服务
五月天25周年巡回演唱会于9月12日至14日在贵阳火热开唱,这场持续三天的音乐盛宴不仅点燃了歌迷热情,更以“散场丝滑”的体验引发网络热议
2025-09-16 13:41:00
贵州:“特色贷”精准滴灌扶助中小微企业
9月初,思南县三道水乡邓家坡村的红薯正待采收,邓家坡村党支部副书记北朝顺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是深度贫困村,自从发展红薯产业后
2025-09-16 13:41:00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银山镇黄河大集热闹开市,现场熙熙攘攘,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息。此次大集以黄河文化为脉络,集民俗、美食
2025-09-16 13:42:00
鲁网9月16日讯近年来,银山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战略部署与坚强领导下,紧扣乡村振兴总要求,聚焦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立足自身资源禀赋
2025-09-16 13:44:00
上半年双方贸易额达552.2亿元,增长9.9%!河南与东盟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
大河网讯 “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通,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9月1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办2025中国(河南)—东盟粮农合作发展大会暨第四届“一带一路”(河南)国际农业合作博览会新闻发布会
2025-09-16 13:45:00
大河网讯 波兰当地时间9月8日上午,一列满载波兰果汁、奶制品、巧克力等特色商品的中欧班列从华沙缓缓驶出,目的地是中国郑州
2025-09-16 13:45:00
即墨区:文明婚俗引领新风尚 “甜蜜经济”激活新动能
大众网记者 高明莉 通讯员 姜黎鹂 青岛报道九月的古城,秋意初染。在青岛即墨古城柯学家民宿,大红灯笼高挂,红地毯延伸至院内
2025-09-16 10:20:00
泰安市委网信办组织网络安全进社区活动 扎实筑牢全民防护网
泰安市委网信办组织网络安全进社区活动。(记者 李龙炎 摄)大众网记者 李龙炎 韩宇 泰安报道9月15日下午,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泰安市活动启动之际
2025-09-16 10:21:00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潍坊市活动启动
大众网记者 牛鞠榕 潍坊报道9月15日,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潍坊市活动在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启动。本次活动以“网络安全为人民
2025-09-16 10:21:00
来自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的消息显示:9月2日至12日,“欧洲旅游媒体、网红博主云南行”活动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主办
2025-09-16 10:21:00
稻浪翻金迎客来 黄龙洞生态田园奏响丰收乐章
9月15日,2025年张家界黄龙洞秋收节启动。近千名中外游客及当地的居民、学生和景区员工共同参加,一起在金黄的田野里同享秋实
2025-09-16 1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