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同样都是“太宗皇帝”,为什么朱棣的名声没有李世民好?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1-07 10:18:00 来源:戏说三国

同样都是“太宗皇帝”,为什么朱棣的名声没有李世民好?

天策上将与永乐大帝同样都是太宗皇帝,为什么朱棣的名声在史书中和民间都不如李世民呢?

要说这两个人在历史上最大的诟病主要就是在皇位的来源上,你乍一看,李世民和朱棣这两个人都是靠不正当的手段取得的皇帝宝座。

但实际上,他们是有区别的,而且因为夺取皇位而造成的影响可是完全不是一回事儿的。

我们从古代的礼法角度去看的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他反的是太子,严格意义上属于是自己家里面哥哥和弟弟争家产,在家里面打起来了。李世民要对付的主要对象不是皇帝,而是皇子,所以本质上属于是夺嫡

总结起来,玄武门之变是发生在唐王朝高层之间的军事政变,这件事对于整个国家还有百姓的影响其实并不大,相反,他最后还解决了老李家哥俩不对付的问题,算是提前给唐王朝排除了一颗雷,以后可以安心的发展,不用担心宗室的内部发生什么问题。

可是靖难之役就不一样了,朱棣当时靖难之役的行为属于是公开造反。他反的是当时明朝的朝廷,并且把枪头直接对准了正统的皇帝朱允文所以本质上他就是在篡位。

反贼这两个字那显然是更适合形容朱棣的。

这种分析还仅仅只是礼法上的问题,你要是从当时百姓的角度去看,玄武门之变一共折腾了一个多小时,老李家就兄弟俩关上门来互相砍,砍完了之后死了一大堆老李家的人,还有几个太子府的府兵,那到这儿也就到头了。

同样都是“太宗皇帝”,为什么朱棣的名声没有李世民好?

靖难之役那可是闹了三年,纯纯的就是一次发生在国家境内的内战,这一次的内部动荡属于是把老朱家自己的问题给全国化了,仅仅明朝的官方正规军就死了十几万。

而且当时朱棣手里面还有一支军队是由蒙古人组成的,也就是朵颜三卫,他是领着这帮人南下攻破了明朝的都城南京,这和当年忽必烈领着一帮汉人攻破蒙古人的哈拉和林,那简直就是前后呼应,不仅明朝自己的官方军队损失惨重,河北、山东一带在洪武年间好不容易恢复起来的人口又被狠狠的打击了一顿

明史当中就提到过,靖南之役发生之后,淮北地区大量新开垦的土地被严重的荒废,在洪武时期,朱元璋制定的很多好的政策和制度,也因为靖难之役而被废除,根本执行不起来,甚至还把一些问题给扩大了。

这里面最严重的就是明朝的宗室问题。

朱元璋当时册封了一大堆的藩王,最初的目的是要进行军事防御,让他们一边领兵,一边在当地搞生产,为了确保他们在搞生产的时候资源能够管够,于是就给了这些藩王们大量的土地,还有财产。

朱棣闹完了之后,废掉了所有藩王们的军事指挥权,他废掉也就算了,可是他并没有把这些藩王的土地还有特权也给撤掉,导致这些藩王没有了军事以及政治上的权利之后成了纯纯吃干饭的“猪王”。

同样都是“太宗皇帝”,为什么朱棣的名声没有李世民好?

这些“猪王”没有别的事可做,只能够不停的生孩子,给后来的明朝财政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压力。

唐王朝的建立本身就有大量李世民自己的功劳在里面,所以他夺了哥哥的皇位之后,也没有人在乎。

而明朝在永乐之前,朱元璋就已经解决了很多的生产问题,论功勋,朱棣对于明朝的建立其实并不大,他的功劳主要是在自己在位期间的永乐时期。

所以,那论影响以及名声,他自然也就比不上李世民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7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宋太宗与唐太宗比谁更仁慈?说出来你会更相信谁?
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光义这俩人还真有不少相似之处呢。他们都是各自朝代的第二位皇帝,而且都被称作“太宗”。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俩的名声在后来的历史中简直就天差地别。
2024-12-20 09:26:00
他是明朝最好的皇帝,曾国藩评价他不逊李世民
说起明朝最有名的皇帝,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其次就是嘉靖和万历这两位皇帝,再其次就是朱允炆、天启和崇祯皇帝,再往后就是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
2023-02-25 21:56:00
看看李世民是怎么惩治贪污犯罪的
...。除了朱元璋之外,也有不少皇帝,是拒绝贪污犯罪的,李世民就是一位,他也很讨厌自己的朝臣有贪污腐败这样的行为,所以他就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哪个朝臣贪污了,贪污了多少银子,就能得
2023-02-22 17:07:00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后,为何不杀功臣?
...帝王少之又少,如汉光武帝刘秀、宋太祖赵匡胤、唐太宗李世民等;有人肯定会说,李世民杀了两个开国功臣侯君集与张亮,实际情况是这二人谋反,因此怪不得他翻脸无情,总体而言,李世民没怎
2024-11-22 10:31:00
名垂青史的政变皇帝:唐太宗、宋太祖、明成祖的治国智慧
...上位的皇帝,却名垂青史,备受称赞。一、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子,李渊在隋末动荡中,趁乱起兵,并迅速控制长安,不久取代隋朝,建立唐朝。唐朝开国之后,李渊立长子李建
2024-02-08 05:17:00
朱棣和李世民,谁的名声更“臭”?
道德角度看,李世民、朱棣名声都很“臭”。但是,朱棣的贡献,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要强于李世民。一、皇位继承,李世民、朱棣都存在污点太唐宗李世民、明太宗朱棣(嘉靖改为成祖),他们都是以
2023-08-20 16:36:00
八位太宗文皇帝,谁最有资格坐头把交椅
...出贡献的皇帝,一般是配太宗。帝王里的天花板,唐太宗李世民所以说如果太宗的庙号加上文这个谥号的,一般都是帝王中的佼佼者,当然除了一些打酱油的皇帝,而历史有八位太宗文皇帝,其中有
2023-07-24 20:49:00
中国古代泄露天机的三人,最后咋样了
...。但袁天罡的仆算能力确实非常精准,后来他还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国师,以幕僚的身份陪伴在皇帝身边。唐太宗非常相信天命运算,因此他对袁天罡非常敬重。他经常让袁天罡为大唐测,算国运。
2024-04-12 17:17:00
唐太宗与崇祯面临过相同的境遇,为何结局截然不同
...的时候,那时候新皇的地位不稳,最容易让人蠢蠢欲动,李世民也知道,再加上他即位也不是怎么光彩的一件事,所以他只想先稳定国内的局势,然后再逐步地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带领着唐朝一步
2024-06-11 20:1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近日,《考古与文物》发表的《陕西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发掘简报》揭示: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墓主,很可能是芮国国君的夫人
2025-09-03 08:1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老兵郭木桑:放下书本去打鬼子
郭木桑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图/通讯员 夏海滨)8月22日下午,同安区莲花镇云洋村,99岁的郭木桑特意身着熨得整整齐齐的衬衫西裤
2025-09-03 08:2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百岁党员孙继舜:三块弹片仍存体内
孙继舜孙继舜家中珍藏的纪念章等物品。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图/通讯员 夏海滨)8月22日,在同安区陆丰里,百岁老人孙继舜从床上缓缓起身
2025-09-03 08:54:00
山河铭记| 微笑赴死的“最美抗日女战士”
大皖新闻讯 在刚刚公布的第四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中,唯一一名皖籍抗日英烈便是成本华。1938年春天,安徽和县,24岁的成本华在被日军残忍杀害前
2025-09-03 09:04:00
山河铭记 地名诉说抗战故事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马道军实习生曾丹仲铭桥、家齐路、耀华社区……为铭记抗战英雄事迹,南京一些桥梁、道路、社区以英雄的名字命名
2025-09-03 09:17:00
行程逾万里 寻找和传承父亲的“抗战足迹”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钱建芬张露李子俊在南京雨花台长眠的十万英烈中,已知姓名者仅有1519位,陶家齐是其中之一:南京江宁人
2025-09-03 09:17: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四岳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数以万计的抗联将士慷慨赴死
2025-09-03 09:22:00
潍坊:抗战精神烛照当代奋斗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王玉龙)每年清明时节,潍坊滨海区大家洼街道南陈村的乡亲们都会聚集到烈士陵园,将亲手扎制的花圈敬献于墓碑前
2025-09-03 11:49: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寄存一个文脉图书馆|一见·抗战贵州⑥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
2025-09-03 12:36:00
80年前的这一天,胜利的欢呼穿透硝烟,苦难的土地迎来黎明。那些在山河破碎时发出的呐喊,在枪林弹雨中前仆后继的身影,在绝境中凝聚起的不屈力量
2025-09-03 09:48:00
江苏南京:跨越80年,看四位抗战老兵的过去与现在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抗战老兵是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是国家的财富、民族的英雄。近日,记者循着时光足迹,走近这些扎根南京的老兵与老党员
2025-09-03 09:49:00
致敬胶东兵工厂|周恩来称赞:“胶东兵工了不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连宁燕 王震 实习生 沈语侬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威海,这座屹立于黄海之滨的“山海雄关”
2025-09-03 09:54:00
纸上烽烟|贺敬之忆家乡抗战烈士贺明谟:忠魂赴国难,浩气应长存
编者按:八十年后,抗战的炮声犹有余响。回望那段生灵荼毒、国运飘摇的岁月,英雄的先辈们奋起抗暴,以血肉之躯抵御虎狼之师,守住了民族的尊严和生机
2025-09-03 09:55:00
126件(套)文物史料入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126件(套)文物史料入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揭露日军侵华罪行 见证抗战胜利荣光9月2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文物史料捐赠仪式
2025-09-03 07:39:00
西安90后男子在自家建“博物馆” 曾3次捐赠藏品给陕历博
因为喜欢收藏,西安市蓝田县90后男子张仪楠在自家建了一个“博物馆”,展示着各类证件、信件、委任书、旧照片等,记录蓝田县的历史
2025-09-03 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