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中国的第一个年号是汉武帝的“建元”,为什么叫“建元”呢?
《说文》解释说:元,始也,从一从兀。
这个“元”就是开始的意思,汉武帝选的第一个年号很直白,意思就是建立年号的第一年,所以叫建元,他也很喜欢用“元”这个字眼,譬如后面接着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等等。
元就是刚开始的意思,譬如我们习惯性的会说贞观元年、乾隆元年,又或者某某皇帝改年号了,就会说改元贞观、或改元建武。
应该说这是年号制度刚刚建立,汉武帝还没有在这个年号上面琢磨下功夫,怎么方便就怎么来。
但后来可能觉得这种年号太简单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寓意,所以后面的年号就不再用元了,而是改为什么太初或者征和之类的。
譬如像这个“征和”的寓意就是“言征伐四夷而天下和平”,大家都知道汉武帝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但是在他的统筹下又确实把匈奴人给打服了,所以也就不难怪汉武帝要取这样的年号。
而像元狩这个年号的来历则有点传奇,《汉书·武帝本纪》记载说“元狩元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获白麟,作《白麟之歌》”,也就是说元狩这个年号是因为抓到了一只白色麒麟,这是祥瑞,所以就把年号改为元狩。
有些朋友可能发现,明清以前,我们称呼皇帝一般都是称呼他们的庙号,譬如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这些都是他们的庙号。而到了明清时代,我们却习惯称呼他们的年号,譬如嘉靖、万历、康熙和乾隆。
实际上原因很简单,就是在明清以前这些皇帝的年号变动很频繁,少则两三个,多则十几个,由于这些皇帝年号太多,如果以年号去称呼他们,显然就会非常混乱和麻烦,所以就用庙号来称呼他们。
而明清两朝的皇帝一般都不会去更改自己的年号,一般都是一个年号用到死的那种,所以就用年号去称呼他们,这是由于皇帝们不同的使用习惯造成的差异,而年号的制定一般也会包含特殊的含义,譬如遇到什么重大的庆祝活动,或者天降祥瑞之类的,皇帝都会更改年号。
那么在没有年号以前是用什么来表示纪年呢?
那就是用皇帝的尊号。
譬如在《史记》中记载的汉代以前的纪年方式就是如此表述的,“昭襄王五十二年”或“赧王下五十九年”,《资治通鉴》中也是用这种方式来记述,如“威烈王二十三年”,“显王元年”。
也就是说在秦汉以前,包括秦朝都是以皇帝的尊号来表示纪年,譬如始皇帝多少多少年之类的,因为秦代以前没有年号,庙号大家也不流行用,所以就用君王的尊号来代替。
后来因为年号和庙号兴起,就渐渐开始用年号和庙号在交替使用,而在更为缘故的三皇五帝时代,就直接是用名字了,譬如尧舜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0 1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