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宋朝政治的悲剧,从盛世到灭亡只用三年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2 19:4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古代社会缺乏机械,所能动用全部人力的最大权力就是皇权。皇权在草民面前固然伟大无敌,但在自然面前终究是渺小的。

颐和园之中的盛世天子,对于太湖石的喜爱不输北宋的那位“道君皇帝”。一块属于北派青芝釉的太湖石长8,宽2,高4,重30吨的太湖石被摆放在乐寿堂的前庭之中,当年需要千万人为之运输,今日只需要中型吊车和重卡车便可以前往任何地方。

这还是距离今天两百余年前的清朝盛世,都只能使用人力加上畜力和一些简单机械,30吨的重量便已经成为了最大负担,因为乾隆皇帝的喜爱,所以才动用权力将石头移入到颐和园之中。

北宋宣和年间,中国正值盛世,有人奉皇帝之命,在南方的太湖之中发现了巨型的石头。光是高度就有15米。相当于今天的五层楼之巨。从环绕的角度是需要一百多人才行。见过这块石头的人都忍不住感叹天地造化之神奇。

千里运石

宋朝政治的悲剧,从盛世到灭亡只用三年

太湖石从南方运输到北宋都城开封之中,距离是数千里。当时的人崇拜固然是崇拜,但如何完成皇帝交代下来的这个任务却是成为了一个难题。运输太湖石是一个大难题,负责这件事的人必须有大智慧和大协调之能力,他的名字叫朱勔。

他先是调动江南周围数千健儿,潜入深水之中,专门挑选那种被流水冲刷的“奔雷纹”和“祥云纹”,然后绑上绳索,使用大小船只将石头拖出。普通的船只当时已经不能用了,只能建造更大的船只,所以说太湖石一定程度之上提高了北宋的造船水准。

宋朝政治的悲剧,从盛世到灭亡只用三年

太湖石上的孔洞正是精美之处,必须使用泥土封住,然后经运河运往北方。首先是从江南运河装上,从扬州出发转运到淮河之中。然后就是从泗水北上达到徐州附近,最后一段则是北宋人工小河汴河。这段河的历史很长,可以追溯到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和项羽有一次议和平分天下便是以这条河水作为界限。

鸿沟经过数千年历史的发展,到了北宋时代就成为了北宋的汴河,这条河水到北宋的时候已经是交通大动脉之一了,承担起来了每年供应朝廷粮食的责任,并不是说北方开封不产粮食,而是当地的粮食根本养不活汴梁城的百万人口,宋朝时候的南方发达已经超过北方。所以从南方运输粮食成为了更划算的一个计划。

南方粮食为何廉价

宋朝政治的悲剧,从盛世到灭亡只用三年

南方粮食为何廉价,这个问题当年在我学习中学历史的时候曾经也困扰了许久,直到多年之后遍读史书才稍微解答了这些疑惑。首先是南方粮食的产量已经超过了北方的粮食产量,从一亩地上所产的稻谷而已,淮河南方的一亩地可达两百斤之多,而北方的一亩小麦能到150斤就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因为南方粮食的亩产极度之高,所以在宋朝时候有一句俗语说“太湖熟,天下足”。太湖原在安徽,正是淮河之南著名的城市圈子,太湖周围的稻田成熟之后可以养活全天下的人,固然有夸大的嫌疑,但太湖的粮食养活宋朝都城汴梁还是没有问题的。

宋朝政治的悲剧,从盛世到灭亡只用三年

其次北方人口众多,超过了南方,北方亩产粮食本就低下,而人口又很多,自己人对于粮食的需求是极大的,一亩地种下来所能够缴纳的粮食赋税是相当之少,交多了自己吃不饱就要饿死造反,朝廷也是这般知道的,所以从王安石变法之后就制定了南北不同的缴纳赋税原则。这个原则南北方人知道的也很多,但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也没有什么怨恨。

最后一个原因那就是粮食的运输成本,;粮食的运输成本不仅到古代是一个大问题,到了今天依旧是一个大问题,根据数据学的统计来看,南方虽然有千里之远,而北方产粮大省到汴梁城不过数百里而已,但南方的粮食运输成本却是远远低于北方,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其实就是运河的便利。

运河承载宋朝兴亡

宋朝政治的悲剧,从盛世到灭亡只用三年

运河修建于隋朝,享受于唐宋两朝,可以说是真正的罪责在当代,福利于后世的大工程。北宋时候的运河经过唐朝数百年的运营,不仅没有变得像明清那样堵塞,反而因为唐朝经常使用运河加大疏通,所以北宋时代的运河一度超过了海路运输,运河的便利在于运输费用上的价格低廉。

北方粮食运输到开封城虽然从距离上近了一半都不止,但问题上是这个路程上必须要使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北方的道路并不平坦,很多地方都需要使用马匹骡子来托运,到了一些无路可走的地方甚至要聘请数千人的挑夫来翻越太行山岭,这样一来二去,路程近的粮食到了开封之后,加上成本和盈利这些因素,反而是成为了价格高昂,京城百姓都吃不起的高价粮。

宋朝政治的悲剧,从盛世到灭亡只用三年

南方有运河则是不同了,河水上的运输基本上都是不需要成本的,因为船只的便利一次性就可以运输几十万斤甚至百万斤的粮食,所聘请的人员也只不过是需要一些安保人员即可,路程之中加上人员吃食消耗的粮食不过一层之多,而且水运的速度显然比北方靠双脚走路要快得多,李白当年说早上从四川白帝城坐船,下午就到了湖北的江陵。

其实这首诗就是对于水上航行便利的一个真实写照,况且宋代时候的运河便利早就超过了唐朝,从扬州出发到北宋都城汴梁城不过三天而已,这样日夜循环之下的运输粮食使得汴梁城之中虽然人口百万,但他们都不需要务农就可以得到南方价格低廉的粮食,所以北宋的城市行业和商业得以兴起,这是宋代经济高度发达和即使出现了一些平庸君王依旧可以达到和平盛世的一个根本原因。

宣和盛世

宋朝政治的悲剧,从盛世到灭亡只用三年

据说这块最大的太湖石被运输到汴梁京城的时候,北方的女真人刚好消灭了辽国,燕云十六州之中最为重要的城市幽州也在此前的约定之中得以回归,从赵匡胤开国以来一百多年之中,唯有宋徽宗时候做到了收复燕云,所以皇帝认为这块太湖石是祥瑞之石,将负责运输的朱勔封官,子孙后代可以继承。

这块石头达到的时候是北宋疆域最大的时候,不仅有王安石变法之后收复的“陇右都护府”。更是重新获得了燕云十六州之地,所以宋徽宗高兴之下,将这块石头都给封侯,史称为固始候。这个时候是宣和五年,北宋大环境之下俨然就是一副盛世气象。

宋朝政治的悲剧,从盛世到灭亡只用三年

民众的生活是歌舞升平,军队和官僚都在收复幽州的喜悦之中日夜狂喜,皇帝也被自己的功劳所感动,认为自己文治武功远迈先帝,当时北宋宰相蔡京评价这个时代给出了四个字:“丰亨豫大”,仿佛这样的盛世可以持续万年,这里没有贫穷和反抗,只有极乐和享受。

可惜这样的盛世气象并没有持续太久,熟悉历史时间线的人都知道宣和五年已经是公元1123年了,再过去三年半的时间就是北宋灭亡的靖康二年了,大家都以为北方很穷困,只能依靠岁币活着,但三年之后的女真人就用攻陷了汴梁,北宋的宣和盛世到靖康亡国,仅仅用了三年时间。

结语

这三年的时间之中到底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一个盛世持续万年的幻想结果瞬间就被粉碎。实在难以想象当年庆祝自己活在盛世的北宋官员和京城脚下的百姓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对于我们后世的经验和教训又应该以什么样的语言去说呢?毕竟宣和盛世容易达到,可我们已经经不起一次靖康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2 23: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北宋既是民间商人的盛世,也是民间商人的最后的辉煌
强汉有文景之治,昭宣中兴,盛唐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下西洋的明朝有永乐的风光,锁国门的清朝有康乾的背书,就连短命的隋朝,偏安的刘宋都有开皇和元嘉吹嘘一下。偏偏延续了319年,单论
2022-12-17 14:56
中国历史上的五个盛世,邻国的皇帝都想移民至此
中国自古就有盛世的说法,那么中国被公认的盛世有文景之治,汉武盛世,贞观盛世,开元盛世,以及最后一个康乾盛世。从这五个盛世就可以看出,基本上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月黑雁飞高
2024-01-10 17:22:00
3个集聚区、10个精品项目!浙江公布一份名单,有你体验过的吗?
...造“牛头山演绎”精品旅游文化演艺节目。全剧共分为《盛世武义》《康养武义》《奋进武义》三个篇章,节目时长约60分钟。湖州市长兴县《醉美太湖》《醉美太湖》以吴越大地充满传奇的恢弘
2024-01-05 14:48:00
朱元璋定都之谜:从南京到凤阳,再到北京的曲折之路
...苏州,也就是控制了当时的天下经济中心。南京本身离开太湖流域很近,还有长江等水系的运输便利,是其他大城市所难以比拟的。这才让他有足够的资源去修建新的南京城墙,将整个城市的面积都
2023-11-10 08:34:00
大家都听过“六大古都”,究竟是哪六座城市,你能搞清楚吗
...杰地灵。东西两都中国封建史上曾经出现过最有名的三大盛世,他们分别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这三个盛世分别作为汉唐两代最繁荣、最发达的时期,这一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富足、
2023-09-11 10:40:00
在宋朝做盐商到底有多艰辛
...最繁荣、最宜居、最理想”的朝代,而宋仁宗时期达到了盛世的顶峰!民有沃田,商有利市,官有清风,士有雅气,整个社会生活都展现着祥和繁荣,经济强盛,百花齐放的盛茂,恨不得自己能穿越
2024-05-27 20:58:00
东汉盛世背后的英雄:汉和帝刘肇的崛起与悲剧
在后世的印象中,东汉王朝除了开国君主光武帝刘秀,开创明章之治的汉明帝、汉章帝,还有亡国君主汉献帝刘协,似乎没有多少为人熟知的皇帝。原因是东汉中后期的皇帝大多数年幼继位,又在年幼暴
2024-02-14 17:49:00
康熙盛世中的权臣索额图的荣耀与悲剧
...七百多人,使得各级官员在地方上百花齐放,是康熙开启盛世中最为繁重的一簇。索额图是康熙年间的权臣,出身显贵又有才华,在康熙执政的前期索额图深得康熙的信任,在康熙八年的时候帮助康
2023-11-06 08:46:00
北宋末年的花石纲运动,大量的官员胥吏利用这会机会大赚了一笔
...听者有意。赵佶的宠臣朱勔根据皇帝的描述,搜集了一些太湖石进献赵佶,赵佶被朱勔所献的太湖石惊呆了,恨自己生在北方,不能一睹太湖石的美。朱勔马上领悟到了皇帝陛下的意思,当即表示自
2023-02-23 14:5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