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读方志 行贵州|贵州土司从被动修志到主动存史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13 16:35: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读方志 行贵州|贵州土司从被动修志到主动存史

读方志 行贵州|贵州土司从被动修志到主动存史

“土司”对于研究西南历史或是熟稔西南传统的人们来说并不陌生,其甚至是理解西南历史重要的一把钥匙。乾隆《贵州通志》的修纂者指出:“黔省未立郡县以前,皆土司也。”道光《松桃厅志》的修纂者亦认为:“黔地初辟时,各郡皆土司也。”可见从“土司”的分布而言,贵州相较于四川、云南、广西来说,范围遍布全省,分布更为广阔,另外贵州罢土司设省,这也是西南诸省中独一份的特色,因此清代贵州14个府级单位的方志中几乎都记录有“土司”事迹,这足见历史上贵州具有数量十分可观的土司群体。虽然贵州土司群体众多,但其如何参与到贵州修志体系当中,至今迷雾丛丛,鲜有人提及。跟随史料,一起看看贵州土司如何参与国家修志行列。

一开始,贵州土司是被动地参与。明王朝在完成国家统一之后,开展多次地理总志的修纂工作,这一工作推动土司地区(包括贵州)的修志。洪武年间修纂的《大明志书》提道:“编类天下州郡地理形势,降附颠末为书。凡天下行省十二,府一百二十,州一百八,县八百八十七,安抚司三,长官司一。东至海,南至琼崖,西至临洮,北至北平。”其中显而易见需要编书的土司单位有四:“安抚司三,长官司一”;永乐时期修纂《天下郡县志书》:“遣使分行四方,旁求故实之,凡有关于舆(地)者,来录以进,付诸编辑。”其修纂思想同样要将土司辖区纳入修志范围;景泰时期所修的《寰宇通志》在卷首“征引书目”栏目中特意标识需要参考“天下府、州、县、卫所、宣慰、宣抚、招讨司志书。”其中涉及修志的土司辖区有“宣慰、宣抚、招讨”等;天顺时所修《大明一统志》虽未标识征引书目,但其在正文中引用书目时标注“新志”“旧志”,与《寰宇通志》对校,可知其应该也引有一套“天下府、州、县、卫所、宣慰、宣抚、招讨司志书。”从洪武到天顺,多次修纂地理总志的文化实践,不仅推动方志修纂的繁盛,更使大量土司及其家族成员加入到修志群体之中,这一时期,贵州共修土司司所志7部,其中贵州宣慰司4部,金筑安抚司2部,清平长官司1部。

经历了明初多次的修志实践,土司地区形成一定的修志传统,到了明中晚期,开始有土司主动参与修志。以贵州最为重要的水西安氏为例,成化年间名臣周洪谟为贵州宣慰使安氏作《安氏家传序》时,讲到安氏主动修志的情况:“陇富晓字义,事母孝,持家以俭,爱民如子,尝恶其土鄙陋,欲变之,又纂司志,修家谱。”安陇富想要改变本地文教不兴的局面,开始主动纂修司志,其死后,其子继承修志传统,继续修志事业:“陇富卒,子观嗣善继父志,述父事。”可见在水西地区,修志存史逐渐成为一种传统。

读方志 行贵州|贵州土司从被动修志到主动存史

贵州文库本(乾隆)《贵州通志》。

到了清代,贵州的土司开始深入参与修志这项文化事业,其中一大表现即积极参与到地方府州厅县志的编修实践之中,如乾隆《定番州志》(康熙版定番州志的补修本)的“修志姓氏”中“采辑”人员中有1位土司:卧龙长官司长官龙毓麟,该土官是卧龙长官司第十代长官,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承袭,在该志修纂活动中,进行材料的收集工作;又如道光《思南府续志》“衔名”中“监修”有1位是土司:护理蛮夷司长官安统绪,其署“护理”,应为代理土司,同时在该志修纂时期,担任审定监察之职;还有乾隆《清江志》的“修志衔名”中“办理”群体中有18位新任土司:土千总杨胜铉、土千总王开甲、土千总杨通略、土千总鲁德观、土千总杨秉坤、土千总吴永隆、土把总杨再爵、土把总杨光祖、土把总姜严寿、土把总王廷槐、土把总张友灼、土把总杨通吉、土把总杨再保、土把总李奇玗、土舍张必贵、土舍徐宁邦、土舍蒋大成、土舍杨光绪。占该志修志总人数的32%,足见土司对修志的深度参与。另外除了审定监察、收集材料,土司们甚至慷慨解囊,为修志进行募捐:光绪《古州厅志》“衔名”中“捐募”中有8位土司:“土司林秀昌、土千总杨嘉会、土司李天培、土司刘义纬、土司杨白珩、土司杨秉森、土司杨时春、土司吴登理。”由此可见,从乾隆到光绪时期,贵州土司积极参与贵州地方志的修纂活动,成为贵州修志实践中不容忽视的一大力量。

土司深入修志实践的另一大表现即方志修纂对土司家谱编修的影响。首先是方志存史的功能作用影响土司家族编修家史的活动,如上文提及的水西安氏邀请周洪谟撰述家传,即为了不使家族历史湮没;还有方志编纂的连续性特点,也影响到土司家谱的修纂,如今看到的锦屏县亮寨长官司龙氏编修的家谱《龙氏家乘迪光录》,在清代亦多次编修;最后方志的内容体例也对土司家谱的编修产生影响,如《龙氏家乘迪光录》,其体例内容即融合了一部分方志的体例内容,甚至同时期广西土司喊出:“余世袭斯土,家之乘即县之志”的感慨,可见对于土司而言修谱如修志。

读方志 行贵州|贵州土司从被动修志到主动存史

乾隆《清江志》(贵州省图书馆藏本)1。

通过贵州从明至清土司修志之实践,可窥见土司修志的重要价值,这种价值集中体现在对国家的认同上:首先修志本身,即是土司对国家文化认同及政治认同的一种体现;其次在土司司所志本身的文本书写中,土司们努力进行家国一体的建构,并随着司志的补修、续修、重修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最后积极参与到地方府州厅县志的修纂活动之中,这不仅是对家乡文化事业的大力支持,也是对国家文化工程积极参与的一种表现,表明土司们积极融入国家体系的状态。

梳理明清贵州土司的修志实践,是对贵州方志事业背后的人、事、物的价值挖掘的一个侧面,此外方志具有“存史、咨政、育人”的价值功用,结合地情,阅读方志,寻找意义,或许正是我们“读方志,行贵州”的一个重要初衷与目的。

>>>>>>>>>>

相关链接

读方志 行贵州 | 吴中蕃两修《贵州通志》

读方志 行贵州|贵阳亭台楼阁的隐秘往事

读方志 行贵州 | 遵义舟水桥与八五厂的变迁

读方志 行贵州 | “广济”古桥 曾经的交通要道

读方志 行贵州 | 从贵州“惜字塔”说起

读方志 行贵州|贵州“飞地”趣话

读方志 行贵州|贵州第一位状元曹维城文武兼备笑傲江湖

读方志 行贵州 | 相宝留云

读方志 行贵州 │ 魁胆村:“杉君子”的奇幻漂流

读方志 行贵州|从江高增侗寨“吃新节”吃的啥?

读方志 行贵州|黔东南白酸的悠远历史

读方志 行贵州 | “牛瘪”和白酸一样,古已有之

读方志 行贵州 | 安龙招堤,你知道它的由来吗?

读书志 行贵州 | 夜郎坝1300年坐不更名的历史密码

读方志 行贵州|梁启超的贵州朋友圈

读方志 行贵州|为什么郑珍和莫友芝不愿意承担《贵阳府志》的编撰

读方志 行贵州 | 贵州第一座铁索桥——盘江铁索桥

读方志 行贵州|贵阳有座甲秀楼,半截插在云里头

读方志 行贵州|湄潭茶语

读方志 行贵州 | 顺着《遵义府志》的线头,牵出许多惺惺相惜又一脉相承的人和事

读方志 行贵州 │《黎氏家谱》,让家谱从私家谱牒变成折射明清黔北社会的历史文献

读方志 行贵州|贵阳交际处的前世今生

读方志 行贵州|旧时餐饮广告中的贵阳美食渊源

读方志 行贵州 │ 把沙滩村作为“方志之旅”首站,至少就没输在起跑线上

读方志 行贵州|在志书与现实的遥相呼应中,体会一方土地的生生不息

读方志 行贵州|“桥梁博物馆”里的古代桥梁

策划/黄蔚 舒畅

学术支持/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文/黄伟

视觉/赵珊珊

编辑/舒畅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3 20: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读方志 行贵州 | 贵州旧志中的土司书写与土司形象
...志的修纂原则中有一项即需要体现地域性、地方性。谈及贵州,其地域的典型记述内容就不得不提贵州的土司,其中康熙十二年(1673年)编纂的《贵州通志》讲道:“古封建之意,犹有存者其
2024-03-08 14:35:00
读方志 行贵州|在村志里寻找乡愁
...文,时常在心中诵读。近些年,在盛世修志氛围影响下,贵州许多地方组织编印了不少的村志,用一册小书记录一个村寨的历史,反映村寨不同时期的发展脉络,展示社会百态。历史长河中的波澜,
2024-01-19 15:32:00
读方志 行贵州|安顺是一座莹白的石头城
...。” >>>>>>>>>>相关链接读方志 行贵州|贵州最早教育先贤的星辰大海读方志 行贵州 | 村超·乡村师范·
2024-05-17 16:10:00
读方志 行贵州 | 岩脚镇:繁华商埠和川盐集散的古驿道
在贵州西部,群山脚下、廻龙溪畔坐落着一座百年古镇——岩脚古镇。岩脚旧称羊场,位于六枝特区北部,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据《六枝特区志》记载,岩脚原是一片原始
2025-08-26 15:32:00
读方志 行贵州 | 西江千户苗寨:千年时光蕴养的第一大苗寨
黔境征途,山峦相见。贵州多山,125.8万座山世代庇护着它的子民,若问“山里人为什么要住在山里”,余秋雨这句“以美丽回答一切,看西江知天下苗寨”可折射一个答案。苗族是贵州人口最多
2024-06-20 15:49:00
读方志 行贵州 | “豉辣”食话
...以为蔬”,俗语又云:“湖南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贵州人怕不辣”。自明末清初以来,历经岁月变迁,老百姓已将辣椒作为蔬菜来食用,并成为日常饮食中重要的俏料、调料。辣椒制品的酸辣
2024-08-21 22:19:00
读方志 行贵州 | 地方志勾勒的贵州茶图景
我在贵州大学历史系读书时,便开始关注着明清以来贵州地方志中有关茶叶的记载。具体缘起于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贵州方志学家杨军昌教授给我们本科生开设了一门《中国方志学概论》的课程,我便决
2024-07-24 16:57:00
读方志 行贵州 |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眼中的安顺城
...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徐霞客一路游历来到了安顺城。在贵州无数的大山、密林中艰难转辗跋涉之后,一座规制完整、庄重坚固的城市展现在面前,他不由得眼前一亮,留下了这样的描述:“普定(
2025-06-30 20:59:00
读方志 行贵州 | 七星关口仰高风
...二塘之间,名总己河。”七星河旁便是七星山,山下便是贵州省三大历史名关之一的七星关隘。这里,曾是古战场遗址,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据1996年《毕节县志》载:“七星关在城西九十里
2024-11-21 20:3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