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打造村民聚居点人居环境整治样板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4-17 00:1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达州日报

打造村民聚居点人居环境整治样板

美丽整洁的安置点。

季春时节,走进达川区罐子镇大田坝陡咀安置点,农户门前整洁清爽,屋内农机具摆放整齐,道路两旁花香树绿,一潭碧水上亭台连廊,相映成趣。山水田园间,休闲的村民,劳作的老农,烘托出一派新农家的和美景象。

近年来,为改善村居环境,达川区罐子镇大田坝村从调动村民积极性入手,多措并举,疏堵结合,利用村规民约,引导村居民自治,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疏导上下功夫,保证村民合理的生产生活诉求。大田坝村陡咀安置点是达川区唯一一个中型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水、电、气、路、通信一应俱全。通过一段时间的整治,安置点内再无柴草堆码的现象,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同时,在达川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心的指导下配套建设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配备专职保洁员,确保污水不乱排,环境有人管。

设立“专属”生态微田园,对安置点周边一部分土地进行反流转,再按需分配给搬迁户耕种,解决了安置点住户吃菜问题,安置点内小菜园消失了,环境也美化了。此外,允许村民在集体经济乌梅园内指定地点圈养家禽,解决了村民的实际需求。

在堵截上下功夫,确保宜居环境常态长效。在村“两委”的组织下,村民代表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制定出台本村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觉维护本村村容和环境卫生。

合理利用公益岗位和志愿者,参与环境治理监督,坚持每日清理、每日巡查、每日保洁,每月开展文明户和清洁户评选,对存在的问题分解到人、细化到点,引导环境治理的公序良俗、清风正气的形成。

在提升上下功夫,确保村民有品质的生活。为以更高的标准造福群众,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安置点内建有农耕广场、亲水平台景观、篮球场、多功能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文体活动设施,能够满足群众的多样需求。

□文/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桂丹倪 见习记者 刘欢 通讯员 任文锦 图/蒋卓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7 06: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福建连城回应“多位受灾老人栖身简易铁皮房5年”:已组织安全转
...拨付850万元的帮扶资金,由连城县政府统筹安排用于农村人居环境、农村风貌的改善等。福建省住建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说,按照相关政策,住建部门对这一项目的资金支持非常有限。“它作为一
2023-07-28 10:47:00
“方寸之间”有看头也有赚头
...法,鼓励有条件的农户积极发展“庭院经济”,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助力群众增收。
2023-06-22 08:05:00
贵州:500检察人员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
...钢环保垃圾箱60个,增强村民爱护家园、保护环境意识,人居环境整体状况得到明显提升;帮助规范九甲村发展党员流程和党支部基本制度执行,加大对优秀农村青年教育引导力度,推动村党组织
2023-08-07 22:51:00
...聚一堂,不时传来议事声。大家聚在一起,商讨的是村里人居环境改造的相关事项,有不同意见时,讨论声就更响了,不过大家都说这是“快乐的争论”,为的就是让自己居住的地方更美。今年初以
2022-12-19 06:29
井冈山深山移民“搬”出发展新闯劲
...用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改善人居环境。移民在就学就医就业方面得到极大改善,但产业兴才是“能致富”的关键。除了政策扶持,不少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对移民的倾情
2023-10-29 07:02:00
人报甘头条  |  甘肃榆中县: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榆中县上花岔村村民白翠英感慨地说道。为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走深走实,榆中县持续有力推进“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一美化”攻坚行动,力促乡村净起来、美起来。甘草店镇村民主动参
2024-05-11 12:55:00
干群合力共建和美乡村
...信心十足。建设共管 家园共建村民主体作用如何发挥?人居环境如何整治?共同缔造如何落实落地?邬阳乡坚持不懈寻找答案。杉树村党支部把主题教育开展与本职工作、共同缔造有机结合,组织
2023-12-29 10:43:00
韶关乳源必背“五联共治”气象新
...镇,扎实开展平安迁移安置点、文明城市等创建活动,把人居环境、村容村貌、生活垃圾、排水排污、绿化美化亮化、农村乱象等内容,实施“一盘棋”的综合整治,并结合德治教化,弘扬道德模范
2023-04-23 22:53:00
人居环境美 乡村日子甜
本文转自:云南日报玉溪市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人居环境美 乡村日子甜易门县十街乡摆衣村 本报通讯员 曾永洪 摄本报记者 李苏榕关注近年来,玉溪市因地制宜打造美丽乡村,彰显特色风
2023-01-31 07:04: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