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李斯等人和秦始皇为什么会将天子的自称定为“朕”字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04 11:2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李斯等人和秦始皇为什么会将天子的自称定为“朕”字呢

近年来,随着系列电视剧《大秦帝国》的大火,让很多人对秦国的历代君主产生了新的认识。让人见识到了什么叫“奋六世之余烈”而终成一统。

秦始皇在一统天下后,便要开始治理天下,而在治理之前,他首先要做的就是确立自己威信借以笼络天下民心,而在旧有的阶级社会,想要确立威信的最好办法就是建立全新的特权制度,来代替旧有的制度。

据史料所载,李斯等人也是在这时请命,将日后专属于皇帝的自称“朕”确立下来,即“......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但是要知道“朕”这个字在秦代之前,无论是在哪个阶级都仅仅是一个常用的自称词,是基本适用于所有人的。

李斯等人和秦始皇为什么会将天子的自称定为“朕”字呢

所以李斯等人和秦始皇为什么会将天子的自称定为“朕”字呢?这背后的诸多考量其实都在“朕”这个字的本身。

一、“朕”的构成

因为秦代所使用的文字是为小篆,李斯更是被誉为小篆体的鼻祖,所以想要真正看懂“朕”这个字,看懂“朕”字的实际内涵,不能看现代的字形,而要回归它的本身,也就是小篆体的“朕”。

而据《说文解字》所载,“朕”的小篆体是由“舟”和“灷”所组成,并不是现代的由“月”和“关”组成。

二、“朕”字左半为“舟”

据《说文解字》所载“舟,船也。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象形。凡舟之属皆从舟。”

李斯等人和秦始皇为什么会将天子的自称定为“朕”字呢

就是说,“舟”在古代是像船这样的一类东西的代称,这类东西的作用是什么呢?是用来“济不通”的即用来解决水路通行问题的。

但是在李斯和始皇帝的眼中,“舟”的“济不通”并不是表面上的这么简单,因为他们所希望的“舟”并不是现实中的舟,而是精神上的“舟”。

为什么呢?因为秦始皇在通过武力在物质上一统天下之后,他和他的臣属都敏锐的意识到简单的武力并不能让王朝变得长久,于是就开始通过各种的手段,来追求对天下人精神上的大一统。

期间无论是“车同轨,书同文”还是“焚书坑儒”都是这些手段的体现,而日后专属于天子的自称“朕”的使用和确立,也是这种手段的体现。

李斯等人和秦始皇为什么会将天子的自称定为“朕”字呢

所以“朕”字的中的“舟”,不是简单的用于解决水路问题的船,而是用于解决精神一统问题即“不通”的精神之舟。

“舟”为船,在古代,水路即财路,水上行船则更是财力雄厚的象征,所以“舟”在一定意义上是贵族阶级的象征。

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秦国的首都咸阳涌入了一大批或者自愿或是被迫的六国旧贵族。他们的到来对秦国固有的贵族体系造成了很大影响。

因为秦的这些人甚至包括许多皇室子弟,都是在秦国的军功爵制帮助下,才能拥有如今的地位和贵族身份。

李斯等人和秦始皇为什么会将天子的自称定为“朕”字呢

这些新晋的王公大臣们有权有势却无什么钱财,只知军事却不通政治民生。他们很明白在天下大定的今天,没有政治眼光,更没有财物来获得支持者,他们是走不远的。所以旧贵族与新贵族不可避免的走到了一起。

他们走到一起并且开始合作,致使这些新的王公大臣们,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根本无法和平共处,很难在某些问题上达成统一。

虽然始皇希望这些旧贵族融入自己的新集体,毕竟自己的新集体的建立是离不开这些旧贵族的支撑的,但是他又不希望自己的臣下和他们混为一体。

李斯等人和秦始皇为什么会将天子的自称定为“朕”字呢

于是始皇便借助“朕”字来提醒并警告他们,因为“朕”是什么?是天子专属,是我的意思,而“舟”呢,舟是这些新旧贵族的代表,但是“舟”是在“朕”字里面的,这也意味这些新旧贵族都是要受到“我”即秦始皇的统治的。

而且“舟”是需要人来驾驭的,才能平稳的行驶在水上的,而我秦始皇才是唯一的驾船者,只有我秦始皇的命令才是你们应该遵守的,其他任何人的任何想法都不能加在我的想法之上。

如果你们这些坐船的人有异心,那么我作为舟上唯一的领导者,随时会你们赶下船去,你们所拥有的一切将会直接化为乌有。

李斯等人和秦始皇为什么会将天子的自称定为“朕”字呢

始皇帝通过一个简单“朕”字,就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即你(新旧贵族)在我(秦始皇)中,所以你必须要受我约束受我统治。

“朕”即我始皇帝,才是这一切的领导者。

并且据史料所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

也就是说秦始皇认为秦朝是承接水德的,在他一统天下之后,天下人自然也是承接水德。

所以天下人在他眼里是就是水的化身,而他作为天子且自称为“朕”,也就说明只有他才是这天下的水中唯一的“舟”,他是行于天下人之上的。

李斯等人和秦始皇为什么会将天子的自称定为“朕”字呢

三、“朕”字右半为“灷”

据《玉篇·火部》所载“灷,火種。”即“灷”字的本义是为火种。

火种一词很好理解,远古时期,先有燧人氏钻木取火而后有古代中国的文明,所以“灷”是权利的象征。

秦始皇用“朕”为自称,也是表明自己就是火种,自己就是至高无上的。

根据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所言,即“始皇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而羞与之侔。”

司马迁是认为秦始皇是骄傲自大的,他的功绩和三皇五帝比起来差的远得多,但是司马迁的议论是站在他自己的角度下的,是不公正且不客观的。

李斯等人和秦始皇为什么会将天子的自称定为“朕”字呢

从公正且客观的角度来看,秦始皇的德行或许比不上三皇五帝,但是他的功绩是远远超越的。

他结束春秋战国长达几百年的混乱,让天下再次归为一统,并且创立了完备的专制的制度,有效且稳固的统治天下臣民。

秦始皇是自春秋以来第一位做到这一点的君王,他是秦的开国之君,更是这新的天下的新的火种即“灷”。

四、“舟”与“灷”的共同意义

“舟”代指的是水,而“灷”代指的火,水与火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而且“朕”字本来也是所有人都能使用的自称词,也是深入天下人的日常生活的。

秦始皇把“朕”字列为天子专属的自称,虽有与天下人区别之意,但更有彰显自己与天下人同为一体的用意。

李斯等人和秦始皇为什么会将天子的自称定为“朕”字呢

“舟”在水路行驶,而“灷”则是在陆路,所以“朕”就是水路陆路都包括,这些都要受到我秦始皇的统治。

所以秦始皇的“朕”,既表示他是水路的统治者,也表示他是陆路的统治者,换而言之他就是整个天下的统治者。

五、结语

秦始皇之所以能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离不开他自己的雄才大略和臣下的远见卓识,对于一个简单却深有内涵的“朕”字的考量就可见一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4 14: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李斯配得上千古一相的美誉吗
...呢?一、李斯是秦二世上位的关键人物。秦朝建立以后,秦始皇开始了巡视天下之路。很多人觉得这是个美差,可以四处游玩。其实这事儿非常辛苦,在那个交通不怎么发达的年代,可以说是受罪。
2024-03-25 17:01:00
赵高一介宦官,凭什么能架空皇帝掌控皇权
...他的兄弟出生在秦国隐宫,身份低微,赵高由于才能而被秦始皇重用。赵高能够掌控秦朝大权并架空皇帝有两个原因:一是大一统的皇帝制度。在秦始皇之前,可没有大一统的天下,周朝是分封制之
2024-07-15 21:05:00
秦始皇使用郡县制的原因
...善论”相对立,而李斯正是跟随荀子学习帝王之术,成为秦始皇的谋士。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李斯在延续大一统思想的基础上,劝说秦始皇进行焚书,以统一思想,消除异议,实现政治的集中化。
2023-12-31 14:36:00
秦始皇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呢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正式承接周朝,建立了1个新的华夏帝国——秦帝国。而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周朝礼仪崩溃,大量诸侯擅自称“王”,甚至在自己国内均以天子自称,将周朝的最高尊号“王”、“天
2024-05-01 20:55:00
赵高在秦朝能指鹿为马,背后原因与秦始皇有关
《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於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後群
2023-07-07 11:56:00
为什么说李斯是成就秦始皇的功臣呢
...错是被动参与了胡亥、赵高的篡夺国家最高权力的活动。秦始皇在出游中于沙丘病重,令赵高写信给长子扶苏:“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赵高密而不发,秦始皇就死了。赵高与胡
2023-05-11 22:05:00
李斯为什么坚持郡县制?分封制能挽救大秦吗?
秦始皇丰功伟绩中的两座最大的丰碑就是统一中国和确立封建王朝国家的基本模式。在我们后人看来,秦始皇建立封建制度的那一套不就是确立皇帝名号、推行郡县制、建立以三公九卿为核心的官僚制吗
2023-05-09 17:46:00
天降一石,刻有4字,秦始皇看后下了什么命令
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他一统全国,建立大秦帝国,历史上对他褒贬参半,毋容置疑,秦始皇是一位权力欲望极强的君主。由于秦始皇残暴不仁,后来出现了陈胜吴广,以及刘邦项羽等人起义,最
2024-05-19 20:36:00
尉缭受到秦始皇的礼遇,为什么还要逃走?
...拘礼节,亲自请教。但在一统天下之后,却有人急着逃离秦始皇,尉缭就是其中走得最急的一个,受到了秦始皇的礼遇,为什么还要逃走呢?秦王扫六合秦始皇生于公元前259年,继承王位时年仅
2023-05-02 20:2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