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李斯配得上千古一相的美誉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25 17:0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李斯作为秦朝丞相,对历史的贡献,还是非常大的。但是对秦朝来说,李斯却是个重磅炸弹。毫不客气地说,正是这位老兄的自私自利,害得秦朝二世而亡。

那么李斯这家伙究竟做了哪些危害秦朝的事情呢?

李斯配得上千古一相的美誉吗

一、李斯是秦二世上位的关键人物。

秦朝建立以后,秦始皇开始了巡视天下之路。很多人觉得这是个美差,可以四处游玩。其实这事儿非常辛苦,在那个交通不怎么发达的年代,可以说是受罪。

很显然,秦始皇不辞劳苦干这事儿,就是为了巩固自己打下来的江山。不过很可惜的是,年仅50岁的秦始皇,在最后一次东巡时,病死在了沙丘宫。

沙丘这地方似乎有诅咒,当年45岁的赵武灵王,也是被活活饿死在了沙丘宫。秦始皇死后,大秦帝国的皇位继承人究竟是谁?这事儿居然没有安排。

可见,秦始皇死的时候非常仓促。按照《史记》的记载,秦始皇临终前,只是让人写信给公子扶苏,让扶苏快点回来。至于回来干啥,秦始皇没交代!

大概率是让扶苏继位,可秦始皇没有指明这一点,这也就让赵高有了小心思。赵高和扶苏的关系可不好,他跟公子胡亥的关系不错。胡亥又是秦始皇最宠爱的小儿子,这次出巡,秦始皇也只带了胡亥。

因此赵高打算把胡亥立为天子,可赵高是个什么玩意儿?他能够左右天子的人选?当然不能!这事儿要办成,必须要依靠一个人,那就是当朝丞相李斯。

李斯配得上千古一相的美誉吗

李斯是天下宰辅,在那个全国实行郡县制的年代,地位仅次于秦始皇。只要李斯不点头,赵高不可能变出个花来。

在这个关键时刻,赵高找到了李斯,提出了灵魂一问:是你跟扶苏关系好呢?还是蒙恬将军跟扶苏关系好呢?

李斯摇了摇头:还是老蒙跟扶苏好啊!

赵高两手一摊:这不得了!如果扶苏做了皇帝,估计你这个丞相算是当到头了,蒙恬肯定会出将入相。毕竟老蒙家三代人都为秦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啊!

李斯觉得很有道理,赵高发现他上套了,立马趁热打铁:你要是立公子胡亥为天子,那事情就好办了,胡亥肯定感激你的迎立之功,到时候你照样可以当丞相。

李斯瞬间恍然大悟,立马按照赵高的说法办事,搞了一份假遗诏,将胡亥立为天子。同时又派人以秦始皇的口吻下诏书给扶苏,逼迫扶苏和蒙恬自杀。

扶苏这个二愣子,一看老爹来信了,二话不说就抹脖子了。蒙恬怎么劝都没劝住,只好跟着抹脖子了。就这样,秦二世成了帝国皇帝,为秦帝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李斯配得上千古一相的美誉吗

二、李斯献《行督责书》,谄媚之态,令人作恶。

秦二世登基以后,李斯如愿继续担任帝国丞相。可秦二世这个时候终于暴露了本性,他开始吃喝玩乐,大兴土木,怎么费钱费事,他就怎么玩。

这事儿直接导致天下出现了各种起义军,因此大臣们都纷纷劝谏胡亥,希望他能够体恤民情,收敛一点。

结果胡亥大怒,在他的思维中,当皇帝就应该吃吃喝喝,享受生活。体恤民情?治理国家?这不是丞相应该干的事情吗?现在怎么怪到皇帝头上了?

于是乎,胡亥把李斯叫过来臭骂了一顿,认为天下爆发起义军,都是李斯管不好国家所致。

李斯也是脑壳疼啊,但是也不能回嘴,只好认了这些事儿。

回去以后,李斯越想越不对,是不是自己失宠了?一旦失宠,那自己的丞相之位可就保不住了啊。

你可以看看,那时候天下都成啥样了,可李斯首先考虑的,还是自己的丞相之位。真可谓利令智昏,当年那个写下《谏逐客令》的李斯已经不见了,当年那个帮助始皇帝统一六国的李斯,也已经不见了。

李斯配得上千古一相的美誉吗

李斯回家想了很久,终于为胡亥写了一篇臭名昭著的《行督责书》。这篇文章讲了些啥呢?主要就是告诉胡亥以下几个道理:

第一,自古以来,优秀的帝王从来都是吃喝玩乐,尽情享受的,所以你不要有心理负担,甩开膀子玩就是了!第二,严刑峻法,让老百姓们整天战战兢兢,忙着躲避刑罚,这样他们就没工夫起来跟你唱反调了。第三,采取督察制度,用严苛的刑罚对付臣子,这样臣子们就会对皇帝俯首帖耳,不敢有二心了。

文章最后,李斯还做了一个巧妙的总结。他表示如果胡亥按照督责之术来当皇帝,那他就可以为所欲为,要啥有啥,吃嘛嘛香了。

这篇文章的效果很明显,胡亥看了以后,对李斯大加赞赏,毕竟全都说到了胡亥的心坎里。可胡亥身边的赵高却不淡定了。

为啥?因为赵高发现,他愿意为只有自己这种贼眉鼠眼的宦官才会做出谄媚的事情,没想到李斯这种浓眉大眼的丞相,也能这么干?

赵高觉得自己吃饭的手段被李斯给窃取了,心里非常不爽,因此除掉李斯的计划,便提前提上了议程。

李斯配得上千古一相的美誉吗

三、李斯让秦始皇彻底废除分封,完全实行郡县制。

郡县制好不好?当然好!现如今的行省制格局,就是沿袭了当年的郡县制。可问题是,秦朝初创时期,就彻底实行郡县制,真的好吗?

从结果我们就能看得出来,秦朝覆灭的时候,嬴氏一族,没有一个手握实权的人,能够帮秦朝一把,各地郡县纷纷起义,秦朝覆灭的速度非常快。

当时如果秦始皇能够把自己的二十几个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至少秦朝不会那么快就瓦解。这就跟汉朝初年的格局一样,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才是王朝建立之初,最恰当的做法。

春秋战国实行的是分封制,到了秦朝立马废除分封,全都搞郡县制,没有一点点过渡的时间,这对秦朝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再加上秦朝严苛的刑罚和沉重的负担,使得这种挑战就更加严峻了。很显然,秦朝没能接得住这种挑战,这才走向了覆灭。

全国实行郡县制,对后世王朝来说,的确是一件大好事,几乎每个王朝都是这么慢慢过渡下来的。先分封郡县一起搞,后来就搞推恩令,把诸侯国不断变小,最后全部实行郡县制。

可惜这事儿对秦朝来说,还是太仓促了。李斯作为这件事的领头人,需要为秦帝国的覆灭负主要责任。

李斯配得上千古一相的美誉吗

总结:李斯谈不上什么千古一相。

秦朝统一六国,那是奋六世之余烈,上百年的基础,所缔造了这么个结局。秦始皇完全有捡漏的嫌疑,至少前辈们已经把六国给打残了。所以说,李斯在这件事上的功劳很一般。

就算统一六国都是秦始皇的功劳,那这其中也有吕不韦、王翦、王贲、李信、蒙恬、蒙毅、内史腾等等一系列功臣的功劳,李斯绝不可能一家独大。

李斯最大的功劳,就是让秦始皇搞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车轨等,只有这方面统一了,那么天下才算是真正统一了。

可是后期李斯为了保住自己的丞相之位,做了太多有损秦朝国运的事情,是秦朝灭亡的重要推手。即使他被腰斩,也无法掩盖他犯下的错误。可以说,李斯的过错是大于功劳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5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他本可以千古流芳,却因背叛一个人而遗臭万年
他本来可以千古流芳,却因背叛秦始皇而遗臭万年。这个人就是李斯,只要对秦朝历史稍有了解,或者是看过相关秦朝影视的,都应该知道李斯这个人。他十分厉害,可是在历史上却不讨喜,秦朝崛起,
2023-02-21 15:04:00
李斯被称为“千古一相”,位极人臣,与赵高三次交手为何无一获胜
...秦国丞相的位置,甚至还帮助秦朝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任。秦始皇建国以后,也是多次被委托大任,甚至官至秦朝丞相,为秦朝做出了很多的突出贡献。但是,在秦始皇去世以后,宦官赵高得到秦二世
2024-04-30 22:10:00
辅佐千古一帝,坑死一代圣君,最终作茧自缚
如果说秦始皇都不算千古一帝的话,估计也没有别人敢担当如此称号了,他就是辅佐秦始皇的大臣李斯,可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秦始皇最钟意的继承人当然是公子扶苏,秦始皇为了让扶苏顺利上
2023-04-23 19:02:00
李斯被誉为千古一相,辅佐秦始皇一统了天下,他极力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至此开启了华夏两千余年的中央集权制,他提出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驰道、车同轨的建议均被秦始皇采纳,
2024-06-08 06:00:00
李斯为什么坚持郡县制?分封制能挽救大秦吗?
秦始皇丰功伟绩中的两座最大的丰碑就是统一中国和确立封建王朝国家的基本模式。在我们后人看来,秦始皇建立封建制度的那一套不就是确立皇帝名号、推行郡县制、建立以三公九卿为核心的官僚制吗
2023-05-09 17:46:00
李斯的荣耀与悲哀,从辉煌到身死族灭的历程
公元前206年,李斯篡改了秦始皇遗诏,杀死了公子扶苏,将胡亥送上皇位。但两年后,秦二世胡亥便下令处死李斯,还诛杀了李斯的三族族亲。作为千古名相,在李斯死后几个月,震惊中外的巨鹿之
2023-09-11 22:50:00
秦始皇的一个决策,让中国领先世界N多年,至今都在因此受益
...有自己的看法。在老达子看来,2000年前的封建帝制始祖秦始皇嬴政,毫无疑问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在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天下的伟业后,他面临着一个从未遇见的治理难题。这个庞大的帝国
2024-12-01 09:51:00
李斯得到秦王的重用,他的下场为何如此悲惨
...终灭掉六国夺取了天下的故事,让我们认识到了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历史成绩。在辅佐秦始皇嬴政建立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朝代过程中,李斯是个不可忽视的人物。李斯起初不过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卒
2024-05-23 11:24:00
秦始皇焚书坑儒被误解了2000多年,他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引言秦始皇可以说是正儿八经的千古一帝,其历史功绩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历来评价褒贬不一,基本上是贬大于褒,其中最为诟病的就是焚书坑儒。我们在课上都了解到的就是秦始皇以暴力的手段,将对
2022-12-31 21: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