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崇文尚武 家国情长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04 06:1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解放军报

《左传》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梁启超在《论尚武》一文中说:“中国民族之武,其最初之天性也。”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尚武”无疑是军人的代名词。“文”与“武”看似是相互对立的,但就其内里而言,二者又是相互兼容和彼此成就的。西汉刘向在《说苑·指武》中说:“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精辟阐述了“武无文则惘,文无武则怠”这一治国治军的深刻道理。古人对国家栋梁之材往往持有“揆文奋武”“文韬武略”“文武双全”之说,这是对兼具文武之长的全才之人的呼唤和期许。实际上,在我国古代,拥有尚武情结的文人士大夫的确不在少数。

尚武崇德是春秋战国时期文人士大夫的一种时尚,也是古代文人实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重要内容之一。两汉之际,文人尚武之风空前高涨,以文从武之人在抵抗外敌、开疆拓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成为影响国家政局的一种社会力量。东汉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班固,9岁即能吟咏诗赋、诵读经书,16岁进入洛阳太学。他博览群书,在歌赋的创作上具有深湛造诣,写出传承后世的《两都赋》《幽通赋》,开创了汉代辞赋的范例和新风。此外,他编撰了集当时经学大成的《白虎通义》,将谶纬神学加以理论化、法典化。特别是其撰写的《汉书》,更是史学的经典著作,成为“前四史”的代表作之一。就是这样一位业绩显赫、名满天下的大儒,为了维护国家大义、建立不朽功业,在外敌扣关扰民之际,于汉和帝永元初年(公元89年)毅然弃笔从军,以中护军的身份跟随大将军窦宪参与讨伐匈奴的战争,公元91年于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一带大败北单于,取得了讨伐匈奴的重大战果,成为文武兼备的英杰。

班固的弟弟班超是东汉时期一位饱读诗书、精通典籍的著名文人,在其兄班固的影响和感召下也弃笔从戎,并坦言:“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他先随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表现出高超的军事才干,后又奉诏两次出使西域,不仅收复了西域50多个国家,而且使鄯善、于阗、疏勒三国重新恢复了与汉朝的臣属关系。从翩翩少年到白发苍苍,班超共在西域度过31载,他在最后一道奏折上写道:“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效忠国家、建功社稷的拳拳之心让人动容。班固、班超兄弟二人虽然出身于书香门第,但报国志向却在军营和沙场。由此可见,尚武情结在一介儒生心中的位置与分量。

在中国历史上,明确提出“尚武精神”的是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1920年,孙中山先生应上海精武体育会之邀为其会刊《精武本纪》作序,欣然写下“尚武精神”4个大字,并把“尚武精神”归纳为“以振起从来体育之技击术,为务于保国强种有莫大之关系”。

中华民族每当处于外患掳掠的危难关头,就会有文人士子倡导和践行尚武精神,振臂发出时代的最强音。与苏东坡一同开创豪放词派的辛弃疾虽然也只是一介书生,但其血液里一直流淌着尚武的基因,骨子里始终充溢着军人的气质。1140年,辛弃疾出生在女真人占领下的山东济南,自幼研读诗书辞章,在诗词创作方面卓然一家,为豪放词派的建立作出开拓性贡献。但辛弃疾并不甘心只做“词中之龙”,而是立志为国家收复北方失地、为百姓驱除外患侵扰。

辛弃疾21岁时率众加入抗金义军,半年后归于南宋政权,先后担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等地安抚使等军政职务,终其一生为抗击金兵、重整山河而殚精竭虑,但他的满腔报国热情屡屡遭到主和派的抑制和投降派的打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激情和渴望,“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惆怅和无奈,“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的抑郁和悲愤,只能在其词曲的字里行间奔腾和宣泄。辛弃疾浓郁的尚武情结是以激昂的爱国热忱为基础的,然而时乖命蹇、生不逢时,他的尚武情结只能化作一篇篇慷慨悲壮的诗词。

莫道书生无胆气,拔剑亦可卫家国。在辛弃疾的生前与身后,范仲淹、陆游、文天祥、于谦、史可法等众多读书人,或因风云际会,或因满腔激愤,他们身披铠甲,手执兵器,意气风发,叱咤疆场,书写了一幕幕提笔安天下、拔剑护家国的悲壮故事,在沙场抗敌的史书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中提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果说杀敌御寇是男人的事业,那么明朝末年的秦良玉则是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作为被写进封建正史的一位女性将军,秦良玉从小受儒家思想濡染与熏陶,不仅文翰得风流、兵剑谙神韵,而且姿态娴静风度文雅。《明史·秦良玉本传》记载:“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其夫马千乘被奸佞诬告遇害后,秦良玉为了民族大义率领秦邦屏、秦民屏两兄弟奉诏勤王,奋勇抗击清军并立下卓著战功,被朱明王朝封为二品诰命夫人。后世很多文人以诗词赞颂秦良玉。著名革命党人秋瑾在诗中赞叹:“古今争传女状头,谁说红颜不封侯。马家妇共沈家女,曾有威名振九州。”现代著名作家冰心异常钦佩秦良玉:“谁像秦良玉?一生都在剿贼和御侮。她一生为国家拼搏,为中华民族奉献自己。”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曾说:“纪念花木兰,要学秦良玉。”秦良玉既是武将亦是儒将,赫赫战功和军人风骨早已掩盖了她的女性温情和文人风采。

在倡导“参军尽义务,戍边卫国防”的今天,无论你是正值芳华、激情洋溢的当代青年,还是经历沧桑、阅历丰富的壮年长者,看着这些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古代文人故事,你的尚武情结和一腔热血可能早已被激发和唤醒。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4 07: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汉朝有多强大?一起来看看
...放在今天对比一下,你就体会到了。汉朝是历史上民风最尚武的大一统王朝。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废除百家,独尊儒术,汉朝正式将儒教作为国学。早期的儒学并没有崇文鄙武一说,反而十分尚武,
2024-06-20 15:02:00
唐朝崇文尚武,到了宋朝为何重文轻武了
...纵观历史,宋朝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如果说汉唐是崇文尚武的两条腿平衡发展,所以方才有了赫赫有名的强汉盛唐。但平衡的发展不可能一如既往的,总是会节外生枝的,到了唐玄宗时期,这位皇
2024-06-12 09:19:00
都说宋朝积贫积弱,为何能出现文化与经济鼎盛的局面?
...当中。在这种环境下,当时的中国弥漫出一股浓烈至极的尚武之风,拳头大就是硬道理的观念深入人心。后期宋朝虽然建立,但宋朝初年仍然进行了多年的统一战争,先后对南平、南汉、南唐等国发
2023-06-16 11:51:00
...副醒目的对联,上联是:竭忠好善先贤垂懿范,下联是:尚武崇文后俊兢自强。大王庄,原是王姓地主家的一处空闲庄园。明永乐二年,一个叫张敬祖的人从顺天府三河县迁徙至武强,落居此处立村
2023-12-23 08:44:00
秦朝崇武,宋朝文学成风,为何唐朝崇尚剑?
...什么这么爱剑了?这其中究竟有什么原因?1.国家推行的尚武政策 唐朝爱剑的一个重大原因可以追溯到唐初时期推行的尚武政策。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虽然李世民携众多文臣豪杰一统天下,
2023-01-12 20:40:00
...依傍文庙武庙的江西省赣州市厚德路小学拥有崇文书院、尚武书院、京九书院、青峰书院四个校区,是一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环境秀美的古典园林式学校,也是一所极具文化内涵的品牌集
2023-01-03 09:11:00
曲阜:上好役前教育“三堂课”,助力新兵建新功
...展役前教育,着力上好“向战而行”“建功军营”“崇文尚武”三堂专题课,助力“准新兵”携笔从戎、练兵备战、建功军营。“当兵首先要树立参军报国无上光荣的思想,端正入队动机。其次要充
2024-03-06 17:34:00
被后人所称的乱世五代十国是什么时候划分的
...拼杀,文人的礼仪教化不管用。正是这种传自少数民族的尚武风气盛行,让五代十国的中原秩序混乱,战乱不休。因为五代时期尚武风气太重,宋朝建立后大改风气,重文轻武,武官受文官节制。这
2024-07-05 21:03:00
文人杨炯为什么想做“百夫长”
...东边的太平洋到西边的葱岭,唐王朝盛极一时,但是如此尚武的社会上,只留下他,有心报国,无门路可走的背影,他只得在诗歌中,想想自己身跨骏马,投身疆场的气概,数千年之后,少年纵马奔
2024-03-13 17:1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