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扬州日报
坚持高标定位、创新体制机制,以更宽视野、更大格局创建国家级高新区
杭集高新区『冠军产业』冲刺更高『坐标系』
杭集牙刷企业智能化产线。资料图片
记者 露莎
都说刷出一口好牙才能笑出自信,那么以牙刷产业起步的杭集高新区,又应如何“笑”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走出园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坚持高标定位、创新体制机制,以更宽视野、更大格局创建国家级高新区。”12月5日,市委书记王进健在杭集高新区调研园区发展工作时,对杭集高新区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提到杭集高新区,牙刷和酒店用品是名副其实的“冠军产业”,这里每年的牙刷和酒店用品产值近200亿,全球每三支牙刷就有一支来自杭集。今年前11月,杭集高新区全部工业开票销售累计达113.5亿元,同比增长14.1%,增幅高于市均。
“我们以传统产业为基础,向全口腔护理用品、高端洗护用品、高档酒店日用品等新的特色领域延伸,在用好‘老底子’的同时,培育产业‘新支撑’。”杭集高新区主要负责人介绍,园区将进一步推动产业科创和科创产业双向发力,塑造发展新优势,冲刺更高“坐标系”,力争园区实现发展新跨越。
以项目论英雄 加强集聚形成产业新格局
当一项产业已被做到一定高度,下一步该如何“突破”?“我们将坚持‘项目为王’,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不断提高园区竞争力。”杭集高新区主要负责人说。
当你驱车沿328国道向东驶过杭集,能看到一栋崭新的现代化工业厂房在国道旁拔地而起。这是今年4月开工的总投资10亿元的江苏三笑集团绿色智能工厂,如今已投产在即,预期可实现年亩均开票销售不低于416万元,亩均税收不低于25万元,达产三年后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这是一次以土地要素“精耕”赢得产出效益“丰收”的生动实践。
沿着三笑绿色智能工厂继续向南,与阿里共道合作打造的杭集电商产业园里灯火通明,各直播间实时数据节节攀升,各地好物不断卖向全国。“园区从4月开园至今,已累计入驻企业230余家。”杭集电商产业园运营总监沈阳介绍,刚开园时入驻的企业主要围绕日化、洗护用品开展业务,经过近8个月的发展,园区已跳出本地,辐射至周边地区。从4月至今,杭集电商产业园已实现7800万元的营业额,让“云端”发力助推产业升级照进了现实。
专业从事化妆品生产及销售的法国娇慕,因将与欧莱雅、兰蔻等国际知名化妆品企业深度合作,需进一步扩大生产,于今年2月签订意向合作,随着中杭日化产业园竣工验收,娇慕项目也进入落地进场前的最后准备,计划在杭集高新区设立化妆品研发、生产及销售基地。
一个个项目开工、签约、投产,是杭集高新区“以项目论英雄”的决心。杭集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园区正围绕数字经济和“两主两特”产业,深耕产业链,靶向招引一批产业链头部企业、领军企业和关键配套企业,同时聚合高端产业进一步形成新的集群效应。“我们希望以龙头企业带动更多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和更多科技项目落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先进制造业‘产业社区’,打造G328科创走廊上的重要节点。”
据统计,今年以来,杭集高新区已累计实施市级重大项目17个,年内完成投资近40亿元,新一轮产业格局的蝶变已势不可挡。
科创强力驱动 激发“二次创业”内生动力
杭集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
200多年前,杭集人以牛骨为柄、马毛做刷,这里也成为中国牙刷产业的发祥地;改革开放初期,杭集人全民创业,这里成为全省产业富民的典范;21世纪初,杭集接连创成“中国牙刷之都”“中国酒店日用品之都”“全国特色小城镇”等一批荣誉称号。
薪火相传的“双都精神”,早已成为杭集人创新创业、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敢闯敢干的代名词。随着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号角”吹响,杭集高新区也将科技创新作为园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走进江苏金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上混合好的原料经过生产线变成了药品包装材料,发往全国各地。“我们今年有意识减少了一批同质化较重、附加值较低的产品接单。”企业负责人谢四海介绍,“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做别人没有的产品上,减少同质化竞争,这符合企业‘专精特新’的特点。”
今年,金材科技进一步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不仅在传统产品领域取得了增长,更自主研发出氢能源汽车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质子交换膜。未来产品量产后,将大大提升企业的发展后劲,有望解决质子交换膜的国产化难题,打破进口依赖,展现扬州“氢”实力。
从“躯干”向“大脑”深入拓展的创新探索正在杭集进行。国家电网智慧能源双创科技园产业化示范基地的落地,吸引了一批高新、高智、高质的电力相关企业纷纷签约入驻,开园即满园,首批入驻企业也即将投产;以西谷航测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为首的一批航空配套企业在杭集高新区茁壮成长,该企业今年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扬州大学化工学院、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校院所纷纷与企业、园区建立深度合作。
“我们还将加码壮大科创人才队伍,全力实施‘企二代’‘创二代’‘青蓝工程’,并按照‘高于以往、优于周边’的承诺,动态优化各类人才政策,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定制。”杭集高新区主要负责人说。
产业科创与科创产业双向发力的火热实践,正在杭集高新区全面铺开。据统计,杭集高新区2022年在全省57个国省级高新区中排名第32位,较上年上升7位,在全省36个省级高新区中位列第15位,较上年上升4位,并先后创成国家级消费品标准化试点区域、江苏省双创示范基地、江苏省两业融合试点区域等国省品牌。
政企双向奔赴 齐心协力共赴发展新征程
“有了新场地,我们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看着顺利通过竣工验收的中杭日化产业园,三峰刷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杨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中杭日化产业园项目总建筑面积约7.3万平方米,由5栋厂房和1栋综合办公楼组成。项目着力服务高端日化企业,构建以研发、孵化、制造为一体的高端日化社区,建成后将为本地企业提供“拎包入住”式服务。“目前园区已售租完毕,将大大缓解本地企业对发展用地的需求。”杭集高新投资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中杭日化产业园是杭集高新区破题空间拓展的生动实践。随着园区发展,增量土地减少、用地成本攀升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现实难题,为此,杭集高新区创新思路,用“腾笼换鸟”“工业上楼”等方式挖掘存量用地潜能,服务企业发展。
三笑绿色智能工厂项目就是利用企业现有土地进行更新改造,变单层厂房为多层高标准厂房,实现由“夹心地”“零散地”到整合供地,节约土地165亩,为园区挖掘用地潜力开创了新模式。
更让企业暖心的是,破题空间制约的背后,杭集高新区以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旧厂房整体改造升级程序琐碎,不仅要保证企业正常运转,还要对租赁企业进行退租搬迁,紧接着要进行项目用地考古、土地挂牌、试桩检测、施工图设计等一系列流程。”三笑集团执行董事长韩笑添介绍,复杂的前期工作在生态科技新城、杭集高新区各级领导、相关部门的联合协助下,从“一团乱麻”被快速理顺,几十项工作并联推进,最终让项目比原先计划提前了三个月开工,创造了“当年拿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的“杭集速度”。
企业家的心声,是杭集高新区与企业“双向奔赴”的最佳证明。近年来,杭集高新区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坚持与企业同心同行、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将企业家的“表情包”作为工作的“风向标”,深入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活动,深化落实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全面构建投资项目“一站式”服务体系,更好发挥预审代办作用,对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建立服务专班、项目秘书,实行“一企一策”。
“我们将推动行业协会实体化运作,常态化开展‘企业家早餐会’‘政企座谈会’,聚焦企业创新所需、发展所需,持续落实更多惠企政策,推进企业降本增效,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杭集高新区主要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夯实助企赋能“好阵地”,组建产业链党建联盟,为企业家搭建议事协商的“红色驿站”,定期开展“政府+企业”“会客沙龙”“点子会”等活动,让政府与企业面对面解决实际困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9 08: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