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吴护平教授在做手术。(资料图 厦门眼科中心 提供)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刘蓉 通讯员 梁尘)经历了5次羊膜移植、2次角膜移植,杨先生的角膜最后还是因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了溶解。绝望中,杨先生的儿子带着几近失明的他前往厦门眼科中心寻找最后一线希望。近日,杨先生顺利完成了左眼的人工角膜移植手术,术后三天视力恢复到了0.3,且眼部病情也得到了控制。杨先生成为人工角膜移植的受益者之一。
因干燥综合征双眼几乎失明
30年前杨先生确诊了干燥综合征,数十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在接受诊疗,近年来病情仍持续加重,直至双眼开始出现严重的流泪、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在经历了5次羊膜移植、2次角膜移植后,杨先生的病情依然得不到有效控制,甚至出现了角膜溶解的情况,双眼几近失明。
绝望之余,杨先生的儿子四处打听,得知厦门眼科中心可实施人工角膜移植手术帮助难治性角膜盲患者复明,他便带着父亲来到厦门。
据厦门眼科中心眼表与角膜病学科带头人吴护平教授介绍,干燥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眼是其最为常见的表现症状之一。这类患者的眼干程度往往会重于常规干眼症患者,伴有角结膜病变,甚至角膜穿孔,存在致盲性风险。这类患者的发病进程也与全身免疫系统相关,在治疗上需结合多学科联合进行。
杨先生一直遵医嘱用药控制病情,也一直在外院积极治疗双眼,但就目前情况来判断,病情控制得不理想。入院时,杨先生的双眼视力只剩下眼前几厘米的模糊影子,移植的角膜也因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出现了溶解。综合诊断结果评估,吴护平认为,当前对杨先生来说有效的治疗方式就是人工角膜移植。
为严重角膜盲患者打开“复明之窗”
对经过多次角膜移植失败、严重眼烧伤、自身免疫相关性及瘢痕性角结膜疾病等终末期角膜盲患者来说,人工角膜移植术为他们提供了复明的一线希望。作为“人工角膜手术培训中心”,厦门眼科中心已成功实施数例人工角膜移植术,为严重角膜盲患者打开了一扇“复明之窗”。
渴望复明的杨先生及其家人同意了人工角膜移植术的方案。在吴护平的悉心安排下,杨先生顺利完成了左眼人工角膜移植术,术后杨先生视力就恢复到了0.1,三天后恢复至0.3,保障了其日常用眼需求。
吴护平介绍,当前人工角膜移植在植入技术上有所突破,由原来需要二期手术改良为一期手术即可完成,减少了患者多次手术的痛苦,缩短了患者等待光明的时间。此外,手术技术改进后显著提高了人工角膜在位率,有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人工角膜出现的意义在于帮助难治性角膜盲患者改善眼部病情,恢复部分视功能,更重要的是助他们复明以保障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链接
成立“人工角膜手术培训中心”
规范化开展 人工角膜移植手术
目前,角膜盲仍是我国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角膜移植手术是主要的复明方法,越来越多角膜盲患者通过常规供体的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不过,仍有少部分严重角膜盲患者难以通过常规角膜移植手术实现复明,人工角膜的临床应用给角膜盲患者带来了福音。
厦门眼科中心依托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的综合优势,成立“人工角膜手术培训中心”,主动承担人工角膜移植手术技术培训任务,旨在构建实操性强、专业度高的人工角膜手术交流平台,最终形成人工角膜移植手术操作规范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长期以来厦门眼科中心始终聚焦重点人群重点眼病防治工作。眼表与角膜病中心作为国家及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省、市院士工作站,省、市眼表与角膜病重点实验室,科室在谢立信院士和亚洲干眼协会原主席刘祖国教授的共同指导下,由厦门眼科中心业务副院长吴护平教授领衔,打造了一支综合实力过硬的医疗团队,在角膜移植、圆锥角膜、干眼、翼状胬肉等领域的诊疗上,积累了丰厚的临床经验。团队紧跟前沿技术,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积极引进新技术并使之应用于临床,助推角膜病防治工作不断开拓新局面,为角膜盲患者带来光明与希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3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