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承德日报
从情境中来,到情境中去
□ 朴方旭
情境教学法最早源于美国教授让·莱夫(Jean Lave)教授和独立研究者爱丁纳·温格(Etienne Wenger)在1990年提出的“情境学习理论”,研究者认为:“情境学习是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应用情境中进行学习的方式。”换句话说,你学到的知识将运用到什么样的实际应用中,就在什么样的真实情境中学习这些知识。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有关学习情境,引起学生生活体验、知识体验、情感体验的一种教学方法。如何创设真实情境,将此教学方法应用在实践中,笔者用以下教学案例略谈拙见。
跨媒介信息情境的同频共振
本人在授课曹操人物专题阅读时,创设了人人熟知、实时体验的“微信朋友圈”教学情境,由“微信”真实情境驱动学习任务:“如果曹操有微信,他有‘诗文’‘政治’‘小说’‘民间’四个朋友圈,你想加入曹操哪个朋友圈?”由“学习任务”带动文本探究,重点分析曹操在诗文、政治、历史、民间四方面的形象,再由“倘若曹操申请加你为好友,你是接受还是拒绝”的学习任务引领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判断,以此“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对“曹操”有个性化解读。
在群文阅读课《谁谓孤独画不成,荷月秋色染绿藤》的最后一节测评总结课中,借助“喜马拉雅听书”App媒介平台设置以下教学情境:“文化大咖余秋雨先生从《文化苦旅》的江湖再次归来,开启了《中国文脉》,在‘喜马拉雅’APP为世人开设了‘中国文化必修课’课程,若将朱自清、郁达夫、范蠡的作品及其文学品格纳入他的必修课程,请你结合所学,阐明推送的理由。”
无论是“微信朋友圈”还是“喜马拉雅听书”,两节课都充分利用跨媒介信息平台这一真实情境,驱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满足学生情感体验。
生活语文情境的个体生命体验
在《他们的诗,我们的远方》李白和杜甫诗歌比较阅读课中,本人创设以下教学情境:“穿越时空,如果两人来到我们的课堂,你想选谁做你的人生规划师,引领你走向‘远方’呢?”该问题一下子将学生从文本带出,“人生规划”“梦想起航”似的情境化提问,正是高中生面临的生活实际,也是未来甚至是现在正在求索的问题,此课正好帮助学生解决了眼前困惑,也为学生的未来提供人生选择。
精准扶贫政策情境的责任担当
新课标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爱自己、爱人民、爱国家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身为百姓的朋友,“兼济天下”是白居易使命,因此在《诗香盈溢满香山,乐天安命济苍天——白居易专题》研讨中,本人设置“如果李白、白居易、苏轼同时接到‘国家精准扶贫干部’的推荐名单,你认为谁最适合做扶贫干部?”这一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的教学情境话题:以白居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亲民形象引领学生关注底层人物、弱势群体;以“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政治理想激发学生投身祖国怀抱的奋斗热情;以勤政为民、政绩卓著、肯干实事、廉洁奉公的官德形象为学生未来就业树立价值高标。
“兴在趣方逸,欢馀情未终”,情景教学法不仅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在熟知的生活情境中获得了情、境融合的丰富情感,丰盈了生命。对于教师而言,也是将“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的课标要求落地生根。
(作者为平泉市第一中学教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9 12: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