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汉军八旗在清朝征服中原的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30 09:45:00 来源:戏说三国

汉军八旗的主要来源是明末主动归附或在之后的战争中被后金及其后身清朝俘获于辽东的人丁,以汉人为主,也有少部分汉化女真人和曾入明为官的蒙古人等等,起初均编隶于满洲八旗之下。由于奴尔哈赤时期对汉人的种种苛政,起初的地位并不高。

天聪五年(1631年)以前,后金军中尚无大炮,攻城时难免会受到很大阻碍。于是在该年,皇太极因永平之战俘获的王天相会造炮,命其铸造红衣炮,并始编汉军一旗,旗纛为青色,由额驸佟养性率领这支“重兵”。汉军之所以在满语中被称为“重兵”也正是由于归降汉人铸造、掌管火炮而得名,因此可知汉军创制之初扮演着八旗军队中“重炮兵部队”的角色,火炮对于后金军队的重要性也使得汉军地位获得了提高。

汉军八旗在清朝征服中原的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崇德二年(1637年)七月,汉军扩建为二旗,旗纛仍为青色。两年后(1639年)再增至四旗,旗纛为纯青镶黄、纯青镶白、纯青镶红和纯青色。不过,无论是汉军一旗、二旗还是四旗时期,旗下人丁的本籍均属满洲旗分之下,当时汉军的旗色只是为了对兵种加以区分。崇德七年(1642年)六月,由于清朝取得松锦大战的胜利,将此战降人和之前大凌河降人编立佐领,与原先的汉人佐领一同组建汉军八旗,旗色与满洲八旗相同,至此汉军开始拥有独立的旗籍。

汉军八旗是促成清朝征服中原的关键性角色。尤其是在清军入关之后,对中原的地形和敌情的了解方面,汉军要相较满洲更为熟悉。而且面对着上百万的抗清武装力量,汉军越来越显示出比满洲八旗更强悍的战斗力,使得他们成为了清朝入关后南征西讨的先锋。尤其是在攻城和南方多山地带,满洲骑兵不得施展,汉军便成了清朝征服这类地区的主力部队。

汉军八旗在清朝征服中原的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汉军还牵制着新附汉人所组成的武装力量——绿营。清军入关后,民族矛盾加剧,若使满洲人直接控制新附汉人往往难以达到目的,有时甚至降而复叛,因此清朝统治者或委派汉军军官统领绿营;或将前明归降军官编入汉军,并令其率领原部参战。以汉军来维系对绿营的统领既达到了控制之效,又可收征战之功,使得绿营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更能明确表现汉军八旗的作用莫过于对汉军人才的直接任用,这些人在清军南征的时候,对于瓦解抵抗势力的意志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以期让抗清势力认识到归降清朝也有可能像汉军一样获得重用。比如,编入汉军镶黄旗的前明降臣、大学士洪承畴在华南地区的经略就使得一度胶著的西南方面战机逐渐逆转。另外,随着清朝兵锋向南延伸,满洲八旗的兵力越发捉襟见肘,于是汉军也成为了驻防八旗的重要部分之一。汉军在关内地区一般和满洲、蒙古八旗混合驻防,三藩削平后,汉军又进驻福建、广东沿海各省。

清朝占领关内以后,汉军八旗又对局势的稳定起到了一个重要的作用,他们帮助满洲统治者适应中国国情,因地制宜,继承明制。其中范文程、宁完我、张存仁、洪承畴等几乎以“特别顾问”的身份影响着皇帝和大批满洲贵族。在大政方针上,除涉及满洲贵族的特权问题外,其他方面诸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上均能够有所提议,并被采纳。另外,由于急需说汉语之官员对内地进行治理,曾一度设置汉军专缺破例进行遴选,一时间各地总督、巡抚多为汉军出身。在这一时期,民族矛盾仍然尖锐,并非照搬明制就能够直接解决,所以汉军对清朝统治者的辅佐成为了满洲和汉人中间的一个缓冲点。汉军在二者中间找寻出一条既不冒犯满洲贵族特权,又将政策调节到汉人可以容忍的底线,因此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汉军八旗的从龙辅佐,清朝统治者未必能够夺取中原地区,并建立稳固统治。随着清朝政局的逐渐稳定,满洲统治者经验的逐渐丰富,汉军的作用才开始降低。

汉军八旗因战功封有很多知名世家,如李永芳、范文程、佟养性、石廷柱、尚可喜、耿仲明、沈志祥、张大猷、鲍承先、祖大寿、马光远、蔡士英、孙得功、王世选、左梦庚、施琅等家族。有“尚、耿、石、李、佟、祖、蔡、王”八家为“汉军八大姓”一说。虽然汉军在外八旗中通常被认为地位次于满洲、蒙古八旗,是整体地位最低的,尤其是清朝中期汉军专缺裁撤后,汉军出仕只能递补汉缺,但汉军世家的地位还是很高,世家子弟在某些情况下可因功勋家族出身而享受破格补满缺入仕的优待。

康熙末年,由于八旗人丁的滋生,生计问题开始突显。清朝统治者对此的解决方式之一,便是强令资历较浅的汉军脱离八旗组织。这批人由于来源复杂、并仍然保留着强烈的汉族风俗而一直被清朝统治者另眼相待。乾隆七年(1742年),清高宗正式下令这批汉军出旗,除“从龙入关”的辽东汉军(俗称陈汉军)不在出旗之列外,汉军八旗组织中的其余部分,如入关后归附者、原属于三藩所部者等等皆在出旗之列,因此所谓的“汉军出旗”实际上是新汉军被强令脱离八旗组织。雍正元年(1723年),汉军与汉人家奴壮丁共计44万余人,约占当时八旗人丁总额的72%。至出旗后嘉庆元年(1796年)的再度统计,已降至总人口的43%,可见汉军出旗之规模是巨大的。

汉军八旗在清朝征服中原的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新汉军出旗后,留在八旗之内的已基本是陈汉军后裔,他们早在清初就已满化,从满俗说满语,来华法国传教士白晋在其著作《康熙大帝》中将他们称作“鞑靼化的汉人”。乾隆末年,由清朝官方编纂的《国史列传》中更将汉军名人列入《满名臣传》之中。至清末,旗内满洲、蒙古、汉军之界限更是早已消逝,旗人群体产生了共同的心理状态。故而在民国之后,汉军后裔大都选择认同满族,已不被汉人看作是同胞。若以古推今、因其祖先来源于汉人而称其为汉族人的话,可能会招致对方的不悦。汉军后裔认同满族者以平南王尚可喜之裔较为知名,在清朝时期尚氏家族曾用满姓沙格达氏,近年来还有媒体报道过尚氏后人并提及其满族身份。此外,清代曾隶属于满洲正白旗的明朝开国元勋常遇春九世孙常朗后裔也认同满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30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降将变节投敌,不念明朝半点恩情,掉头就给明朝沉重打击
...创建和一定程度上稳定后金的局势。降将群体为后金问鼎中原提供了武力保障。如孔有德与耿仲明来降,带来将官、兵士以及他们的家属、水手、壮丁一万三千八百八十人。这些人当中有通晓火炮使
2024-08-21 11:08:00
...喜等人先后来降,削弱了明军的战斗力,并成为清军问鼎中原的重要倚助力量。其三,八旗汉军在四处征战中显示出了较强的战斗力,甚至可以说,在清军的各个方面,汉军都是先锋和尖兵。其四,
2023-03-14 10:32:00
盘点清朝汉八旗18位平定中原的名将
18、唐通,汉军正黄旗,先投降李自成,讨伐吴三桂。不久,唐通投降多尔衮,跟随阿济格远征陕西,斩杀农民军一万余人,李自成逃到湖北,途中被农夫打死。17、张勇,汉军正黄旗(后抬入),
2023-07-14 16:47:00
八旗汉军:满洲的崛起与汉族的融入
...加上由于汉人擅长铸造、使用火炮,为满洲八旗最终入主中原,平定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八旗但是八旗汉军终究不是“真女真”,他们只是旗人,而非满人。乾隆年间,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固,大
2023-10-12 08:54:00
...朝是爱新觉罗的清朝而非八旗的清朝清朝毕竟是异族入主中原,若要维持统治的稳定,就必须保持八旗这个基本盘的安定。然而,若放任八旗人口肆意增长,清朝的国库收入便难以跟上人口增长的速
2024-07-05 13:08:00
浅谈蒙元前期汉军万户
...的地方政权代表,而是成为元朝政权的一部分,担任统治中原的重要角色。二、汉军万户的镇戍区域及变迁 1早期几大万户根据地及屯驻区域的变化早期汉军万户主要集中在几大根据地,如河南
2023-05-04 09:59:00
为何说清朝八旗用一生的自由,置换可怜的一日三餐
...重大事项都无法脱离八旗制度。努尔哈赤1644年清廷问鼎中原,在这过程中八旗子弟冲锋陷阵,为大清帝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因此皇帝对于八旗子弟格外厚爱,衣食住行照顾得好好的,除非
2024-07-14 19:49:00
八旗制度本是明末清初满族兵民一体的政治军事制度,除满族八旗外还有蒙古八旗和汉族八旗,对清朝最终夺取全国政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汉军八旗更是其中的重要军事力量,也是作为统治者笼
2023-08-22 15:13:00
清史杂谈:清初第一猛将原是赌徒先反明后反清两次打败多尔衮
明末清初,八旗铁骑入主中原,可以说是清朝武功最盛的时代,出现了阿济格、多尔衮等骁勇善战的八旗统帅,更有满洲第一勇士鳌拜,不过这几位都曾经败给过一个汉人猛将,人称“活吕布”的王辅臣
2024-11-09 23:5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