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70吨重的黄河铁牛被捞出后,为何露天摆放不保护?专家:真不敢动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9-21 10:39:00 来源:新鲜旅行事呀

黄河铁牛是唐朝时期为了稳固蒲津渡浮桥而铸造的四只巨大的铁牛,每只重达70吨,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重的铁质文物。它们曾经沉睡在黄河底下几百年,直到1989年才被考古人员发现并打捞上岸。然而,出乎许多人的意料,这些珍贵的国宝并没有被送入博物馆或者进行专业的保护,而是就这样露天摆放在原地,任凭风吹雨打,没有任何的防护措施。这是为什么呢?

70吨重的黄河铁牛被捞出后,为何露天摆放不保护?专家:真不敢动

黄河铁牛的历史

黄河铁牛的故事要从唐朝说起。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对外交流广泛,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大国。唐玄宗是唐朝的第六位皇帝,也是唐朝的最杰出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实行开元盛世,是唐朝的鼎盛时期。唐玄宗不仅重视政治经济的发展,也重视水利交通的建设,他曾经下令修建了许多桥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蒲津渡浮桥。

蒲津渡是黄河上的一个重要渡口,位于山西永济市,是连接陕西和山西的交通要道。蒲津渡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记载,后来历代都在此修建过桥梁,但是由于黄河水势湍急,桥梁经常被冲毁,所以只能采用浮桥的形式,即用船只连接起来,再铺上木板,形成一条可以通行的桥梁。但是浮桥也有缺点,就是不够稳固,容易被水流冲散,所以需要有一种方法来固定浮桥,使之不至于随波逐流。

70吨重的黄河铁牛被捞出后,为何露天摆放不保护?专家:真不敢动

唐玄宗为了稳固蒲津渡浮桥,下令在浮桥的两端各铸造四只铁牛,用铁链将铁牛与浮桥相连,利用铁牛的重量来抵抗水流的冲击,使浮桥不至于被冲走。这就是黄河铁牛的由来。这些铁牛每只高约1.9米,长约3米,宽约1.3米,重约30吨,加上底座,可达70吨。

它们的造型栩栩如生,身上的花纹清晰可见,尾部还有一根横轴,上面有各种纹饰,如连珠、菱花、卷草、莲花等。这些铁牛的铸造工艺非常高超,是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杰出代表,也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70吨重的黄河铁牛被捞出后,为何露天摆放不保护?专家:真不敢动

黄河铁牛的发现

黄河铁牛虽然铸造于唐朝,但是并没有一直存在于人们的视野中,而是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渐沉入了黄河的深处,被人们遗忘了。直到1989年,一场意外的发现,让这些沉睡了千年的铁牛重新浮出水面,引起了轰动。

1989年,为了推进工程建设,专家们在黄河上进行了一次水文勘测,无意中发现了蒲津渡遗址,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渡口,曾经是唐朝修建的蒲津渡浮桥的所在地。专家们对这个遗址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发现了一些石堤、台阶等遗迹,证明了这里曾经是一个重要的交通要道。在勘察的过程中,专家们还发现了一些异常的磁场信号,经过探测,发现了四只巨大的铁牛,以及四个铁人、两座铁山、一组七星铁柱等文物。这些文物都是唐朝时期为了稳固浮桥而铸造的,其中铁牛就是我们所说的黄河铁牛。

70吨重的黄河铁牛被捞出后,为何露天摆放不保护?专家:真不敢动

专家们对这些文物的发现感到非常惊喜,这些文物不仅是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见证,也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见证,更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见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专家们决定将这些文物打捞上岸,进行进一步的保护和研究。

打捞的过程并不容易,由于这些文物的重量太大,而且沉在水底已久,周围的泥沙已经将它们牢牢地包裹住,要想将它们完整地提升出水,需要用到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同时还要考虑到水流的影响和文物的安全。经过多次的尝试和失败,专家们终于在1990年成功地将四只铁牛打捞上岸,这是一次历史性的壮举,也是一次考古学的奇迹。

黄河铁牛的保护

黄河铁牛被打捞上岸后,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些珍贵的国宝应该如何保护呢?是送入博物馆,还是留在原地?是进行专业的修复,还是保持原貌?这些问题都困扰着专家们,因为这些问题的答案,关系到黄河铁牛的未来,也关系到我国文物保护的理念和水平。

70吨重的黄河铁牛被捞出后,为何露天摆放不保护?专家:真不敢动

专家们为此进行了多次的讨论和研究,最终决定将黄河铁牛留在原地,不进行任何的修复和保护,而是就这样露天摆放,任凭风吹雨打。专家们认为,黄河铁牛是一种特殊的文物,它们不是一般的艺术品,而是一种工程设施,是为了稳固浮桥而铸造的。它们的价值,不仅在于它们的形象和工艺,更在于它们的功能和意义。它们是与黄河相伴的,是与浮桥相连的,是与历史相通的。

如果将它们从原地移走,送入博物馆,或者进行专业的修复,就会破坏它们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就会割断它们与黄河、与浮桥、与历史的联系,就会失去它们的灵魂和生命。因此,专家们认为,最好的保护方式,就是让它们留在原地,保持原貌,让它们继续与黄河相依,与浮桥相托,与历史相映。

70吨重的黄河铁牛被捞出后,为何露天摆放不保护?专家:真不敢动

专家们还认为,黄河铁牛是一种坚强的文物,它们经历了千年的风雨,却依然屹立不倒,没有被水流冲走,没有被泥沙掩埋,没有被锈蚀腐蚀,没有被人为破坏。不需要任何的外界干预,不需要任何的人工修复。因此,专家们认为,最好的保护方式,就是让它们自然存在,不进行任何的干扰,继续展示它们的坚韧和美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21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唐朝70吨“黄河铁牛”捞出,为何露天放置不保护
《黄河铁牛》曾言:“乌蹄拉直蒲津渡,黄水托高秦晋贤。”自古以来,黄河便为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流淌间,中华民族得以稳定发展,滚滚黄河中,亦有无数秘密存在。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相比,中
2024-02-26 17:14:00
黄河铁牛捞出来,却露天放置不管33年?专家:这也是一种保护!
...残缺破损,而今我国历史最久、重量最重的珍贵文物黄河铁牛,还在长年累月的经受雨雪风霜的侵蚀。如此珍贵的文物,发掘出来却又不给予应有的保护,任其自生自灭,相关工作部门到底在干什么
2024-03-29 16:40:00
70吨重的黄河铁牛被捞出后,为何露天摆放不保护?专家:我们不敢
...应有的妥善保管。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件文物就是黄河铁牛,属于唐朝时期,其重量竟高达七十吨。按理说,像这样的珍贵文物应该受到极致的珍惜和呵护,可是专家们却表示无法妥善保护,任其
2025-05-15 21:08:00
黄河铁牛经历1300年为何依旧完好无损
...离永济市15公里的山西古渡口——蒲津渡发掘出土了四尊铁牛。这四尊铁牛每尊高约1.9米,长约3米,宽约1.3米,各重约30吨左右,加上底盘和铁柱,每尊铁牛可重达70吨。同时这四
2023-05-14 14:14:00
黄河30吨重铁牛,历时千年却光亮如鲜,原理很简单
...人在河里面放置一些真喝的神兽。而在黄河中发现的四只铁牛就是这种形式,但是让人惊讶的是,这四个铁牛,每个重大三十吨。每一个铁牛都是采用生铁制造的,不仅经过千年时间后了,没有出现
2025-04-28 22:28: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铁牛入水护佑五百年安澜
...了它一生的使命。这就是山西省永济市黄河岸边的“黄河铁牛”。据《唐书志》记载,开元时期,“于蒲津关两河岸开东西门,各造铁牛四,及前后铁柱三十六,铁山亦四,夹岸维舟,河梁用成。”
2025-04-11 09:14:00
...博士生到专家医疗队组长■韩治中 左胜男时隔多年,梅铁牛再次回到高原,变化最大的是名字前面的头衔——以前是博士毕业生梅铁牛,现在是高原专家医疗队组长梅铁牛。带领医疗队队员踏上边
2024-01-05 05:05:00
一条街道的变迁,也是一座城市的记忆
本文转自:绵阳日报从铁牛街到铁牛广场:一条街道的变迁,也是一座城市的记忆“绵州记忆”特色商业街区在铁牛广场开街以来,吸引了无数市民游客的青睐 编者按>>>一条
2023-02-04 08:25:00
济南市莱芜区方下街道铁牛岭村:驻村第一书记引领青春力量 返乡创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鲁网6月17日讯在济南市莱芜区方下街道铁牛岭村,一场由驻村第一书记李文新主导的“青春返乡”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这位2023年到任的驻村第一书记,用一年半时间成功吸引5名青年人
2025-06-17 16:39: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10月3日,央视《新闻直播间》以《千年晋祠迎来客流高峰 加强服务保障》为题,报道了进入国庆中秋假期,古建热不断升温
2025-10-06 07:11:00
情系国庆 月满中秋双节假期,不少人返乡探亲,但也有不少异乡人,因为种种原因,中秋无法与家人团聚。连日来,我市多个社区组织了迎中秋活动
2025-10-06 07:42:00
华商网讯 福建省尤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10月5日发布消息,10月5日9时50分许,尤溪县消防救援局接警,5名人员进入坂面镇一矿山企业的废弃矿硐
2025-10-06 08:12:00
两名女生跟网友上山“探险”被困山谷 救援队助她们脱险
救援队员找到两名被困女生。(十方应急救援队 供图)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王玉婷 许晓婷)树林茂密、毒蛇出没,两名女生跟着40多名网友上山“探险”
2025-10-06 08:50:00
琴动鼓浪屿声传海内外 第十四届鼓浪屿钢琴艺术周获《人民日报》点赞
艺术周吸引众多国际友人参加,图为国际友人和市民游客一起观看庭院音乐会。(供图/鼓浪屿管委会)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朱道衡)国庆中秋假期
2025-10-06 08:50:00
“人民必胜——中俄美术作品展”是用艺术的方式诠释“正义必胜,人民必胜,和平必胜”的合力宣言
近日,“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在长春美术馆开展。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张路江出席开展仪式并致辞
2025-10-06 09:17:00
大厂:“老字号”与“新网红”齐飞 月饼市场热闹开“抢”
河北新闻网讯(杨迪)国庆、中秋“双节”到来之际,大厂月饼进入销售旺季。各种口味丰富、包装精美的月饼成为市场主角,为节日增添了浓厚氛围
2025-10-06 10:14:00
国庆中秋假期护娃“睛”!河南小儿眼科权威熊凤枝教授:早发现早干预,给孩子清晰视界
大河网讯 国庆长假来临,不少家长计划带娃出游、居家休闲,但孩子长时间看屏幕、户外用眼不当等问题,也让儿童眼健康成为假期关注焦点
2025-10-06 12:53:00
怀化文旅回应晓华理发店热度下降:很难回到巅峰期,但比爆火前经营效益好
大皖新闻讯 日前,江西景德镇“鸡排哥”走红,国庆期间现场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与此同时,2024年爆火的湖南怀化“晓华理发店”热度下降也成了广大网民热议的话题
2025-10-06 16:00:00
视频提供|唐山投控(文旅)集团
2025-10-06 17:02:00
当国庆的红旗漫卷天山,中秋的明月照亮晋疆,有一群医务工作者正以坚守代替归乡。近年来,我省全面开展组团医疗援疆,协调派出省内优秀医务人才
2025-10-06 18:31:00
中秋此乡亦故乡!六安一驾校为300余名异地学员摆下30桌团圆饭
大皖新闻讯 中秋节是一个合家团圆的日子,但来自河南、四川等地的300余名学员为了不耽误所在驾校的训练,选择在六安过节,而驾校充分理解他们的思乡之情
2025-10-06 21:46:00
毫厘之间见匠心 岳西工人好手艺造出好国徽
大皖新闻讯 桂花香里,金属铿锵。为天安门城楼制作新国徽的安徽兴皖玻璃钢制品有限公司门头上,一幅巨型国徽高高矗立,工人们在这枚国徽的“注视”下
2025-10-06 21:50:00
“花样茅箭·如诗生活——2025十堰市中秋诗月雅集” 温情上演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张欣 喻波)10月6日晚,“花样茅箭·如诗生活——2025十堰市中秋诗月雅集”在十堰文化广场主会场温情启幕
2025-10-06 21:49:00
重磅福利!天柱山对合肥等三地市民推出“终身免费游”
大皖新闻讯 10月6日,天柱山景区天气格外晴好,巍峨的天柱峰更显雄奇壮丽。尽管国庆、中秋八天长假已悄然过半,天柱山景区内还是人头攒动
2025-10-06 18: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