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这个灰头土脸的专业,悄悄火起来了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12-20 08:43:00 来源:新周刊

“入学即就业,还带编制”,如此小众的形容,有一天竟然用到了考古专业上。

放在几年前,高分考生报考考古学还是桩大新闻,人们往往要争论高考志愿该选“热爱”还是“钱途”。随着考古文博类纪录片、综艺节目热播,以及各式博物馆网红文创的出圈,这个冷门专业正在悄悄变热,部分省份“文物全科”公费定向招生计划颇受关注。在社交媒体上,也不乏年轻人兴致勃勃地发帖表示想学考古。

但考古从来不是外表光鲜亮丽的职业。田野发掘时的“灰头土脸”,并不仅仅是一个苦中作乐的段子。大多时候,考古工作者挖到的都是古人的“生活垃圾”,他们要耐着性子整理各种各样的文物碎片,编撰枯燥的考古简报、报告。而博物馆里那些价值连城的精美文物,是堪比抽卡游戏里SSR的存在。

这个灰头土脸的专业,悄悄火起来了

二里头遗址(约前1750一前1530年)出土的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图/IC photo)

当人们参观博物馆时,没有一件文物会特别标明是谁发掘的、谁修复的。在考古学史的资料里,也少有关于普通考古工作者的记录。知名考古学者许宏曾感慨,想要认识鲜活生动的他们,几乎是一种奢望。

许宏考虑过要书写考古工作者,但苦于精力不济,止于念想。没想到的是,他的博士生张飞接下了这个任务。在繁忙的学业之余,张飞访谈了二里头遗址十余位技师、民工、村民等,最终结集成《我在二里头考古》一书。

近日,张飞接受了新周刊的采访,再次讲述普通考古人的故事。

“考古应届毕业,有三年工作经验”

张飞1993年出生于安徽农村,从小喜欢历史,高考志愿却填报了政治学,因为家人误以为这个专业适合考公务员。读本科时,他在纪录片里看到考古学家的故事,萌生了报考考古学的想法。“当时一头热,觉得人生短暂,还是要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没有考虑好不好就业。”

2016年,张飞顺利考上了山东大学的研究生。硕士导师陈雪香对这个跨专业的学生很好,在他入学前就推荐他去高青狄城遗址实习。和许多初出茅庐的实习生一样,在工地上不慎犯错时,张飞觉得自己破坏了历史遗迹,简直“罪大恶极”。当时,他十分郁闷地问带队老师:“一个智商有问题的人,以后还有可能成为合格的考古人吗?”

这个灰头土脸的专业,悄悄火起来了

考古人日常“挖土”。(图/受访者提供)

带队老师问清楚事情经过,宽慰他问题不大。为了鼓励他,老师讲了个不太聪明的普通人成为考古学家的故事。等张飞正式学习了考古学以后才发现,老师说的那个人其实是天才。

硕士即将毕业时,张飞考虑到自己的本科不是考古学,读研期间积累的经验也不多,直接就业的话不容易找到喜欢的田野发掘工作,于是选择继续深造,考上了许宏的博士生。

张飞第一次来到二里头遗址是在2019年,随老师一同参加二里头科学考古60周年的学术会议。当时学者们聊到学术史,许宏与赵海涛都感慨关于考古人的记录非常少。张飞恰好和他们在读同一本书——《殷墟发掘员工传》,心中激起了一丝涟漪。

这个灰头土脸的专业,悄悄火起来了

在考古现场,学者、学生、技师、民工一同工作。(图/《发掘记》)

一般考古工地的探方基本都是25平方米的,但二里头遗址因规模庞大,大部分的探方在100平方米及以上,对实习生来说,很难快速上手。2020年来到二里头遗址实习后,张飞忙于田野发掘、写论文,一度放下了写“员工传”的想法。

那年冬天,一位名叫郭振亚的大叔来工作队探望许宏,他是二里头遗址第一件青铜爵的发现者,曾担任村干部,与历任四位考古队队长都是好友。郭振亚与许宏聊到了很多往事,又激起了张飞的写作冲动。张飞向老师表示,他愿意对二里头的考古人进行访谈,书写他们的故事。

硕博期间,张飞以一年一到两次的频率,共计在七个遗址做长期实习,可以说是“应届毕业,有三年工作经验”。几次实习下来,张飞也在二里头遗址前前后后待了近两年,他挤出时间完成了任务,在博士论文答辩前交出了书稿。彼时,他还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能顺利考进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以为自己也许从此没有机会再来二里头遗址。

与二里头遗址有关的普通人

考古学家石璋如在写《殷墟发掘员工传》时,除了书写技师民工们的贡献,还记载了他们的个人故事。张飞也希望能在书中记录与考古有关的“芸芸众生相”。

许宏全程放手让他去做,但张飞很快发现,自己把写访谈录这件事想得简单了。夏商分界是中国考古学术史上争论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发表成果最多的课题,其围绕的核心就在于二里头遗址。在访谈之前,他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

这个灰头土脸的专业,悄悄火起来了

乳钉纹铜爵,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第一件青铜礼器,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青铜爵。(图/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官网)

1959年5月,考古学家徐旭生从登封到偃师,一路进行“夏墟”调查,在村民的帮助下第一次发现了二里头遗址。文物保护员郭振亚根据徐旭生的日记,走访调查后找到了当年为其引路的人。张飞在书中写下他们的名字:文化馆干部高文让、上交第一件文物的村民赵法在。

自徐旭生初次探访二里头,已经过去六十多年,遗址的存在早已影响了当地的文化。在其他地方,考古人经常因为占地问题需要与当地居民沟通,容易产生纠纷。但在二里头,村里的围墙上写满了文物保护的标语,村民们都非常理解和支持考古工作。

一听到新来的学生是考古队员,村民就会热情地打招呼。还有不少村民经常从家里带各种小吃、点心来工作队分享。领队赵海涛说,他们是“全中国最好的村民”。

这个灰头土脸的专业,悄悄火起来了

一张考古队野外调查的旧照,左起赵静玉、郭淑嫩、许宏、王法成、赵海涛。(图/受访者提供)

而这些年,考古队的工作者也帮助不少村民步入了考古行当,改变了他们的一生。

20世纪80年代,有位叫王丛苗的女孩刚刚高中毕业,请假的表姐让她代替自己给队里做饭。她对表姐说:“我什么都不会,做饭做得不好吃。”表姐的回答带了些幽默,她说没事,考古队的人对吃饭要求不高。

没想到,王丛苗旁观考古队干活,自己也萌发了兴趣,加上为人比较实诚,技师们推荐她留下来。后来,当时的队长郑光给了她去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培训的机会。如果没有考古队,像她这样的孩子,如今可能成为农民或家庭主妇。王丛苗在二里头遗址工作30年,做到了高级技师,前些年还当选为河南省人大代表。

张飞的母亲是事业型女性,所以在访谈时,他很关注考古人平衡家庭与事业的困难。一些女性技师除了工作,还要兼顾家务、教育孩子,有时不得不带着小孩来工地干活。此外,还有婆婆反对儿媳考古、丈夫无暇管孩子……这些女性考古从业者的苦涩与收获,张飞都一并如实记录。

这个灰头土脸的专业,悄悄火起来了

王丛苗手把手教学生绘图。(图/受访者提供)

田野考古其实是枯燥的,有时候遇到难解的问题会非常郁闷,如果考古工作者没有其他爱好来排解烦忧,很可能难以坚持。技师王宏章就购置了一套移动卡拉OK设备,常在休息时邀请工作队的学生和他一起唱。

张飞下定决心记录基层考古工作者真实可爱的一面后,经常寻找机会在工地上和技师、民工们聊天。由于日常发掘任务繁重,正式访谈往往约在深夜。有些民工最初不愿接受采访,得知是领队批准的,不会耽误工作,才答应下来。

张飞还决定为受访者提到的每一位考古人写下注释,记录他们的生(卒)年份、曾在哪些遗址工作。虽然无法采访所有人,但他想尽力在角落里留下有人存在过的痕迹。查找名人的资料很方便,但要找到普通技师的生平信息并非易事。他们是容易被忽略的群体,虽然深度参与考古学术报告的绘图、核对工作,却很少有人能留下名字。

这个灰头土脸的专业,悄悄火起来了

除了发掘清理,技师还要辨识陶片、画器物图。(图/受访者提供)

比如王丛苗提到的对她帮助很大的屈如忠,是二里头遗址的第一代技师之一。张飞通过在安阳时认识的技师找到了屈如忠的后代,结果连他们都记不清他的生卒年份。张飞几乎放弃了,最后,在成书阶段,河南文艺出版社的编辑找到安阳考古工作站的站长,才问到了信息。

哪怕只是寥寥几笔的注脚,一个普通人得知自己被写进一本书里,也足够令他们感动。当张飞联系到技师冯九生时,他说:“没有想到还有人愿意记录我。”另一位技师王相峰在收到书时,开心到连说多个“太好了”,更是给家人朋友都送了书。

考古与当下,同样有意思

互联网流传着一则与考古人交流的“规则怪谈”,其中第一条就是“不要提《盗墓笔记》”,因为考古人与盗墓者不共戴天。影视作品和小说里的盗墓看似很酷,但真实的盗墓仅以寻宝为目的,完全不考虑历史文化价值,甚至会破坏墓葬的原始信息。

“很多人说考古是官方‘盗墓’,二者其实完全不一样。考古是为了获取更多过去时代的信息,没有利益的考量。”张飞强调。

尽管如今二里头遗址几乎没有盗墓现象,70多岁的民工郭万仓还是自愿承担起夜间保安的工作。遗址上安装了摄像头,也会有专人巡逻,但若挖到重要的东西,工作队还是会支起帐篷,派人彻夜看守。几个人一起在野外守着,看星空、聊天,忙里偷闲,苦中作乐。

这个灰头土脸的专业,悄悄火起来了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龙形器,长达60多厘米,由2000多片绿松石组成,堪称中华民族龙图腾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图/《何以中国》)

考古发掘时,有时还会挖到祭祀坑。张飞经常想,这些躺在坑里的人曾经潦草地结束了短暂的一生,但他们不会想到,三千年后有人把他们挖出来,通过研究他们的骨骼,把他们是哪里人、活到什么年纪、生前吃了什么东西、得过什么病都还原出来。

交出《我在二里头考古》书稿后不久,张飞完成了博士论文,主题是二里头都邑陶器的生产与消费。工作后,他被分配到二里头遗址,又幸运地和他所记录的人们重聚。

持续发掘65年以后,学界已经对二里头遗址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前,人们认为它仅仅是九宫格式布局,现在已经证明是多网格式布局,在二里头之前的所有遗址都不像它这般井井有条,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

这个灰头土脸的专业,悄悄火起来了

300万平方米的二里头遗址,至今只发掘了5万多平方米。(图/图虫创意)

但这65年间,考古工作者仅仅发掘了二里头遗址不足2%的面积,还有数不清的问题等待解答。

在二里头遗址出现前的龙山时代,生活在此的人类很少,遗迹稀疏。然而到了二里头遗址所在的时期,这里突然兴起了300万平方米的大都市,很有可能是一座移民城市。移民到底是哪里来的?城市里的珍贵资源如绿松石、铜器、陶器、动植物,不可能全部是本地生产的,又是从何而来?

二里头到底有没有文字?这一问题是确认“二里头是否为夏都”的关键。遗址至今还未出土文字,有人认为,也许是文字没有留在能保存下来的介质上。有学者表示,人人争说夏文化是不严肃的,但张飞却觉得,“这是我们共同的祖先和历史”,所以他有意在访谈时问了每位受访者同一个问题:“你认为二里头是不是夏都?”

一代又一代人接着挖下去,对个人而言,也许穷其一生都得不到答案。许宏经常说:“我们永远也不可能获知当时的真相,但仍怀着最大限度迫近真相的执着。”张飞深以为然。

这个灰头土脸的专业,悄悄火起来了

《我在二里头考古》

张飞 编著

河南文艺出版社,2024-10

考古学家俞伟超在田野发掘时,会像教学生一样向当地农民普及考古学知识。许宏在担任二里头遗址考古队队长时,常常参与公众科普讲座。张飞觉得自己尚在积累知识的阶段,但在将来,也希望和老师一样参与公众考古普及活动。因为考古从来不是闭门造车,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与合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20 11: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文明中国看河南|从农民到考古技师,她带着孩子在二里头遗址“上大学”
...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循着这一方向叩问“何以中国”,二里头遗址的一系列考古发现如星火般耀眼:这里出土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中轴线宫殿建筑群,还出土了最早的龙图腾与青铜礼乐器
2025-10-07 11:40:00
夏朝的谜底或许就在这里
...不可辨的远古植物残留,名叫“浮选”。在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村,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二里头工作队拥有一个独立的院子,前院是整理、分类出土物的地方,堆满蓝色货箱,装着一箱箱陶片、兽骨和
2023-10-29 14:15:00
夏代考古有重大发现 二里头都邑城墙或被找到
...国”在北京发布夏商时期考古新发现与研究新进展:偃师二里头遗址宫殿区发现二里头都邑迄今所知最宽的排房建筑,首次发现十字路口区域四座分区围墙并立的布局。二里头遗址北邻的古城村遗址
2024-12-26 13:05:00
...转自:河南日报本报讯(记者 田宜龙 王雪娜)9月26日,二里头遗址考古工作体系协调会在洛阳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实地调研二里头遗
2023-09-27 06:52:00
西北考古发现异象,真正夏朝始于二里头
位于河南洛阳偃师的二里头遗址,经过多年考古研究,如今可以确认:该遗址是具有“王朝气象的广域王权”,即二里头王朝。由于二里头遗址与夏桀之都斟鄩,在时空上与史书记载高度一致,因此如今
2024-05-25 14:14:00
探秘夏朝 《寻古中国·寻夏记》将开播
...封王城岗遗址到河南禹州瓦店遗址、新密新砦遗址、偃师二里头遗址连续展示的中华大地多种文化因素在中原汇聚,最终孕育出以二里头遗址文化遗存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从山西闻喜千金耙遗址采
2023-12-21 19:36:00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牵手酒祖杜康,联名酒“启源”官宣上市
大河网讯 6月21日下午,“文明曙光 启源华夏——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X酒祖杜康联名酒上市发布会”,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举行。跨界联合,以美酒礼敬华夏文明杜康,中华民族的传统名
2024-06-22 15:28:00
二里头王都资源转运重要枢纽 河南方城八里桥遗址是夏王朝南方核心聚落
...存面积135万平方米,是已经发现的豫西南地区面积最大的二里头文化中心聚落,时代为二里头文化二期至四期。遗址内探明沟类遗存11处,这些沟类遗存纵横交错、规划有序,将南部区域分为
2025-09-15 13:36:00
历史上的“夏朝”为何不被承认?具体原因是什么?
...有关夏朝的遗址开始被挖掘。到了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二里头文化在河南省登封县王村遗址被发现。现如今看来,正是二里头文化的出现,改变了西方学者对夏朝的看法。到了1959年的时
2023-09-19 15:40: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淄博市淄川区柳泉幼儿园:萌娃采摘 尽享秋日喜悦
鲁网10月27日讯(记者 陈珊珊 通讯员 张天洋)金秋十月,硕果飘香。为培养幼儿动手能力,2025年10月24日,淄博市淄川区柳泉幼儿园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秋日采摘活动
2025-10-27 14:16:00
山东:2025年养老金计发基数为7831元
鲁网10月27日讯近日,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关于公布2025年度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基数的通知》(鲁人社字〔2025〕100号)
2025-10-27 14:19:00
淄博市高青县常家中心小学开展家风家教宣讲活动
鲁网10月27日讯(记者 陈珊珊 通讯员 翟梦甜)10月24日,淄博市高青县“明珠五老”大讲堂家风家教宣讲团走进淄博市高青县常家中心小学
2025-10-27 14:23:00
近日,武汉社区民警胡志红因创建“回家的钥匙”互助群、免费发放防走失定位设备引发广泛关注。一把巴掌大小的电子钥匙,不仅让54位迷失老人平安回家
2025-10-27 14:29:00
热赛风云当燃热爱,2025亚洲大学生3x3篮球争霸赛静安开赛
10月24日,2025亚洲大学生3x3争霸赛在上海大宁公园罗马广场正式拉开战幕。作为亚洲大学生3x3篮球巡回赛及女子系列赛的上海首站
2025-10-27 14:40: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久泰平近日,汉大墓盗掘系列案告破,追缴文物4000多件。背后大佬涉及多名“考古学家”:白天与考古队一起参与保护性发掘研究
2025-10-27 14:41:00
海口警方通报男子殴打交警:排除酒驾毒驾,已被刑拘
中国网10月27日讯 据“海南交警”微博消息,海口警方10月27日发布警情通报,10月25日18时30分许,海口市海府立交桥下发生一起小车撞到绿化带的单方道路交通事故
2025-10-27 14:44:00
近日,肥乡联社城关信用社营业大厅内,一名老年客户不慎摔倒,网点工作人员迅速响应、科学处置,帮助老人脱离险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金融服务的温度
2025-10-27 15:30:00
探寻伯箫文脉 传承文学精神 提升写作水平——济南市莱芜凤城高级中学举办吴伯箫故居研学实践活动暨莱芜区散文学会吴伯箫故居文学创作基地揭牌仪式
鲁网10月27日讯金秋十月,文韵绵长。10月25日上午,“探寻伯箫文脉,传承文学精神,提升写作水平” ——济南市莱芜凤城高级中学举办吴伯箫故居研学实践活动暨莱芜区散文学会吴伯箫故居文学创作基地揭牌仪式
2025-10-27 15:36:00
近日,百年人寿张家口中支公司举办“状元红杯”2025年绘生绘色全国儿童绘画比赛张家口中支专场活动。此次活动为张家口当地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展现艺术才华
2025-10-27 16:17:00
2019年,韩女士购买了一份富德生命人寿保险。今年9月,韩女士被确诊为癌症早期,昂贵的治疗费用和漫长的康复周期,让她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
2025-10-27 16:22:00
鲁网10月27日讯“我的钱不见了!这张农行卡是我在老家办的,现在莫名其妙被冻结,里面的钱也不翼而飞!”一个焦急的声音打破了上午的宁静
2025-10-27 16:26:00
穿越古今的游园会 解锁绥阳的诗意与文化密码
多彩贵州网讯 秋意正浓,薄阴的天空下,风华镇溪源村的盛林生态农场别有一番静谧风致。10月24日,“悦遵义·SuiYang诗意田园”之诗潮市集消费活动在此拉开帷幕
2025-10-27 16:41:00
文字/ 李海钦视频/陈久菊编辑 金妮二审 伍少安三审 马刚
2025-10-27 16:44: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久泰平近日,郑州的霍女士反映自己给13岁女儿购买16包苏菲安心裤,用到第10包时,发现里边竟有活虫蠕动
2025-10-27 16: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