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历史上的“夏朝”为何不被承认?具体原因是什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40:00 来源:历史地脉动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同时华夏文明也是世界史上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史籍资料记载的。四大文明古国中,现如今仅仅剩下了中国。不得不说,华夏文明能够流传下来,在各个方面都是有原因的。那么中华上下五千年也是尽人皆知的。可问题是西方学者对此产生了质疑。

西方学者质疑的内容就是夏朝到底存在不存在。对于后人来说,人们对夏朝几乎是不了解的,毕竟这个朝代距今已经有几千年的时间了。夏商周是出现在4、5千年之前的朝代,时至今日,考古学已经是非常发达,但是人们对夏商周的了解仍然有限。

历史上的“夏朝”为何不被承认?具体原因是什么?

“夏商周”是人们经常连在一起的,分别是指夏朝、商朝和周朝。在这三个朝代中,人们对周朝是最熟悉的。毕竟后来的小说封神演义对周朝有一定的描写。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由此大禹成为了天子。

历史上的“夏朝”为何不被承认?具体原因是什么?

大禹治水后,由于成功阻挡了水患,于是大禹成为了天子,也就代表了夏朝的出现。那么夏朝到底存在不存在,受到了学者的质疑。这个质疑的声音就与夏禹治水有关。时至今日,考古学界仍然没有发现任何关于夏朝发生洪水的迹象。

历史上的“夏朝”为何不被承认?具体原因是什么?

更加难以置信的是,夏朝真正存在的时间,时至今日也是不确定的。这就让人们产生了质疑,毕竟一个朝代如果连存在的时间都不清楚,那么这个朝代是不是真实存在的,肯定会受到怀疑。为了证明夏朝的存在,考古学界开始不断的进行探究。

历史上的“夏朝”为何不被承认?具体原因是什么?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考古学界对夏朝的存在与否进行了探究,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有关夏朝的遗址开始被挖掘。到了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二里头文化在河南省登封县王村遗址被发现。现如今看来,正是二里头文化的出现,改变了西方学者对夏朝的看法。

历史上的“夏朝”为何不被承认?具体原因是什么?

到了1959年的时候,考古学界开始对新发现的遗址有了发现。考古学家在豫西调查“夏墟”时发现了一座遗址,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二里头遗址”。那么二里头文化到底是不是人们所说的夏朝呢?现如今看来,在时间上,二里头文化与夏朝完成吻合。

历史上的“夏朝”为何不被承认?具体原因是什么?

夏朝之后的商朝已经是被确认存在的。商朝的始年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也就是说,假如没有夏朝,那么中华上下五千年就不存在了,这样的话,中华上下五千年仅仅三千六百多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司马迁以及其他史官,完全没有必要去伪造一个朝代。

历史上的“夏朝”为何不被承认?具体原因是什么?

只不过这种说法是没有信服力的。通过对二里头文化的考古来看,夏朝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是得到了广大史学家的认可。959年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徐旭生率队在二里头文化进行考古。也就是在这之后,三代考古学家不断的对二里头文化进行研究。

历史上的“夏朝”为何不被承认?具体原因是什么?

根据对二里头文化的考古发现来看,夏朝是真实存在的。在国际史学界,夏朝存在不存在是一个非常严谨的问题。经过三代考古工作者对二里头遗址的研究来看,发现了大型宫殿基址、大型青铜冶铸作坊、制陶、制骨遗址,其次还发现了成组的青铜礼器和玉器。

通过这一点来看,二里头遗址正是中国历史上的夏商时期。单单是发现了二里头遗址还是不行,对此还有更加权威的说法。这就是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邹衡对二里头遗址的发现进行了研究。当时的教授邹衡已经年过八旬,仍然在进行考古研究。

经过不断的研究后,邹衡教授说:“夏的存在与否,在国际学术上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二里头遗址用事实证明了夏朝的真实存在。”有权威的考古学家进行论证和研究之后,那么夏朝就肯定是存在的。这一点可以让怀疑夏朝不存在的人闭嘴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9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夏朝的谜底或许就在这里
...不可辨的远古植物残留,名叫“浮选”。在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村,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二里头工作队拥有一个独立的院子,前院是整理、分类出土物的地方,堆满蓝色货箱,装着一箱箱陶片、兽骨和
2023-10-29 14:15:00
夏朝的谜团:文化水平、存在时间与消失之谜
...苦,终于在二十世纪中期,发现了坐落于洛阳偃师地下的二里头遗址。很快考古学家开始了对遗迹的探索。经过整理分析,考古学家们确定此地可以作为都城。但是通过进一步研究,考古学家们判断
2023-10-01 08:25:00
举国之力找不到完整夏朝,为何
...古工作者在文献记载中的夏人活动区域—伊洛平原发现了二里头遗址。而之所以又说没有找到,是因为二里头遗址的先天不足。不足1:时间界限模糊中国考古学诞生的标志,是1921年对仰韶遗
2024-07-05 21:26:00
...》等典籍中被反复强调,成为社会秩序的理想状态。偃师二里头遗址作为中原地区夏商时期重要考古遗址,在时空上处于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关键阶段,在物质文化层面保存了丰富的“执中致和”理
2025-06-12 11:47:00
“天地之中——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在香港展出
...早期历史和文化提供了线索。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 二里头遗址是夏王朝晚期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考古发现两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宫殿区”到“二里头都邑
2024-04-03 09:36:00
这个灰头土脸的专业,悄悄火起来了
...些价值连城的精美文物,是堪比抽卡游戏里SSR的存在。 二里头遗址(约前1750一前1530年)出土的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
2024-12-20 08:43:00
探秘夏朝 《寻古中国·寻夏记》将开播
...封王城岗遗址到河南禹州瓦店遗址、新密新砦遗址、偃师二里头遗址连续展示的中华大地多种文化因素在中原汇聚,最终孕育出以二里头遗址文化遗存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从山西闻喜千金耙遗址采
2023-12-21 19:36:00
夏王朝为何难觅踪迹
...对夏王朝的求证,至今仍一无所获。虽然黄河伊洛盆地的二里头考古遗址,被少部分考古学家推定为夏商交替时期的夏王朝末期遗址,但更多的学者对此持否定态度。二里头考古遗址,长期以来都徘
2024-05-27 09:28:00
西北考古发现异象,真正夏朝始于二里头
位于河南洛阳偃师的二里头遗址,经过多年考古研究,如今可以确认:该遗址是具有“王朝气象的广域王权”,即二里头王朝。由于二里头遗址与夏桀之都斟鄩,在时空上与史书记载高度一致,因此如今
2024-05-25 14:1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原地区反顽斗争从这里开始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古交市南头村“抗战一面旗 红色堡垒村”红旗雕塑。张澍宏 摄 清晨,微风徐来。81岁的古交市南头村村民郝太平
2025-08-28 07:20:00
信念坚如磐 驱寇复河山——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四)“爹!您耐心的(地)等着吧!胜利的日子就快来了……明年就要反攻日本,那时候才是咱们团圆的时候
2025-08-28 07:48: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黔北老兵张振鑫的烽火与平凡
115地质队老宿舍区位于清镇市东北,低矮的红砖房整齐排列,院落纵横。岁月浸染下,砖色深沉。狭窄的巷道,如时光的脉络,连接着过往与当下
2025-08-28 05:0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张龙海:我在息烽守护年轻的“七烈士”
清晨,息烽县阳朗村薄雾未散,59岁的张龙海已握着扫帚清扫147级台阶上的落叶。这里是张露萍等七烈士纪念碑。每一级台阶都分为七步
2025-08-28 05:01:00
文物出道计划 | 莽嘟嘟的贵州汉代袖珍孤品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08-27 10:23:00
近日,“鲁迅故里景墙画面是否误导青少年”一事引发热议。孙姓女士在社交平台发帖,认为景墙中鲁迅吸烟画面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2025-08-27 11:34:00
胜战·2025丨佛堂变战场!别再说福州没硬仗!162名普通警察以命护城,这段记忆,我们从未忘记。
2025-08-27 11:38:00
父辈的抗战丨微山老兵李延广身藏麦田,躲过日军小队搜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 通讯员 刘冲 从微山湖畔扛着红缨枪的儿童团团长,到战火中穿梭送信的少年通信兵;从解放战争里冲锋的战士
2025-08-27 13:24:00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知学社”三下乡队伍参观胶东革命纪念馆
近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知学社”三下乡实践团队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烟台市的胶东革命纪念馆开展参观学习活动。通过深入了解胶东地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革命历史
2025-08-27 16:58:00
筝鸣时评丨一位守陵人,一座忠义城
大众网评论员 姚双玉8月27日,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
2025-08-27 17:25:00
隐秘战线上的无声丰碑——探访威海贝草夼地下交通站纪念馆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 潘佳蓬 李孟霏 实习生 沈语侬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
2025-08-27 17:26:00
“中国好人”杨智忠:24年,720名烈士,56次“回家”!
大众网记者 梁小童 潍坊报道8月27日下午,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
2025-08-27 17:35:00
台湾青年巩义行:触摸千年文脉,沉浸体验中原文化魅力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8月24日,台湾青年“品读郑州”交流活动走进巩义市,二十余位来自台湾的青年先后造访石窟寺、杜甫故里与永昭陵
2025-08-27 18:43:00
用24载光阴换56次团圆——记“中国好人”杨智忠
大众网记者 郑健 潍坊报道在山东潍坊有一位老人,用人生最宝贵的24年,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守望。他不是英雄,却守护着700多位英灵
2025-08-27 19: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