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黄河铁牛捞出来,却露天放置不管33年?专家:这也是一种保护!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3-29 16:40:00 来源:百科密码

铁质文物如何得以妥善保护,是长久以来非常难以攻克的课题。前有沧州铁狮历经5次大维修,但依旧残缺破损,而今我国历史最久、重量最重的珍贵文物黄河铁牛,还在长年累月的经受雨雪风霜的侵蚀。

如此珍贵的文物,发掘出来却又不给予应有的保护,任其自生自灭,相关工作部门到底在干什么?他们是否有失职的嫌疑呢?而像黄河铁牛这样珍贵的铁质文物,又该何去何从?

图片来源:永济市人民政府

黄河铁牛捞出来,却露天放置不管33年?专家:这也是一种保护!

在山西省永济市古蒲州附近地区,一直以来就流传着“镇河铁牛”的传说,人们也称之为“黄河铁牛”。除此之外,还有《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典故。

而在清朝乾隆年间蒲州知府周景柱所著的《开元铁牛铭》和《蒲州府志》中,都称之为“开元铁牛”,因其铸造于唐朝开元年间而得名。其中对黄河铁牛的外观、作用等描述得非常详尽,而如今屹立在蒲津渡的四尊铁牛,基本与文中所述一致。

《蒲州府志》城西铁牛图 图片来源:朝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黄河铁牛捞出来,却露天放置不管33年?专家:这也是一种保护!

但是周景柱在《开元铁牛铭》中嗟叹道:“自是以往更数百岁,吾不知其尚屼焉奠置乎?抑亦终失而沦于波臣乎?或如辟邪天鹿毁于人乎?或高岸为谷而复于土乎?是皆莫能测也。”黄河铁牛踪迹全无,周景柱为之感到无比惋惜。

为何黄河铁牛会没入泥土之中?几百年来朝代更迭,黄河改道重建,河位变迁。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因地震引起的特大洪水,将蒲津渡毁于一旦,黄河铁牛也随之没入十几米深的泥土之中。

图片来源:永济市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黄河铁牛捞出来,却露天放置不管33年?专家:这也是一种保护!

1988年,永济县(今永济市)文博部门在蒲津渡遗址勘探了一年之久,终于发现了黄河铁牛的踪迹。沉睡了数百年的黄河铁牛,最终于1989年8月被唤醒,一同出土的还有铁人、锁链等其他铁质文物,“镇河铁牛”也不再只是传说。

已经出土的四尊黄河铁牛,尺寸和重量都不一样,最高的铁牛有1.66米,最长的3.3米,最重的约78吨。而余下的四尊铁牛,依旧还深埋在蒲津渡的泥土之中。

图片来源:永济市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黄河铁牛捞出来,却露天放置不管33年?专家:这也是一种保护!

黄河两边的河岸各有四尊铁牛和铁人,分别位于不同的方位,用于对拽连接河桥索桩的铁链,可以稳定蒲津桥,使其更加的坚固稳定。

像黄河铁牛这样的大型铁质文物,在国内外都十分罕见,就算是运用现代技术浇铸同样的雕塑,也是非常的耗费人力物力,所以在唐代时期,黄河铁牛到底是怎么铸造而成的呢?

图片来源:蒲津渡遗址博物馆

黄河铁牛捞出来,却露天放置不管33年?专家:这也是一种保护!

铁是冷兵器时代最为重要的金属资源,根据永济市文旅局公开的资料,铸造这八尊铁牛、铁人以及锁链等设施,耗费了当时全国铁年产量的80%,要知道,当时是唐朝最为鼎盛的时期,铁年产量最多也只有千余吨。

铁器冶炼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唐朝除了冶铁技术相对较为成熟,还掌握了金银器冶炼技术。2020年央视推出的《跟着书本去旅行》的节目中,就揭秘了黄河铁牛的铸造过程。

图片来源:央视网

黄河铁牛捞出来,却露天放置不管33年?专家:这也是一种保护!

工匠们以黄蜡为材料,先塑造铁牛的造型,随后用蒲津渡河岸的泥土均匀的涂在腊膜外层,再用文火慢慢烘烤直到泥土干透且没有裂缝,同时黄蜡也全都融化,将蜡液排出之后,铁牛造型的空心泥范就完成了。

因铁牛消耗的铁液较多,在当时要同时用数以十计的炼炉同时炼铁。堵住蜡液的排出口并烘干之后,将滚烫的铁液灌入泥范之中,等到铁液凝固打碎泥范,铁牛的雄姿也就随之出世。

铸造过程虽然不过寥寥几句,但这是唐朝耗费人力物力最大的基建工程之一。除此之外,唐朝还有其他的大型铸件,极具代表性的就是武则天的纪功柱“天枢”,以铜铁铸造而成,总高达45.87米。

图片来源:朝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黄河铁牛捞出来,却露天放置不管33年?专家:这也是一种保护!

黄河铁牛带着令世界惊叹的古代智慧和力量重回人们的视野,但出土至今三十余年,一直是露天摆放,饱受雨雪风霜,对其的保护措施多年来饱受争议。

1991年,山西省政府和国家文物局多次就蒲津渡遗址的出土文物保护问题进行论证,提出了就地保护、填埋保护、抬升保护三个方案。

直至1996年才确定方案,将蒲津渡遗址复原,并将铁质文物抬升12.2米,所以黄河铁牛自出土至今,一直都是露天摆放的。

图片来源:央视网

黄河铁牛捞出来,却露天放置不管33年?专家:这也是一种保护!

那为何黄河铁牛露天摆放?难道没有更加具体完善的保护方案了吗?是相关工作部门的失职,还是另有原因?

我们都知道,铁元素是非常活泼的元素,如果暴露在空气中,非常容易被腐蚀生锈,被腐蚀的铁质文物更加的脆弱,保存难度非常大,全世界都还没有可以完美保存铁质文物的技术。

图片来源:永济市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黄河铁牛捞出来,却露天放置不管33年?专家:这也是一种保护!

黄河铁牛在出土之后,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史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成分检测,最终结果是铁牛所用的铸铁是低硫低硅灰口铁。一般来说,铸铁中所含的其他成分如硫化物、碳化物等等,都会加速铸铁的锈蚀。

而元代之前的铸铁中硫化物的含量都比较低,因此,这也是黄河铁牛在屹立百年之后,锈蚀程度较轻的原因之一。

同时黄河铁牛在泥土中掩埋数百年,隔绝了空气,导致化学反应缓慢,所以减轻了锈蚀的程度,在出土之后才会较为完好,这也是另外四尊铁牛一直没有出土的原因。

图片来源:永济市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黄河铁牛捞出来,却露天放置不管33年?专家:这也是一种保护!

现如今,根据铁质文物的腐蚀机制和因素,我国对其的修复与保护分为脱盐、除锈、缓释、和封护四个步骤,这也是我国室外铁质文物的主要保护措施。

先用化学方法进行浸泡或者清洗,达到除锈和脱盐的目的;然后在其表面使用缓蚀剂形成一层保护屏障,避免腐蚀;最后用封护剂进行表面封护,最大程度的将文物与外界大气的接触减少,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对其的不利影响。

沧州铁狮就是前车之鉴,所以,黄河铁牛露天摆放,定期维护保养,在没有更为科学可靠的保护技术之前,已经是目前相对来说较为合理的保存方法。如果像沧州铁狮那样,盲目的盖亭子、砌池台、浇铸水泥,可能会适得其反。

图片来源:朝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黄河铁牛捞出来,却露天放置不管33年?专家:这也是一种保护!

黄河铁牛带着开元盛世的繁华而来,独特的设计理念,高超的铸造工艺,坚不可摧的雄姿,无不彰显着我国古人的超凡智慧,为冶金铸造、桥梁建筑和艺术雕塑有着卓越的贡献意义,是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工艺品。

时代终将成为历史,黄河铁牛饱受霜露之浸润,多承日月之精华,仍旧屹立数百年,未来一定会有下一个数百年,数千年。也坚信凭借我国日益精进的科技力量,终将找到铁质文物长久保存的方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9 17: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唐朝70吨“黄河铁牛”捞出,为何露天放置不保护
《黄河铁牛》曾言:“乌蹄拉直蒲津渡,黄水托高秦晋贤。”自古以来,黄河便为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流淌间,中华民族得以稳定发展,滚滚黄河中,亦有无数秘密存在。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相比,中
2024-02-26 17:14:00
70吨重的黄河铁牛被捞出后,为何露天摆放不保护?专家:真不敢动
黄河铁牛是唐朝时期为了稳固蒲津渡浮桥而铸造的四只巨大的铁牛,每只重达70吨,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重的铁质文物。它们曾经沉睡在黄河底下几百年,直到1989年才被考古人员发现并打捞上岸
2024-09-21 10:39:00
70吨重的黄河铁牛被捞出后,为何露天摆放不保护?专家:我们不敢
...应有的妥善保管。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件文物就是黄河铁牛,属于唐朝时期,其重量竟高达七十吨。按理说,像这样的珍贵文物应该受到极致的珍惜和呵护,可是专家们却表示无法妥善保护,任其
2025-05-15 21:08:00
黄河铁牛经历1300年为何依旧完好无损
...离永济市15公里的山西古渡口——蒲津渡发掘出土了四尊铁牛。这四尊铁牛每尊高约1.9米,长约3米,宽约1.3米,各重约30吨左右,加上底盘和铁柱,每尊铁牛可重达70吨。同时这四
2023-05-14 14:14:00
黄河30吨重铁牛,历时千年却光亮如鲜,原理很简单
...人在河里面放置一些真喝的神兽。而在黄河中发现的四只铁牛就是这种形式,但是让人惊讶的是,这四个铁牛,每个重大三十吨。每一个铁牛都是采用生铁制造的,不仅经过千年时间后了,没有出现
2025-04-28 22:28: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铁牛入水护佑五百年安澜
...了它一生的使命。这就是山西省永济市黄河岸边的“黄河铁牛”。据《唐书志》记载,开元时期,“于蒲津关两河岸开东西门,各造铁牛四,及前后铁柱三十六,铁山亦四,夹岸维舟,河梁用成。”
2025-04-11 09:14:00
...博士生到专家医疗队组长■韩治中 左胜男时隔多年,梅铁牛再次回到高原,变化最大的是名字前面的头衔——以前是博士毕业生梅铁牛,现在是高原专家医疗队组长梅铁牛。带领医疗队队员踏上边
2024-01-05 05:05:00
一条街道的变迁,也是一座城市的记忆
本文转自:绵阳日报从铁牛街到铁牛广场:一条街道的变迁,也是一座城市的记忆“绵州记忆”特色商业街区在铁牛广场开街以来,吸引了无数市民游客的青睐 编者按>>>一条
2023-02-04 08:25:00
济南市莱芜区方下街道铁牛岭村:驻村第一书记引领青春力量 返乡创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鲁网6月17日讯在济南市莱芜区方下街道铁牛岭村,一场由驻村第一书记李文新主导的“青春返乡”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这位2023年到任的驻村第一书记,用一年半时间成功吸引5名青年人
2025-06-17 16:39: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长假“奔县游” 美景与美食皆不可负
大皖新闻讯 今年的国庆中秋长假,位于安徽绩溪县的鄣山大峡谷景区,10月3日至5日连续在上午十点多钟就发布当天限流公告。络绎不绝的车流与人流
2025-10-09 13:47:00
供热缴费丨菏泽永恒热力第一批开通缴费小区明细
尊敬的热用户:菏泽永恒热力现公布2025-2026年供暖季第一批开通缴费小区名单,现已开通缴费小区共316个,其他小区将根据各项供暖工作进度陆续开通缴费
2025-10-09 13:14:00
敬老院里笑声扬 郓城志愿服务不打烊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周千清 通讯员 崔如坤国庆中秋双节同庆,郓城县丁里长街道敬老院里暖意融融、笑声不断。10月5日,郓城县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带着满满心意来到这里
2025-10-09 13:14:00
近日,江西景德镇的“鸡排哥”李俊永用一句“鸡排免费,塑料袋6块”的幽默语录火遍全网,6元鸡排卖出60元的情绪价值,其幽默风趣的经营方式和真诚服务近期引发网络广泛热议
2025-10-09 10:00:00
冠军揭榜!2025亚太青少年辩论锦标赛(德阳站)圆满结束!
10月5日,2025亚太青少年辩论锦标赛(德阳站)在四川省德阳市圆满闭幕。本次活动邀请了北京大学、澳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8支大学组队伍以及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学校
2025-10-09 10:49:00
胡欣红据媒体报道,中秋过后,包装精美、寓意团圆的月饼,一夜之间从“宠儿”变为“弃儿”。超市工作人员介绍,未卖完的月饼将全部下架寄回厂家
2025-10-09 10:49:00
中国网10月9日讯 据中央政法委网站消息,2025年10月9日,中央政法委在京发布2025年第二、三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
2025-10-09 10:56:00
宏昆集团携手中国人民大学 共绘“陆地游轮”品牌发展新蓝图
9月27日,宏昆集团与中国人民大学品牌战略规划签约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宏昆酒店集团董事长兼CEO叶漫青、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
2025-10-09 10:56:00
【我们的节日·中秋】【文化书院·阅莱阅好 悦读秋韵】济南市莱芜区方下街道土楼村举行“家国同庆·书香传情”阅读活动
鲁网10月9日讯金秋送爽,丹桂飘香。近日,济南市莱芜区方下街道土楼村农家书屋内书声琅琅、笑语盈盈,一场以“家国同庆·书香传情”为主题的阅读分享活动在此举行
2025-10-09 10:28:00
【红色导师·思想汇报64】在金融实践中践行初心使命
思想汇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
2025-10-09 09:29:00
国庆坚守“医”线 | 看不见的战场,离不开的“侦察兵”
鲁网10月9日讯金秋十月,红旗飘扬,迎来了祖国的华诞。朋友圈里,是各地的美景美食;欢声笑语中,是阖家团圆的幸福。然而,在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里有这样一个地方
2025-10-09 10:28:00
画里有话|教育的“桥”不该由跪下的身体搭成
近日,河南郑州中牟县某学校班级组织的“愧疚教育”活动引发热议。活动中,家长们跪成一排,学生蒙眼从家长背上踩过。有女生摘开眼罩后发现跪地的是自己父母
2025-10-09 09:24:00
情系国庆 月满中秋网络中国节·中秋随着国庆中秋假期收官,不少市民将回归工作模式。回顾这个假期,他们没有经历旅途的奔波,却在熟悉的城市里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2025-10-09 07:26:00
以传统文化凝聚侨心、联结两岸,栖霞区两场中秋主题活动接连举办一轮“中秋月”,照进游子心南报网讯(记者朱旖旎通讯员朱国磊)近日
2025-10-09 07:32:00
AI-AR导航定位“精准打靶”肺结节这项全国首例手术操作更便捷、更安全□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婕妤通讯员潘相龙吴怡“本还在为术前多闯一道‘难关’而忧虑
2025-10-09 07: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