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
《工人日报》(2023年09月21日 06版)
本报讯 (记者刘友婷)“现在开庭。”近日,随着法槌落下,一场简易却不失庄严的庭审就此开始。在庄严的国徽下,深圳深汕特别合作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深汕法院)把一个简易的法庭搬进了辖区群众家里。
“我儿子落下残疾,出不了门,说话也不利落,能不能麻烦你们想想办法……”日前,深汕法院工作人员接到一起离婚纠纷案当事人陈某的父亲来电。张某与陈某于2016年结婚,2018年起双方分居至今。张某起诉离婚。然而,陈某早前突发脑溢血,留下后遗症,语言表达和行动力受到影响。
承办法官立即联系当地村书记,并一起到陈某家中了解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并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承办法官决定把法庭搬到当事人家中,开展巡回审判,就地开庭审理案件。
庭审当日,承办法官一行托着国徽来到陈某家中,将客厅简易布置成审判庭,开启了一场特殊的庭审。法官按照常规庭审程序引导双方当事人举证、质证、辩论,充分听取双方意见。考虑到当事人的身体状况不佳,法官允许其父亲在旁,协助表达诉求。
秉承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法官经过耐心细致的调解,双方放下心结,就协议离婚各项事宜展开协商。最终,双方就子女探望权和抚养费等问题达成了一致。
“庭审进村,迈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民心,俯下去的是身板,树起来的是民意。”深汕法院法官詹婉秋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1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