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辣”味十足的“幸福合欢菜”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1-22 10:42: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拂晓报

近日,在灵璧县高楼镇卓海村,荣润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汤瑞标正组织村民收获辣根。

“2023年,我们采用玉米、辣根复合种植,辣根每亩产量2000斤左右,现在行情每斤2.1元,一亩地可收入4000元左右,加上玉米收入1600元至1700元,两项加起来,除去本钱,还有近2000元的利润。”汤瑞标算了一笔账。

辣根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可做成调味品和食用辣根,发展前景良好。但由于辣根市场行情波动较大,单一种植风险很大。为有效规避市场风险,2023年以来,高楼镇立足镇域沙土地适宜玉米、辣根复合种植的实际,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模式,在全镇推广实施玉米、辣根复合种植。

目前,该镇辣根、玉米复合种植面积5000余亩,发展辣根龙头种植专业合作社7家,直接吸引就业300余人,季节性服务用工2100余人,催生了“影响一片、带动一群、造福一方”的集群发展效应。

为打通群众发展辣根种植的“堵点”,该镇还引资建立辣根加工厂,上门收购群众种植的辣根。同时,依托与江苏接壤的便利交通优势,完善线上、线下销售链,以辣根为底料,为农民端上一碗“辣”味十足的“幸福合欢菜”。

“我在这收辣根,一天大约能领50元至60元的工资。一季能干一个多月,差不多能挣两三千块,也不耽误在家照顾孩子。”能够在“家门口”工作,赚钱、顾家两不误,卓海村八组村民汤瑞前十分满意。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辣根种植面积,让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灵璧县高楼镇卓海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春咏说。

“高楼镇将充分利用辖区土地适宜辣根生长的优势,制定辣根产业发展规划,坚持‘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助力农民致富增收跑出‘加速度’、挑上‘金扁担’。”高楼镇副镇长赵磊表示。 刘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2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农民增收有胜“蒜”
本文转自:拂晓报日前,灵璧县高楼镇鲍庄村兆丰家庭农场大蒜种植基地内举行了一场采大蒜技能竞赛,全镇200多名群众报名参赛。比赛现场,参赛选手挽起袖子,展开激烈角逐,最终评出一二三等
2024-05-28 12:11:00
“周末到铜梁 镇长晒主题”帮忙“带货” 高楼镇30多万斤蜂糖李提前销售一空
...8日下午,随着最后一车满载6吨蜂糖李的货车驶出铜梁区高楼镇涪江村蜜甜李果蔬专业合作社,发往广州,标志着“高楼镇2023第三届蜂糖李采摘节”提前圆满落幕。“今年蜂糖李获得丰收,
2023-07-09 12:07:00
瑞安市高楼镇:全力打造安全生产牢固“防火墙”
为进一步规范高楼镇小作坊、企业等场所安全生产工作,瑞安市高楼镇应消站联合多部门,对辖区内的小作坊、企业进行了全面、严格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清底数,全面排查不松懈。小作坊、企业
2024-05-21 15:30:00
高楼镇:苦瓜变身“甜蜜瓜”
本文转自:拂晓报走进灵璧县高楼镇毛庄村苦瓜大棚,只见一根根手腕般粗细的苦瓜挂满了藤蔓,村民们正动作娴熟地采摘。近年来,灵璧县高楼镇大力扶持毛庄村苦瓜种植,该镇采用“公司+基地+合
2023-07-11 11:47:00
高楼镇  生态循环模式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讯 (庆阳融媒记者李云 通讯员葛亚妮)近年来,庆城县高楼镇不断加大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力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招引食用菌种植循环农业示范项目,以打造食用菌种植循环模式为纽带
2023-08-27 00:36:00
安徽灵璧:人勤冬不闲 羊肚菌开出致富“伞”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新年伊始,灵璧县高楼镇鑫琦家庭农场种植基地的羊肚菌也陆续进入采收期,赶着新年上市的羊肚菌迎来了销售价格旺季。“今天我采了第一批‘报信菇’(羊肚菌),收获
2024-02-01 15:31:00
防灾减灾,安全守护——瑞安市高楼镇开展多样化“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日活动
为扎实开展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瑞安市高楼镇围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主题,通过多领域、多形式、多渠道方式,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2024-05-21 15:29:00
...向纵深发展,申银万国期货有限公司积极与甘肃省武山县高楼镇斗底村对接,深入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斗底村位于高楼镇西北方向,距离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西接大坪村,东连柳滩村,北接张门
2025-03-27 13:16:00
宿州灵璧:小菊花变“致富花”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近年来,宿州市灵璧县高楼镇通过党组织引领合作社模式,依托土地流转、大户带动,在17个村种植了6000余亩菊花,实现了菊花规模种植。镇内成立菊花加工厂3家
2023-10-09 14:52: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