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红河日报
余林 图片由弥勒市文明办提供
●记者 周星岑
“嘀铃铃、嘀铃铃……”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响起。“是邻里纠纷吗?好好好,我马上就来,你们当事人在现场不能吵架。”一大早,余林便接到村民的电话,请他去调解一起矛盾纠纷。挂了电话,沿着曲折蜿蜒的乡间小路,迎着漫山的暖阳,余林赶到土桥村产生矛盾的村民家。
“你的诉求是什么?”这是一起涉及当事人宅基地的矛盾纠纷,纠纷从30年前开始,一直延续至今都没有得到圆满解决。在此之前,村民小组、村委会多次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均未能有效化解纠纷。调解现场,余林从各方当事人对抗、愤怒的情绪中发现焦点问题,寻找突破点。随后,他运用法、理、情多维度调解方式,用自己的真情,打开了当事人多年的心结。最终,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历经30年的纠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样的场景,只是余林成为人民调解员的22年时间里平常的一幕。
20多年前,弥勒市竹园镇龙潭村委会因土地补偿等问题,一度成为弥勒市的重点上访村。彼时,在龙潭小学代课的余林,是村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他临危受命,担任龙潭村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成为一名人民调解员。
“有什么需要,有什么诉求,我们都会去找余主任。”在村民口中,余林是化解矛盾的“金牌调解员”,是田间地头的“布衣法官”,是群众身边的“解忧人”。
然而,上任之初,由于缺乏调解经验,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白天,他奔走于各村民小组,走访纠纷现场熟悉情况,跟村民交心谈心;深夜,他挑灯苦读,自学法律知识,学完了法律专业专科和本科的全部内容。除坚持自学法律知识外,他还学习心理学知识、语言表达技巧及调解技能,提升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
随着调解工作不断深入,余林发现,农村矛盾纠纷涉及面广,小到邻里吵架,大到死亡纠纷等等,都可能成为引发矛盾的根源。7年前,矣果村一户村民正处在家庭矛盾最激烈的阶段,婆媳矛盾、老人赡养等问题让一家人冷战、热战,持续多年。2017年接到该纠纷调解时,第一次调解失败,自此余林持续跟进调解,先后13次上门调解,历时近3年,终于调解成功。凭着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热情,他用耐心、诚心、热心和恒心,融化了婆媳心中的坚冰。
“只有群众满意,我才安心。”像这样一件件平常又不平凡的琐碎事,他数不清调解了多少件。只要群众需要,他就倾尽全力去化解一个又一个纠纷,平息一场又一场矛盾。“冤家宜解不宜结。”他认为,基层调解就是要“对症下药”,在查明事实的前提下,多促使双方当事人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这样才能找出合适的方法,让矛盾迎刃而解。
从事调解工作以来,余林时常琢磨手中的案子,如何将矛盾调解好,如何说好每一句话,他都绞尽脑汁。“调解工作不能一成不变,要面对新时代新需求。”在日积月累的调解工作中,他探索出“调节四步走、‘一条龙’服务调解法”“庭审式、观摩式调解法”“持续跟进调解法”“庖丁解牛调解法”等一套独属他自己的调解技巧。用行之有效的“土办法”把调解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在调解之余,他认真制作调解卷宗,1650份约120多万字的手写调解卷宗,无不凝聚着他多年日以继夜的付出和心血。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20多年来,余林立足平凡岗位,坚守调解第一线,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使命记在心间,把践行落在脚下,他始终把消除矛盾隐患、维护社会稳定放在第一位,成功化解3900余起各类矛盾纠纷,助推形成了弥勒市朋普镇、竹园镇、新哨镇社会治理的“枫桥经验”,先后获得“全省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云南省司法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等荣誉。
在谈及未来人民调解工作时,余林说:“一如既往坚守初心,为调解工作挥洒汗水,成功化解万件纠纷,这是我最大的目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9 05: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